2022届中考科学专题练:化学解答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专题练:化学解答题,文件包含专题6化学解答题解析版docx、专题6力学探究实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6 力学探究实验
【例题精析】
类型1 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
【热点搜寻】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以及其应用,也是考试中常出现的题。要注意的是,与外力大小成正比的是弹簧的伸长量而非总长。
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如表的表格中。
重量m/g
100
200
4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把如表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3)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关系图象(保留“描点”痕迹)。
(4)由此实验数据或坐标图象得出的结论是 。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测量的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3
4
(1)测量钩码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 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方向调零。
(2)测量钩码重力时,应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 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钩码的重力,如图甲所示是同学们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
(4)由图乙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 。
3.小鹤和小强两位同学一起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质量均为50g的钩码(4个)和弹簧测力计。正确操作,收集证据,填入表格。
(1)请你帮助小鹤根据乙表中的数据,在丙图中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质量的关系图像,并写出实验结论: 。
(2)小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也得出了上面的结论,请你写出他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3)小明和小鹤对实验进行评估,认为要得到任意数据,使结论更具普通性,可以用大小不同的石块替换钩码,同时还而要增加测量工具: 。
序号
质量m/kg
重力G/N
1
0.05
0.5
2
0.10
1
3
0.15
1.5
4
0.20
2
类型2 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热点搜寻】浮力的测量法、阿基米德定律的探究与验证也是考试的热点之一。
4.小红研究密度计浸入液体深度的影响因素。如图所示,她用下端缠绕细铜丝的均匀木棒制成密度计,放入不同液体中,密度计均能竖直漂浮。小红记录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静止时,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并填写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液体密度(克/厘米3)
浸入深度h(厘米)
1
0.8
12.5
2
0.9
11.1
3
1.0
10.0
4
1.1
9.0
5
1.2
①密度计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二力平衡条件和 。
②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支密度计 。
③请推测实验序号5中的浸入深度h 8厘米(选填“>”、“=”或“<”)。
5.在学习浮力部分知识时萱萱想要探究“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操作步骤如图a、b、c、d、e、f。
实验步骤
b
c
d
e
f
测力计示数/N
2.4
2.3
2.2
2.2
2.0
(1)表格中缺少a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图a读出数据: N,在实验步骤b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N。
(2)分析实验步骤a、b、c、d,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 有关;分析 三个实验步骤,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萱萱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步骤f中液体的密度是 kg/m3。
(4)同组的小春同学想用电子秤来测量矿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如图A所示;
②把被测矿石用细线拴好,缓慢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矿石未触碰到烧杯底部,电子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
③然后缓慢放下矿石,让被测矿石沉入烧杯底部,如图C所示。
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数据,可测出被测矿石的质量是 g,被测矿石的密度是
kg/m3。
(5)小鲁同学想到还可以利用这一矿石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她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适量的这一液体,将另一平底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液体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1=0.13m,如图甲所示;
②将刚才实验中的矿石擦干水放入烧杯中,此时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h1=0.04m,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2=0.18m,如图乙所示;
③将矿石拴在烧杯底部,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0.07m,如图丙所示。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部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2倍。则这一液体的密度为 kg/m3。
6.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 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 的溶液,多次重复实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4.0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4)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是 。
(5)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类型3 动能、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热点搜寻】探究动能、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写结论的时候要注意变量的表述,不能用转换后的量代替控制变量。
7.“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释放,运动至木板上后与木块碰撞。通过改变小车释放时高度、在小车中增加钩码的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场景。
(1)为探究小车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场景 和 (选填“①”、“②”或“③”)进行实验;选用场景①和②进行实验时,可探究小车动能与 的关系。
(2)在实验中,小车动能越大,发生碰撞时对木块所做的功就越 ,木块被碰撞后在木板上 。
8.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图实验。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小科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在图甲、丙中,m2>m1,小球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1=v2,若s3>s1,则表明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是: 。
(3)小敏利用丁图来研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图中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凸形,一个为凹形,A、B两个相同的钢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A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B小球通过凹形槽的时间t2,则时间较短的是 。
9.通过学习,小明知道了物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善于动脑的小明,设计了一个研究弹簧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如甲图,将一根弹簧的左端固定于竖直墙壁的O点,测出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的长度为L;
②如乙图,用钢球将弹簧适当压缩,测量弹簧被压缩后的长度为L1,并计算出弹簧的压缩量x;
③释放钢球,让弹出去的钢球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忽略钢球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测出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为s;
④将木块放回原处,改变弹簧的压缩量,重复实验步骤②③,将测出的物理量记录在表格中。
实次
验数
弹簧原
长L/m
弹簧压缩后
的长度L1/m
木块移动
的距离s/m
1
0.2
0.18
0.2
2
0.2
0.16
0.8
3
0.2
0.14
1.8
4
0.2
0.12
3.2
5
0.2
0.10
请你依据上述的实验过程和记录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x= m(用字母L和L1表示);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木块被推动的距离s与弹簧压缩量x的关系图像;
(3)老师告诉小明: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与木块的动能成正比。结合丙图中的图像请你推断:弹簧弹性势能E的大小与压缩量x (选填“成”或“不成”)正比。
(4)表格中第5次实验,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m。
(5)实验后,小明打算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放手后用锻球撞击木块的方法来验证钢球动能与其质量的关系。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验证。
【针对训练】
1.小雨和小明利用沙子、小桌、重物、透明的箱子进行实验探究。
(1)如图1所示,把小桌放在透明的沙箱中,让重物从高处落下,撞击小桌,观察桌腿陷入沙子的深度,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实验探究的是 (填“重物”或“小桌”)的重力势能;
②通过实验,发现同一个重物从不同高度落下,高度越高,能够对外做功越 ,说明它的重力势能越 。
③要进一步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应换用不同的重物,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桌腿陷入沙子的深度;
(2)上述探究过程中都通过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来表示要探究的问题,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填字母)。
A.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B.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C.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2.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M和m(M的质量大于m),分别从不同的高度H和h(H>h)静止开始滚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
(1)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的,这种研究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对比甲、乙两图可知:在 一定时,物体的 越大其动能越大。
(3)在丙组实验中,若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则需要重做本组实验。A同学建议换用同样材质较长的木板,B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C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滑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 (选填“A”、“B”或“C”)同学的建议。
(4)小明根据甲、丙两图得出了“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的结论。他的说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3.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均相同)、小球(质量为m1)、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以下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使用的弹簧
弹簧被压缩的长度/cm
木块移动的距离/cm
①
弹簧A
4
8
②
弹簧A
7
12
③
弹簧B
4
5
④
弹簧B
7
9
(1)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弹性势能的大小可以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体现,这种研究方法叫 。请举出一个在热学探究中运用该方法的实例: 。
(2)为了探究猜想一,可选用实验次数①和②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
(3)为了探究猜想二,可选用实验次数 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4)在完成实验后,小明又找来一个质量为m2的小球(m1>m2),用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压缩同一根弹簧至相同位置后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得到木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1和s2,忽略小球自身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则s1和s2的大小关系为 。
【拓展】实验中用“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表示“弹性势能的大小”,请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释 。
4.为了“探究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弹簧左端固定,用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将弹簧压缩不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离开弹簧后撞击静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分别测量出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0,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实验中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 的关系.实验中,小明又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滚动的小球离开桌面后,会沿着曲线向前飞行并最终落到地面上,如图乙所示.小球离开桌面在水平方向飞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们提出以下三个猜想:
猜想1:与小球离地的高度有关;
猜想2:与小球离开桌面时的速度有关;
猜想3: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2)为了探究猜想1,小华取了质量为5g的小球,改变桌子的高度,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的长度释放小球,测得并记录数据如表:
离地高度H/cm
5
20
45
80
125
水平飞行距离s/cm
5
10
15
20
25
①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作s﹣H图像.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该小球以实验中相同速度离开桌面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H为 cm时,小球水平飞行的距离s为40cm.
(3)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小组成员进行如下实验:保持小球质量和离地高度不变,将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小球离开弹簧后,将获得不同的速度,发现小球水平飞行的距离不相同.这说明猜想2是 (正确/错误)的.
(4)为探究猜想3,保持离地高度不变,小明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的长度,静止释放后比较小球水平飞行的距离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小明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 .
5.如图是小丽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的实验场景:斜面上有两平行轨道,将两小球①、②从轨道上由静止释放,与放置在两个相同水平木板上的两个相同木块①、②发生碰撞,两个木块初始位置到斜面底端的距离相等。
(1)为完成实验,应使两个质量 的小球从轨道上 高度由静止释放(以上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2)实验中是通过 来反映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法。
(3)由图甲场景可知,碰撞木块前瞬间 小球的动能较大,两木块通过A、B两点处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小分别为fA、fB,则fA fB,木块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了,木块的机械能转化成 能。
6.小明将一只装有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好口之后放入水槽,发现塑料袋内外水面相平。
(1)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水袋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根据 现象,可知水袋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从而可初步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
(2)小明发现水槽内悬有一条用细线拉着的假鱼(如图甲所示)。他解开线将假鱼放入塑料袋内的水中,将袋口扎紧后仍置于水面上,此时塑料袋内外水面情况为 。(内高外低/内低外高/仍然相平)
(3)小明用一只如图乙所示的薄底圆柱状玻璃筒来替代塑料袋进行实验,圆筒水平截面内侧圆半径为R1,外侧圆半径为R2,在筒壁外侧从底端起沿竖直方向向上标有显示高度的刻度。(设玻璃密度为ρ玻,水的密度为ρ水,且ρ玻>ρ水)
①小明先使圆筒开口向上直立漂浮于水面,通过不断向筒内缓慢注水, (能/不能)实现处于竖直漂浮状态的圆筒内外水面相平。
②小明使圆筒直立漂浮于水面后,在圆筒内缓慢注入少量某种未知液体,记录下此时筒内液面和筒外水面在筒外壁上的刻度值h1、h2(如图丙所示),再分批添加液体,记录多组h1、h2数据,通过描点作图的方法作出h1﹣h2图像(如图丁所示)。若筒底厚度可忽略不计,则该液体密度值为 (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表示)。若筒底厚度不能忽略且为m,则上述液体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较会 (偏大/偏小/无影响),圆筒的重力为 (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表示)。
7.某中学两支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方案一,小刚用石块按如图甲实验步骤依次进行实验。由甲图可知,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N,排开水的重力G排= N,发现F浮≠G排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
B、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
C、步骤C中,石块浸没后,碰触到溢水杯底部
(2)方案二,如图乙,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C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当小明逐渐调高升降台,发现随着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示数变化量,从而证明了F浮=G排。
(3)为了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方案 (选填“一”或“二”)的操作更加简便。
然后小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18mL,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18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36mL,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②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小秋将一个空饮料罐的口用橡皮膜密封住,并用它进行了下列的实验:
(1)撕一张纸条放在桌边沿,将饮料罐压在纸条上,如图(a)所示,然后迅速向左抽出纸条,饮料罐 (选填“会”或“不会”)随纸条一起向左运动,这是因为饮料罐具有 。
(2)将空饮料罐用细线粘住,并将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容器内的水中,如图(b)所示。现用剪刀将细线剪断,会发现,空饮料罐在水中沿 方向向上运动,这是因为空饮料罐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最后当饮料罐静止时会处于 状态(选填“漂浮”或“悬浮”)。
(3)将空饮料罐贴有橡皮膜的一端朝下,从水面不断将其按入水中,如图(c)所示,发现按入水中越深,橡皮膜向内凹陷越多,这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同时会感觉到,在饮料罐还没有完全浸没入水中前,越往下按饮料罐,手所用的力越 ,这是因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 。
9.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装置U形管内装有已染色的水,密度取1.0×103kg/m3,实验装置经测试均可以正常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两组实验装置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甲乙都是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形变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B.甲乙装置都不是连通器
(2)如图2是甲小组的实验过程:比较a、b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其原因可以用对比 两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说明;在图b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组成员将U形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气时,如图d所示,U形管内液面较高的是 (选填“a”或“b”)侧。
(3)若在图b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约为 Pa。
(4)乙组成员完成探究实验以后,对装置进行了一些改装,如图3所示,然后向装置左右两侧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图中橡皮膜不代表真实形状),待液面稳定后,橡皮膜将向 (选填“左”或“右”)边发生形变。
10.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 ,通过 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
(2)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结论是: 。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
(5)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11.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丽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的图象(图2)。
(1)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的 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象可知, (选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在小桶内装入适量的沙子,滑块恰好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测量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测量 。把毛巾铺在木板上,发现需要装入更多的沙子,滑块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 ;小桶落地后,滑块继续向前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2与桶落地前受到的摩擦力f1的关系是f2 f1(选填“>”、“=”或“<”)小明想用钩码代替沙桶,请你对此作出评价: 。
(3)小丽设计了另一种方案,装置如图B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
1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小华利用杠杆、细线、钩码等器材进行探究:
(1)在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从实验的角度来讲,杠杆在这个位置平衡是为了方便读取 。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侧的A点挂上两个钩码,为了使杠杆保持平衡,在杠杆的右侧挂钩码时,是先确定细线位置再挂钩码还是先挂钩码再确定细线的位置? 。理由是 。
(3)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平衡。小华多次在左右两侧各加挂等量钩码,并保持细线位置不变,发现杠杆每次都能平衡。通过记录上述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只有支点左右两侧的力臂相等和力的大小也相等时,杠杆才能平衡”。同组的小强同学分析这一过程,指出小华得出的结论不可信!理由是 。
(4)小强帮小华改进实验方法后,正确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接着他们想测量一把均匀木尺的质量,器材有:木尺、支座、带细线的质量为M的钩码。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列实验。
①如图乙示,将木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木尺,使木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使木尺平衡的这个支点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木尺的 ,记为O。
②如图丙示,将质量为M的钩码挂在木尺左边某一位置,移动木尺,直到木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钩码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O点到支座的距离L2;
③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以计算出木尺的质量m= 。
1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1)要提起图(甲)中的重物,请完成滑轮组的绕线(要求最省力)。
(2)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将图(甲)中的物体换成钩码,采用图(乙)所示的绕线方法,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量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F/N
拉力F通过
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0.50
0.20
0.42
0.40
60
2
1.00
0.20
0.75
0.40
3
1.50
0.20
1.05
0.40
71
4
2.00
0.20
1.38
0.40
72
5
2.50
0.20
1.68
0.40
74
第二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位)。
(3)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上图的坐标系中用光滑曲线画出η与G的关系图。
(4)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相同的滑轮组随着提升物重的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某一次测量中,将图(乙)中F的方向改为图(丙)所示,其它条件不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改变。(选填“会”或“不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专题练 化学与曲线,文件包含专题1化学与曲线解析版docx、专题1化学与曲线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专题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文件包含专题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解析版docx、专题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专题练:物理解答题,文件包含专题8物理解答题解析版docx、专题8物理解答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