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11 城市雕塑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11 城市雕塑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城市雕塑》是上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都市印象》中的第三课,全本教材中的第十一课。此单元中的三节课都是以城市为背景,立体造型为主的创作,配以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发挥想象并加以利用。本课设计为浮雕,在多种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学习利用这种有金属质感的铝箔纸材料,制作出浮雕作品的方法,同时提升美化环境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加以改造可以变废为宝,还要让学生们学会用折、剪、捏、粘等方法表现出某种动物的造型,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出一幅完整的浮雕模型。此教学内容作为《城市雕塑》系列课程中的其中一个环节,让学生们从不同材料和形式上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
学生分析
不同于之前的三个单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制作一些立体的东西是他们较为感兴趣的主题。铝箔纸这种材料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利用这种平时用在食物上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一定会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出他们对于特殊材料的创作热情。因此在正式制作之前,感受材料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们更快速且真实地从听觉、触觉和视觉上感受到这种材料的特性。在亲手制作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抓住动物及浮雕的特征可以让学生迅速体验到制作半立体造型的乐趣。因此,我会通过骏马图片欣赏,在游戏和讨论中让学生们思考马的特征和动态表现,其次再感受城市雕塑中浮雕的形式美,体会不同材料制作带来的快乐,培养自己美化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浮雕的基本知识,学习运用铝箔纸及彩泥,表现马的浮雕造型。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感受和探究的过程中,尝试运用铝箔纸制作浮雕造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城市雕塑中浮雕艺术的形式美,体验特殊材料制作半立体作品带来的乐趣,培养自己美化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浮雕马的制作方法。
难点:马的动态造型。
五、教学准备
教师:铝箔纸、轻质黏土、剪刀、范作、课件
学生:铝箔纸、轻质黏土、剪刀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课题: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视频,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欣赏有关于浮雕的视频过程中,让学生们知道浮雕作为雕塑的一种,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如此,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经常被运用到纪念性的雕塑中,或者是城市中(地铁站里),甚至在校园里。用视频欣赏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浮雕艺术的魅力。
讨论交流,新授方法
1、猜一猜:猜谜语,知道这次的主题是马。
2、说一说:欣赏视频, 观察讨论真实骏马的美。
3、想一想:出示模型,思考骏马奔跑时的动态。
4、比一比:上台比赛,哪个同学把模型摆得动态最明显。
5、出示铝箔纸,展示铝箔纸材料特点。
6、教师仅示范制作马身、脖子和头,学生自行创造马的其余部分,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了解马的特征,在欣赏视频时感受马的造型美和内在美,在游戏中知道马在奔跑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激发创作热情。教师出示材料并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尽快了解这种材料的特性,并在之后自己的尝试中学会自我探究材料的制作方法。
(三)明确要求,实践创造
1、教师出示完整步骤。
2、欣赏同龄人优秀作品,启发学生构思设计。
5、出示作业要求,引出小标题——万马奔腾
作业要求:两人一组,做一匹马的模型
1) 造型概括
2) 动态明显
5、学生组合创作时,同时播放教师制作视频,教师巡视,并做及时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我探究后教师出示完整步骤,有利于学生们比较、反思后再创造。欣赏同龄人作品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创作激情,清晰明了本节课的要求,在学生创作时作及时评价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制作时的优点与不足。
(四)展示交流,课后拓展
1、在底板上粘贴自己的小组作品,学生自评或者互评,教师点评。
2、课后拓展:欣赏视频——城市雕塑作品。
3、教师总结,并引出下一次教学内容的主题。
【设计意图】在亲手制作了浮雕模型之后,学生们对于浮雕都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在这个前提之下,再次点明《城市雕塑》这个主题,在观看了城市雕塑的视频之后激发学生们对于雕塑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为下一次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板书:
城市雕塑
作业要求
两人一组,做一匹马的模型
1、特征突出
2、动态明显
造型美 力量美
模型
步骤
万马奔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11 城市雕塑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沪教版三年级上册3 疏密的花纹一等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教学新授,实践,实践与创作,展示与评价,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11 城市雕塑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课 型 , 教 材 , 年 级 , 课 时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