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七下 12化腐朽为神奇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08/130319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岭南版美术七下 12化腐朽为神奇 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08/130319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岭南版12 化腐朽为神奇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岭南版12 化腐朽为神奇教学设计,共5页。
化腐朽为神奇 ⒈课题:化腐朽为神奇(1课时)⒉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⒊教材分析:“化腐朽为神奇”这个课题的意思是“把生活中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人的巧妙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变废为美的效果。本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很有意义。本课让学生欣赏形形色色的、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构成作品,从中感受作品的美,体验作者所表达的创作构想,提出新的构思,并利用身边的材料实现新的创造。本课是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进行的创造表现和设计应用活动,主要是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懂得利用不同材质,运用不同制作方法,进行创作活动,要求巧妙恰当,发挥想象,实现创造。⒋教学对象及学生情况分析:⑴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⑵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他们对美术了解较少,对课本的现代雕塑作品,特别是抽象的作品基本上没有接触。⒌课时安排及原因:⑴作品欣赏:目的是通过欣赏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为学生的学习作准备。⑵发现创造:知道可以利用不同材质,运用不同制作方法,进行创作活动,课堂上体验利用可塑性线材进行创作的乐趣。⒍教学目标、要点、要求:教学目标:教学要点:作业要求:l.认识再生艺术,知道再生艺术的创作的材料、方法、工具和作品的分类。2. 能够从“描述作品、美感特色、创意联想”三个角度,体验抽象作品的欣赏方法。3.利用线材,运用折叠、塑造、捆扎、穿插、编织、缠绕等造型方法,创作立体造型,获得造型思维、方法、技能的基本训练和审美能力。4.培养心灵手巧、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意识观念。l.重点: 认识再生艺术的创作材料、方法、工具和作品的分类,学会“化腐朽为神奇”。 2.难点:欣赏抽象的再生艺术;创作造型美观,材料运用巧妙,作品立意新颖的作品。l.基本要求: 运用线材制作一个简单的几何立体造型。 2.较高要求:运用线材制作一个有实用价值的立体造型。 3.个性拓展: 运用线材制作一个有美感的具象、意向或抽象立体造型。 ⒎教学准备:1.教具:形式多样的“变废为美”的大师作品及学生作品图例、实物。2.学具: ⑴废弃材料、瓦愣纸、易拉罐等物品及剪刀、粘贴工具,甚至是废弃的木板、木条、钉、锤、锯等(点材:各种瓶盖、珠子、植物种子、碎壳、石子;线材:棉、麻、软线、电线、竹、木、塑料;生活中的废弃物:纸卷筒、饮料罐、罐、纸杯、木筷子、旧日历纸、贝壳、瓦愣纸等)。⑵附件①: “化腐朽为神奇”作品创作材料、构成方法、创作工具; 附件②:示例导赏引导步骤; 附件③: “化腐朽为神奇” 现代作品欣赏欣赏报告⒏教学活动过程:1.教学方法:启发式、导学式、讨论法、示范法。2.活动方式: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均可。3.教学模式: 感知—欣赏—创造—评价。⒐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形式多样的“变废为美”的大师作品、学生作品。收集“变废为美”的作品。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堂引入板书“腐朽”、“神奇”两个词,设问:他们是什么意思,可否“化腐朽为神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思考、发表自己是意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课堂发展1、 你知道吗?⑴提问:课题“化腐朽为神奇”的意思是什么?⑵简介再生艺术: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废品艺术、废品雕塑、环保雕塑也称为再生艺术。⑶你知道“化腐朽为神奇”作品的创作的材料、方法和工具吗?①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的图片和老师投影的作品,寻找创作的材料、方法和工具。
各小组填写“附件①: ‘化腐朽为神奇’作品的创作材料、构成方法、工具”,看谁发现的材料、方法、工具最多。 ②交流展示材料、方法和工具。⑷你知道用废旧材料可以制作什么种类的作品吗?具象的、意向的、抽象的,观赏性的、实用的,立体的、半立体、平面的等。展示各类“化腐朽为神奇”作品,介绍不同类型的作品。(课件展示)⑸提问:为什么会出现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2、你会欣赏吗?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作品,特别是抽象的作品,我们如何欣赏?如何体会他们的美感和所传达的信息呢?下面我们以课本第10页《异物连接样式》为例,共同探讨。示例导赏课本第10页《异物连接样式》教师引导学生按“附件②”的表格内容进行欣赏。师生小结欣赏的方法。(展示欣赏引导表格)3、做个环保艺术家看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既能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又能传递环保信息。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美术创作活动。今天,老师也为各组收集了一些线材废旧材料,就让我们一起来来做个环保的艺术家,真正体验“化腐朽为神奇“的乐趣。投影创作要求:⑴请同学们巧妙地运用线材,创作一件“化腐朽为神奇”作品。看谁最快,最有创意、做工最讲究,最结实。⑵填写老师发放的“附件③:‘化腐朽为神奇’作品简介”,对本组的创作的作品进行说明。⑶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每组派代表到讲台展示、介绍作品,让大家一起感受作品的美感特色和传达的信息。⒋你的收获请学生谈学习体会和疑难问题是什么?⒌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教师点题、提出希望。活动1:学生思考、发表自己是意见。 活动2:欣赏、填写欣赏报告,交流展示。 活动3:欣赏、填写欣赏报告,交流展示。 活动4:创作、填写表格,展示交流。 活动5:交流学习,共同提高。⒈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引起学习兴趣。 ⒉学习现代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欣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创作,提高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反馈欣赏环节的学习情况。) 4、交流,小结,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点明本课的意义,激发创作学习热情。课后延伸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的再生艺术现状。预计效果学生对现代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如何欣赏现代作品很感兴趣,但对作品的美感的欣赏及在体验线材的创作环节会有一定的难度。 附件①: “化腐朽为神奇”作品创作材料、构成方法、创作工具项目 创作材料 构成方法 创作工具 附件②: 示例导赏引导步骤描述作品引导(作品的外观是怎样的?)美感特色引导(从作品的外观特点体会作品的美感特色)创意联想引导(从作品的外观特点联想作品的创意)材料花岗石、废铁两种不同的物质组合。花岗石天然的,人工的废铁,你联想到什么?构成方法用中国传统的榫卯方式构成一高一低的切挖形体。用中国传统的榫卯方式,构成现代的抽象作品使。传统的方法构成现代的作品,你联想到什么?形体结构两者均为方矩形体。 与地面形成略微倾斜的角度,方矩形体给人怎样的感觉,倾斜方矩形体的又使人怎样的感觉?稳固方矩形体的却出现倾斜,你联想到什么?花岗石是整块的,结构简单。废铁的结构复杂,由许多形状大小不一的零件组成,纹理复杂、形状多样。结构简单的与复杂的物体组合在一起产生怎样的对比效果? 简单与复杂的组合,你联想到什么?色泽花岗石:米白色米白色、黑褐色配合产生怎样的对比效果?米白色、黑褐色的对比,你联想到什么?废铁:长满黑褐色绣斑。你喜欢这件作品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附件③: “化腐朽为神奇” 现代作品欣赏欣赏报告班别: 小组名称:作品题目 描述作品(作品的外观是怎样的?含材料、构成方法、形体、结构、线条、肌理、色泽等)美感特色(从作品的外观特点体会作品的美感特色)创意联想(从作品的外观特点联想作品的创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发现与创造12 化腐朽为神奇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12 化腐朽为神奇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发现与创造12 化腐朽为神奇教案及反思,共3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