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音9下 1.1.1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06/130321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音乐湘艺版九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湘艺版九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说刘三姐的事,了解山歌渊源,听听刘三姐的曲,感受山歌特点,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欣赏、演唱、体验等方法理解和感受山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2、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学会从生活中创造山歌。
教学重点:
1、用愉悦的歌声演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知道山歌的特色。
2、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喜爱,学会对山歌。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变换拍子的掌握和气息的控制。
2、歌曲旋律中个别乐句音准、节奏的把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说说刘三姐的事,了解山歌渊源。
师:同学们,谁被尊称为诗仙?(生答:李白)
那,广西桂林地区曾经有一个被称为“歌仙”的,你们知道是谁吗?(生答)
师介绍刘三姐,你们想了解“歌仙”刘三姐吗?
——播放背景音乐(女子十二乐坊的器乐版《山歌好比春江水》),多媒体出示文字介绍:
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那里的人民勤劳质朴、能歌善舞,尤其擅长演唱山歌。那里每年都会举行“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刘三姐这位壮族的农家女唱的山歌传说山也爱听,水也会来和。在每年的歌会中,许多人都来找她对歌比赛,但不管怎么考她,每次都不能难倒她,因此,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二、听听刘三姐的曲,感受山歌特点。
师:刘三姐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壮族的山山水水间。老师把她说得这么神,大家一定很想听听歌仙的歌了吧,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歌圩”领略一下她的风采吧。
——播放视频:电影《刘三姐》对山歌片段
师:电影画面展示的是壮族人对歌的场面,看了这段画面,你知道什么是对歌了吗?
——指名学生回答,启发引导学生说出对歌的特点
多媒体出示:
对歌的特点:①对歌是一个人问一个人答,问和答唱的是一样的旋律。
②开始提问和回答前,都有一个拖长的“哎”音。
师:你知道为什么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都要吆喝一声呢?
这个“哎——”又起到什么作用呢?(生答)
师总结:这个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起着提醒和她对歌的人注意的作用。
师:壮族人居住在美丽的大山里,人与人之间离得比较远。我们站在这边山头唱歌,如何让对面的伙伴听见呢?(生答。教师提示学生可将手放在嘴边向远处喊人,帮助声音传得更远。)
师:对!想象自己站在高高的山头上向对面的小伙伴唱歌。将眉毛抬高,嘴巴张圆,深深吸一口气,作好准备,喊一喊对面山上的伙伴话。
练唱“哎———”——师示范“哎———”,生跟唱。要求唱4拍,声音有自信。
师:对山歌是一个人问一个人答,那你听到刘三姐他们对山歌时问了什么?怎么回答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第二次播放视频(电影《刘三姐》对山歌片段),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对歌内容是“鸭子、大船、荷叶、鸳鸯”等等)
三、教师示范领唱,学生试着“和”一段对山歌中的歌词。
四、总结:歌中的所问所答都是田里的农作物、动物、劳动工具以及人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和劳动知识、生活常识,它的重要特点就是——来自生活,出自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
板书设计: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学反思: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会了歌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并对刘三姐的传说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通过听、看、说、练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之处是没有把个别学生的能力特别发挥出来,课堂个别互动少了一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上册☆大海啊,故乡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歌曲教学,课堂延伸,拓宽视野,再唱歌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音版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演唱☆彩色的中国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口琴,学习新的歌曲,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演唱☆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图片,课前交流,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导入新课,拓展欣赏,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