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共5页。
课 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版 本: 西师大版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五 课 型: 新授课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节课“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这部分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观察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石头占据空间。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体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教材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推引出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介绍了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在此基础上,教材分别说明各体积单位是棱长多长的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单位和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以及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在生活中与物体有广泛的接触,所以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保障,但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还处于一种模糊的感性认识阶段,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今后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正确形成,因此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显得特别重要。
三、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2、教学难点:
学生建立1m3,1dm3,1cm3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四、教学设想和媒体环境构思
教与学策略
本节课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讲故事引入同学们的思考,再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然后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与学方法
一、教学引导:
1.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请一生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把石子放入瓶子中就能喝到水了呢?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 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下面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请生上台实验把石子放入水杯里,水上升的过程
3. 揭示体积。
总结: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学习探索:
1.学生通过实验,感受物体的体积,再举例说出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即体积),从而形成体积的空间观念。
2.通过从肉眼比较电视机、手机、影碟机的体积大小,和不能肉眼比较给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形成迫切需要比较体积的统一单位的需求。
3.通过由长度单位引入面积单位的类比方法,引出体积单位的形成思路。
4.探索体积单位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具体大小表述。
5.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媒体资源作用
课堂引入时,通过土豆的实验,加深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课堂中通过课件展示的电视机、影碟机、手机空间的大小,引出体积的定义。
通过课件展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体积,更形像直观地展示体积单位各单位的大小以及生活中和这些单位接近的物体有哪些,建立体积的直观印象。
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用课件更容易掌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支撑
课程理念
故事引入
提出乌鸦喝水故事,引入课题;
通过实验验证,引出体积的定义。
讲故事;
观看师的实验,思考为什么水要上升。
水杯和土豆
学生通过熟悉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再由实验的印证,感受物体会占用空间,从而为体积的引入打好基础。
探索新课
有的物体可以用肉眼观察大小,而有的物体不能肉眼观察,此时怎么办呢?(引出体积单位);
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
学习立方厘米
学习立方分米
学习立方米
1.思考比较的方法;
2.学生从面积单位的学习,思索体积单位和正方体有关,通过比一比,想一想,再在生活中找一找和这些单位相接近的物体。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肉眼不能比较大小);
用课件出示各体积单位的具体定义,并指出生活中与这些单位接近的实际物体;
利用肉眼不能比较,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理论的学习能让学生正确认知各体积的单位表述,再同生活中的具体物体相结合,加强对单位的理解。
探
索
、
发
现
、
交
流
从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探索体积单位和正方体的联系。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物体,发现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大小。
通过让学生上台演示1立方米的空间能站多少同学,感受1立方米的具体大小。
思考,交流体积的表现方式。
比较,发现并交流。
抽上到台演示,余下生观察,思索。
课件展示正方体,并标示其体积的大小关系。
3根1米长的小棒和抽生上台演示
学生通过内比和知识的迁移过程,将体积与面积相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有学生自己参与的学习才是最有记忆的学习,也最符合学生的思维。
拓
展
、
延
伸
、
训
练
给给出物体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通过课件出示习题,让生判断。
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生判断,思考后汇报。
比较长度、面积与体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课件出示训练题
训练是完成一门技能的必备途径,通过合理的训练,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将成功的喜悦带入课堂。
六、学习评价反馈设计
1、评价形式与工具(√)
2、评价内容:
= 1 \* GB3 ①课堂提问( √ )
= 1 \* GB3 ①学生的观察能力:能根据课堂设计观察
= 2 \* GB3 ②学生表现力( √ )
= 2 \* GB3 ②学生的分析能力:生能根据课堂正确分析体积与体积的单位。
= 3 \* GB3 ③学生建议( )
= 3 \* GB3 ③学生的合作水平:合作能力不够
= 4 \* GB3 ④学生自主测试( )
= 4 \* GB3 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指出生活中的相关物体
= 5 \* GB3 ⑤合作完成( √ )
= 5 \* GB3 ⑤其他:
= 6 \* GB3 ⑥其他( )
七、板书设计(根据课堂自定)
八、教学流程图:
体积与体积单位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3):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
立方分米(dm3 ):棱长1分米正方体体积
立方米( m3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
训练巩固
探索新课
实验验证
故事引入
九、教学反思:
“体积与体积单位”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引入课题时,我以“乌鸦喝水”的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石头放入水中问什么水会上升呢?等等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接着我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土豆放入水杯中,水面为什么要上升,引入体积的概念,实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中,我联系实际,提取学习资源。通过让学生找、摸、想、说等活动,让学生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从而感悟出体积的内涵。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在认识m3、dm3、cm3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钻一钻、说一说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大小的体积单位,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课堂练习的多样化,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将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因此在练习设计中,我采取数一数、判一判、填一填、以及数学日记等多种形式,巩固课堂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体积与体积单位表格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第4课时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认识体积单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