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化学九上《3课题3元素》word教案 (22)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0346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初中化学九上《3课题3元素》word教案 (22)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0346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人教版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
展开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来
过程
与
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
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媒 体教 具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课前复习:(提问方式,3分钟)
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
二、导入新课: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这种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12,此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为7的碳—13,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为8的碳—14,这是三种不同的碳原子,它们核内的中子数虽不同,但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一类原子,这些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即碳元素)
三、讲授新课:
一、元素(板书)
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
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59页(板书)
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三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小结:2、元素
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
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
阅读:课本第60页图3-17,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
讲解:略
4、元素符号的意义:
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表示氢元素H
表示一个原子
提问: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
小结: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如:2H 表示两个氢原子
讨论: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小结: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表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元素的种类不说明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
原子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指微观粒子,讲种类,讲个数。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小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在于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也个数。
2、原子只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结构。
三、元素周期表(板书)
讲解:科学家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了元素周期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元素周期表的完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投影: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板书)
提问: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几个横行和几个纵行?
讲解: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共七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纵行称为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共16族。
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意义(板书)
提问:每一个元素符号前都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回答:这些数字是逐渐递增的。
讲解: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问:元素周期表中有几种颜色?(生回答)
追问: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元素有什么区别?
讲解:元素周期表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提问:元素周期表中除了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外,还有什么?
讲解:元素周期表中还标出了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小结: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化学。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板 书设 计
第三单元 课题3 第1课时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点: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二、元素周期表
作业布置
教 学反 思
2021学年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投影展示,巩固练习,创设情景,引导阅读,归纳小结,评价诱思,提问促思,引导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认识身边物质中的元素,课堂小结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元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