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四年级下册梯形教案
展开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午 节 本课主编:
课 题 | 梯形 | ||
学 习 目 标 | 1、认识梯形的特征,并了解它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 2、学习画梯形的底边上的高。 | ||
学习重点 | 1、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操作、观察、量一量等活动掌握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 ||
学习难点 | 会画梯形底边上的高。 | ||
教学准备 | 三角板、直尺、七巧板 | ||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 |||
活动环节 | 活 动 内 容 | 备 注 | |
自 主 学 习 案 (学)
| 我能完成以下课前自主学习任务: 一、复习旧知: 1、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2、 它有什么特征?
二、学习新知 1、在教材73页的例1主题图 A这些图形都是( ) B这些图形中有( )组对边平行 C平行的对边长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2小结:像上面这样,只有( )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 ),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 )。 3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
| |
自学展示 激趣导入 (导) | 1、小组内展示课前自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巡视并作总体评价。 2、激趣导入: 1、教学例题1 (!)梯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观察不同形状的梯形,同学观察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学生尝试叙述梯形的含义。 (4)出示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适当指导 (5)认识梯形的高。 2、教学例2 (1)看主题图,观察两个梯形有什么不同? (2)小结:两腰( )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利用七巧板拼组梯形
|
| |
课 堂 探 究 案 (探.点) | 我能和组员一起完成以下课堂探究任务: 1、画梯形的高 学生预设: 生1:从梯形一条边上任意一点向对边引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生2:从梯形上底任意一点向下作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是梯形的高。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如果从梯形的一条腰上任意一点向另一条腰作垂线,这条线段是高吗? 尝试画一画,并得出梯形的高有( )条。 2及时反馈: 教材74页练习二十第1题 3探究例2 什么是等腰梯形? 1、 分别量一量两个梯形的腰长 2、 汇报发现: 3、 小结
|
| |
当堂 训练 (练) | 我能做到“堂堂清”: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第1题 (1) 学生指一指、说一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2) 学生直接标写在教材上,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 (3) 集体展示,交流汇报。 (4) 师生交流后明确: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不会因梯形位置的改变或者转动而改变。
|
| |
师生总结 |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 梯形的高是从上底的一点向下底所作的垂线。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
| |
课后拓展 |
|
| |
教学反思 |
|
| |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梯形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梯形教案,共3页。
小学数学梯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梯形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新授,动手摆一摆,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梯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梯形教案设计,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