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是防控“新冠肺炎”的“三字经”,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带口罩B.测体温C.勤消毒D.常通风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硅B.氮气C.过氧化氢D.氯化钠
3.《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亦化为铜”,胆矾为CuSO4晶体,CuSO4属于
A.酸B.碱C.盐D.氧化物
4.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下列属于人体常量元素的是
A.FeB.MnC.CaD.Zn
5.铜可以制成电线,主要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A.导热性B.导电性C.延展性D.抗腐蚀性
6.下列物质对应组成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Ca(OH)2B.苏打:Na2CO3C.干冰:CO2D.水银:Hg
7.绿色冬奥,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A.场馆更多使用太阳能B.提高场地造雪制冰效率
C.汽车更多使用氢燃料D.休息室用电热油汀供暖
8.人文冬奥,反对运动员使用违禁药品。乙基雌烯醇(C20H32O)是一种违禁药品,下列有关乙基雌烯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基雌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32+16×1
B.乙基雌烯醇中有20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
C.乙基雌烯醇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乙基雌烯醇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2∶1
9.“飞扬”冬奥,火炬采用的燃料是氢燃料,不是传统燃料丙烷,丙烷(X)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丙烷(X)的化学式为
A.C3H4B.C3H8OC.C3H8D.C3H6O2
10.“84”消毒液是常用的家用消毒剂,使用时需加水稀释,常用1:500(“84”原液与水的体积比)比例进行稀释,现有10mL“84”原液,应加水的体积是
A.100mLB.200mLC.500mLD.5000mL
11.人体中部分体液pH范围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唾液6.6~7.1B.胃液0.9~1.5C.胰液7.8~8.4D.血液7.35~7.45
1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
C.D.
13.塑料回收意义重大,下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B.C.D.
14.科学家设计了某反应的模型,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15.某兴趣小组研究氧化铜和铜的固体混合物,现取18g该混合物于烧杯中,将125g稀硫酸平分5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记录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14B.第四次实验后稀硫酸无剩余
C.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9.8%D.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40%
1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医疗手术B.武德合金熔点低,可用作保险丝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17.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图,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花瓣B.浸取色素
C.取用白醋D.检验白醋
18.利用传统的海水晒盐工艺,可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镁等物质。下图是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70g
B.升温能使氯化镁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
C.将t℃氯化镁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有晶体析出
D.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
1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A.AB.BC.CD.D
20.新型环保纳米材料MFe2Ox(M表示某+2价的金属元素)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并由反应II再生,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S、Fe、H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B.该方法处理SO2能有效防止酸雨的形成
C.Fe元素的含量:MFe2Ox<MFe2Oy
D.理论上,每消除64g的SO2,需要提供4g的氢气
二、填空题
21.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可应用于航拍、农业、植保、灾难救援、监控传染病、测绘等领域。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委员会将其归类为“会飞的照相机”。
(1)制造无人机使用的材料有玻璃钢、塑料、铝合金等。
①玻璃钢属于______(填字母)。
A合成材料 B.复合材料 C.无机材料
②自然条件下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制作无人机螺旋桨的材料具有的优良性能是______(填字母)。
A.熔点低、易加工 B.密度大、可塑性好 C.强度高、耐腐蚀
(2)无人机用锂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则锂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3)无人机数码成像原理是物体光线从透镜打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记录在储存卡里或通过无线信号进行传输。传统照相机一般使用溴化银AgBr见光分解为银和Br2来记录影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无人机喷洒的“84消毒液”(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NaClO)能有效杀灭病毒,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
(5)无人机拍摄到很多热心民众为志愿者免费提供食物:面包、牛奶、鸡肉卷、苹果等。牛奶中富含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为______。苹果中所含的人体所需营养素除了糖类外,还有较丰富的______(填字母)。
A.蛋白质 B.油脂 C.维生素
(6)无人机向居家隔离的民众快递口罩。医用口罩的过滤效率与纤维直径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纤维直径与过滤效果的大致关系是______。
22.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Ⅰ、水的组成:
(1)用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中所收集的气体为______(填名称),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下列还能确认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水的蒸发
C.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Ⅱ、水的净化:利用如下流程来净化水。
(3)测定天然水的酸碱度常用______。
(4)沉降池中加入混凝剂(如明矾),其作用是______。
(5)吸附池中常选用______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III、水的硬度比较: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已知:硬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少,软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多)
(6)硬度最大的水样是______。
(7)由上述实验可知,能将自来水硬度降低的方法有______。
(8)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______。
三、综合应用题
23.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
(1)“碳”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室温下,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及热量的对比如图-1所示。据下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吸收CO2。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碳”捕捉:利用NaOH捕捉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CO2和H2在一定条件反应生成C2H5OH和H2O,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______。
(5)“碳”制取:用图-2装置探究石灰石制取较为纯净CO2的实验。
①仪器名称:a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A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
③装置B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
四、流程题
24.某兴趣小组利用废镍材料(含有金属Ni及少量Fe、Ag、Fe2O3)探究相关物质的性质并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a.H2O2溶液可将Fe2+转化为Fe3+。
b.Fe2+、Fe3+、Ni2+转化为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pH有如图关系:
(1)废镍材料“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酸浸”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除、、还有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X是______(填名称)。
(3)在“转化1”中,加入试剂先后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A.先加H2O2溶液,再加NaOH溶液B.先加NaOH溶液,再加H2O2溶液
(4)在“转化1”中,加NaOH溶液调节pH为______(填范围)。操作A是______,该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
(5)Ni、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5.学习小组在进行镁带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足量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出现了灰白色沉淀,而与稀硫酸反应后,未有此现象。化学小组对这一异常现象开展探究。
【探究一】:探究灰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过量的镁或反应生成的氯化镁。
(1)①取灰白色固体样品,加入______,无气泡产生,灰白色固体不含镁。
②取等质量的灰白色固体和MgCl2晶体分别放入同温、等量水中,灰白色固体不溶解而MgCl2晶体全部______,灰白色固体不含MgCl2。
【探究二】:探究灰白色固体产生的原因
用下图所示装置(平底烧瓶已固定)分别进行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其中镁带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表足量镁带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2)实验时,使镁条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操作是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测:①产生灰白色沉淀需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条件;②灰白色沉淀产生和______(填离子符号)有关。
(4)为证实灰白色沉淀中含有Cl-,小赵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过滤,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使其完全溶解,继续滴加几滴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他得出结论:灰白色沉淀中含有Cl-,请你判断小赵同学的实验及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
【结论】: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灰白色沉淀与溶液中的氯离子有关。
(5)实验得到反应过程中烧瓶内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中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
B.相同实验条件下,镁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稀硫酸的快
C.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时放热
(6)资料显示:灰白色沉淀【Mg2(OH)xCly·nH2O】的组成随pH变化而改变,受热后分解生成MgO、H2O和HCl,为进一步探究其组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______;
②取21.6g灰白色沉淀于A中,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均足量);
③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④称量C质量并记录数据为m1;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分解,______;
⑥称量C质量并记录数据为m2,称量A中残留固体质量并记录数据为m3;
⑦数据处理。
【交流讨论】
(7)步骤③通N2的目的是______。
(8)D的作用是______。若无D,测得n值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数据处理】
(9)实验数据为m2-m1=7.3g,m3=8.0g,请通过计算给出灰白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a
12
10.8
10.8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
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
B
向土豆片上滴加碘酒,出现变蓝现象
土豆片中含有淀粉
C
称取5g蔗糖,完全溶解在100mL水中
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
D
将铝片和硬铝相互刻画,铝片上出现划痕
硬铝的硬度大于铝
实验操作
水样
肥皂水用量/滴
市售纯净水
2
煮沸后的自来水
6
自来水
9
湖水
15
时间/min
2
4
6
8
12
16
18
20
放置过夜
溶液pH
5.8
7.4
8.0
8.6
9.3
9.8
10.0
10.0
10.2
实验现象
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
镁带慢慢溶解,气泡量减少,烧杯底部灰白色沉淀逐渐增加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B
6.A
7.D
8.A
9.C
10.D
11.C
12.B
13.C
14.A
15.B
16.B
17.D
18.B
19.C
20.C
21.(1) B
C
(2)Li+
(3)
(4)+1
(5) 氨基酸 C
(6)纤维直径越小,过滤效果越好
22.(1) 氧气 2H2O2H2↑+O2↑
(2)AC
(3)pH
(4)加快难溶性杂质的沉降速率
(5)活性炭
(6)湖水
(7)煮沸
(8)取相同体积的山泉水和自来水,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肥皂水,产生泡沫时,山泉水需要的肥皂水多于自来水
23.(1) 石油 不可再生 放热多、二氧化碳排放量低
(2) 光合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3)
(4)22:3
(5) 分液漏斗 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24.(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
复分解 银
(3)A
(4) 6.7~9.5 过滤 漏斗
(5)Fe>Ni>Ag
25. 稀盐酸 溶解 将铜丝向下按,使镁带与液体接触 碱性 OH- 正确,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的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 AB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装置的质量不再增加 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成分对实验产生干扰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C装置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偏小 解:m3=8.0g,即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8.0g,m2-m1=7.3g,即生成HCl的质量为7.3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水的质量=21.6g−7.3g−8.0g=6.3g
原灰白色沉淀中镁元素的质量=8.0g××100%=4.8g
氯元素的质量=7.3g××100%=7.1g
化学式中,镁离子与氯离子的数目比=:=1:1,即沉淀的化学式中,镁离子与氯离子的数目相同
生成物中,氧化镁、水、氯化氢的微粒数目比=::=4:7:4
根据灰白色沉淀的化学式可以计算出x=2,y=2,n=3.5,则灰白色沉淀的化学式写为Mg2(OH)2Cl2·3.5H2O,故填Mg2(OH)2Cl2·3.5H2O。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9页。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