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第五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展开朝阳五中2021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Zn-65 S-32 Cu-64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共16分。1-8小题每题1分,9-12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火药爆炸 B. 树枝折断 C. 冰块融化 D. 海水晒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树枝折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冰块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水不断被蒸发,氯化钠结晶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睛】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液体药品
C. 稀释浓硫酸 D. 称量NaOH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图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图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应中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故图示操作错误;
D、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或小烧杯中称量,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 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A. CO(NH2)2 B. K2SO4 C. NH4HCO3 D. Ca(H2PO4)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CO(NH2)2中只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2SO4中只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NH4HCO3中只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Ca(H2PO4)2中只含有N、P、K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 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C. 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
D. 逃离火灾现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此选项错误;
B、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只是使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可燃物缺少了燃烧需要的氧气而熄灭,此选项正确;
C、液化气具有可燃性,液化气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此选项正确;
D、火场自救的必要措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气体烟尘进入呼吸道,蹲下靠近地面沿墙壁跑离着火区,此选项正确。
故选A。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表成黑色固体
B. 灼烧羊毛线,产生烧毛发的气味
C.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D. 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
B、羊毛线中含有蛋白质,灼烧羊毛线,产生烧毛发的气味,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C、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雾,不是白烟,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后面,稀硫酸中加入铜粉,无明显现象,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
故选B。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变小
C. 氧气与臭氧属于不同种物质,是因为它们由不同分子构成
D. 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A、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B、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间隔变小,错误;
C、因为氧气和臭氧是由不同分子构成,因此属于不同物质,正确;
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在分,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正确;
故选B。
7. 将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汽油 B. 面粉 C. 小苏打 D. 硫酸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汽油不溶于水,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形成乳浊液,错误;B 、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C 、小苏打溶解于水后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正确;D 、硫酸铜易溶于水,分散到水中能形成蓝色溶液,错误。故选C。
8. 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B.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
C. 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D. 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合47mL),可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 豆制品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亮氨酸由22个原子构成 B. 亮氨酸中含有氧分子
C. 亮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 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亮氨酸是由亮氨酸分子构成,一个亮氨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共含有22个原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个亮氨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氧分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亮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2)=9:4,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3):(14×1):(16×2)=72:13:14:32,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容器中气体的量不减少,压强不变小,水无法被吸入左侧的集气瓶,故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
B、①④处棉球变红色;②③处棉球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正确;
C、氯化钾和硫酸铜不发生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该实验中使用冰水,红磷、白磷都不会燃烧,无法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错误。
故选B
11.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B.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D.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例如:风能、太阳能等,此选项推理错误;
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此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此选项推理正确;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物有盐和水的生成,但不是中和反应,此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aCO3 (CaO)
高温煅烧
B
NaCl溶液(CaCl2)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C
N2(O2)
心通过灼热的铜网
D
KCl (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此选项错误;
B、CaCl2能与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此选项错误;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此选项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应该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从而得到KCl,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①不增:不增加新的物质;②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③易分:操作简便,易于分离。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17分)
13.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3)标出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答案】 ①. 2N ②. Al ③.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故填:2N;
(2)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前五位依次为氧、硅、铝、铁、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符号为Al,故填:Al;
(3)氢氧化铁中氢氧根为-1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故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14. 某学校为学生准备的午餐食谱如下:米饭、红烧带鱼、炒白菜、炸鸡翅等,所用餐具是塑料筷子、不锈钢餐盘和陶瓷汤匙。
(1)食谱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
(2)所用餐具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3)餐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
(4)餐后小强饮用了矿泉水,矿泉水瓶应投入______(填字母序号)标志的垃圾箱。
【答案】 ①. 炒白菜 ②. 塑料筷子 ③. 乳化 ④. A
【解析】
【详解】(1)米饭中富含糖类;红烧带鱼富含蛋白质;炒白菜中富含维生素;炸鸡翅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故食谱中富含维生素的是:炒白菜。
(2)陶瓷汤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餐盘属于金属材料,塑料筷子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故填:塑料筷子。
(3)洗涤剂清洗油污,利用其乳化作用,洗涤剂能将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不聚成较大的油珠,从而随水流走;故填:乳化。
(4)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所以投入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故选:A。
15. 2019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150周年,被确定为“世界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图2是这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硫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______;
(2)硫元素、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3)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硒的质子数是______;
(4)氧、硫、硒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
(5)硒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答案】(1)S2- (2)质子数不同
(3) ①. 16.00 ②. 34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4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S2-;
【小问2详解】
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硫元素、氧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小问3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的质子数为34;
【小问4详解】
由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氧、硫、硒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小问5详解】
由于硒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16. 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时,X与Z的溶解度相等。
(2)当X中混有少量Y时,若要提纯X,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3)t3℃时,将等质量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在t3℃时,向盛有30gX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若要增大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 ①. t2 ②.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③. Z>Y>X ④. 升温后,再加入X物质等合理答案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t2℃时,X与Z的溶解度曲线相交,X与Z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上升X的溶解度大幅度上升,而Y的溶解度变化不大,因此当X中混有少量Y时,若要提纯X,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t3℃时,X、Y、Z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为,X>Y>Z,即质量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X<Y<Z,将等质量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X、Y两种溶液有晶体析出,但是溶剂质量不变,因此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
(4)在t3℃时,X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溶解60g X,50g水溶解30g X,因此在t3℃时,向盛有30gX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恰好全部溶解,因此若要增大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升温后,再加入X物质。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15分)
17. 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为减少该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②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③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④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①. 天然气 ②. 酸雨 ③. ①④ ④.
【解析】
【分析】
【详解】(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的环境问题是酸雨;
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选项正确;
②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选项不正确;
③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只能将有害物质排放到高空,但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能减少酸雨的发生,选项不正确;
④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
故填:酸雨;①④;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8.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金属材料。请根据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行车的支架一般用钢制而不用纯铁制的原因是______。
(2)自行车车链子采取的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______。除防止金属锈蚀外,请再写出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措施______。
(3)为了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假设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4)请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钢的硬度大于纯铁
(2) ①. 隔绝氧气和水 ②. 刷油漆 (3)AB
(4) ①. ②. 含碳量不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自行车的支架一般用钢制而不用纯铁制的原因是钢的硬度大于纯铁;
【小问2详解】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自行车车链子采取的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刷油漆也是保护金属防止生锈的方法;
【小问3详解】
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
A.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加铜粉,铜不反应,说明活动性铁大于铜;最后加入锌粉,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说明活动性锌大于铁,正确;
B.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不反应,说明说明活动性锌大于铁;再加入CuCl2溶液,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活动性铁大于铜;正确;
C.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不反应,再加入铁粉也不反应,不能判断铜铁活动性,错误;
故选AB;
【小问4详解】
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为: ;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其原因是两者的含碳量不同,钢的含碳量更低。
19.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物质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为氯化物。
(1)B的化学式是_____;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
(2)B的溶液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
【答案】 ①. CuSO4 ; ②. 碱 。 ③. 减小 ④. Fe+2HCl=FeCl2+H2↑ ; ⑤. 复分解反应 。
【解析】
【分析】由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B为CuSO4;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C为铁;故乙为铜或者硫酸亚铁;铁可以生成的氯化物只有Fe+2HCl=FeCl2+H2↑,故D为盐酸;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物质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可知B、D硫酸铜和盐酸都可反应,故A为氢氧化钠。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B的化学式是CuSO4;A氢氧化钠所属的物质类别是碱。
(2)B溶液与C反应后,溶质由硫酸铜变为硫酸亚铁,质量减小,溶剂不变,故溶液质量减小。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A与B反应的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
20.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2)B是过滤操作。经过两次过滤后的滤液仍浑浊,可能的一点原因是______。
(3)C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中观察到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______。
(4)D实验是向两个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立即拧紧瓶盖,充分振荡。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 ①. 集气瓶底部炸裂 ②.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或滤纸破损) ③. 过氧化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或反应物的浓度等合理答案) ④. 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化学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1)装置A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铁丝燃烧温度过高,高温产生的熔融物掉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应在集气瓶底部放水或沙子;故填:集气瓶底部炸裂。
(2)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或滤纸破损;故填: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或滤纸破损)。
(3)通过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只存在一个变量,那就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即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产生气泡速度越快,因此影响因素是:过氧化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填:过氧化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或反应物的浓度等合理答案)。
(4)观察两个塑料瓶的形状变化,等体积的水排除了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填: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化学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点睛】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紧靠滤纸内三层的地方;上端装混合液的烧杯杯嘴紧靠玻璃棒上,慢慢倾倒(玻璃棒要倾斜)。
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A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并探究石蜡燃烧的产物,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若用该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收集过程中,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写出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
(3) ①. BFE ②. 将一根燃着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③. CO2+Ca(OH)2=CaCO3↓+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①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A装置的试管中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因为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为B,并探究石蜡燃烧的产物,需要干燥的氧气,要先干燥后收集,所以选择F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气体,然后选择E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FE。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变浑浊的现象,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2. 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它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实验1】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实验方案】取少量碳酸氢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2】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实验方案】取少量碳酸氢钠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向其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固体粉末。
【实验方案】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粉末放在铜片上,进行加热,如下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若要验证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写出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充分反应后,同学们对剩余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NaOH
猜想2:Na2CO3
猜想3:NaOH和Na2CO3。
同学们提出上述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实验验证】为确定剩余固体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2正确
②取步骤①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镁溶液
______
【评价交流】小红认为步骤②中的氯化镁可以用硫酸镁代替,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 ①. 粉末减少,有气泡冒出 ②. ③. 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 ⑤. 没有明显现象(或没有白色沉淀产生等合理答案) ⑥. 不同意,是因为过量的氯化钡能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解析】
【分析】
【详解】实验1:
实验方案:取少量碳酸氢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粉末减少,有气泡冒出,故填:粉末减少,有气泡冒出;
实验2:
实验方案:取少量碳酸氢钠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向其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故填: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实验3:
实验方案:若要验证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还需进行的实验是迅速翻转烧杯,加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迅速翻转烧杯,加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与假设:
猜想1:NaOH,猜想2:Na2CO3,猜想3:NaOH和Na2CO3,同学们提出上述猜想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
实验验证: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说明剩余固体粉末中含有碳酸钠;再取步骤①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镁溶液,若没有明显现象(或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剩余固体粉末中没有氢氧化钠,由此可得出剩余固体粉末只含有碳酸钠,得出猜想2成立,故填:没有明显现象(或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评价交流:不同意,是因为过量的氯化钡能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故填:不同意,是因为过量的氯化钡能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3. 取锌、铜的混合物8g与154.7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62.5g。请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答案】(1)0.2g;(2)10%
【解析】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H2的质量是
(2)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溶质的质量分数
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6月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6月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6月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6月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