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作业(第一课时) 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作业(第一课时)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作业(第一课时)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作业(第一课时)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核舟记第一课时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核舟记第一课时课堂检测,共9页。
    A.器皿(mǐng) 轩敞(chǎng) 箬篷(ruò) 糁之(sǎn)
    B.贻余(yí) 二黍(shǔ) 峨冠(é) 两膝(qī)
    C.多髯(rán) 衣褶(zhě) 倚之(yǐ) 椎髻(zhuī)
    D.虞山(yú) 壬戌(rèn) 篆章(zhuàn) 甫刻(fǔ)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左手倚一衡木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八分有奇:___________(2)峨冠而多髯:___________
    (3)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___(4))其人视端容寂:___________
    (5)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6)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
    (7)矫者昂视:___________(8)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
    (9)楫左右舟子:___________(10)贻余核舟一:___________
    (11)倚一衡木:___________(12)简桃核修狭者: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1)端:右手执卷端___________;视端容寂___________[来源:z~@z^step.#*cm]
    (2)其:其两膝相比 ___________;其船背稍夷___________
    (7)奇:奇巧人___________;八分有奇___________
    (8)可:高可二黍许___________;珠可历历数___________
    (9)为:为宫室___________;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_
    5.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来源:z*@z#step%.c^m]
    (1)长约八分有奇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3)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4)简核桃修狭者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5)高可二黍许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6.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释义。
    (1)箬篷覆之“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意思为:_______。
    (2)石青糁之“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意思为:______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3)石青糁之“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意思为:_______。。
    (4)卧右膝“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意思为:_______。[w%ww^.zzste&p.*c#m]
    (5)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意思为:_______。[来源:%^中教&@网#]
    (6)而竖其左膝“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意思为:_______。
    (7)居右者椎髻仰面“__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意思为:_______。
    7.按正确读法给下列句子标上朗读节奏。
    (1)明 有 奇 巧 人 曰 王 叔 远[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来源#:%zzs^t~ep.c&m]
    (3)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8.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
    (1)苏、黄共阅一手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教网*]
    (2)舟尾横卧一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z&z^step.c~m]
    9.默写句子。
    (1)东坡右手执卷端,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3)总写核舟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点明核舟的来历及核舟的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zz@st^ep&.#cm]
    (5)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引用《赤壁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7)引用《后赤壁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教育~出版网]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核舟记》,完成第10~26题。
    核舟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中国^%@教育&出~版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A】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B】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0.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提问:第1自然段中,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大苏泛赤壁”在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的同时,也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来源:zzs@t#e%^*p.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八分有奇”“二黍许”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教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2自然段中的“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作者对“苏、黄共阅一手卷”的情形描绘中,可以揣摩出他们当时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教育^出版#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其神情与苏、黄有怎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仿照下列例子,对画线句作点赏析:
    例: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赏析: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对画线【A】句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画线【B】句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1.从“舟尾横卧一楫”来看,这条船是在行进呢,还是已经停下了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是怎样写两“舟子”的神情的?表现了怎样的氛围?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能由第5自然段中的“天启壬戌秋日”推知《核舟记》相关的写作背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船背的题字也是值得玩味的。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此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在第6自然段中一连列举了许多事物,并强调核舟“曾不盈寸”,意在说明什么?[ww^w.#&zzstep*.@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教网]
    26.“嘻,技亦灵怪矣哉!”这是一句浓烈的抒情。从这句话中,你品味出了作者对核舟怎样的情感?[中国~@^教#&育出版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答案】C 【解析】 A皿—mǐn B膝—xī D壬—rén
    2.【答案】D 【解析】A.“有”通“又”;B.“诎”通“屈”;C.“衡”通“横”。
    3.【答案】(1)余数、零数 (2)高 (3)像 (4)平静 (5)满 (6)并、靠近 (7)举 (8)同“屈”,弯曲 (9)船桨 (10)赠(11)同“横”,横着(12)同“拣”,挑选
    【解析】要结合语句解释词义,如,(1)句中的“奇”,在句中应读作“jī”解释为“零数;零头”;如果解释为形容词“奇异”就错了。
    4.【答案】(1)名词,一头;形容词,端直;(2)代词,他们;代词,那;(7)形容词,奇妙;名词,零头;(8)副词,大约;动词,可以;(9)动词,雕刻;动词,是
    【解析】要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5.【答案】(1)古义:余数,零头;今义:奇数;(2)古义:挨着;今义:比较;(3)古义:尚,还;今义:曾经;(4)古义:挑选;今义:简单;(5)古义:大约;今义:表示许可,可能[来源:#%zzst*~ep.cm&]
    【解析】注意:不要错误地用今义解释古义。
    6.(1)“箬篷”名词用作状语。意思为:用箬篷。(2)“石青”名词用作状语。意思为:用石青。(3)“糁”名词用作动词。意思为:涂染。(4)“卧”动词用作使动词。意思为:使……卧,平放。(5)“诎”动词用作使动词。意思为:使……屈,弯曲。(6)“竖”形容词用作使动词。意思为:使……竖。(7)“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意思为:梳着椎形发髻。[w%&ww.zzst^e~p.#cm]
    【解析】结合句意找出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语,然后指出原词性和在句中的词性,并解释意义。
    7.【答案】(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要结合句意划分节奏。如,(1)句中的名词“王叔远”,(2)句中的“东坡”,(3)句中的“王毅”“叔远”,都是人的名或字,在句中分别充当宾语或主语,其前后应注意断开。
    8.【答案】(1)译文: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2)译文: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3)泽文:总计这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小窗。(4)译文: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注意两点:(1)文言文和现代文数量词的不同点在于: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前或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2)“桃核修狭者”“两膝相比者”属于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应提前,译为“长而狭的桃核”“瓦相靠近的两膝”。
    【解析】如下词语要准确译出:第(1)句中,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第(2)句中,楫:船桨;第(3)句中,“人五”即“五人”,译为:“五个人”;“窗八”即“八窗”,译为:“八扇窗”。第(4)句中,简:挑选,同“拣”,挑选;修狭:长而窄。[来@源^#:&中教网%]
    9.(1)左手抚鲁直背。(2)东坡现右足。(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解析】(1)(2)小题属于“对接性默写”,只要根据上(下)句,默写出对应的下(上)句即可;第(3)—(7)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根据题目中的提示,默写符合题意的名句。
    课内阅读
    10.【答案】第1自然段:概述雕刻者技艺及舟的主题;第2自然段:说明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第3自然段:写船头三个主要人物的状貌神情;括第4自然段: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第5自然段:介绍船背上的题名和篆文及其颜色;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内容。
    11.【答案】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二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
    12.【答案】交代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13.【答案】“八分有奇”、“二黍许”说明核舟体积之小。以核舟的小来衬托核舟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艺之惊人。
    14.【答案】“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文字。[ww@w.zzs%t&ep.^#cm]
    15.【答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摘录下来组成对联,刻在小窗上,不仅与上节“大苏泛赤壁”相应,非常切题,而且也可以启发读者联想到核舟外的赤壁景色。同时,作者真切地将它们描述出来,
    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16.【答案】之所以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一是因为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其“初衷”;二是因为核舟的雕刻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这样说明,才能与其主题吻合。否则,松散割裂,不知所云。
    17.【答案】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情深意笃。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
    18.【答案】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佛印为超尘脱世的名僧;苏、黄为才高情笃的诗杰,情态迥异,鲜明的对照更显出雕刻之工。
    19.【答案】(1)句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情深意笃。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2句描写得细致人微,神韵毕具,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
    【解析】(1)从所描述的人物心情及其所体现的人物襟怀的角度分析;第(2)句从所描写的人物的神态极其所表现的心理活动方面来赏析。
    20.【答案】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解析】紧扣“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意思填写对应的语句。
    21.【答案】从“舟尾横卧一楫”来看,这条船已经停下了。因为“舟尾横卧一楫”说明船桨已经放下,表明船已停了。
    22.【答案】两“舟子”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
    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船楫“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放任自流的境界。
    这样写,是为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
    共同成就“大苏泛赤壁”之“泛”。
    23.【答案】“天启壬戌秋日”,即明熹(xī)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秋天,苏轼《前赤壁赋》作于“壬戌之秋”,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秋天,可见,王叔远在核舟顶端刻上这个日子,表明他雕刻此核舟是在苏轼作《前赤壁赋》后540年的“秋日”有感而为之以作纪念的。
    24.【答案】写所题的字,以“细若蚊足”形容之,足见笔迹之纤细。以蚊足之细,一钩一画,清清楚楚,相互对照,突出雕工之精巧。又以一黑一红颜色的配合,说明核舟不但雕刻精巧,而且色彩鲜艳、和谐。
    25.【答案】一连列举这些事物说明小小的核舟所刻东西之多,与“曾不盈寸”对比,说明其技艺巧夺天工。为了赞美雕刻家高超的技艺。
    【解析】写出人、物、文字的数目之多而核舟“曾不盈寸”,意在强调雕刻着的技艺高超。
    26.【答案】以“灵怪”说明核舟的技艺巧夺天工,不像出于人之手,好像出于鬼神妖物之手,对核舟表示了高度赞叹。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核舟记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核舟记习题,文件包含第11课核舟记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docx、第11课核舟记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及今义,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释义,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默写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释义,翻译下列句子,佳句积累,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