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生物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20小题,共40分)
1.下图甲、乙分别是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视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56倍 B.在高倍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
C.由视野甲→乙,应先将装片向左移动 D.外界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2.草履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口沟完成摄食 B.依靠纤毛摆动完成运动
C.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D.通过伸缩泡来消化食物
3.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有错误的是( )
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C.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4.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采血,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①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②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③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④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某人经常服用钙片,但是血液中钙的含量仍低于正常值,最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缺少( )
A.铁 B.锌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6.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是①→③→④→⑤→② 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
C.如果图中的③受损,该反射也能进行 D.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7.人体小肠上皮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结构有明显差异。与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叶绿体 B.细胞壁、细胞核
C.细胞膜、线粒体 D.叶绿体、线粒体
8.下列选项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同的是( )
A.秋风扫落叶 B.骆驼刺根系发达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海豚皮下脂肪很厚
9.如图是植物体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c是由丙图中②发育而成
B.乙图中结构C处细胞中出现液泡,能迅速伸长
C.丙图中③将来可发育成甲图中的b
D.甲乙丙中都有分生组织
10.植物呼吸所产生的气体属于废物,但对下列的某种生物而言却是有用的,它是
A.海马 B.丁香 C.青蛙 D.蘑菇
11.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似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改变
C.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D.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1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A.观察草履虫时从培养液底层吸一滴培养液是因为底层草履虫多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玉米的胚乳含有淀粉
C.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是为了使植株内的淀粉贮存在叶肉中
1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枝条由茎和叶构成 B.茎的加粗生长与形成层有关
C.芽原基发育成叶 D.根尖吸收的水分由筛管运输
14.如图中有四个实验装置,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应选择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有些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常被封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原因是( )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胶囊形状圆润,不易伤胃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16.人体中有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SC),它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其变换自己的本领如图所示。图中①代表的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癌变
17.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18.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 37℃温水中 10 分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19.某同学将一株植物进行暗处理,然后把植物上的一片叶子装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图)。几小时后,他用酒精脱色、碘液染色来处理叶片,叶片不变蓝。主要是因为( )
A.光照时间不够 B.缺乏二氧化碳 C.缺水 D.温度太高
20.下列有关绿色植物、花、果实和种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③由图丁中的②发育而来
B.图乙中⑥发育成图丙中的②
C.图丙中的①由图乙中的④发育而来
D.压榨的大豆油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血液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2.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___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
2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______,一定的__________,充足的空气。
24.________和受精是形成果实和种子必不可少的过程。
25.同学们青春期身体会出现许多微妙的变化与人体的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26.植物细胞主要由_____、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内还有______、线粒体等结构。
27.动物的基本组织中,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的是______组织,如血液。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28.板栗花而不实易空蓬的应追加氮肥( )
29.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作反射弧。( )
30.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南方古猿。( )
31.人的血浆是一种红色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
32.水稻与田中的杂草是合作关系。( )
33.食物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
34.种子的结构是由种皮和胚组成。( )
35.把小麦种子放到火上烧,最终烧掉的是无机盐,剩下的是有机物。( )
36.细胞可以吸收营养物质无限制地长大。( )
37.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
四、综合题(28分)
38.(8分)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也是玉米的主要消费国。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工业加工等方面。请据图回答问题:
(1)纵向剖开玉米种子后滴加碘液,能够变蓝的结构是[ ]______。
(2)由图可知,①②③④构成玉米种子的______,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______。
(3)玉米的根系属于______(填“直根系”或“须根系”)。
39.(7分)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2倍,是鸡蛋含量的2.5倍。大豆可以加工成豆腐、豆浆、腐竹等豆制品。
(1)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青少年可以多食用豆制品,因其含有较高的______,为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
(2)大豆中的蛋白质在图中[ ]______内开始消化,随后进入⑥,在______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______。
(3)大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极端环境条件选择,致使蛋白质具有很强的抗消化能力。
①研究者发现,大豆中含有一种能够抑制人或动物体内胰蛋白酶活性的物质,叫做胰蛋白酶抑制剂,它会干扰蛋白质在图[ ]______内的消化,还能造成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②为了降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影响,研究者检测了不同温度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结果如下:
据上图可知,加热会______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
③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请提出合理食用大豆及其制品的建议:______。
40.(5分)西红柿因色彩鲜艳,酸甜可口而深受大家喜爱。下图是西红柿生长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代表种子的萌发过程,在此过程中A中最先萌发的结构是________。
(2)在B→E的生长过程中,西红柿植株的根吸收的水分,可通过根、茎、叶中的_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叶肉细胞,而其中绝大部分的水会通过________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3)图E是西红柿植株,它的茎不能逐步加粗,原因是它的茎中没有________。
(4)当切开F时,发现里面有很多种子,这些种子是由图G中的________(填数字)发育而来的。
41.(8分)小明在“观察叶片的下表皮”实验中,进行了一系列操作,观察到乙和丙两个视野。请据下图将实验过程填写完整。([ ]填数字或字母,______填文字)
(1)用撕取的叶下表皮制作临时_________(填“切片”或“涂片”或“装片”)标本。将显微镜对光,以从图甲[ ]_________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2)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_____的中心。接着下降镜筒,再先后转动[____]和[____],使物像清晰。
(3)此时观察到边缘黑而中间亮的圆形结构d,它最可能是_____。想将视野从乙调整为丙的状态,要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玻片。
(4)观察发现,叶表皮有排列紧密的[c]_____细胞,半月形的[a]_____细胞,以及由成对的a围成的[b]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6分)
42.下图是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据图回答。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2)步骤③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是为了________。
(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未遮光,目的是________。
(4)步骤⑤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________。(填“大烧杯”或“小烧杯”)。
(5)用碘液染色后,________部分变成蓝色,目的是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视野中装片移动的方法: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相当于将物体水平旋转180°后的图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可以理解为: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位于哪一方,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一方。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倍),A错误。
B.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B正确。
C.由视野甲→乙,首先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心,甲图中的物像位于左方,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将装片向左移动,C正确。
D.当光线强时,视野过亮,用反光镜的平面镜,遮光器的小光圈;光线弱时,视野较暗,用反光镜的凹面镜,遮光器的大光圈,D正确。
故选A。
2.D
【解析】
【分析】
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据此解答。
【详解】
A.口沟是草履虫的取食结构,口沟附近的纤毛摆动使食物进入细胞内形成食物泡,逐渐被消化,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是单细胞植物,生活在水中,有纤毛,可在水中自由活动,B不符合题意。
C.草履虫靠表膜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消化系统,通过食物泡消化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
【分析】
程序流程图是用规定的符号描述一个专用程序中所需要的各项操作或判断的图示。用在生物学知识的归纳上,起到直观、易于理解的效果。
【详解】
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故可用流程图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A不符合题意。
B.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用流程图可表示为: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视觉,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故用流程图可表示为: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C符合题意。
D.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故用流程图可表示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解析】
【分析】
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详解】
结合分析,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B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解析】
【分析】
钙、磷是组成骨和牙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钙和磷会引起软骨症。同时,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缺少引起软骨症和佝偻病。
【详解】
通过以上分析,经常补钙,但是血液中钙的含量仍低于正常值,主要是缺少维生素D,影响体内钙和磷的吸收利用。
故选C。
6.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图中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I是脊髓灰质,II是脊髓白质。
【详解】
A.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因此,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③→④→⑤→②,A正确。
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叫白质,白质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B正确。
C.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如果图中的③受损,则反射不能进行,C错误。
D.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件反射(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C。
7.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
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菠菜叶肉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详解】
与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故选A。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
8.C
【解析】
【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环境影响生物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详解】
A.秋风扫落叶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生长在沙漠的骆驼刺根系发达,适应干旱的环境,体现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温度更低,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
D.海豚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海水环境的适应,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解析】
【分析】
甲是一个枝条:a叶、b茎、c芽。
图乙是根尖的结构: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图丙是枝芽的结构:①幼叶、②芽原基、③芽轴。
【详解】
A.图甲中的c芽是由图丙中的②芽原基发育来的,A正确。
B.乙图中的C是分生区,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B错误。
C.丙图中③芽轴将来可发育成甲图中b茎,C正确。
D.图甲乙丙中都有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增生,产生新细胞,D正确。
故选B。
10.B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是动物呼吸产生的废物,但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详解】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所以二氧化碳对植物丁香是有用的。
故选B。
11.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来分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
【详解】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意。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不符合题意。
C.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意。
D.蚯蚓能疏松土壤,使土壤更肥沃。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课本相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只有平时多积累该部分知识,才能解答相关题目。
【详解】
A.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表层吸一滴培养液,原因是含氧量高,A错误。
B.滴加碘液可以检测淀粉的存在,所以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玉米的胚乳含有淀粉,B正确。
C.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该滴加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错误。
D.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13.B
【解析】
【分析】
叶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详解】
A.植物的枝条由茎、叶和芽组成,A错误。
B.植物茎的加粗生长过程就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增粗,B正确。
C.植物叶芽的芽原基将发育成枝条的侧芽,幼叶发育成叶,C错误。
D.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由导管运输,D错误。
故选B。
14.B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的条件: ①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②自身条件:胚是活的、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在休眠期。特别提醒:阳光、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详解】
如图中有四个实验装置,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空气是实验的唯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②与③是以空气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
故选B。
15.B
【解析】
【分析】
胃液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初步消化,而不能消化淀粉。
【详解】
胃中只含有胃液这一种消化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对淀粉、脂肪等营养物质没有消化作用,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B正确。
故选B。
【点睛】
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多以读图题的形式出现,是中考的重点内容。
16.B
【解析】
【分析】
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详解】
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A不符合题意。
B.分析图可知,干细胞(MSC)能形成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B符合题意。
C.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由图可知①过程不是细胞生长,C不符合题意。
D.细胞癌变是指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进行不正常的增殖,能进行无限分裂,由图可知①过程不是细胞癌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C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
【详解】
A.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最多是a,因此,a是生产者,b的数量随着c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并且,b数量增加导致c数量减少,随后,b的数量也减少,由此可以判断b捕食c。因此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B错误。
C.若b灭绝,c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增加,a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可见该生态系统由a、b、c、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
18.A
【解析】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
【详解】
A.①与②对照,只有唾液的有无这一变量,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A正确。
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了,不变蓝色;②号试管中清水不能消化淀粉,变蓝;③号试管是馒头块,不能与唾液完全混合,所以淀粉未被完全分解变成蓝色,B错误。
C.本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①②号对照,变量是唾液;①③号对照,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得出结论,C错误。
D.②③对照,出现唾液的有无、舌的搅拌、牙齿的咀嚼等多个变量,对照试验要求变量唯一,所以②、③号试管不能构成对照试验,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9.B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含叶绿体的细胞。
【详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该实验装置中,在密闭的玻璃瓶内放了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玻璃瓶内没有二氧化碳气体,因此玻璃罩内的叶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所以滴加碘液后整片叶都不变蓝,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20.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乙是花的结构: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详解】
A.图甲中的③根是由图丁中的③胚根发育而来的,A错误。
BC.图丙中的②是种子,由图乙中的⑥胚珠发育而来的,图乙的⑤子房壁发育成图丙中的①果皮,B正确,C错误。
D.大豆油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即图丁中的④子叶,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种子的发育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21.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解析】
【详解】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22. 氧气 二氧化碳 能量 有机物 能量
【解析】
【详解】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可见呼吸作用的实质为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3. 温度 水分
【解析】
【详解】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4.传粉
【解析】
【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25.激素调节
【解析】
【分析】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 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
【详解】
进入青春期后,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孩长出胡须、喉结突出、肌肉发达、声音低沉。雌性激素能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使身体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同学们青春期身体会出现许多微妙的变化与人体的激素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男孩和女孩的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即可轻松答题。
26. 细胞壁 液泡和叶绿体
【解析】
略
27.结缔
【解析】
【详解】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结缔组织种类很多,细胞间质发达,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28.错误
【解析】
【详解】
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硼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因此,对防治板栗等的“花而不实”有明显能力。因此,果树花而不实是缺少含硼的无机盐。
故题干说法错误。
29.正确
【解析】
【详解】
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故题干说法正确。
30.错误
【解析】
【详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题干说法错误。
31.错误
【解析】
【详解】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正常人的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题干说法错误。
32.错误
【解析】
【分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捕食关系是指动物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而形成的关系;合作关系,是生物之间为了完成某一项活动,需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的关系;竞争关系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而形成的关系。
【详解】
水稻与田中的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故题干说法错误。
33.正确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夏天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中细菌真菌数量大量增加繁殖,进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
【详解】
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故说法正确。
34.错误
【解析】
【分析】
种子的结构:
【详解】
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有的种子还有胚乳。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故题干观点错误。
35.错误
【解析】
【详解】
我们通常把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取少量小麦种子,放到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烧烤.种子起初变焦后变黑,这是部分有机物变成了碳,点燃后有机物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水受热蒸发,剩下来的不能燃烧的灰白物质就是无机盐。因此,将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最终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该表述错误。
36.错误
【解析】
【详解】
细胞生长需要吸收营养物质,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细胞生长到一定时期停止生长,故题干说法错误。
37.错误
【解析】
【详解】
呼吸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由此可知,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题干说法错误。
38.(1)⑥胚乳
(2) 胚 ②胚根
(3)须根系
【解析】
【分析】
图中玉米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和果皮、⑥胚乳。
(1)
玉米的⑥胚乳内含有大量淀粉,所以遇碘变蓝。
(2)
①②③④分别是:胚轴、胚根、胚芽和子叶,它们共同构成了玉米种子的胚,将来发育成植物的幼苗。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②胚根。
(3)
玉米的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是由很多不定根构成的,所以称为须根系。
39.(1)蛋白质
(2) [④]胃 消化酶##消化液 氨基酸
(3) ①[⑥]小肠 ②降低 ③大豆需要煮熟食用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食道,②是肝脏,③是大肠,④是胃,⑤是胰,⑥是小肠。
(1)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豆制品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青少年可以多食用。
(2)
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图中[④]胃内开始消化,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多肽。随后进入⑥小肠,在消化酶或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
(3)
①胰分泌的胰液可以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再流入小肠内。大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它会干扰蛋白质在图中[⑥]小肠内的消化。
②由图可知,温度越高,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越低,因此加热会降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
③加热会降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因此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大豆需要煮熟食用。
40.(1)胚根
(2) 导管 蒸腾
(3)形成层
(4)②
【解析】
【分析】
题图中,A种子,B幼苗,CDE植株,F果实,G子房。
①花柱,②胚珠,③子房壁。
(1)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2)
植物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沿导管运输的,它位于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
草本植物茎包括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没有形成层。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草本植物(如西红柿)没有形成层,因此不能无限加粗。
(4)
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的数目取决于胚珠的数目。F番茄里面有很多粒种子,这是因为发育成番茄的子房中有多个②胚珠。
41.(1) 装片 ③目镜
(2) 通光孔 ① ②
(3) 气泡 左
(4) 表皮 保卫 气孔
【解析】
【分析】
甲图可知,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转换器,⑤物镜,⑥载物台,⑦反光镜。乙丙图可知,a保卫细胞,b气孔,c表皮细胞,d气泡。
(1)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分别是装片、切片、涂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所以用撕取的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标本。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所以将显微镜对光,以从图甲③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2)
显微镜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 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接着下降镜筒,再先后转动①粗准焦螺旋和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
气泡中间白亮,边缘黒厚,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看到一个圆形、边缘大而黑、中间亮的物象,判断它是气泡,出现这一现象说明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所以此时观察到边缘黑而中间亮的圆形结构d,它最可能是气泡。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想将视野从乙调整为丙的状态,要向左移动玻片。
(4)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表皮的细胞排列整齐,有保护作用,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因此,观察发现,叶表皮有排列紧密的[c]表皮细胞,半月形的[a]保卫细胞,以及由成对的a保卫细胞围成的[b]气孔。
42.(1)③→④→⑤→①→②
(2)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3)设置对照
(4)小烧杯
(5) 未遮光 淀粉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把叶片里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③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实验结果:叶片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未见光部分不变蓝(黄白色)。
(3)对结果的解释:叶片的见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未见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没有淀粉生成,叶片就不会变蓝。
(4)题图中:①是滴加碘液,②是观察,③是暗处理,④是光照,⑤是酒精脱色。
(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故正确顺序是③→④→⑤→①→②。
(2)
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3)
本实验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未遮光,目的形成对照。
(4)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隔水对酒精进行加热的方式,既能起到控温作用,又能避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盛有酒精的是小烧杯。
(5)
淀粉遇碘液变蓝,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遮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没有淀粉生成,叶片就不会变蓝。未遮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叶片就会变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答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答案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质量监测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