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流程,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顾第12课知识点提问:
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内容及评价2.埃及华夫脱运动的史实及影响3.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影响3.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学习目标快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本课的框架是什么?
讲授新课——1、从繁荣到危机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电用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
2、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持利润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材料1: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材料2: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5年之久,有的甚至更长。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1、阅读材料,分析1929—1933经济大危机特点
2、阅读课本59页,分析1929—1933经济大危机的具体表现
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讲授新课——2、罗斯福新政
材料:时代呼吁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声中,美国1932年大选拉开了序幕。罗斯福与时任总统胡佛的对决。胡佛总统依旧坚持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而罗斯福说:“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他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最终罗斯福以472:59的绝对优势胜出。
1、阅读材料,思考胡佛与罗斯福在化解危机的政策上有何不同?
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完全由市场调节)
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政策(即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塑像:一个穿着平常服装的平民,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正全神贯注地听着。他在听什么呢?他是在听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时间: 领导者: 目的:手段:内容:
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大危机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指导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措施二: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措施四:推行“以工代赈”
促使社会生产力恢复,经济形势好转。
二战后,英国实施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1949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后来美国与西欧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新政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比较华盛顿 & 林肯 & 罗斯福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度过了危机。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为什么?有何突出成就?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渡过经济危机,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时间:1933年特点:国家干预措施: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评价:利和弊
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全国性股票投机活动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1、下列属于1929年——1939年的常用语是( )A.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 B. 经济危机、苏维埃政府、联合国C.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国民公约 D.苏维埃政府、法西斯、原子弹2、有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长 C.股票销售量大 D.破坏性特别大3、1933年罗斯福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C.兴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4、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5、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6、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3课罗斯福新政pptx、20年代美国的繁荣mp4、大危机mp4、罗斯福上任及炉边谈话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共50张pptx、罗斯福新政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评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讲解,从繁荣到危机,典例分析,罗斯福新政,课堂小结,当堂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