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 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0529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 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0529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 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0529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等形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J”型增长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C.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达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
D.“J”型增长曲线模型中λ的含义可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2.在一片栎树林中,从10m以上的林冠层到1m左右的林下层,有林鸽、褐山雀、大山雀、乌鸫等多种鸟生活。影响鸟类在林中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同鸟类对光照强弱的反应不同
B.林中温度偏高,鸟类的适应性不同
C.鸟类的分布与林中湿度变化有关
D.影响植物生长的生态因子间接影响鸟类的分布
3.某地棉田中发现了棉铃虫,它们取食棉花的花蕾、叶等。在引入某种蜘蛛后,棉铃虫和蜘蛛的种群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能合理解释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是
A.棉田中蜘蛛的种群数量快速增加,则两个种群是共生关系
B.引入蜘蛛后,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两个种群是捕食关系
C.施用杀虫剂后,蜘蛛和棉铃虫的种群数量都减少,则两个种群是竞争关系
D.引入蜘蛛后,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先减后增,则两个种群是偏利共生关系
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5.生物群落的类型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描述,自然条件下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能反映生物群落类型的差异
B.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对应的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C.同一气候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类型完全一致
D.环境改变会影响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
6.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一直处于演替之中。下列对生物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影响演替的因素主要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B.演替的各个阶段都受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C.演替达到最高阶段的群落不再发生变化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演替起点不同
7.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会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原因是
A.食物链的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
B.营养级的层级与消费者的级数相同
C.同一种生物可能捕食不同种的生物
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所捕食
8.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9.在各种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时
A.可从各级消费者流向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各营养级能量的总和
C.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增、循环流动
10.下列有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只能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B.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推动物质在生物群落内循环往复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11.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信息。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以吸引异性前来交尾传递的信息属于
A.化学信息 B.行为信息 C.物理信息 D.营养信息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的方式为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有影响
C.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
D.施用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
1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态的是
A.引入外来物种,增加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B.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C.去除数量稀少的植物种类,为优势植物种类腾出空间
D.加强对各类生物和环境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
1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常有争议、不能肯定的观点是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C.a是所有种群的必备特征
D.b表示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16.一些学生在观察黄山植被情况以后,对生物群落的结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列认识中符合真实情况的是
A.群落的垂直结构不会影响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布
B.群落中不同种群的植物生活在一定的生态位上
C.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化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随季节或气候变化会呈现不同的季相
17.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过程往往伴随能量循环利用
B.物质循环的本质是化合物在生物圈中的循环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D.沿食物链富集的物质参与物质循环过程
1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下列叙述中,符合真实情况的是
A.能量都是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B.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的级数可以无限增加
C.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
D.流入每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都会以热能形式散失
19.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使用大量化石燃料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如果处理不好人类活动和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人类将面临全球性水危机
C.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沙漠化是制约这些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D.“先污染后治理”可协调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7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20.(12分)某校生物系同学野外实习分为四个小组。
(1)A组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只。(2分)
A.30 B.32 C.64 D.96
②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分别如下列甲、乙两图所示。据图分析,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
好防治准备工作。
(2)乙组用样方法调查松树的种群密度,
①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2分)和等距取样法。
②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丙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
(3)丙组同学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其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用_______________统计方法。
(4)丁组同学调查的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_____,而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_________。
21.(11分)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和图丙表示野兔和灰鼠从不同牧草中获取食物比例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处于_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有____________。
(2)图甲中没有标示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麻雀和蝗虫的关系是_________。
(4)图甲中因气候原因出现蝗灾时,鹰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分)
(5)根据图乙和图丙分析,野兔和灰鼠的生物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对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调查,并绘制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过程①_______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②_______转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
(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在植物碳库与土壤碳库之间流动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人类活动_________(填“加速”或“减缓”)了碳循环的进程。
(4)有同学认为生态系统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无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肥料。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_______,请给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11分)生态学家对某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之前,该地区工业园区密布,入海排污口数量多,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集中排放,造成局部区域水质恶化。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单位:J·cm-2·a-1)。请回答问题:
(1)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是____________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中所示以外,还应该包括 。
(3)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是 J·cm-2·a-1(2分),该食物链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分)。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能量去路之外,还有 等去路。
(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大部分能量流入 (填成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24.(11分)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实验室里利用马铃薯培养液、无菌水、酵母菌母液等探究不同温度条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表1是研究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
表1
试管编号 | A | B | C | |
管内溶液 | 马铃薯培养液/mL | 10 | 10 | - |
无菌水/mL | - | - | 10 | |
酵母菌母液/mL | 0.1 | 0.1 | 0.1 | |
温度条件 | 28℃ |
|
|
|
5℃ |
|
|
|
(1)该生物研究小组研究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实验步骤:①配制马铃薯培养液和酵母菌母液。
②将若干支试管分成A、B、C三组并编号,每组8支。先每次用10mL刻度吸管吸取10mL培养液加入A组和B组试管,用另一支10mL刻度吸管吸取___________加入C组试管。待分装完毕,每支试管加塞后把试管扎成捆。
③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避免其他菌污染。
④用灭菌干净的1mL刻度吸管每次吸取_______mL酵母菌母液,滴加到每支试管中,整个接种操作需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
⑤将A、B、C试管分别置于28℃、5℃、________℃的恒温箱中培养。
(3)实验数据分析:通过显微镜计数法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起始数量,然后每24小时计数一次,得到表2数据。
表2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时间/h | 0 | 24 | 48 | 72 | 96 | 120 | 144 | 168 | |
试管 | A | 0.8×107 | 5.2×107 | 5.6×107 | 4.8×107 | ? | 0.8×107 | 0.4×107 | 0.08×107 |
B | 0.8×107 | 1.2×107 | 2×107 | 2.8×107 | 3.2×107 | 3.6×107 | 3.2×107 | 3×107 | |
C | 0.8×107 | 0.4×107 | 0.1×107 | 0 | 0 | 0 | 0 | 0 |
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A组第5次取样计数时,将取样的1 mL酵母菌培养液加9 mL无菌水稀释观察,发现计数室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80,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___个(2分),与第4次取样相比,第5次取样计数酵母菌数目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A组相比,B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出两种)。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1-5 BDBAC 6-10 CCACD 11-14 AADD
15.CD 16.BCD 17.AB 18.ACD 19.ABC
20.(12分)
(1)①D(2分) ②甲 增长
(2)①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2分) ②8
(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记名计算法
(4)垂直结构 栖息空间
21.(11分)
(1)4 第三、第四 麻雀、鹰
(2)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牧草 捕食和竞争
(4)减少(2分)
(5)竞争 灰鼠
22.(12分)
(1)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2分) 种子和有机肥中含有的能量(2分)
(2)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呼吸作用)
(3)CO2 有机物 加速
(4)不同意 农产品源源不断自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不断的施加肥料(2分)
23.(11分)
(1)次生 增多 提高
(2)流入该区域的污水中的有机物中能量
(3)1.96×105(2分) 12%(2分) 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
(4)分解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4.(11分)
(1)探究在不同培养液中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2分)
(2)10mL无菌水 0.1 28
(3)2×107(2分) 因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值的改变,大量酵母菌死亡
(4)B组温度不适合酵母菌繁殖生长 培养液的量、酵母菌母液的量、培养液的pH、溶氧量
(5)浸泡冲洗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