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课件PPT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9/80/130629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课件PPT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9/80/130629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课件PPT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9/80/130629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课件PPT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9/80/1306291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课件PPT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9/80/1306291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课件PPT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9/80/1306291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课件PPT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9/80/1306291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课件PPT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9/80/1306291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要内容,人传染病报告种类,诺如病毒性腹泻,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手足口病概述,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对策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学校、托幼机构是人群高度密集的特殊公共场所,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学生、儿童抵抗疾病能力较弱,接触人多,因此传染病容易在学生中发生流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对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传染病防控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较多,因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的特殊性,成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按传播方式分类: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侵人后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2.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肠道传染病:霍乱、菌痢、甲肝、手足口病等
流行特点:一、易感性高:学生大部分均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小年,由于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因而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差,容易感染致病。二、人群集中接触密切: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生活,相互间接触密切,卫生习惯不一样等。三、季节特点: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肠道传染病为主。
传染病流行环节的防控措施
1.控制传染源:有的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比如麻疹、甲型肝炎,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2.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在公共场所及家居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应进行空气消毒。肠道传染病,着重在管理饮食、管理粪便、保护水源、除四害、个人卫生等方面采取措施。虫媒传播传染病,可采用药物或其他措施以达到防虫、杀虫、驱虫的目的,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些传播因素复杂的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消灭钉螺、治疗病人及病牛、管理水源、管理粪便及个人防护等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主要有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以及给予高危人群预防性服药两大类。易感者尽可能地避免与传染源接触,提高易感人群的群体抵抗力。
诺如病毒腹泻病 肺结核 手足口病 麻 疹 水 痘
1、法定传染病(39种)(1)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26种):非典、艾滋病(HIV)、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其它传染病。非淋、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恙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其它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诺如病毒腹泻病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引发胃肠炎的主要致病原。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因此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
诺如病毒感染主要症状有哪些? 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为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
哪些途径易感染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诺如病毒胃肠炎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感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患者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者摄入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都可能感染诺如病毒。
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暴发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人传人。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暴发中人传人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呕吐物未及时规范消毒、学生接触呕吐物、用于打扫呕吐物的拖把和抹布未经消毒继续使用、学校洗手设施不足、学生如厕后不洗手等都是暴发和传播的常见因素。
治疗方法: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轻症居家隔离,充分休息,清淡饮食即可。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运动饮料或其他饮品(不含咖啡因或酒精)可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不能补充重要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因此,在药店遵医嘱购买口服补水溶液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诺如病毒性腹泻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最常见病原体。诺如病毒分为5个基因组,可感染人的有GⅠ, GⅡ, GⅣ三组,每组有多个基因亚型。每隔几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并引起全球性胃肠炎的流行(10-3月)。 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诺如病毒性腹泻
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或气溶胶传播,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工厂及社区等场所引起暴发疫情。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到诺如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诺如病毒性腹泻-疾病特点
诺如病毒性腹泻疫情报告
(一)聚集性疫情:3天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养老院、工厂、建筑工地、游轮、社区/村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例是实验室确诊病例。
(二)暴发疫情:7天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养老院、工厂、建筑工地、游轮、社区/村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2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例是实验室确诊病例。
诺如病毒性腹泻疫情发现与报告
(一)同一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养老院、工厂、建筑工地、游轮、社区/村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现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或者暴发,应立即以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向属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二)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开展调查,根据疫情流行病学、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对疫情进行核实。 (三)凡实验室确诊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事件,应严格根据病例定义统计病例数,包括以呕吐症状为主的病例。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报告标准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发生疫情处置:病人隔离治疗:诺如病毒感染病人隔离治疗至少3天,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上学或准备加工食物等。切断传染病途径: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勤洗手:进食前、如厕后、处理食物前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煮熟和洗净:
呕吐物及粪便管理:带手套、洗手、消毒
肺结核
肺结核又叫“肺痨”,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结核病与艾滋病、疟疾并列为全球三大传染病。其中,结核病全球每年新发病人1040万,死亡180万,是全球致死人数第一的传染病。
肺结核的症状有哪些?主要症状:咳嗽、咳痰时间超过2周,咯血或痰里带血丝。常见症状: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
检查是否患有肺结核,到医院后需要做哪些检查呢?15岁以上的主要做胸片检查和痰的检查。15岁以下的首先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如PPD试验强阳性的话,再做胸片检查和痰的检查。
结核病传播性有多强?与结核病人有长期密切接触的人感染的可能性非常高。一个肺结核病人每年可能感染10-15人(或更多)的新患者。结核病菌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概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患者排出的感染液滴的数量,通风情况,暴露时间,结核杆菌的毒力,和免疫水平等。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以通过隔离治疗病人来避免。一般来说,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不包括耐药结核),只要接受了正规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治疗,两周后传染性会大大降低,两个月后,85%的患者传染性会消失。
得了肺结核,应该注意什么?(1)一旦被确诊为肺结核,一定要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严格按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和复查。(2)治疗期间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要减少与其他人的接触,如果必须去,需要佩戴口罩。(3)要树立治愈的信心,只要完成规范治疗疗程,绝大多数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治愈后就不会有传染性。(4)在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在饮食方面应以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同时还应多吃品种多样的蔬菜、水果,再搭配一些粗粮更好。
结核能治好吗?能。现代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周期一般为6至9个月。对于没有耐药性的结核病,一般使用一线抗结核病抗生素:异烟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结核病的一个标准短疗程是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两个月,然后单独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再过四个月。但一旦发展成耐多药结核病,疗程会变得漫长而复杂,一个标准流程长达20-24个月,而且药物不仅具有相当大的肝肾毒性,副作用显著,且价格昂贵,整个治疗过程费用是普通结核的上百倍。除此之外,由于抗结核病药物对于肝脏会有损伤,患者还需要服用护肝药物。
如果感染结核菌,没有发病的人以后还有可能发病吗?可能。结核病有相当长的潜伏期,大部分病菌携带者一生都不会发病。处于结核病潜伏期的病菌携带者不具有传染性。这些携带者中只有10%会患上结核病,并且发病概率会逐年减小。如果携带者年纪较大,或者免疫系统不健全(如艾滋病),发病率会比常人高。
我们怎么预防肺结核?(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咳嗽、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不要随地吐痰。(3)勤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4)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手足口病最早于1957年由新西兰Seddn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的Rbins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Cx A16。1959年英国的伯明翰再次发生本病流行,根据本病病变的分布特点,命名其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为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
- 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以散发为主,有聚集性病例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发病有集聚现象家庭也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EV71感染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部分人可呈隐性感染,部分发展为临床病例,其中以HFMD、疱疹性咽峡炎和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强调晨午检、消毒措施)(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防控氛围、晨检制度不真实、缺课追踪、预防性消毒)
聚集性病例调查疫情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聚集性病例疫情定义: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四高:温度高、血象高、血糖高、血压高三异常:神经异常、呼吸异常、循环异常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
2016年6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的通知》 (中疾控免疫发〔2016〕74号)
EV71疫苗最好在一岁前完成接种
免疫程序起始年龄安排在6月龄开始,可在疾病高发年龄前起到及时保护儿童的作用。建议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易感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中国CDC《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接种
全年均可接种建议纳入预防接种常规接种常规接种建议月龄:6.5月、7.5月尽可能在流行季节前进行
EV71感染不等于手足口病!EV71疫苗不等于手足口病疫苗!
麻 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潜伏期约10-14天,主要临床过程分三期: (一)前驱期:又称出疹前驱期,持续2~4天,但体弱,重症或滥用退热剂者可延至7~8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咳嗽逐日加重。少数病人病初1~2日在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或荨麻疹,数小时即退,称为前驱疹。此时在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亦可见到红色斑点,出疹期才消退。 (二)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开始出疹,一般持续3~5天。皮疹首先开始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待手脚心见疹时,则为“出齐”或“出透”。皮疹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逐渐皮疹增多,融合呈卵园形或不规则形,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出透后转为暗棕色。病情严重时,皮疹可突然隐退。 本期全身症状加重,体温达39℃-40℃,精神萎糜、嗜睡,有时谵妄抽搐。面部浮肿,皮诊,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睁开,流浓涕,上述表现之面貌称为麻疹面容。 (三)恢复期:皮疹出齐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精神食欲好转,呼吸道炎症迅速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并留有糠麸样细小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 1~2周退净。若无并发症的典型麻疹全程10~14天。
麻疹的传播过程: (一)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间接传播很少。 (三)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得了麻疹后,除了及时治疗外,最重要的是隔离。一般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若并发肺炎则应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4天,劝阻外出及外人探访。重症有合并症的患者到医院隔离治疗,减少陪护,杜绝探视。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通风,温度适宜,病人眼、鼻、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水,给易消化饮食。
预防措施:1、做好保健工作,增强抗病能力,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做到“四勤一多”---勤煅炼、勤洗手、勤晒被、多喝水。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2、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 3、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4、按时接种麻疹疫苗。患严重疾病、发热、有免疫抑制和有过敏史者以及对鸡蛋过敏妊娠期妇女禁用。
水 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全身皮肤成批出现散在的斑疹、丘疹、水疱疹为特征。一般水疱疹结痂即愈,少留疤痕。其传染性很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具有季节性流行趋势,以冬、春两季多发,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一、水痘的流行特点 1、 传染源:病人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和疱疹液中。出疹前1日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 3、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感染,以1—5岁儿童发病为多,一次感染可获得持久免疫。水痘患儿一旦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现,常可造成迅速传播。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14-16日,婴幼儿无前驱症状,年长儿童及成人有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持续1天左右。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疱。水疱表浅壁易破,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疹为单房性,形如露水珠滴,后浑浊,疱疹常伴瘙痒。2日后疱疹中心干枯,红晕消失并结痂,1-3周后脱痂,若继发感染可持续数周,一般不留痕迹。从斑疹→丘疹→水疱→开始结痂,短者仅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特征之一。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部分患者可在口腔黏膜、咽喉、眼结膜及外阴等处出现疱疹,破裂形成白色浅溃疡,疼痛,愈后不结痂。以上为典型水痘,皮疹不多,全身症状亦轻。重者皮疹密布全身甚至累及内脏(如肺部),全身症状亦重,热度高,热程长,成人常属重型。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但免疫缺陷者和新生儿患水痘时,症状严重,易形成播散型和持续性水痘。
四、水痘预防(一)控制传染源 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尽早发现传染源是重要的一步。应做到: 1、加强每天晨检。做到仔细查看胸、背部,而不仅仅停留在头脸部,发现可疑皮疹者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断。 2、 水痘患者:家居隔离(约10日)。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脱落无渗出或由医院医生证明无传染性方可上学。在家隔离期间不允许与其他小孩接触。 3、 密切接触者:在集体机构中,对接触病人的易感者应留验3周(可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对一般易感者可进行水痘疫苗的注射。(二)切断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与直接接触传播。 1、加强通风。强调在疫情期间保证持续通风。 2、勤洗手。水痘疱疹的透明水疱含有大量病毒,因在水疱疹与脓疱疹阶段有明显痒感,患者易用手搔痒至疱疹破损,导致大量病毒黏附手上,应勤洗手。 3、勤换衣服、勤晒衣被。 4、加强物体表面消毒。室内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过的物品,门把手,家具、地板等可用1:400的“84”消毒液湿抹。
(三)保护易感人群 1、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在潜伏期接种过水痘疫苗的病例,临床表现比较轻,患病天数较少。①水痘疫苗接种程序:儿童12-24月龄接种1针次的基础上,儿童4-6岁时接种第2针次。②水痘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接种水痘疫苗后一般无反应,在接种后第6-18天内少数人可有短暂一过性的发热或轻微皮疹,一般无需治疗会自行消退,必要时可对症治疗。有严重疾病史、过敏史、免疫缺陷病者及孕妇禁用。 2、加强水痘防病知识的宣传。尤其是托幼机构、学校要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学校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 第一步:上课老师发现或班级同学中发现以下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班主任老师。有学生出现发热、皮肤出疹子、咳嗽、拉肚子、呕吐等症状;如班内有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发病并有相似症状。第二步:班主任或学校教师上课时发现多个学生病假,一定要询问家长病因;如发现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2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5例以上学生同时出现相似病症,(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应迅速报告校医或学校领导;如怀疑个别学生患有传染病,也要通知校方做出适宜处理,并嘱咐学生父母尽快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就医。第三步:校医或学校领导 跟踪并登记各班师生病假或患病情况,做好常规病假及缺勤记录,健全学校晨检制度,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属地医疗机构镇街卫生院请求协助。镇街卫生院再逐级上报给疾控机构及卫健部门。
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传播。学校采取一些措施包括: 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尤其是寝室,在离开时一定要把门窗打开。 2.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 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餐具。 4.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5.学校应加强晨检工作,及时发现可疑病人,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 6.学生若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诉症状应及时就医。 7.学校卫生室应按规定定期消毒。 8.记录内容真实。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疫情防控小知识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个人防护篇,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1米线,常通风,增强体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疫情防控知识 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如何保障健康,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双手是,洗手程序,正确佩帶口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注意饮食卫生,经常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生疫情防控知识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贴士,戴口罩,口罩小儿歌,正确佩戴口罩,入校门,到教室,吃午饭,放学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