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江苏省淮安洪泽区四校联考中考数学四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江苏省淮安洪泽区四校联考中考数学四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化简的结果是( )
A.±4 B.4 C.2 D.±2
2.如图,若△ABC内接于半径为R的⊙O,且∠A=60°,连接OB、OC,则边BC的长为( )
A. B. C. D.
3.如图,若AB∥CD,CD∥EF,那么∠BCE=( )
A.∠1+∠2 B.∠2-∠1
C.180°-∠1+∠2 D.180°-∠2+∠1
4.2017年北京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新成绩、新面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000亿元,将2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280×103 B.28×104 C.2.8×105 D.0.28×106
5.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6.如图,∠ACB=90°,D为AB的中点,连接DC并延长到E,使CE=CD,过点B作BF∥DE,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B=6,则BF的长为( )
A.6 B.7 C.8 D.10
7.如图,C,B是线段AD上的两点,若,,则AC与CD的关系为( )
A. B. C. D.不能确定
8.有两组数据,A组数据为2、3、4、5、6;B组数据为1、7、3、0、9,这两组数据的( )
A.中位数相等 B.平均数不同 C.A组数据方差更大 D.B组数据方差更大
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3,BP=CQ,连接AQ,DP交于点O,并分别与边CD,BC交于点F,E,连接AE,下列结论:①AQ⊥DP;②OA2=OE•OP;③S△AOD=S四边形OECF;④当BP=1时,tan∠OAE=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0.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直线y=﹣x+2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横坐标的积为负数,则t的取值范围是( )
A.t< B.t> C.t≤ D.t≥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在一次射击比赛中,某运动员前7次射击共中62环,如果他要打破89环(10次射击)的记录,那么第8次射击他至少要打出_____环的成绩.
12.一次函数y=(k﹣3)x﹣k+2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3.如图,CE是▱ABCD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O,CE与DA的延长线交于点E.连接AC,BE,DO,DO与AC交于点F,则下列结论:
①四边形ACBE是菱形;
②∠ACD=∠BAE;
③AF:BE=2:1;
④S四边形AFOE:S△COD=2:1.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14.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m,m)和B(2m,-1),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
15.如图,在△ABC中,AB=AC,∠A=36°, 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平分∠BDC交BC于点E,则= .
16.如图,点A为函数y=(x>0)图象上一点,连结OA,交函数y=(x>0)的图象于点B,点C是x轴上一点,且AO=AC,则△OBC的面积为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珠海某企业接到加工“无人船”某零件5000个的任务.在加工完500个后,改进了技术,每天加工的零件数量是原来的1.5倍,整个加工过程共用了35天完成.求技术改进后每天加工零件的数量.
18.(8分)(1)计算:|﹣3|+(+π)0﹣(﹣)﹣2﹣2cos60°;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2+.
19.(8分)如图,Rt△ABC中,∠C=90°,⊙O是Rt△ABC的外接圆,过点C作⊙O的切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E,BD⊥CE于点D,连接DO交BC于点M.
(1)求证:BC平分∠DBA;
(2)若,求的值.
20.(8分)如图,半圆O的直径AB=5cm,点M在AB上且AM=1cm,点P是半圆O上的动点,过点B作BQ⊥PM交PM(或PM的延长线)于点Q.设PM=xcm,BQ=ycm.(当点P与点A或点B重合时,y的值为0)小石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石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cm
1
1.5
2
2.5
3
3.5
4
y/cm
0
3.7
______
3.8
3.3
2.5
______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BQ与直径AB所夹的锐角为60°时,PM的长度约为______cm.
21.(8分)如图,AB为⊙O的直径,直线BM⊥AB于点B,点C在⊙O上,分别连接BC,AC,且AC的延长线交BM于点D,CF为⊙O的切线交BM于点F.
(1)求证:CF=DF;
(2)连接OF,若AB=10,BC=6,求线段OF的长.
22.(10分)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甲,乙两个家庭有了各自的规划.假定生男生女的概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甲家庭已有一个男孩,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则第二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是 ;乙家庭没有孩子,准备生两个孩子,求至少有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
23.(12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关部门抽样调查了某单位员工上下班的交通方式,绘制了如下统计图:
(1)填空:样本中的总人数为 ;开私家车的人数m= ;扇形统计图中“骑自行车”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 度;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单位共有2000人,积极践行这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上下班由开私家车改为骑自行车.若步行,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人数保持不变,问原来开私家车的人中至少有多少人改为骑自行车,才能使骑自行车的人数不低于开私家车的人数?
24.如图,一次函数y1=﹣x﹣1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个交点为M(﹣2,m).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B到直线OM的距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解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求解即可.
【详解】
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正数a有一个正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2、D
【解析】
延长BO交圆于D,连接CD,则∠BCD=90°,∠D=∠A=60°;又BD=2R,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BC=R.
【详解】
解:延长BO交⊙O于D,连接CD,
则∠BCD=90°,∠D=∠A=60°,
∴∠CBD=30°,
∵BD=2R,
∴DC=R,
∴BC=R,
故选D.
【点睛】
此题综合运用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30°角的性质、勾股定理,注意:作直径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D
【解析】
先根据AB∥CD得出∠BCD=∠1,再由CD∥EF得出∠DCE=180°-∠2,再把两式相加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AB∥CD,
∴∠BCD=∠1,
∵CD∥EF,
∴∠DCE=180°-∠2,
∴∠BCE=∠BCD+∠DCE=180°-∠2+∠1.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4、C
【解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将2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8×1.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5、B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根据题意可得:△=,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6、C
【解析】
∵∠ACB=90°,D为AB的中点,AB=6,
∴CD=AB=1.
又CE=CD,
∴CE=1,
∴ED=CE+CD=2.
又∵BF∥DE,点D是AB的中点,
∴ED是△AFB的中位线,
∴BF=2ED=3.
故选C.
7、B
【解析】
由AB=CD,可得AC=BD,又BC=2AC,所以BC=2BD,所以CD=3AC.
【详解】
∵AB=CD,
∴AC+BC=BC+BD,
即AC=BD,
又∵BC=2AC,
∴BC=2BD,
∴CD=3BD=3AC.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长短的比较,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8、D
【解析】
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平均数是:(2+3+4+5+6) ÷5=4,
方差是:[(2-4)2+(3-4)2+(4-4)2+(5-4)2+(6-4)2] ÷5=2;
B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平均数是:(1+7+3+0+9) ÷5=4,
方差是:[(1-4)2+(7-4)2+(3-4)2+(0-4)2+(9-4)2] ÷5=12;
∴两组数据的中位数不相等,平均数相等,B组方差更大.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计算,熟练掌握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解析】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BC,∠DAB=∠ABC=90°,
∵BP=CQ,
∴AP=BQ,
在△DAP与△ABQ中, ,
∴△DAP≌△ABQ,
∴∠P=∠Q,
∵∠Q+∠QAB=90°,
∴∠P+∠QAB=90°,
∴∠AOP=90°,
∴AQ⊥DP;
故①正确;
∵∠DOA=∠AOP=90°,∠ADO+∠P=∠ADO+∠DAO=90°,
∴∠DAO=∠P,
∴△DAO∽△APO,
∴ ,
∴AO2=OD•OP,
∵AE>AB,
∴AE>AD,
∴OD≠OE,
∴OA2≠OE•OP;故②错误;
在△CQF与△BPE中 ,
∴△CQF≌△BPE,
∴CF=BE,
∴DF=CE,
在△ADF与△DCE中, ,
∴△ADF≌△DCE,
∴S△ADF﹣S△DFO=S△DCE﹣S△DOF,
即S△AOD=S四边形OECF;故③正确;
∵BP=1,AB=3,
∴AP=4,
∵△AOP∽△DAP,
∴ ,
∴BE=,∴QE=,
∵△QOE∽△PAD,
∴ ,
∴QO=,OE=,
∴AO=5﹣QO=,
∴tan∠OAE==,故④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B
【解析】
将一次函数解析式代入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整理得出x2﹣2x+1﹣6t=0,又因两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横坐标的积为负数,根据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可得:﹣x+2=,
所以x2﹣2x+1﹣6t=0,
∵两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横坐标的积为负数,
∴
解不等式组,得t>.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关键是利用两个函数的解析式构成方程,再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8
【解析】
为了使第8次的环数最少,可使后面的2次射击都达到最高环数,即10环.
设第8次射击环数为x环,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62+x+2×10>89
解之,得
x>7
x表示环数,故x为正整数且x>7,则
x的最小值为8
即第8次至少应打8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不等式,再由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确定问题的答案.
12、k>3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列出不等式组通过解该不等式组可以求得k的取值范围.
详解:∵一次函教y=(k−3)x−k+2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
解得,k>3.
故答案是:k>3.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有四种情况:
①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②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③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④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13、①②④.
【解析】
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EC垂直平分AB,
∴OA=OB=AB=DC,CD⊥CE,
∵OA∥DC,
∴=,
∴AE=AD,OE=OC,
∵OA=OB,OE=OC,
∴四边形ACBE是平行四边形,
∵AB⊥EC,
∴四边形ACBE是菱形,故①正确,
∵∠DCE=90°,DA=AE,
∴AC=AD=AE,
∴∠ACD=∠ADC=∠BAE,故②正确,
∵OA∥CD,
∴,
∴,故③错误,
设△AOF的面积为a,则△OFC的面积为2a,△CDF的面积为4a,△AOC的面积=△AOE的面积=1a,
∴四边形AFOE的面积为4a,△ODC的面积为6a
∴S四边形AFOE:S△COD=2:1.故④正确.
故答案是:①②④.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高模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
14、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之积不变可得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m的值,再由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详解】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由题意得:m2=2m×(-1),
解得:m=-2或m=0(不符题意,舍去),
所以点A(-2,-2),点B(-4,1),
所以k=4,
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故答案为y=.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等于比例系数k是解题的关键.
15、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ABC中,AB=AC,∠A=36°
所以∠ABC=∠ACB=72°
因为BD平分∠ABC交AC于点D
所以∠ABD=∠CBD=36°=∠A
因为DE平分∠BDC交BC于点E
所以∠CDE=∠BDE=36°=∠A
所以AD=BD=BC
根据黄金三角形的性质知,
,,
所以
考点:黄金三角形
点评:黄金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为36°,每个底角为72°.它的腰与它的底成黄金比.当底角被平分时,角平分线分对边也成黄金比,
16、6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分别设出点A、点B的坐标,根据点O、A、B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得到A、B的坐标之间的关系,由AO=AC可知点C的横坐标是点A的横坐标的2倍,从而可以得到△OBC的面积.
【详解】
设点A的坐标为(a,),点B的坐标为(b,),
∵点C是x轴上一点,且AO=AC,
∴点C的坐标是(2a,0),
设过点O(0,0),A(a, )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kx,
∴=k⋅a,
解得k=,
又∵点B(b, )在y=x上,
∴=⋅b,解得, =或=− (舍去),
∴S△OBC==6.
故答案为: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技术改进后每天加工1个零件.
【解析】
分析:设技术改进前每天加工x个零件,则改进后每天加工1.5x个,根据题意列出分式方程,从而得出方程的解并进行检验得出答案.
详解:设技术改进前每天加工x个零件,则改进后每天加工1.5x个,
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x=100,
经检验x=100是原方程的解,则改进后每天加工1.
答:技术改进后每天加工1个零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型.根据题意得出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最后我们还必须要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18、(1)-1;(2).
【解析】
(1)根据零指数幂的意义、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以及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
(2)先化简原式,然后将a的值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1)原式=3+1﹣(﹣2)2﹣2×=4﹣4﹣1=﹣1;
(2)原式=+
=
当a=﹣2+时,原式==.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9、 (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如下图,连接OC,由已知易得OC⊥DE,结合BD⊥DE可得OC∥BD,从而可得∠1=∠2,结合由OB=OC所得的∠1=∠3,即可得到∠2=∠3,从而可得BC平分∠DBA;
(2)由OC∥BD可得△EBD∽△EOC和△DBM∽△OCM,由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得,由,设EA=2k,AO=3k可得OC=OA=OB=3k,由此即可得到.
详解:
(1)证明:连结OC,
∵DE与⊙O相切于点C,
∴OC⊥DE.
∵BD⊥DE,
∴OC∥BD. .
∴∠1=∠2,
∵OB=OC,
∴∠1=∠3,
∴∠2=∠3,
即BC平分∠DBA. .
(2)∵OC∥BD,
∴△EBD∽△EOC,△DBM∽△OCM,.
∴,
∴,
∵,设EA=2k,AO=3k,
∴OC=OA=OB=3k.
∴.
点睛:(1)作出如图所示的辅助线,由“切线的性质”得到OC⊥DE结合BD⊥DE得到OC∥BD是解答第1小题的关键;(2)解答第2小题的关键是由OC∥BD得到△EBD∽△EOC和△DBM∽△OCM这样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得所求值了.
20、(1)4,1;(2)见解析;(3)1.1或3.2
【解析】
(1)当x=2时,PM⊥AB,此时Q与M重合,BQ=BM=4,当x=4时,点P与B重合,此时BQ=1.
(2)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即可;
(3)根据直角三角形31度角的性质,求出y=2,观察图象写出对应的x的值即可;
【详解】
(1)当x=2时,PM⊥AB,此时Q与M重合,BQ=BM=4,
当x=4时,点P与B重合,此时BQ=1.
故答案为4,1.
(2)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3)如图,
在Rt△BQM中,∵∠Q=91°,∠MBQ=61°,
∴∠BMQ=31°,
∴BQ=BM=2,
观察图象可知y=2时,对应的x的值为1.1或3.2.
故答案为1.1或3.2.
【点睛】
本题考查圆的综合题,垂径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测量法、图象法解决实际问题.
21、(1)详见解析;(2)OF=.
【解析】
(1)连接OC,如图,根据切线的性质得∠1+∠3=90°,则可证明∠3=∠4,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CB=90°,然后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BDC=∠5,从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结论;
(2)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8,再证明△ABC∽△ABD,利用相似比得到AD=,然后证明OF为△ABD的中位线,从而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求出OF的长.
【详解】
(1)证明:连接OC,如图,
∵CF为切线,
∴OC⊥CF,
∴∠1+∠3=90°,
∵BM⊥AB,
∴∠2+∠4=90°,
∵OC=OB,
∴∠1=∠2,
∴∠3=∠4,
∵AB为直径,
∴∠ACB=90°,
∴∠3+∠5=90°,∠4+∠BDC=90°,
∴∠BDC=∠5,
∴CF=DF;
(2)在Rt△ABC中,AC==8,
∵∠BAC=∠DAB,
∴△ABC∽△ABD,
∴,即,
∴AD=,
∵∠3=∠4,
∴FC=FB,
而FC=FD,
∴FD=FB,
而BO=AO,
∴OF为△ABD的中位线,
∴OF=A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
22、(1);(2)
【解析】
(1)根据可能性只有男孩或女孩,直接得到其概率;
(2)列出所有的可能性,然后确定至少有一个女孩的可能性,然后可求概率.
【详解】
解:(1)(1)第二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
故答案为;
(2)画树状图为:
共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至少有一个孩子是女孩的结果数为3,
所以至少有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利用概率公式计算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
23、(1)80,20,72;(2)16,补图见解析;(3)原来开私家车的人中至少有50人改为骑自行车,才能使骑自行车的人数不低于开私家车的人数.
【解析】
试题分析:(1)用乘公交车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即可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乘以开私家车的所占的百分比求出m,用360°乘以骑自行车的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即可得解:
样本中的总人数为:36÷45%=80人;
开私家车的人数m=80×25%=20;
扇形统计图中“骑自行车”的圆心角为.
(2)求出骑自行车的人数,然后补全统计图即可.
(3)设原来开私家车的人中有x人改为骑自行车,表示出改后骑自行车的人数和开私家车的人数,列式不等式,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解:(1)80,20,72.
(2)骑自行车的人数为:80×20%=16人,
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3)设原来开私家车的人中有x人改为骑自行车,
由题意得,,解得x≥50.
答:原来开私家车的人中至少有50人改为骑自行车,才能使骑自行车的人数不低于开私家车的人数.
考点:1.条形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3.频数、频率和总量的关系;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24、(1)(2).
【解析】
(1)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M点的坐标,再把M点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
(2)设点B到直线OM的距离为h,过M点作MC⊥y轴,垂足为C,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表示出B点坐标,利用△OMB的面积=×BO×MC算出面积,利用勾股定理算出MO的长,再次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OM•h,根据前面算的三角形面积可算出h的值.
【详解】
解:(1)∵一次函数y1=﹣x﹣1过M(﹣2,m),∴m=1.∴M(﹣2,1).
把M(﹣2,1)代入得:k=﹣2.
∴反比列函数为.
(2)设点B到直线OM的距离为h,过M点作MC⊥y轴,垂足为C.
∵一次函数y1=﹣x﹣1与y轴交于点B,
∴点B的坐标是(0,﹣1).
∴.
在Rt△OMC中,,
∵,∴.
∴点B到直线OM的距离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教育联盟校2022年中考数学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在中,边上的高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教育联盟校2021-2022学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计算正确的是,cs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