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沪教版 (五四制)角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沪教版 (五四制)角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直角,生活情境引入,自主参与,探究新知,内化新知,巩固练习,板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角教学内容: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试用本)二年级第二学期p51、5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试用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几何小实践》中《角》的内容,二年级第一学期初步接触了角与直角的概念,本节课进一步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并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操作等教学活动,感知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叉开情况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为三角形按角分类作铺垫。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角与直角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直角的认识和直观感受。但是角毕竟不是生活中常态思考的几何模型,因此学生有意识的直观感知和主动操作偏少。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直观中抽象、在操作中感悟、运用观察比、直接比、间接比等多种比较方法让学生在分类中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在操作中动态的再次认识角的本质属性。本班学生整体都能规范的进行课堂学习,但是在主动介入思维上略有欠缺,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日常进行的操作活动略少,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按要求操作的能力。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2、在比较分类中知道锐角、钝角,能在观察、直接比、间接比中判断角的大小;在操作、讨论中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3、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创造、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实践、分析、抽象等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重点: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能正确辨认出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叉开情况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过程:一、复习直角1、观察直角2、复习角的构成3、验证直角二、生活情境引入1、观察滑滑梯上的角(1)出示媒体:滑滑梯场景(2)引导学生找角。(3)揭示出示课题:角三、自主参与,探究新知(一)分类——感知“角”媒体出示多个角1、方法:学生操作,教师巡视2、操作要求:(1) 小组合作(2) 想一想,这些角可以分成几类?(3) 分好后,小组里说说为什么这样分?3、学生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4、对三类角进行验证5、归纳(二)认识角(1)学生翻书认识锐角、钝角名称。(2)表述锐角、钝角的含义。(三)比较给锐角、直角、钝角按角的大小排队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四)操作—探究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的有关1、操作(体验小棒叉开程度与角的关系)(1)学生读操作要求(2)操作感悟并交流(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4)教师演示并总结2、进一步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媒体出示: (1) (2) (1)观察猜测(2)媒体演示:一样大(3)归纳: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程度有关。四、内化新知,巩固练习1、选择题(1) ①锐角 ②钝角 ③直角 (2)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3)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4)角的大小和角两边( )有关。①叉开的大小 ②边长 ③叉开的大小和边长2、选择题(机动题)当( )的时候,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夹的角是钝角。①10:00 ②15:00 ③20:00五、总结六、板书设计七、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角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六、 几何小实践角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探究新课,综合练习,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角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以旧导新,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练习体验,巩固提高,全课总结,反馈评价,欣赏生活中的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