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语文复习---009文言文--虚词与句式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复习---009文言文--虚词与句式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009文言文--虚词与句式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009文言文--虚词与句式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009文言文--虚词与句式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09文言文--虚词与句式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
    编号 009 使用时间 编制人 授课内容(1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

    文言虚词与句式 导学流程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文言虚词与句式题型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
    2.学生学习文言虚词与句式新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和技巧;
    3.学生注重积累,对文言虚词与句式熟记于心。
    自主学习
    一、虚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常见文言虚词18个,其中常考的是“因、而、以、之、于、则、乃”。
    (一)而
    连词
    关系
    例句

    并列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且、并且
    承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后序》
    就、接着,或不译
    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但是、却
    假设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如果、假如
    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连接状语,可不译
    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你的、你
    复音虚词
    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

    (二)以
    介词
    表工具、方法等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拿、凭借、依据、按照、用
    表提宾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
    且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因、由于
    表时间、处所,同“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十月,自亦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在、从
    表对象,同“与”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
    和、跟、率领、带领
    连词
    表并列递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又、而且、并且
    表承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而、或省去
    表目的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来、用来、以致
    表因果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因为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复音
    虚词
    以是、是以、无以、有以、足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

    (三)之
    结构助词
    表修饰
    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不译
    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译
    音节助词
    形容词、副词尾
    顷之,执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不译
    调整音节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无义
    代词
    代人、物、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他(们)、它(们)
    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这、那
    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往,到……去

    (四)因
    介词
    介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
    振声激场,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因人成事。(《毛遂自荐》
    因为、由于、趁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依靠
    连词
    表顺承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便
    名词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原因、机会
    动词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依靠、顺着、继承

    (五) 于
    介词
    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由于
    表比较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比、胜过
    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复音 虚 词
    于是
    承接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在这、从这

    二、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有标志
    形式
    例句
    “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也”、“ ……者,……”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表判断。
    “臣本布衣。” (诸葛亮《出师表》)
    用“此……”、“是……”表示判断的,可译为“这(是)……”。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无标志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有标志
    形式
    例句
    用介词“于”表被动。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用“见”“见……于……”表被动。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
    无标志
    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二) 倒装句
    主谓倒置
    形式
    例句
    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定语后置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马说》)
    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中心词+数量词。
    尝贻余核舟一。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格式:宾十介十动
    余是以记之 (《捕蛇者说》
    “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
    状语后置
    格式:动十以十宾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格式:动十于十宾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格式:动十乎(相当“于”)十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格式:形十于十宾
    长于臣(《鸿门宴》)

    (四)省略句
    省略句
    形式
    例句
    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谓语的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屠惧,投(之)以骨。(蒲松龄《狼》)
    (五)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格式
    形式
    例句
    表陈述
    有以、无以、有所、无所、比及、为......所、…之谓也、以为、唯……是、见…于…、与其……孰若……、与其……宁……、与其……宁……
    表疑问
    "如……何"、"奈……何"、"若……何、"何……之为"、“何如”、“……何(胡)以……”

    表感叹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
    表反问、揣测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不亦……乎?","得无……乎"("得毋"、"得微"、"得非"),"……孰与……"、"……何如……"。"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表反问的句式。"岂……哉(乎)"、"独……哉"。
    合作探究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余闻而愈悲( )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3、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 )  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 ) 
    5、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6、 既而儿醒,大啼( ) 
    二、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 )  2、宫之奇以其族行 ( ) 
    3、农民以鬻子者( )  4、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 
    5、高祖以圣武定鼎 ( )  6、背晋以归梁( ) 
    当堂训练
    一、文言句式判断:
    1、栗者,民之所种。( )  2、而君幸于赵王。( )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5、莫我知也乎?( )  6、微斯人,吾谁与归?( ) 
    7、宋何罪之有?( )  8、是以后世无传矣。( ) 
    二、判断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
    1、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答:
    2、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答:
    3、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答:
    4、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答:

    【答案】合作探究
    一、 1、连词,表承接“来”“就”;2、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3、连词,表假设“如果”;4、连词,表因果“因而”;5、代词,通“尔”,“你”“你的”;6、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二、1、动“使用”;2、动“率领”;3、动“有”;4、介“在,从”;5、介“依靠”;6、表承接。
    当堂训练
    一、1、判断;2、被动;3、被动;4、被动;5、宾语前置;6、宾语前置;7、宾语前置;8、宾语前置
    二、后置定语:1、“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2、“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宾语前置:3、“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4、“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 009 使用时间 编制人 授课内容(1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


    文言虚词与句式 导学流程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文言虚词与句式题型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
    2.学生学习文言虚词与句式新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和技巧;
    3.学生注重积累,对文言虚词与句式熟记于心。
    自主学习
    一、虚词: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考试中比较常见。
    (一)而
    连词
    关系
    例句

    并列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且、并且
    承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后序》
    就、接着,或不译
    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但是、却
    假设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如果、假如
    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连接状语,可不译
    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你的、你
    复音虚词
    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

    (二)以
    介词
    表工具、方法等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
    表提宾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
    且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因、由于
    表时间、处所,同“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十月,自亦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在、从
    表对象,同“与”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和、跟、率领、带领
    连词
    表并列递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又、而且、并且
    表承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而、或省去
    表目的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来、用来、以致
    表因果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因为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复音
    虚词
    以是、是以
    无以、有以
    足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今之臣无以易薛季昶。 臣恐天下有识之士,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奚足以语文事?
    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

    (三)之
    结构助词
    表修饰
    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不译
    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译
    音节助词
    形容词、副词尾
    顷之,执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不译
    调整音节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无义
    代词
    代人、物、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他(们)、它(们)
    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这、那
    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往,到……去

    (四)因
    介词
    介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
    振声激场,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人成事。(《毛遂自荐》 因利乘便。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因为、由于、趁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依靠
    连词
    表顺承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便
    名词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原因、机会
    动词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依靠、顺着、继承

    (五) 于
    介词
    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由于
    表比较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比、胜过
    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复音 虚 词
    于是
    承接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在这、从这

    二、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有标志
    形式
    例句
    “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也”、“ ……者,……”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表判断。
    “臣本布衣。” (诸葛亮《出师表》)
    用“此……”、“是……”表示判断的,可译为“这(是)……”。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无标志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三) 被动句
    有标志
    形式
    例句
    用介词“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用“见”“见……于……”表被动。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
    无标志
    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四) 倒装句
    主谓倒置
    形式
    例句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定语后置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马说》)
    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中心词+数量词。
    尝贻余核舟一。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宾语前置
    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宾十介十动
    余是以记之 (《捕蛇者说》
    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
    状语后置
    格式:动十以十宾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格式:动十于十宾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格式:动十乎(相当“于”)十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格式:形十于十宾
    长于臣(《鸿门宴》)

    (四)省略句
    省略句
    形式
    例句
    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谓语的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屠惧,投(之)以骨。(蒲松龄《狼》)
    (五)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格式
    形式
    例句
    表陈述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表示被动)、…之谓也(…说的就是…)、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与其……孰若……、与其……宁……(与其……不如(宁可)……)、与其……宁……(与其……宁可……)
    表疑问
    "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何……之为"。“何如”(怎么样),“……何(胡)以……”(“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表示疑问。)

    表感叹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
    表反问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亦”是副词,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得无……乎"("得毋"、"得微"、"得非"),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表揣测、推测的疑问词。"……孰与……"(跟......相......)、"……何如……"。用法相同。"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表反问的句式。"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


    合作探究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余闻而愈悲 【答案】连词,表承接“来”“就”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3、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答案】连词,表假设“如果”
    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答案】连词,表因果“因而”
    5、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答案】代词,通“尔”,“你”“你的”
    6、 既而儿醒,大啼【答案】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二、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答案】动词“使用”
    2、宫之奇以其族行 【答案】动词“率领”
    3、农民以鬻子者【答案】动词“有”
    4、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答案】介词“在,从”
    5、高祖以圣武定鼎 【答案】 介词“依靠”
    6、背晋以归梁【答案】表承接
    当堂训练
    一、文言句式判断:
    1、栗者,民之所种。(判断)    2、而君幸于赵王。(被动)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被动)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
    5、莫我知也乎?(宾语前置)6、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7、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8、是以后世无传矣。(宾语前置)
    二、判断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
    (一)后置定语:1、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2、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二)宾语前置:3、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4、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相关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010文言文--文言文断句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10文言文--文言文断句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012文言文--翻译技巧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12文言文--翻译技巧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复习---005 文言文--120实词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05 文言文--120实词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