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012文言文--翻译技巧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12文言文--翻译技巧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号 012 使用时间 编制人 授课内容(1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 文言文翻译技巧 导学流程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加强踩点得分意识,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2.利用掌握的方法,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自主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 字字落实。“意译”,文从句顺。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翻译方法(一)留 对于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官职、地名等要保留。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二)删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偏义复词中的虚设词要删除。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三)换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四)调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结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要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五)补对于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主语、宾语、介词要补充出来。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六)贯古文中使用的借喻、借代、用典、互文、婉曲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的译出。借喻。译为所比喻的事物,把喻体还原成本体。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借代。译为代替的人或物。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翻译标准——信、达、雅“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总结: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在关键词句上赋分,主要有: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所以需具备一种意识——踩分意识。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将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一、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1行本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 2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 二、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1“范氏富,盍已乎?” 2”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 3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将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傅歧:独抒己见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歧(傅歧)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歧传》)1“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2“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里社祈晴文①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⑥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⑧,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⑨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⑩以答神贶⑾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⑿之!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注释]①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②树艺:种植。⑧秋:好收成。④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⑥旬月:一月。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⑦委:剩下的。⑧昏冥:昏庸。⑨固:同“故”。⑩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⑾贶(k uàn g):赐。⑿尚:希望。1将以厚其家 2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 3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 4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 5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编号 012 使用时间 编制人 授课内容(1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 文言文翻译技巧 导学流程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加强踩点得分意识,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2.利用掌握的方法,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自主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 字字落实。“意译”,文从句顺。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翻译方法(二)留 对于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官职、地名等要保留。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四)删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偏义复词中的虚设词要删除。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五)换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七)调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结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要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八)补对于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主语、宾语、介词要补充出来。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九)贯古文中使用的借喻、借代、用典、互文、婉曲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的译出。借喻。译为所比喻的事物,把喻体还原成本体。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借代。译为代替的人或物。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翻译标准——信、达、雅“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总结: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在关键词句上赋分,主要有: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所以需具备一种意识——踩分意识。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将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参考答案皇帝曾对一个郎官发怒,在殿前用竹板子打他。刘行本进言道:“这个人一向清白,他的过失又很小。”皇帝也不理会。刘行本直对着皇帝走上前说:“陛下不认为我没才能,让我在身边。我说的如果是对的,陛下怎么能不听呢?我说的如果不对,您应该在道理上表明我不对,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会呢?我说的话不是出于私心!”于是他把笏板放在地上,退出。皇帝脸色严肃地向他道歉,于是赦免了要被打板子的那个人。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参考译文董叔要娶范献子的妹妹范祁为妻,叔向说:"范家富贵,你为什么不停止这门婚事呢?" 董叔说:"我想利用这门婚事(作为)绳梯攀援(上去)。"有一天,(已为董叔之妻的)董祁向哥哥范献子诉苦说:"夫君很不敬重我。"范献子就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叔向经过董叔的家门口,董叔说:"你为什么不去替我向范献子求情呢?" 叔向曰:"你想找到绳索,现在已经有了绳索;你想寻找机会攀援,现在正在攀援了。想要的已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去向人家求情呢?"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将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傅歧:独抒己见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歧(傅歧)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歧传》)注释 1、魏:东魏(534年―550年)北朝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2、敕:君王的命令。这里是动词。3、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4、近臣:君主所亲近的臣子。5、静寇息人:意思是使边境得以太平,无人入侵。6、得志:这里指东魏刚刚在与南梁的战斗中获得胜利。7、设间:设下离间之计。8、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9、易:交换。10、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年冬,贞阳侯萧明讨伐彭城,兵败,被囚禁在魏国。太清三年,萧明派人回梁国,说魏国愿意与梁国互通友好(想以此让梁国将叛臣侯景交还魏国),朝廷下令让有司及近臣商议做出定论。左卫朱异说:“(这样)边境将能够得以安静太平,对我们的事情是有利的。”参与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傅歧却说:“魏国在刚刚得志之后,为什么要讲和?必定是设下离间之计,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与我们议和,这样就使侯景(对我们)产生怀疑,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况且去年贞阳侯萧明兵败彭城,(梁国)在涡阳新近又战败撤退,现在我方接受对方的和约,更加显示我国的衰弱。(因此)讲和不能答应。”朱异等人坚持己见,皇帝就依从了他们。等到派使者前去议和,侯景果然有了疑心,于是率军反叛,入侵梁国都城,请求朝廷诛杀朱异。里社祈晴文①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⑥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⑧,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⑨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⑩以答神贶⑾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⑿之!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注释]①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②树艺:种植。⑧秋:好收成。④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⑥旬月:一月。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⑦委:剩下的。⑧昏冥:昏庸。⑨固:同“故”。⑩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⑾贶(k uàn g):赐。⑿尚:希望。 答案:①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②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④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散文技巧语言鉴赏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品味散文语言,鉴赏散文表达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10文言文--文言文断句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7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05 文言文--120实词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