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认识区域第三节 四川盆地授课ppt课件
展开第三节 四川盆地(一)
人们用“巴山蜀水”、“天府之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描述四川。
1.通过图表材料学习,学会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 自然环境特点。2.说明四川盆地富庶的表现。3.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观察图7.39 回答问题1、地形;四川盆地四周地势较___________,以西是_________高原,以南是__________高原,以东有_____山与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相隔,以北有_________山和__________。
自主学习·1 巴山蜀水
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西部_______ 东部_______ 起伏。
2. 四川盆地地处我国______部,属_____________气候。这里全年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条河流从盆地四周汇入长江,使长江干流水量大增。
4. 四川盆地的特色土壤是______________。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_____ 、 ______、_____ 、_____ ,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更被誉为“天府之国”,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的生产基地。
观察图7.39 回答问题
[思考1]四川盆地冬季很少受寒潮影响,少霜雪,盆地内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高,试分析原因。
盆地以北的秦岭、大巴山阻挡冬季风南下。
岷江、嘉陵江、乌江等多条河流从盆地四周汇入长江,使长江干流水量大增。
[思考2]找出流经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观察河流流向,思考反映了四川盆地怎样的地势?
1、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2、盆地底部,北高南低
[思考3]四川盆地全年多云雾,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很差,使分析原因。
四川盆地河流多,降水多,蒸发的水汽受盆地地形影响难以扩散。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更被誉为“天府之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的生产基地。
夯实基础知识点①:巴山蜀水1. 三国时,赤壁之战后,魏、蜀、吴终成三足鼎立之势。根据自己的认识,蜀国主要的根据地是 ( )A.长江三角洲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洞庭湖平原
2. 图7-3-1中,表示四川盆地所在地区的数字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3. 在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主要原因是( )A.四川盆地地势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低 B.长江中下游平原近海,有冷空气入侵C.四川盆地地形封闭,能阻挡冷空气入侵D.长江中下游平原水域面积大
4. 四川盆地气候较湿热的原因不包括( )A.地势四周低,中间高 B.气候温暖,降水丰富C.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 D.流经的河流多,空气潮湿5.“蜀犬吠日”蜀犬吠日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ǔ quǎn fèi rì,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所反映的四川盆地的自然现象是( )A.地形封闭,“雾日”很多B.温暖湿润,有“巴山夜雨”C.气候炎热,类似“火炉”D.蜀道难行,有“剑门之险”
知识点②:天府之国9.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三江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在成都平原有一个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仍在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它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10~11题。10. 该水利工程是指( )A.都江堰水利工程 B.三峡水利工程 C.葛洲坝水利工程 D.小浪底水利工程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四川盆地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四川盆地评课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巴山蜀水,阅读P51知识之窗,天府之国,“天府美自古堰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丰富自然资源,金丝猴,梅花鹿,巴蜀文化,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认识区域第三节 四川盆地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认识区域第三节 四川盆地示范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丶位置和范围,二丶自然地理环境,1从整体上看,2从内部看,气候和植被,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2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主要河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第三节 四川盆地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三节 四川盆地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熊猫,成都平原,都江堰,川剧和川菜,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青城山,巴山蜀水,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