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写作背景,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检查字词,精读课文,把握文章,合作探究,本文主旨,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2.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千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位年青人,登上此峰,触发感想,作了一首诗,叫《登飞来峰》。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诗遒劲清新。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
    三、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径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做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四、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五、检查字词
    1.重点字词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六、精读课文,把握文章
    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用诗中原句回答。
    明确:飞来峰上千寻塔。
    2.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 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没有。闻说。
    3.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明确: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
    4.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
    明确: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
    明确: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6.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明确:诗人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积极推行新法,抑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登飞来峰》即作于1050年,当时他30岁,由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美好前程,期待变革。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7.把保守势力说成是“浮云”,并且不畏,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
    明确: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明确: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
    七、合作探究
    1.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明确: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八、本文主旨
    诗人借景抒情、语言生动,从自然情景中很自然地提炼出深刻哲理,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
    九、写作特色
    寓情于景,寓理于景
    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紧扣诗题,描写景物,引出丰富的联想。上句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飞来山上的塔之高。下句联想到“闻说鸡鸣见日升”,表现了诗人的蓬勃朝气。后两句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飞来山上千寻塔”指出了飞来峰上塔的高度。一寻是八尺,诗人用“千寻”这一词语,极言飞来峰上的古塔之高,以此来说明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B.“闻说鸡鸣见日升”巧妙地呈现了晨鸡报晓时分,在飞来峰顶的高塔上所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这里的景色描绘属于实景描写。
    C.结尾两句表达了多层含意。首先表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其次表明了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D.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起首即富奇趣,灵动峭拔,而随后之句,更是一句再胜一句。到了结尾,诗人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诗人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形象”有误。结尾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案设计,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比读诗歌,感异同,理读诗歌,大爱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登飞来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登飞来峰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