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及其文学常识,字音.,朗读节奏,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翻译,课文翻译,内容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主张“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2.作品介绍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由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本文节选自内篇中《逍遥游》篇,出自《庄子集释》。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人应当参透功名利禄、权势地位的作用力,打破其束缚,使精神活动臻至优游自在,无牵无挂的境界。
3.背景介绍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国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二、字音.
濠梁há 鯈鱼 tiá 循其本xún
三、朗读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四、词语解释
濠梁之上。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是鱼之乐也。 是:这。
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
固不知子矣 固:固然。
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
全矣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请循其本 请:请允许我。循:追溯。其:话题。本:本原。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五、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或: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那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六、课文翻译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chóu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七、内容探究
1.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鲦(ti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句子是: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
之乐,全矣!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4.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
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
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5.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庄子处于被动。庄子偷换概念,将怎能会知道偷换为“怎么
知道”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6.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因为他对客观事物带有欣赏的态度,看到鱼儿出游从容,自己当时也悠闲自得,就把自
己的主观感受移情到鱼儿的客观事物上。
7.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8.辩论双方是谁?
庄子 惠子
9.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0.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1.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
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1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1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14.课文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15.本课的艺术特色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16.我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出庄子和惠子分别是如何看待问题的?
庄子: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化的角度看世界。
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的角度看世界。
告诉我们:人应该追求快乐、自由、诗化。
17.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庄子与惠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庄子:清高自守、淡泊名利 机智幽默
惠子:醉心于功名富贵 对朋友薄情寡义
18.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__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自由辩论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有关资料,预习设计,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布置作业,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教学流程,国学动画——子非鱼,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