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实验校初中数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如图,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垂直于AC的直线交菱形ABCD的边于M、N两点.设AC=2,BD=1,AP=x,△AMN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2.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x<1 C.x≤1 D.x≥1
3.按如下方法,将△ABC的三边缩小的原来的,如图,任取一点O,连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D、E、F,得△DE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 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
③△ABC与△DEF的周长比为1:2 ④△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
A.1 B.2 C.3 D.4
4.若(x﹣1)0=1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x=1 C.x≠0 D.x≠1
5.已知圆锥的侧面积为10πcm2,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36°,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
A.100cm B.cm C.10cm D.cm
6.如图,长度为10m的木条,从两边各截取长度为xm的木条,若得到的三根木条能组成三角形,则x可以取的值为( )
A.2m B. m C.3m D.6m
7.在半径等于5 cm的圆内有长为cm的弦,则此弦所对的圆周角为
A.60° B.120° C.60°或120° D.30°或120°
8.如图,在正方形OABC中,点A的坐标是(﹣3,1),点B的纵坐标是4,则B,C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
A.(﹣2,4),(1,3) B.(﹣2,4),(2,3)
C.(﹣3,4),(1,4) D.(﹣3,4),(1,3)
9.下列各式:①3+3=6;②=1;③+==2;④=2;其中错误的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10.如图:A、B、C、D四点在一条直线上,若AB=CD,下列各式表示线段AC错误的是( )
A.AC=AD﹣CD B.AC=AB+BC
C.AC=BD﹣AB D.AC=AD﹣AB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已知:如图,△ABC的面积为12,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则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_____.
12.为了了解某班数学成绩情况,抽样调查了13份试卷成绩,结果如下:3个140分,4个135分,2个130分,2个120分,1个100分,1个80分.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分.
13.如图1,AB是半圆O的直径,正方形OPNM的对角线ON与AB垂直且相等,Q是OP的中点.一只机器甲虫从点A出发匀速爬行,它先沿直径爬到点B,再沿半圆爬回到点A,一台微型记录仪记录了甲虫的爬行过程.设甲虫爬行的时间为t,甲虫与微型记录仪之间的距离为y,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微型记录仪可能位于图1中的( )
A.点M B.点N C.点P D.点Q
14.如图所示,一个宽为2cm的刻度尺在圆形光盘上移动,当刻度尺的一边与光盘相切时,另一边与光盘边缘两个交点处的读数恰好是“2”和“10”(单位:cm),那么该光盘的半径是____cm.
15.计算(-2)×3+(-3)=_______________.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a)在直线y=2x+2与直线y=2x+4之间,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7.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最大整数值是 .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0分)如图,在△ABC中,∠BAC=90°,AB=AC,D为AB边上一点,连接CD,过点A作AE⊥CD于点E,且交BC于点F,AG平分∠BAC交CD于点G.
求证:BF=AG.
19.(5分)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是 AB边上一点,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CE,连接AE.求证:AE∥BC.
20.(8分)如图,小明的家在某住宅楼AB的最顶层(AB⊥BC),他家的后面有一建筑物CD(CD∥AB),他很想知道这座建筑物的高度,于是在自家阳台的A处测得建筑物CD的底部C的俯角是43°,顶部D的仰角是25°,他又测得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BC是28米,请你帮助小明求出建筑物CD的高度(精确到1米).
21.(10分)甲、乙两人相约周末登花果山,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y(米)与登山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甲登山上升的速度是每分钟 米,乙在A地时距地面的高度b为 米.若乙提速后,乙的登山上升速度是甲登山上升速度的3倍,请求出乙登山全程中,距地面的高度y(米)与登山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登山多长时间时,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差为50米?
22.(10分)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对折,折痕为CD.展平后,再将点B折叠在边AC上(不与A、C重合),折痕为EF,点B在AC上的对应点为M,设CD与EM交于点P,连接PF.已知BC=1.
(1)若M为AC的中点,求CF的长;
(2)随着点M在边AC上取不同的位置,
①△PFM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②求△PFM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23.(12分)如图,△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且.
求证:△ACD∽△CBD;求∠ACB的大小.
24.(14分)计算:
(1)(2)2﹣|﹣4|+3﹣1×6+20;
(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C
【解析】
△AMN的面积=AP×MN,通过题干已知条件,用x分别表示出AP、MN,根据所得的函数,利用其图象,可分两种情况解答:(1)0<x≤1;(2)1<x<2;
解:(1)当0<x≤1时,如图,
在菱形ABCD中,AC=2,BD=1,AO=1,且AC⊥BD;
∵MN⊥AC,
∴MN∥BD;
∴△AMN∽△ABD,
∴=,
即,=,MN=x;
∴y=AP×MN=x2(0<x≤1),
∵>0,
∴函数图象开口向上;
(2)当1<x<2,如图,
同理证得,△CDB∽△CNM,=,
即=,MN=2-x;
∴y=
AP×MN=x×(2-x),
y=-x2+x;
∵-<0,
∴函数图象开口向下;
综上答案C的图象大致符合.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2、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得:1-x≥0,
解得:x≤1.
故选C.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C
【解析】
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进而根据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得出 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再根据周长比等于位似比,以及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根据位似性质得出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
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
∵将△ABC的三边缩小的原来的,
∴△ABC与△DEF的周长比为2:1,
故③选项错误,
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④△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中等难度,熟悉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D
【解析】
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x-1≠0,
x≠1
故选D.
5、C
【解析】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圆锥的母线长.
【详解】
设母线长为R,则
圆锥的侧面积==10π,
∴R=10cm,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熟练掌握扇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
依据题意,三根木条的长度分别为x m,x m,(10-2x) m,在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判断.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三根木条的长度分别为x m,x m,(10-2x) m,
∵三根木条要组成三角形,
∴x-x<10-2x
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
7、C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由OD⊥AB,利用垂径定理得到D为AB的中点,由AB的长求出AD与BD的长,且得出OD为角平分线,在Rt△AO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OD的度数,进而确定出∠AOB的度数,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所对圆周角的2倍,即可求出弦AB所对圆周角的度数.
【详解】
如图所示,
∵OD⊥AB,
∴D为AB的中点,即AD=BD=,
在Rt△AOD中,OA=5,AD=,
∴sin∠AOD=,
又∵∠AOD为锐角,
∴∠AOD=60°,
∴∠AOB=120°,
∴∠ACB=∠AOB=60°,
又∵圆内接四边形AEBC对角互补,
∴∠AEB=120°,
则此弦所对的圆周角为60°或120°.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熟练掌握垂径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8、A
【解析】
作CD⊥x轴于D,作AE⊥x轴于E,作BF⊥AE于F,由AAS证明△AOE≌△OCD,得出AE=OD,OE=CD,由点A的坐标是(﹣3,1),得出OE=3,AE=1,∴OD=1,CD=3,得出C(1,3),同理:△AOE≌△BAF,得出AE=BF=1,OE﹣BF=3﹣1=2,得出B(﹣2,4)即可.
【详解】
解:如图所示:作CD⊥x轴于D,作AE⊥x轴于E,作BF⊥AE于F,则∠AEO=∠ODC=∠BFA=90°,∴∠OAE+∠AOE=90°.
∵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OA=CO=BA,∠AOC=90°,∴∠AOE+∠COD=90°,∴∠OAE=∠COD.在△AOE和△OCD中,∵,∴△AOE≌△OCD(AAS),∴AE=OD,OE=CD.
∵点A的坐标是(﹣3,1),∴OE=3,AE=1,∴OD=1,CD=3,∴C(1,3).
同理:△AOE≌△BAF,∴AE=BF=1,OE﹣BF=3﹣1=2,∴B(﹣2,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A
【解析】
3+3=6,错误,无法计算;② =1,错误;③+==2不能计算;④=2,正确.
故选A.
10、C
【解析】
根据线段上的等量关系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A、∵AD-CD=AC,
∴此选项表示正确;
B、∵AB+BC=AC,
∴此选项表示正确;
C、∵AB=CD,
∴BD-AB=BD-CD,
∴此选项表示不正确;
D、∵AB=CD,
∴AD-AB=AD-CD=AC,
∴此选项表示正确.
故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上两点间的距离及线段的和、差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各线段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1
【解析】
【分析】设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x,则S△ADE=12﹣x,由题意知DE∥BC且DE=BC,从而得,据此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之可得.
【详解】设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x,则S△ADE=12﹣x,
∵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且DE=BC,
∴△ADE∽△ABC,
则=,即,
解得:x=1,
即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线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的性质.
12、1
【解析】
∵13份试卷成绩,结果如下:3个140分,4个1分,2个130分,2个120分,1个100分,1个80分,
∴第7个数是1分,
∴中位数为1分,
故答案为1.
13、D
【解析】
D.
试题分析:应用排他法分析求解:
若微型记录仪位于图1中的点M,AM最小,与图2不符,可排除A.
若微型记录仪位于图1中的点N,由于AN=BM,即甲虫从A到B时是对称的,与图2不符,可排除B.
若微型记录仪位于图1中的点P,由于甲虫从A到OP与圆弧的交点时甲虫与微型记录仪之间的距离y逐渐减小;甲虫从OP与圆弧的交点到A时甲虫与微型记录仪之间的距离y逐渐增大,即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只有两个趋势,与图2不符,可排除C.
故选D.
考点:1.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2.排他法的应用.
14、5
【解析】
本题先根据垂径定理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弦长和弓形高,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半径,从而得解.
【详解】
解:如图,设圆心为O,弦为AB,切点为C.如图所示.则AB=8cm,CD=2cm.
连接OC,交AB于D点.连接OA.
∵尺的对边平行,光盘与外边缘相切,
∴OC⊥AB.
∴AD=4cm.
设半径为Rcm,则R2=42+(R-2)2,
解得R=5,
∴该光盘的半径是5cm.
故答案为5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及垂径定理,建立数学模型是关键.
15、-9
【解析】
根据有理数的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2)×3+(-3)=-6-3=-9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16、
【解析】
计算出当P在直线上时a的值,再计算出当P在直线上时a的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
解:当P在直线上时,,
当P在直线上时,,
则.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关键是掌握函数图象经过的点,必能使解析式左右相等.
17、1.
【解析】
试题分析:∵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m的最大整数值为1.
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见解析
【解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性质求∠BAF=∠ACG.进一步证明△ABF≌△CAG,从而证明BF=AG.
【详解】
证明:∵∠BAC=90°,,AB=AC,∴∠B=∠ACB=45°,
又∵AG平分∠BAC,∴∠GAC=∠BAC=45°,
又∵∠BAC=90°,AE⊥CD,
∴∠BAF+∠ADE=90°,∠ACG +∠ADE=90°,
∴∠BAF=∠ACG. 又∵AB=CA,
∴
∴△ABF≌△CAG(ASA),
∴BF=AG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三角形全等证明的理解,熟练掌握两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19、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60°,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CD=CE,∠DCE=60°,求出∠BCD=∠ACE,根据SAS推出△BCD≌△ACE,根据全等得出∠EAC=∠B=60°,求出∠EAC=∠AC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
试题解析:∵△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B=∠ACB=60°,
∵线段CD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CE,
∴CD=CE,∠DCE=60°,
∴∠DCE=∠ACB,即∠BCD+∠DCA=∠DCA+∠ACE,
∴∠BCD=∠ACE,
在△BCD与△ACE中,
,
∴△BCD≌△ACE,
∴∠EAC=∠B=60°,
∴∠EAC=∠ACB,
∴AE∥BC.
20、39米
【解析】
过点A作AE⊥CD,垂足为点E, 在Rt△ADE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出的长,在Rt△ACE中,求出的长即可得.
【详解】
解:过点A作AE⊥CD,垂足为点E,
由题意得,AE= BC=28,∠EAD=25°,∠EAC=43°,
在Rt△ADE中,∵,∴,
在Rt△ACE中,∵,∴,
∴(米),
答:建筑物CD的高度约为39米.
21、(1)10,30;(2)y=;(3)登山4分钟、9分钟或15分钟时,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差为50米.
【解析】
(1)根据速度=高度÷时间即可算出甲登山上升的速度;根据高度=速度×时间即可算出乙在A地时距地面的高度b的值;
(2)分0≤x≤2和x≥2两种情况,根据高度=初始高度+速度×时间即可得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
(3)当乙未到终点时,找出甲登山全程中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令二者做差等于50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x值;当乙到达终点时,用终点的高度﹣甲登山全程中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50,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求出x值.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300﹣100)÷20=10(米/分钟),
b=15÷1×2=30,
故答案为10,30;
(2)当0≤x≤2时,y=15x;
当x≥2时,y=30+10×3(x﹣2)=30x﹣30,
当y=30x﹣30=300时,x=11,
∴乙登山全程中,距地面的高度y(米)与登山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3)甲登山全程中,距地面的高度y(米)与登山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0x+100(0≤x≤20).
当10x+100﹣(30x﹣30)=50时,解得:x=4,
当30x﹣30﹣(10x+100)=50时,解得:x=9,
当300﹣(10x+100)=50时,解得:x=15,
答:登山4分钟、9分钟或15分钟时,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差为50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2)根据高度=初始高度+速度×时间找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将两函数关系式做差找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22、(1)CF=;(2)①△PFM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不会发生变化,理由见解析;②△PFM的周长满足:2+2<(1+)y<1+1.
【解析】
(1)由折叠的性质可知,FB=FM,设CF=x,则FB=FM=1﹣x,在Rt△CFM中,根据FM2=CF2+CM2,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①△PFM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想办法证明△POF∽△MOC,可得∠PFO=∠MCO=15°,延长即可解决问题;
②设FM=y,由勾股定理可知:PF=PM=y,可得△PFM的周长=(1+)y,由2<y<1,可得结论.
【详解】
(1)∵M为AC的中点,
∴CM=AC=BC=2,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FB=FM,
设CF=x,则FB=FM=1﹣x,
在Rt△CFM中,FM2=CF2+CM2,即(1﹣x)2=x2+22,
解得,x=,即CF=;
(2)①△PFM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不会发生变化,
理由如下:由折叠的性质可知,∠PMF=∠B=15°,
∵CD是中垂线,
∴∠ACD=∠DCF=15°,
∵∠MPC=∠OPM,
∴△POM∽△PMC,
∴=,
∴=,
∵∠EMC=∠AEM+∠A=∠CMF+∠EMF,
∴∠AEM=∠CMF,
∵∠DPE+∠AEM=90°,∠CMF+∠MFC=90°,∠DPE=∠MPC,
∴∠DPE=∠MFC,∠MPC=∠MFC,
∵∠PCM=∠OCF=15°,
∴△MPC∽△OFC,
∴ ,
∴,
∴,
∵∠POF=∠MOC,
∴△POF∽△MOC,
∴∠PFO=∠MCO=15°,
∴△P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P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FM=y,
由勾股定理可知:PF=PM=y,
∴△PFM的周长=(1+)y,
∵2<y<1,
∴△PFM的周长满足:2+2<(1+)y<1+1.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翻折变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3、(1)证明见试题解析;(2)9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ACD∽△CBD;
(2)由(1)知△ACD∽△CBD,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BCD,然后由∠A+∠ACD=90°,可得:∠BCD+∠ACD=90°,即∠ACB=90°.
试题解析:(1)∵CD是边AB上的高,
∴∠ADC=∠CDB=90°,
∵.
∴△ACD∽△CBD;
(2)∵△ACD∽△CBD,
∴∠A=∠BCD,
在△ACD中,∠ADC=90°,
∴∠A+∠ACD=90°,
∴∠BCD+∠ACD=90°,
即∠ACB=90°.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4、(1)1;(2).
【解析】
(1)先计算乘方、绝对值、负整数指数幂和零指数幂,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加减运算可得;
(2)先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减法即可得.
【详解】
(1)原式=8-4+×6+1
=8-4+2+1
=1.
(2)原式=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实数和分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绝对值性质、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及分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实验校2022年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实验校2022年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估计的值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师范大亚太实验校2022年初中数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师范大亚太实验校2022年初中数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定义,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期实验校中考冲刺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期实验校中考冲刺卷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