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防治噪声(含答案28题)
展开【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防治噪声(含答案 28题)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21•郴州)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下列有关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超声波洗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D.音乐不可能是噪声
2.(2021•鄂尔多斯)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鼓时,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C.道路旁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
3.(2021•天门)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
4.(2021•西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m/s
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根据响度来辨别不同的演奏乐器
C.悦耳动听的音乐不可能是噪声
D.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5.(2021•遵义)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映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射击时戴耳罩 B.双层隔音玻璃
C.禁止喧哗 D.噪声检测仪
6.(2021•德州)为控制烟花爆竹的危害,德州市公布了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防止噪声产生
B.燃放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对人的听力造成危害
C.燃放中,用双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燃放后烟雾弥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2021•南通)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示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
8.(2021•滨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A.如图,小滨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如图,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如图,遇到障碍物倒车雷达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如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的
9.(2021•哈尔滨)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面发声时,鼓面并不振动
B.戴耳塞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发现障碍物的
D.通过长管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说明水能传声
10.(2021•宿迁)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位置
11.(2021•湘西州)张吉怀高铁(即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速铁路)即将开通,工人师傅在铁路经过有住户的地方加装了隔音墙。隔音墙的作用是( )
A.声源处减弱噪音 B.传播途中减弱噪音
C.人耳处减弱噪音 D.以上都正确
12.(2021•湘潭)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
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2021•黄石)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14.(2021•攀枝花)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响度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15.(2021•大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旁植树等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只能利用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
D.可以利用超声波预测地震、侦测台风等
16.(2021•荆州)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学校合唱队排演了男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其中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声音的响度大
B.如果两位学生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两人的声音
C.音箱放出的伴奏声和学生的合唱声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D.欣赏合唱期间,同学们要保持安静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17.(2021•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行驶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18.(2021•陕西)选用大空隙结构渗水材料铺装的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可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也能有效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同时路面呈微小凹凸且不积水,可较好地防滑和防反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渗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与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性有关
B.减弱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是在人耳处进行的
C.路面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D.路面呈微小凹凸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
19.(2021•常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上小轿车正常行驶时速度是4m/s
B.击鼓时,力量越大音调越高
C.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教室的门宽约80cm
20.(2021•昆明)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大气污染 B.减小噪声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21.(2021•天津)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22.(2021•邵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23.(2021•天水)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4.(2021•安徽)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5.(2021•凉山州)一天,小明和父母一起驾车从西昌到成都,途中看到了如图所示的“雾凇”景观和“禁鸣”标识。其中“雾凇”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形成的,“禁鸣”标识是表示在 处控制噪声。
26.(2021•南京)南京长江五桥是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组合结构斜拉桥,如图所示。
(1)跨江主桥全长1800 ,汽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主桥,需 min。
(2)五桥墩柱上安装了驱豚仪,发出特殊声波避免江豚误撞桥墩。声波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电磁波。
(3)桥面两侧设有板墙,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27.(2021•宜昌)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28.(2021•达州)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电视机声音调得很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2.5s才听到雷声,响雷处距离小明大约有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出声音,故B错误。
C、用超声波洗牙,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故C正确。
D、音乐声如果影响了他人休息,就成为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A、敲鼓时,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不会达到3×108m/s,故B错误。
C、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倒车雷达上的超声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声音响度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禁止喧哗,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因此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故B错误;
C、音乐声如果影响了他人休息,就是噪声,故C错误;
D、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射击时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双层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解答】解: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
B、燃放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此时声音的响度太大,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故B正确;
C、燃放中,用双手捂住耳朵,防止噪声进入人的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分子运动是无法直接用眼睛看到的,烟雾弥漫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的体现,故D错误。
故选:D。
7.【解答】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解答】解: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故A正确;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因此遇到障碍物倒车雷达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D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
A、鼓面发声时,鼓面是振动的,故A错误;
B、戴耳塞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C错误;
D、通过长管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A、声波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了噪声的产生,故C正确;
D、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可以确定海洋中鱼群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隔音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选手能区分开鼓声和其他声音,依靠的是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故B错误;
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A、“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的,故A错误;
B、“遥招手”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A。
14.【解答】解:
A、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区分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响度,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但是人不一定能够听到,比如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就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减弱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在飞船外工作时,只能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在飞船内有气体,可以直接通话故C错误;
D、地震、台风发生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发出的次声波可以检测地震和台风,故D错误。
故选:B。
16.【解答】解: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声音的频率高,但振幅不一定大,响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如果两位学生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可以通过音色分辨两人的声音,故B错误;
C、在同等情况下,音箱放出的伴奏声和学生的合唱声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正确;
D、欣赏合唱期间,同学们要保持安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7.【解答】解: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正确;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8.【解答】解:A、通过渗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水泥相比较时,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小,故该方法能有效的减小热岛效应,故A错误;
B、减弱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路面反光是因为路面太光滑,发生了镜面反射,故C错误;
D、路面呈微小凹凸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D。
19.【解答】解:A、4m/s=14.4km/h远小于100k/h,故A错误;
B、击鼓时,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教室的门宽约80cm,故D正确。
故选:D。
20.【解答】解:
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能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解答】解: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解答】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23.【解答】解: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的传声能力越来越差,所以听到闹钟发出的铃声越来越小,故B错误;
C、禁止汽车鸣笛,是防治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信息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4.【解答】解:由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可知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响度。
25.【解答】解:雾凇是固态的冰晶。雾凇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植被上;
“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故答案为:凝华;声源。
26.【解答】解:(1)根据生活经验和题目中所给的数字可知,南京长江五桥跨江主桥全长1800m;
根据v可得,汽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主桥需要的时间:t0.025h=1.5min;
(2)声波是指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不属于电磁波;
(3)桥面两侧设有板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1)m;1.5;(2)不属于;(3)传播过程中。
27.【解答】解:图中噪声监测器显示此时的噪声是63.0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所以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
28.【解答】解:
(1)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电视机声音调得很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速远大于声速,闪电与雷声同时同地发生,但闪电传播到观察者位置的时间远短于声音传播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由v得,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s=vt=340m/s×2.5s=850m。
故答案为:声源;850。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真题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真题答案,共12页。
【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功和能专题(含答案56题): 这是一份【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功和能专题(含答案56题),共28页。
【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含答案39题): 这是一份【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含答案39题),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