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2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2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2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2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2,共15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二)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一中高一九月语文月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答案】B
    【解析】本题从偷换概念的角度考查理解句子的含意。原文第二段中说“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意思是早期小说和故事只是流传形式略有差异,本质并无太大区别。故B项错把形式差异当本质差异,与原文不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最后一段中说“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由此可见讲故事的方式的重要性,C项中的“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表述有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原文最后一段中“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可见虚构对于现代小说的重要意义,所以B项“现代小说家尝试……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说法错误。)
    (二)(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行者
    刘醒龙
    ①在乡教育站万站长的安排下,高中毕业的张英才到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界岭是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
    ②下午仍然只有一节课,张英才陪着孙四海站了两个多小时。孙四海怎么讲课他一点也没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个年级分成三个班,这课怎么上。中间孙四海扔下粉笔去上厕所,他趁机跟上去问这事,孙四海说,我们这学校是两年招一次新生。返回时,教室里多了一头猪。张英才去撵,学生们一起叫起来:“这是余校长养的猪,它就喜欢吃粉笔灰。”孙四海在门口往里走着说,别理它就是。往下去,张英才更无法专心,他看看猪,看看学生,心里很有些悲凉。
    ③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黄昏,实际上才四点左右。放学后,留在余校长家寄宿的十几个学生,在那个叫叶萌的男孩带领下,参差不齐地往旁边的一个山坳走去。眼里没有学生,只有猪,张英才感到很空虚。他取下那支凤凰琴,拧下钢笔帽,左手拿着它拨动琴弦,右手去按那些键,试着弹了一首曲子,不算好听,过得去而已,弹了几下,就没兴趣了。他歇下来后,忽地一愣:怎么音乐还在响?再听,才明白是笛子声。张英才趴到窗口,见孙四海和邓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杆上,各自横握一支竹笛,正在使劲吹奏。
    ④山上升起了云雾,顺着一道道峡谷,冉冉地舒卷成一个个云团。太阳正在无可奈何地下落,黄昏的第一阵山风就掩盖了它的光泽,变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
    ⑤笛子吹出的曲调有些耳熟,听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听明白,是因为节奏慢了一半。两支笛子,一个声音高亢,一个声音低回,缓慢地将那首欢快的歌曲吹出许多悲凉。
    ⑥张英才走到旗杆下:“这个曲子要欢快些才好听。”
    ⑦孙四海和邓有米没有理他。张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可是没用。
    ⑧忽然间,哨声响起来。余校长叼着一只哨子,走到旗杆下,在余校长家留宿的十几个学生迅速从山坳里跑出来,在旗杆面前站成整齐的一排。余校长望望太阳,喊了声立正稍息,便走过去将领头的叶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那褂子肩上有个大洞,余校长扯了几下也无法将周围的布拉拢来,遮住那露出来的一块黑瘦的肩头。张英才站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后面,他看到一溜干瘦的小腿都没有穿鞋。余校长试了下,见旁边还有几个穿破褂子的学生在盯着自己看,便作罢了。
    ⑨这时,太阳已经挨着山了。
    ⑩余校长一声厉喊:“立正——奏——国歌!降——国旗!”在两支笛子吹出的国歌声中,余校长拉动旗杆上的绳子,国旗徐徐落下后,学生们拥着余校长、捧着国旗向余校长的家走去。
    ⑪这一幕让张英才着实吃了一惊。一转眼想起读中学时,升国旗的那种场面,又觉得有点滑稽可笑。
    ⑫夜里没有做梦,睡得正香时,忽然听到笛声,吹的又是国歌。
    ⑬张英才睁开眼,见天色已亮,赶忙起床,披上衣服走到门外。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余校长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着旗杆上垂下来的绳子。余校长身后是用笛子吹奏国歌的邓有米和孙四海,再往后是昨晚住在余校长家的那些学生。九月的山里,晨风又大又凉,这支小小队伍中,多数孩子只穿着背心短裤,黑瘦的小腿在风里簌簌抖动。大约是冷的缘故,孩子们唱国歌时格外用力。最用力的是余校长的儿子余志。国旗和太阳一道,从余校长的手臂上冉冉升起来后,孩子们才就地解散。
    ⑭张英才走过去,问余校长:“怎么昨天没人提醒我?”
    ⑮余校长说:“这事是大家自愿的。”
    ⑯张英才又问:“孩子们也愿意起这么早?”
    ⑰余校长说:“开始不愿意,教了一阵就愿意了。”
    ⑱余校长忽然伤感起来,他指着正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孩子:“又少了一个爱读书的学生。昨天他还在这儿。夜里有人捎来口信,他父亲在外面挖煤,出事故死了。家里就剩下他一个男人,他不回去顶大梁,日子就没法过了。他才十二岁呀!听到父亲的死讯,只红了红眼圈,硬是犟着没有哭出来,收拾书包时一点方寸也没乱,就连借别人的橡皮擦都晓得还。我怕他难过,谁知分手时反而是他来劝我,说自己会抽空读书,将来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学校给老师们磕头谢恩。还说,他家那儿望得见这面红旗,每天早晨他会在家里一边想着老师和同学,一边唱国歌。只要能唱歌,他就什么也不怕。”
    ⑲余校长用大骨节的手揉着眼窝。
    ⑳孙四海在一旁说:“就是领头的那个大孩子,叫叶萌,是五年级最聪明的一个。”
    ⑳张英才明白这是说给自己听的。他很感动地说:“余校长,这些事你应该通过万站长向上面反映,让县里或者省城出面关心一下这些孩子。”
    “这山大得很咧,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能顾到教育上来哟。”余校长说,“听说国家在搞科技扶贫,这样就好,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们就有希望了。”
    邓有米插嘴说:“还希望我们几个都能从代课教师早点转成正式教师。”
    张英才的情绪被这句话破坏了。
    (节选自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四小节描绘太阳落山“无可奈何”,“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寓情于景,展现出界岭这样偏远地界的自然风光,也蕴含着难以回避的苦涩。
    B.小说中张英才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首曲子欢快些才好听,并且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孙四海和邓有米都不理睬,明显表现出对新来者的排斥。
    C.节选结尾处邓有米插嘴希望都能早点转成正式教师,由关心学生转移到对自身处境的关切,破坏了神圣感,不合时宜,但表达了心声,点出了几位教师内心的隐痛。
    D.小说展现了中国社会的一隅,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笔触细腻。“乡教育站”、“代课教师”等词语很有年代感。
    【答案】B
    【解析】不理睬并不是因为排斥张英才。笛声不够欢快是长时间形成的统一,是自我心情的外化。
    5.请以余校长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答案】(1)欲扬先抑。余校长养的猪经常跑到教室,表现出余校长做事不够周全,使后文余校长严肃庄重、爱国爱生的形象更为突出,更加饱满。
    (2)言行描写。余校长给学生整理破褂子,亲自升降国旗,为学生退学伤感,体现了他对学生深沉的爱。
    (3)侧面烘托。学生们降旗后拥着余校长、叶萌退学时劝慰余校长,可见余校长教导有方、深受爱戴。
    【解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首先是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侧面描写(对比、衬托、修辞手法等)、先抑后扬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6.小说既写到降国旗的场景,又写到升国旗的场景,请分析其作用。(6分)
    【答案】(1) 渲染了庄严的氛围,展现了界岭小学在艰难生活中的精神坚守。
    (2) 师生郑重地参加升降国旗仪式,便于人物形象的集中展现。
    (3) 写出了张英才的心理变化,在情感上与这块贫穷的土地逐渐靠近。
    (4) 为下文叶萌无奈退学依然会每天唱国歌等情节提供依据。(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有场面描写的作用,升降国旗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情,渲染了气氛,也为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甘肃省兰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
    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
    材料三: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因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 材料一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 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答案】C
    【解析】“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原文不符。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
    B. 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只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生命力。
    C. 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亲近群众。
    D. 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答案】A
    【解析】B项 “就能”太绝对;C项“也就是要亲近群众”错,亲近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D项“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错。
    9.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有哪几种方式。(6分)
    【答案】(1)中高考要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学校教育改变传统文化的讲授灌输方式。(2)传承传统文化,要赋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3)青少年要多读书,不能用碎片化阅读取代书籍的阅读。(4)社会要加强对民众的阅读引领。(每答对一点1分)
    二、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湖南省郴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教学状况抽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日:“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汉书·李广苏建传》)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B. 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 秩:有条理
    C. 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寝:搁置不理
    D. 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 朝:入朝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B项,“秩:有条理”错。“秩中二千石”的“秩”意思为:俸禄。故选B。
    1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 不降,还,乃为典属国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辨析用法。
    A项,“扬名于匈奴”中“于”是介词,译为“在”;“而青于蓝”的“于”是介词,译为“比”。
    B项,“因与武决”的“因”是连词,译为“于是”;“因击沛公于坐”的“因”是介词,译为“趁机”。
    C项,“还,乃为典属国”的“乃”是连词,译为“于是”;“臣乃敢上璧”的“乃”是副词,译为 “才”。
    D项,两句中“以”都是介词,都译为“凭借”。
    故选D。
    1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
    B. 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C.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D. 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再分析它的现代含义。
    A项,“武等实在”中的“实在”在古文中译为“确实还活着”;今意为“1扎实、地道。2诚实。3的确。4其实。”
    B项,“复终身”中的“终身”古今含义相同,都译为“一生;终生”。
    C项,“武来归明年”中的“明年”译为“第二年”;今意为“下一年”。
    D项,“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中“故事”译为“典章旧例”,今意为“1.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2.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3.之前的事。”
    故选B。
    13. 请把下面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答案】(1)秦人没有破费一支箭杆失去一支箭的耗费,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
    (2)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亡”译为“破费”,“矢”译为“箭”,“遗”译为“失去”“镞”,“困”译为“疲惫”。
    (2)“师”译为“学习”,“道”译为“道理”,“夫庸知……乎”译为“哪里用知道……呢”。
    【点睛】参考译文: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 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龄八十多,神爵二年病逝。
    (二)(芮城县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是“遣兴”,从字面上来看,本词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其实不然。
    B.“要愁那得功夫”的意思是“现在哪有工夫发愁啊”,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C.“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是词人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D.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风格独特。
    【答案】(3分)B
    【解析】 不是“直抒胸臆”,是“反语”。
    15.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6分)词中通过描写醉态十足,醉话连连,暂且贪得醉中欢乐的醉者情态,(3分)塑造了一个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痛苦、无奈、满腹牢骚、壮志难酬而又倔强的形象(3分)。
    【解析】(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答题思路,是在诗歌中找到直接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是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写出其神态和动作,也是细节描写;或者环境衬托,或者直接抒情。
    (三)16、默写(6分)补写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诗中用“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表达了吸纳人才的渴望。
    (2)杜甫《登高》中“      ,       ”写出了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声渐歇”后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两句是“        ,        ”。
    【答案】(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语言实际运用(20分)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17.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 殒(yǔn)身不恤    芰(jì)荷      喋血     流斛曲水
    B. 百舸(gé)争流        相勖(xù)  嘻戏     旁征博引
    C. 舳(zhú)舻千里    浸(qīn)渍     漫溯   游目骋怀
    D. 敷衍塞(sè)责     谬误(miù)     寥廊   揠苗助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A项,“流斛曲水”中的“斛”应写作“觞”;B项,“嘻戏” 中的“嘻”应写作“嬉”;C项, “浸(qīn)渍”中的“浸”应读作(jìn);D项,正确;故选D。
    18.与下面诗句所描写的节日对应的一项是( )(3分)
    ①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②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⑤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 重阳节     春节      七夕节    中秋节     端午节
    B. 端午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夕节     春节
    C. 七夕节     中秋节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D.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中秋节     春节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潇潇秋雨中,我去    枯荷听雨的感觉。偌大的一片荷塘中,荷叶是枯的,莲蓬是枯的,湖水也显得干枯,雨滴落在荷叶上,同样发出干枯的声音。然而细看那一枝一枝枯干的蓬梗,却依然支撑着枯干的莲蓬,在瑟瑟寒风中挺立着笔直的腰身。由此我想到,当年吴昌硕画牡丹时,常常在盛开的牡丹花旁,配有一两根枯枝,枯枝与盛开的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花枝春满,花容月貌;而( ① )。这样的画风、画面,凸显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临近中午时,风停雨霁,阳光从淡淡的云层中   下来,夹带着些微暖意。此时池塘中的一株株枯荷也    上了一层霞光碧彩,如同一尊尊雕塑,气宇轩昂,神采奕奕。远处的浓阴中传来鸟的欢唱,唱得那么从容,是抒情诗,抑或是甜甜的情语。对于茫茫大漠之上“西风胡杨”的特质,我是略知一二的,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够得上是生物界的奇观了。由“西风胡杨”推及“枯荷听雨”,众多的先贤在葳蕤的草木面前,常常会生发出睿智,并流淌出惟妙惟肖的心曲,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论述,“草木有本心”的抒写,等等。就生命存活的时间而言,( ② ),但是秋冬之际,红藕香残,繁华落尽之时,一株株枯荷坚韧无畏挺立的身姿,那    的壮美,也一如胡杨的品质,足以让人敬畏震撼了。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品味 倾泄 蒙 洋洋大观
    B.品味 倾泻 披 蔚为大观
    C.品评 倾泻 蒙 蔚为大观
    D.品评 倾泄 披 洋洋大观
    【答案】B
    【解析】第一组,品味:仔细体会;玩味。品评:评论高下。根据语境“我去……枯荷听雨的感觉”,填入“品味”。第二组,倾泄:大量地落下。倾泻:指液体从高处倾倒或流泻下来。根据语境“阳光从淡淡的云层中……下来”,填入“倾泻”。第三组,蒙:遮盖。披: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根据语境“此时池塘中的一株株枯荷也……上了一层霞光碧彩”,填入“披”。第四组,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复杂繁多,丰富多彩。蔚为大观:形容丰富多彩的景色;雄伟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多指文物、盛大的景象等。根据语境“那……的壮美”,填入“蔚为大观”。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6分)
    ①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控烟力度加强,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现象的比率由34.4%下降到4.9%。③不过,各地监督违法吸烟仍主要依靠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和其他公众。④为了弥补传统控烟手段的不足,⑤近日,深圳启动“电子眼”控烟试点。⑥深圳市控烟办选取禁烟区域测试点安装控烟环境监测器,24小时监控公共场所吸烟行为。⑦从某种程度上说,控烟环境监测器是一种“控烟神器”,可以有效防止在禁烟区域内违法吸烟。⑧从提升城市文明、捍卫法制公信、保护公众健康等角度来说,各地都应采用“电子眼”控烟措施。
    答: 
    【答案】(1)第①句“加强”改为“加大”;(2)第②句“根据”和“显示”删掉其一;(3)第⑦句在“防止”后添加“烟民”;(4)第⑧句将“保护公众健康”放在“提升城市文明”前面。
    【解析】(1)第①句中“力度”和“加强”搭配不当;(2)第②句中“根据”和“显示”用在同一句中造成句式杂糅结构混乱;(3)第⑦句缺少必要的语法成分——主语和宾语,“防止”缺少宾语,“在禁烟区域内违法吸烟”缺少主语,可以让“烟民”作兼语;(4)第⑧句语序不当,三个角度缺乏逻辑性。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2020中国书店大会”发布的《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实体书店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特别是连锁书店规模迅速扩张,其中位居榜首的江苏凤凰新华书店已拥有1327家门店,渔书则以275家门店在民营书店中排名第一。该报告同时显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实体书店转型和渠道下沉的不断推进,乡村书店正在全国不少省市迅速兴起,成为2019年实体书店发展的一个亮点。据介绍,河北省乡镇以下新华书店2018年不超过10家,而截至2019年10月已超100家。不过,实体书店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虽有增长,利润却在下降。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一些书店生存都是问题。
    答: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中国实体书店发展势头良好;②乡村实体书店正在迅速兴起;③实体书店存在同质化严重、利润下降等问题。
    【解析】首先整体阅读文段,结合关键词句“《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该报告同时显示”“不过”,可将文段分成三个层次,然后筛选出关键信息:“2019年实体书店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乡村书店正在全国不少省市迅速兴起,成为2019年实体书店发展的一个亮点”“实体书店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虽有增长,利润却在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作答,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2、(河南省鲁山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一期末试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念想儿”,是指带有感情色彩的纪念物。曾经的一颗棒棒糖是一种念想儿, 回味的是小时候的记忆和味道;一张毕业照是一 种念想儿,凝聚了美好的友谊和记忆;一枚奖牌是一种念想儿, 见证了追求中的拼搏与汗水……念想儿,承载着一段回忆, 一段深情。
    请以“念想儿”为话题,自拟标题,写-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 写出真情实感,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 800 字。
    念想儿
    想念像是一杯苦茶,带着记忆的苦涩,却又飘着思念的醇香,让人像是醉在水墨画。——题记
    我的念想儿是老屋。
    从我记事起,我就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家的大房子里,因为妈妈是为教师,工作太忙,没空带我。所以,我幼时的记忆就像一道填空题,爷爷、奶奶、老屋是三个正确答案,把记忆塞得满满当当。
    记忆中的老屋不老,只是它太大了,就像长了好多年似的,幼时的我总是这样想。爷爷奶奶总嫌它太大,进进出出都好麻烦,但我却顶喜欢,因为有了足够大的空间供我玩要。现在还记得,幼时的自己浑身都消耗不尽的力气,从东跑到西,从前跑到后,就连喝口水都要跑个马拉松。奶奶总说我没事瞎忙活,我小嘴一噘,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来回奔忙,挥洒汗水,乐此不疲。
    记忆中的老屋有许多乐趣。竖起的一个铁架子,我央求着爷爷给我改装成了秋千,之后在那上面荡啊荡,爷爷奶奶从此都不敢对我放下半颗心,生怕哪天一个不留神摔个嘴啃泥。
    家里给小狗搭的狗棚,我不知在那儿玩过多少次,只记得小狗不止一次抗议我非法入侵狗宅。爷爷侍弄的一方小花坛,年年落红满地,岁岁凌乱不堪,罪魁祸首谁都知道,特別是老屋一定心知肚明,可我却从未挨过罚,不知道是不是老屋帮我隐瞒了事实真相。还有庭院一角的那棵歪脖李树,到了秋天,被满树的果实压得更弯了,正好到了我力所能及的高度,于是一个个鲜黄鲜黄的李子就全都到我贪吃的嘴巴里啦!我也想分给老屋一点点,可是我又怎么能找到它的大嘴吧?
    时间就像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就连冬天的严寒也无法冰冻住它的脚步。妈妈把我接到了她
    的身边,爷爷奶奶又在老屋住了一年,便也来照顾我,老屋先是失去了伙伴,之后便彻底冰冻在那里。
    我又回到老屋,它显得老了,失去了往日的生气,大门上挂着一把沉重的大锁,一把锁住了往日的欢笑,我走进它的怀抱,就像感觉单调的色彩在被一点点抹去,渐渐调制得五彩斑斓。
    歪脖李树开始摇动,像是在欢迎我。我站在院子中央,看着夕阳一点一点隐没在那颗树下,天空吞噬掉了最后一抹晚霞,琥珀色的暮霭开始从东方蔓延,我像掉进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老屋,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那是一段无法再回去的过往。人得有个念想儿,念想儿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4: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4,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赏析第,文章第,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02: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02,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6: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6,共1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