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备、综合实验探究解析版
展开 气体的制备、综合实验探究
一、单选题
1.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部分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测反应后溶液的pH
C.收集氢气
D.回收锌粒
2.下图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药品
C.收集气体
D.验满
3.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取 B.收集
C.检验二氧化碳 D.验满
4.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O时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
5.现有下列反应:①:② ;③。其中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A.①② B.③ C.①②③ D.②③
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处的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
A.生石灰和水 B.锌粒和稀盐酸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大理石和稀盐酸
7.把CO2、CO、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物质:①炽热的炭层;②澄清石灰水;③灼热的氧化铜,经充分反应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O2、N2 B.CO2、CO C.CO2、N2 D.N2
8.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本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
B.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时,要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
C.a导管的作用是防止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
D.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
9.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1)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3)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不需要对气体发生装置加热
②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③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④都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实验室用双氧水和MnO2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用装置乙分离回收MnO2
C.用装置丙可以验满氧气
D.用装置丁可观察到火星四射
11.常温下,某气体无色、无味、无毒、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在实验室里采用如下装置且不需要加热制备该气体,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②和⑤
12.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a中再加少量二氧化锰,b中再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到完全反应,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相对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已知FeCl3可以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现向装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14.现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是由Al、Mg、Zn、Fe、Ag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向其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2,溶液呈无色,无固体剩余。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样品的组成仅有两种可能
B.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Mg
D.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12g
15.NH3有刺激性气味且密度小于空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下列有关实验正确的是( )
A.制备NH3
B.干燥NH3
C.收集NH3
D.检验NH3
二、综合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1)(一)能利用碳的燃烧获得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吗?
描述图1所示的木炭在氧气瓶中的燃烧现象: 。
(2)能用此法收集一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吗?写出你的分析: 。
(3)(二)探究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
小组同学向石灰石中加入稀硫酸,实验一开始时,烧杯中出现了不少气泡,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出现了很多白色粉末状物质,如图2所示。请写出该白色粉末主要成分的名称: 。
(5)小组同学向稀盐酸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时固体溶解,推测向稀硫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观察到的现象为 。
小组同学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碳酸钙粉末的容器中,测得两者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3所示。
(6)由图3可知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产生的少 mL。
(7)观察图3中数据可知反应Ⅰ、Ⅱ在0~100s内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在200s以后生成CO2的速率越来越慢。请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
1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①仪器甲的名称是 。
②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c端进入),请将装置补画完整 。
④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口连接顺序为a→ → → → → 。
⑤乙烯(C2H4)常用作“果实催熟剂”,它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和空气接近、不溶于水的气体。若用图中的气体收集装置收集乙烯气体,应选用 。
(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分别取5mL H2O2溶液进行实验,测定产生4mL O2所需要时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MnO2粉末用量/g
反应时间/s
①
30
35
0
t1
②
30
55
0
t2
③
5
20
0.1
3
④
15
20
0.1
1
a.若要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则应做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
b.对比实验③、④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
(3)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钙(CaO2)受热分解也可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后,实验小组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2g,则反应生成O2的质量为多少?
18.某小组同学向盛有MnO2的试管中加入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小组同学对H2O2分解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Ⅰ.探究水雾产生的原因
(进行实验)分别向三只试管中依次加入0.5gMnO2和30mL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H2O2溶液,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现象如下。
溶液
5%H2O2溶液
10%H2O2溶液
30%H2O2溶液
温度变化
水雾
有少量水雾
有较多水雾
有大量水雾
(解释与结论)
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H2O2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是 。
(3)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Ⅱ.探究影响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方案)
试验编号
H2O2溶液
蒸馏水
催化剂
温度/°C
溶质质量分数
I'/ mL
I'/ mL
①
10%
10
20
无催化剂
20
②
10%
10
20
0.5gMnO2
20
③
10%
15
x
0.5gMnO2
20
对比实验①②,目的是探究 与H2O2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
(5)实验②③,目的是探究溶质质量分数与H2O2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则实验③中x是 (填字母序号)。
a 15 b 30
(6)(实验过程及分析)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完成以上实验,用压强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能证明溶质质量分数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有影响的证据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若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择G收集氧气,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
(4)实验室制取CO2时,发生装置选择C来代替B,其优点是 ;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是利用CO2 的性质。
20.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②仪器的名称 。
(2)写出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 。(选填序号)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的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 。
(3)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2中的MN段、NP段PQ段。
①从实验步骤中能体现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曲线是 。
A.MN段 B.NP段 C.PQ段
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21.已知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2O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气体的成分,现将气体依次通过如下装置:
(1)【实验现象与结论】
装置A可证明气体中存在H2O,现象是 。
(2)能证明气体中存在CO2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E中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证明气体中可能含有 中的一种或两种。能证明气体中存在H2的现象是 ,装置G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中含有 。
(4)【实验反思】
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再点燃E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
(5)装置C的作用是 。
22.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 (选填序号)和D组合,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制CO2可用装置B或装置C,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有 。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NH3),可选发生装置 (选填序号),用E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23.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 (填字母)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3)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组装A装置时,应遵循 (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顺序操作。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组装收集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c)→(d)→ (填“a”或“b”)。
(5)某气体可用C装置来收集,因为该气体 。
(6)制取气体的过程包括:①选择制取装置;②验证所得气体;③明确反应原理。据此,同学们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 (填“甲”、“乙”或“丙”)。
甲. ①→②→③ 乙. ②→①→③ 丙. ③→①→②
24.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1)【做出猜想】
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取少量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3)【拓展与应用】
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石,反应完成后进行 (填一操作名称)。
2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会变蓝。
(1)【做出猜想】猜想一:产物中含有CO、H2O; 猜想二:产物中含有CO2、H2O;
猜想三:产物中含有 。
(2)【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乙醇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B、D、G装置中均为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前,待 ,再点燃装置F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
(3)装置C的作用是 ,装置D的作用是 。
(4)【解释与结论】经过实验,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成立,则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请回答完整);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反思与评价】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 。实验结束后,由于小丽同学的操作步骤不当造成了硬质玻璃管破裂。为了避免此事故再次发生,同学们对该装置进行了改进,你认为他们的改进是 。
26.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2在工业上常用作漂白剂、消毒剂、氧化剂等。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物质?
(1)【作出猜想】
猜想Ⅰ:生成H2
猜想Ⅱ:生成O2
猜想Ⅲ:生成CO2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Ⅲ不正确,理由是 。
(2)【实验验证】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无明显现象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猜想Ⅱ成立
(3)【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产生气体,还有氢氧化钠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拓展延伸】
过氧化钠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27.2021年12月9日下午,小明观看完“天宫第一课”后,对王亚平老师的泡腾片实验非常感兴趣,想起自己在补充维生素C时也用过泡腾片,于是把一颗维生素C泡腾片药片丢入水中,发现药片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出于好奇他开展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维C泡腾片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剂型,主要成分有:维C(C6H8O6)、碳酸氢钠(NaHCO3)、柠檬酸(C6H8O7)。维C泡腾片利用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做泡腾崩解剂、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状如沸腾,故名泡腾片。
【提出猜想】假设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N2、O2
(1)小明认真思考后认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N2,因为 。
(2)【进行实验】
小明将气体通入 中,观察到 现象,证明该气体是CO2。
(3)【反思评价】
为了验证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中间,反应结束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 ,其原因是 。由此他得出凡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时,反应装置应该在 容器内进行。
小明继续查阅资料,得知:泡腾片在消毒剂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二氧化氯泡腾片是其中一种消毒泡腾片。
(4)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5)我国研制出制取二氧化氯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氯原子,表示钠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在丙方框虚线框内把微粒示意图补充完整 。
28.认识物质通常从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角度进行研究,下图是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写出图B中a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
(2)反应原理、发生和收集装置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 (选填“A至E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选填“①”、“②”)端进入。
②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较纯净甲烷应选 (选填“A至E字母”)。
(3)性质探究
①探究氧气性质时,装置 G瓶底需铺一层水,目的是 ;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观察到装置 H 中现象是 。
29.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D中仪器a的名称是 ,图F实验的目的是 。
(2)若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 (填序号).
(3)实验室用 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收集装置选用 (填装置序号),请简述判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 .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制热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可用图G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30.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注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选用E 作为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法是 :如果要控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对发生 。
(3)实验室利用上述装置用金属锌制取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F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时,氢气应该从 (填“a”或“b”)端通入收集氢气,若 ,则表示氢气已经集满。
(4)实验室可用食盐与98.3%的浓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氯化氢气体,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1.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1)(作出猜想)猜想I:CO; 猜想Ⅱ:CO2; 猜想Ⅲ: 。
(2)(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实验时装置A处的现象是 。
(3)若B中无明显现象,D处的气体能点燃,则猜想 (填序号)成立。
(4)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取一定量碳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混合液)
m3
m4
若猜想Ⅱ成立,则理论上(m4-m3) (m1-m2)(填“>”“<”或“=”)。
(5)若猜想Ⅲ成立且CuO全部转化成Cu,则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 。
(6)(交流反思)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32.实验室现有①氯酸钾、②二氧化锰、③10%稀硫酸、④石灰石、⑤10%稀盐酸、⑥锌粒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二氧化碳通常用上述药品中 制取(填序号),选用的依据是 。
(2)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玻璃仪器,其名称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如图装置制氢气时,关闭开关,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字母e、f、g对如图所示现象进行排序)。
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进入(填“a”或“b”)。
3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纯净的氧气,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溶液发生反应可制得H2S,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某同学用如图F、G、H组合收集H2S。用F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 (选填“大”或“小”):H装置用于吸收多余的硫化氢气体,目的是 。
34.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氨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并对反应后试管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1)【实验1】往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 色。
(2)【实验2】往另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同学们对实验2反应后的废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3)【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HCl;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
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
(4)【设计实验】同学们为验证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一:
实验操作与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小芳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小明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红色,小明认为猜想一正确。
(5)【进行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6)【进行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7)【拓展与应用】现有14.9g纯碱样品(含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89.5g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缓慢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产生CO2的质量为 g。
②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35.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纸花、火柴、棉花及如图1所示仪器。
(1)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待气泡 时,开始收集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完成该实验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为 (填名称)。
(2)如图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
①请连接A和B,将制取装置图补充完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中的实验现象是 。
②D是向装满的软塑料瓶注入约瓶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3)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另一个优点是 。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选用的固体药品是 。
36.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1)若以锌和稀硫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氢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锌和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某实验小组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袋试样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查阅资料知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所选仪器按“A→B1→E→B2→D→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使塑料袋式样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装置 A 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装置 B 的作用是 。
③按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2、C 质量均增加,D 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试样为 。(填“聚乙烯”“聚氯乙烯”之一)。
④W g 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 C 质量增加 a g,则该塑料袋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⑤若实验中使用的氧气未干燥,这样测算出的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与实际值比较将 (填“偏大”“偏小”“基本一致”“无法确定”之一)。
37.某兴趣小组对蛋壳中碳酸钙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选择药品和设计装置进行测定?
【查阅资料】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它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进行实验】
(1)实验一:如何选择药品
将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放入图①锥形瓶中,通过注射器加入稀盐酸,采集数据。
图①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检验图①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3)根据图②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有: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 。
(4)实验二:设计装置——通过测量生成的CO2体积来计算蛋壳中碳酸钙含量
图③装置中连通管的作用是: ,若无“植物油”,测定的碳酸钙含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若图③中量气管起始读数为V1mL,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为V2mL;待反应结束后,量气管最终读数为V3mL,则反应生成CO2的体积为 mL。
(6)实验三:设计装置——通过测量生成的CO2质量来计算蛋壳中碳酸钙含量
该实验中反应前后均需通一段时间氮气,反应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7)D装置的作用是 ;若无B装置,测定的碳酸钙含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8)【数据处理】
图④中,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可达到实验三的目的。
38.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② ;
(2)用高锰酸钾制O2,欲调整装置I中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或加热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NH3,其化学方程式分别是:①;②。某同学采用反应①的方法制取NH3,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他不选择反应②制取NH3的理由是 。
(5)下图是试管位置图,请在实验操作后面填上操作中试管位置正确的序号: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
C将块状固体放入试管中 。
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解答】A、长颈漏斗与空气相通,装置漏气,导管口看不到气泡冒出,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选项A 不符合题意;
B、用 pH 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 pH 时,不能将 pH 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以免污染试剂,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选项C符合题意;
D、过滤液体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需形成密闭体系分析;
B、根据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液中分析;
C、根据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分析;
D、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
【解析】【解答】A.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符合题意;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不符合题意;
C. 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利于空气的排出,故不符合题意;
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手捂法测仪器的气密性,利用了大气压原理,手捂试管,试管内压强增大,气体体积增大,气体从导管排除,就会看到气泡生成。
B、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C、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D、气体验满操作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
【解析】【解答】A.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但是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C. 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收集的注意事项,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A。
【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解析】【解答】①碳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也可能生成铜和一氧化碳,不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的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且操作繁琐,不安全,不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③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所以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又恢复原状,所以气球缩小恢复至原状,故符合题意;
B.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始终处于膨胀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C.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即使有温度变化,气球始终处于膨胀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D.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始终处于膨胀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气球膨胀是因为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恢复至原装是因为压强又恢复至原来情况来分析。
【解析】【解答】气体通过炙热的炭层时,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剩余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氮气,然后通过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剩余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与氮气,再通过灼热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剩余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各种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有稳定的液面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时,要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防止产生误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a导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序留下,故错误,符合题意;
D. 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装置中, a导管使试管与分液漏斗相通,作用是平衡气压,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①三种气体的制取原理都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都不需要对气体发生装置加热,选项符合题意;
②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不可用排水法收集,选项不符合题意;
③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收集氢气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不符合题意;
④三种气体的制取原理都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都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即固液常温发生装置,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制取原理,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选择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
【解析】【解答】A. 二氧化锰是粉末状的,不能放在多孔隔板上,故不能用装置甲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用过滤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故符合题意;
C. 氧气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不符合题意;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氧气性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不需要加热制备该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②。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应选择⑤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D。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 a和b产生的氧气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和b产生的氧气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 a产生的氧气比b多,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a产生的氧气比b少,a先得到氧气,b后得到氧气,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a、b是两种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其中a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b中高锰酸钾加热的条件下也会生成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对b中氯酸钾起到催化作用,a中二氧化锰只起催化作用,不会产生氧气,因而a产生的氧气比b少;(2)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加热先得到氧气,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后得到氧气,据此思路进行解析。
【解析】【解答】A. 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催化剂,随反应时间的增加,产生氧气质量增,但过氧化氢分解完后氧气质量就会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铁可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最终过氧化氢会全部反应,质量减少到0,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水,随着过氧化氢的分解,生成水,水的质量会增加,直到过氧化氢反应结束再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D.氯化铁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析】【解答】A、金属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说明粉末中一定不包括铁和银,通过上面计算可知,金属粉末可能组成为镁、铝和锌、铝、镁和锌,组成有三种可能,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氢气中氢元素都来源于硫酸中的氢元素,生成0.2g氢气,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0.2g,则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说法不符合题意;
C、由A可知,该样品中不一定含有镁,说法不符合题意;
D、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为金属硫酸盐,金属的质量=2.4g,硫酸根的质量=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9.6g+2.4g=12g;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粉末与酸都能反应且溶液呈无色,排出生成浅绿色溶液的铁和不反应的银,再由方程式中金属与氢气的质量关系确定当2.4克为纯净金属时产生氢气质量,再按混合后氢气质量为0.2克判断金属的组成,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即为硫酸中氢元素质量,由此可确定硫酸的质量分析。
【解析】【解答】A.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会使制得的氨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加热碳酸氢铵的方法制取氨气,故不符合题意;
B. 浓硫酸能与气体反应,此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C.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从短管进入。
D. 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不是蓝色石蕊试纸,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B、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不符合题意;
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从短管进入,且氨气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应用稀硫酸尾气处理,吸收氨气,符合题意;
D、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解析】【解答】(1)木炭在氧气瓶中的燃烧现象为木炭剧烈燃烧、放热、发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填:木炭剧烈燃烧、放热、发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不能用此法收集一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因为不便于收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不便于除去瓶中的其他气体,故填:不能,不便于收集反应产生的CO2,也不便于除去瓶中的其他气体。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由于硫酸钙是微溶于水,所以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出现了很多白色粉末状物质,该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硫酸钙,故填:硫酸钙。
(5)向稀盐酸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时固体溶解,向稀硫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固体有少量溶解,故填:有气泡产生,固体有少量溶解。
(6)由图3可知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为2.8amL,100~200s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为7.8amL-2.8amL=5amL,所以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产生的少5amL-2.8amL=2.2amL,故填:2.2a。
(7)观察图3中数据可知反应Ⅰ、Ⅱ在0~100s内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在200s以后生成CO2的速率越来越慢,因为在0~100s内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在200s以后生成CO2的速率越来越慢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不断降低,故填:在0~100s内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在200s以后生成CO2的速率越来越慢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不断降低。
【分析】(1)根据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碳在氧气不足时产物不同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硫酸钙微溶进行分析
(5)根据碳酸钙和酸的反应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①仪器甲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棉花,是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c端进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长端通入,将装置补画完整为。
④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法收集,装置口连接顺序为a→e→f→g→h→c。
⑤乙烯密度和空气接近、不溶于水的气体,应使用排水法收集,若用图中的气体收集装置收集乙烯气体,应选用E。
(2)a.实验①②中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同,若要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则应做的实验是①②。
b.实验③、④中,其他条件相同,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所需时间越短,即反应速率越快,对比实验③、④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解析】【解答】解释与结论:
Ⅰ(1)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H2O2发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放出热量。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正在进行,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是反应中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温度升高的速率越快。
(3)根据以上实验,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温度升高得越快,可得出的结论是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Ⅱ.探究影响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方案】
试验编号
H2O2溶液
蒸馏水
催化剂
温度/°C
溶质质量分数
I'/ mL
I'/ mL
①
10%
10
20
无催化剂
20
②
10%
10
20
0.5gMnO2
20
③
10%
15
x
0.5gMnO2
20
(4)对比实验①②,①②中其他条件相同,②中有催化剂二氧化锰,目的是探究二氧化锰(催化剂)与H2O2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
(5)实验②③,目的是探究溶质质量分数与H2O2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应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氧化氢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即10+20=15+x,x=15;故填:a。
实验过程及分析:
实验②和实验③是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要证明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可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并且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所以能证明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有影响的证据是压强为p1时,t1≠t2。
【分析】(1)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图示温度变化考虑;
(2)由图中信息回答;
(3)根据三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对比实验①②找出不同点;
(5)实验②和实验③是探究H2O2溶液的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则溶液的总体积应该相同;
(6)要证明H2O2溶液的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可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来判断,也可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多少来判断。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B或C,浓硫酸能吸水,干燥氧气故需要选则装置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装置E,故应该选择的装置是BDE或CDE;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选择G收集氧气,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排出的是纯净氧气,此时可以收集;
(4)装置C中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流速,故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熄灭则收集满,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
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分液漏斗有活塞,可以控制液体流速。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仪器②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装置,且试管中没有棉花,用A装置制氧气可用氯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方程式为;
实验实制取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可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C,故填C;
制取二氧化碳时,将B装置换位F装置,通过控制弹簧夹的开启和关闭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由题意可知,氧气瓶敞口放置时,氧气和空气交换速度慢,所以图像为MN段;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内氧气温度升高,粒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氧气含量会减小,图像中是NP段;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氧气会快速从瓶口逸出,瓶内氧气含量快速减小,在图像中为PQ段。
(1)由上述分析可知,能体现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曲线是PQ段,
故答案为:C;
(2)MN段位常温下气体自然逸散,NP位加热时气体逸散速度加快,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运动速度越快,故填温度越高,粒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3)当瓶中氧气和空气均匀混合后(瓶中气体从氧气变为空气时),瓶中的氧气体积分数就不在变化,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位21%,故填21%。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碳需用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收集装置,能控制反应物的接触与分离的装置可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分析;
(3)根据装置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确定瓶内氧气的量的多少及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分析。
【解析】【解答】(1)装置A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气体中存在H2O,故填:无水硫酸铜变蓝;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气体中存在CO2的现象是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3)一氧化碳、氢气都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都能生成铜,装置E中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证明气体中可能含有CO、H2中的一种或两种;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若F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装置G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F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即可得出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故填:CO、H2;F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O或一氧化碳;
(4)原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再点燃E处酒精灯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填: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5)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后续实验,故填: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性、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分析。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仪器①为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固液不加热型反应,故发生装置选B,其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为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填B;;催化作用;
(3)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C装置能够通过弹簧夹的开启和关闭控制装置中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而B只能控制反应的反应速率,故填控制装置中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4)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属于固固加热性反应,故发生装置选A;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用E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a进入,故填a;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仪器X为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氧气的制取可用固体加热型或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二氧化碳使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制取,氢气的制取使用稀硫酸和锌的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取,故都可以用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取,
故答案为:B;
(3)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其试管口有一团棉花,用A装置制取氧气可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方式,方程式为 ;
组装A装置时需要从上往下连接仪器,故填从下往上;
(4)实验室使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
组装仪器时,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接口顺序为从c、d、b,故填b;
(5)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差,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故填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6)制取气体时,先要明确反应原理,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然后进行实验,收集气体后对该气体进行验证,故顺序为③①②,
故答案为:丙。
【分析】(2)根据氧气的制取可用固体加热型或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二氧化碳使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制取,氢气的制取使用稀硫酸和锌的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取,进行分析。
(3)根据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其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分析。
(4)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5)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说明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差,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6)根据反应原理。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盐酸可能有剩余;
(2)盐酸和氯化钙溶液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所以小红的实验不能验证猜想,若要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需利用石蕊试液或活泼金属、碳酸盐等,若石蕊试液变红,或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等产生气泡,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3)要除去氯化钙中的盐酸,加入过量石灰石,充分反应后还需过滤操作。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盐酸可能有剩余,利用盐酸的化学性质及分离固、液混合物利用过滤操作分析。
【解析】【解答】做出猜想:(1)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乙醇的燃烧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水,还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故猜想三:产物中含有CO2、CO、H2O;
进行实验:(2)燃烧可能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实验前,待燃烧产物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装置F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
(4)解释与结论:猜想三成立,说明燃烧产物中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现象为:A处无水硫酸铜变蓝;B、G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的氧化铁由红色变为黑色;D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装置F中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反思与评价: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该装置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硬质玻璃管破裂可能是G装置中的液体倒吸,炸裂试管,故为了避免此事故再次发生,改进方法是:在装置F和G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
【分析】(1)根据含碳燃料燃烧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石灰水可检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水能使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 生成黑色铁粉和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
(5)根据CO的实验中尾气含有CO污染空气及加热类装置需防止结束后倒吸现象分析。
【解析】【解答】(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因此生成物中不可能有二氧化碳,所以猜想Ⅲ不正确;故填: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2)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无现象,说明无氢气生成,即猜想Ⅰ不成立;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故填:猜想Ⅰ不成立;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4)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过氧化钠要密封保存,防潮,故填:防潮、密封保存。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氢气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3)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分析;
(4)根据过氧化钠与水能发生反应分析。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均不变,维C泡腾片中不含有氮元素,则生成物中不含氮元素,故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N2,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没有氮元素。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证明该气体是CO2。
(3)维C泡腾片利用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做泡腾崩解剂、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气体逸散进空气中,左边烧杯中质量减少,则反应结束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原因是反应生成气体逸出,带走了一部分质量,由此他得出凡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时,反应装置应该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4)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1个氯原子,则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 ,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5)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含有4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2个钠原子,反应后有3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1个钠原子,还有1个氯原子,1个钠原子,则丙方框内的微粒示意图为。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分析;
(3)根据柠檬酸和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气体逸出时质量减少分析;
(4)根据化学式书写方法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分析;
(5)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①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D,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BD,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从①端进入,故填:CaCO3+2HCl=CaCl2+CO2↑+H2O;BD;①。
②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A,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收集较纯净的甲烷,收集装置选择排水法C,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较纯净甲烷应选AC,故填:AC。
(3)①装置 G探究铁在氧气中燃烧,探究氧气性质时,装置 G瓶底需铺一层水,目的是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反应的方程式3Fe+2O2Fe3O4,故填: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3Fe+2O2Fe3O4。
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观察到装置 H 中现象是下层蜡烛较上层蜡烛先熄灭,故填:下层蜡烛较上层蜡烛先熄灭。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分析;
(3)根据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时要防止炸裂瓶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D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图F实验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A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应往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应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无需考虑颜色、可燃性,故填:②③;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
二氧化碳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制热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用图G装置收集甲烷,应让甲烷从a端通入,水从b端排出。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2)根据长颈漏斗中要添加液体药品、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及收集气体需考虑气体密度、溶解性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及用燃着木条放瓶口验满分析;
(4)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用多功能瓶排水集气时,气体从短管通入分析。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标注①的仪器名称长颈漏斗。
(2)大理石与稀盐酸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的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选用E作为收集装置;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且几乎不溶解二氧化碳,若要用E收集,可将水槽中的水换成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即可;
分液漏斗可通过活塞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所以要控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可将发生装置的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
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从F装置的b端通入氢气,氢气在装置内产生压强会将装置内的水从a端排出。所以将F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时,氢气应该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若a导管中不再有水排出,则表示氢气已经集满。
(4)实验室可用食盐与98.3%的浓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氯化氢气体。所以发生装置是B;氯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C。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原理,采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且几乎不溶解二氧化碳及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利用锌与硫酸反应制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水,当瓶内水排尽时气体集满分析;
(4)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利用气体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解析】【解答】(1)作出猜想:
从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推测碳和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两者的混合物。所以猜想Ⅲ为CO和CO2。
(2)方案一:
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A除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除无明显现象,说明无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D处的气体能点燃说明生成一氧化碳,所以猜想I成立。
方案二:
(4)若猜想Ⅱ成立则生成的气体均为二氧化碳,均被B吸收。因通入气体可能带出B中的水蒸气被C吸中浓硫酸吸收。所以BC增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A中减少的质量等于BC增加的质量,所以(m4-m3)=(m1-m2)。
(5)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如反应生成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8g,则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为。如反应生成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则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8g,则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为。因猜想Ⅲ成立,既有二氧化碳生成又有一氧化碳生成,所以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0.3g<0.6g是。
(6)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可能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空气中的氧气和碳也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同时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受热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干扰实验。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猜想。
(2)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4)因通入气体可能带出B中的水蒸气被C吸中浓硫酸吸收。所以BC增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5)根据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6)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硫酸和碳酸钙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碍了反应进行,
故答案为:④⑤。
(2)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为固液不加热装置,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择向上排空法装置,
故答案为:用装置有①锥形瓶用于反应器、②长颈漏斗用于添加药品、③集气瓶用于收集药品、⑥双孔塞及导管用于导出气体,故填①②③⑥。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则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故还缺少一种玻璃仪器,其名称为试管。
(4)装置中关闭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则多孔隔板处现象为液面依次下降,顺序为gfe。
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短进长出,则H2从导管口b进入。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2)根据制取二氧化碳采用固液不加热装置进行分析
(3)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及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条件下是加热,排水法收集气体纯度高,气体湿润;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干燥,气体纯度低,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纯净的氧气,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AC,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溶液发生反应可制得H2S,反应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用如图F、G、H组合收集H2S。用F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因为气体从长导管进入集气瓶,空气从短导管逸出;H装置用于吸收多余的硫化氢气体,目的是硫化氢有毒,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进行分析
(3)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实验1:往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碳酸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2:往另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观察到产生气泡;
作出猜想: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如果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如果碳酸钠过量,则溶质为碳酸钠、氯化钠,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故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
设计实验:方案一:结论为猜想二成立,故溶质为氯化钠、碳酸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行讨论:如果废液中只含氯化钠,氯化钠显中性,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红色,不能说明猜想一正确;
进行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拓展与应用:①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分析】(1)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2)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3)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分析;
(4)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分析;
(5)根据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分析;
(6)根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生成物外还可能有反应物剩余分析;
(7)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碳酸钠质量及生成氯化钠质量,再由混合物质量计算原物质中的氯化钠,最后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析】【解答】分解反应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多”。
(1)为收集到纯净的氧气,一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装置内的空气,不收集,待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所给药品中,只有高锰酸钾不需要补充其他药品就可制取气体,而高锰酸钾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为防止试管中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造成污染和危险,故需补充的一种仪器为棉花;
(2)①A中导管插入橡皮塞,管口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用胶皮管连接A和B,制取装置图补充完整为;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C中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纸花变红;
②D中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注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塑料瓶中压强变小,故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
(3)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氢气的发生装置,试管底部有破洞,可以控制固体和液体接触和分离,故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另一个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故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选用的固体药品是:锌粒。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解析】【解答】(1)①以锌和稀硫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氢气,需要先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制取,然后需要用浓硫酸来进行干燥,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最后需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选择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G。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 = ZnSO4 +H2↑。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硫酸逐渐被消耗,同时生成显中性的硫酸锌,所以溶液的pH将增大。
(2)①装置 A 中所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常温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 B 的作用是B1干燥氧气;B2吸收塑料燃烧生成的水。
③实验过程中,B2、C 质量均增加,说明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被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是为了检验HCl,D 无明显现象,说明无HCl生成,所以塑料袋试样为聚乙烯。
④测得仪器 C 质量增加 a g,说明生成a g二氧化碳,所以该塑料袋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⑤若实验中使用的氧气未干燥,会导致测定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氢元素质量偏大,这样测算出的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与实际值比较将偏小。
【分析】(1)① 根据反应装置、净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顺序连接;
②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
③ 根据反应物硫酸被消耗生成中性的硫酸锌分析;
(2)①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
②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③根被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分析;
④根据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计算;
⑤ 根据氧气未干燥会导致测出的氢元素的质量偏大分析。
【解析】【解答】(1)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
(2)检验图①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打开开关,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动;若装置气密性好,若松开后活塞恢复到原处,反之气密性不好,故填:连接装置,打开开关,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动;若松开后活塞恢复到原处,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
(3)根据图②分析反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水蒸气含量增加,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增多,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有: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填: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4)图③装置中连通管将上下联通,作用是平衡气压,若无“植物油”,二氧化碳溶于水,通过计算测定的碳酸钙含量偏小,故填:平衡气压;偏小。
(5)若图③中量气管起始读数为V1mL,加入稀硫酸,以及生成气体导致左侧液面下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为V2mL;待反应结束后,量气管最终读数为V3mL,则反应生成CO2的体积为(V3-V1-V2)mL,故填:V3-V1-V2。
(6)反应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和碱石灰充分反应,故填:排出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
(7)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D装置的作用是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C中;若无B装置,通过C测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测定的碳酸钙含量偏高,故填: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C中;偏高。
(8)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质量增加,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可达到实验三的目的,故填:C。
【分析】(1)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2)根据大气压原理来检验装置气密性,进行分析。
(3)根据图②分析反应温度升高,水蒸气含量增加;结合盐酸的挥发性,进行分析。
(4)根据图③装置中连通管将上下联通,作用是平衡气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后,量气管的读数增大到V3mL,是因为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和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共同造成的,进行分析。
(6)根据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和碱石灰充分反应,进行分析。
(7)根据D中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8)根据C装置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O2,欲调整装置I中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A旋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Ⅱ,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应选Ⅲ,故填Ⅱ和Ⅲ;
(4)反应①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Ⅰ,反应②的产物中还有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氨气不纯;
(5)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要倾斜,与水平面呈45°增大试管的受热面积,所以选④;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
故答案为:③;
C、将块状固体放入试管中,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
故答案为:②。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023年中考化学气体制备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气体制备专题复习,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体制备的思路,初中常见气体制备的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气体制备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气体制备专题复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体制备的思路,初中常见气体制备的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2021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气体制备): 这是一份最新2021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气体制备),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g氧气, 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和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