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无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平等的含义,公平是相对的,法条解析,阅读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当人类依据法治自觉止步于自由的边界,彰显的是理性的力量。同样,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对待”与“差别对待”统一起来,将一份深挚的关爱给予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闪耀的是文明的光辉。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如何实现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预习教材P98—103页
1、自由有什么作用?(重点)2、法治与自由两者有什么关系?(难点)3、平等有何重要性?(重点)4、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有哪些?(重点)6、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点)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请同学们思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诗的含义。(1)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言。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①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对个人)②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对社会)
(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脱离了必要的限制。(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如果没有这些限制,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校园伤害、暴力、欺凌事件频发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规则的缺失或者不健全、不合理,导致师生的自由受到损害
假如规则不存在了,你真的“自由”了吗?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网络表达和言论自由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详细列举了不得在互联网上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9类信息,其中包括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四条规定: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是指什么?2、什么是自由?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边界就是宪法和法律。
①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②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这些规定是否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 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
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重点)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
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结合图片,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它有哪些意义?要求:准确、简洁的说出自己的观点时间:3分钟
结合下列图片,谈谈你对“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认识。
平等的第一层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结合下列图片,谈谈你对“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认识。
平等的第二层含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有同学认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也是让他们有条件享受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追求的不是绝对的平等,也不是“均等”,更多的是实质上的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四条规定: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条规定: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提倡、鼓励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提问: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些变化和做法的意义。
哪种方式更受欢迎?为什么?
圆桌会议在席位上不分尊卑主次,与会者围圆桌而坐,都以平等的身份参加会议,体现了平等原则和协商精神。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
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义务
2020年12月14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杨某受贿案,对被告人杨某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0万元;对杨某受贿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经审理查明:被告人杨某先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直接或者通过其妻非法收受相关人员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600万元。
思考:请谈谈该案件对你的启示。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①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1.私家车主胡某因交通违规,驾照被扣除6分。他通过“熟人关系”花费3000元钱免除了扣分处罚。面对他人指责,胡某振振有词:“花钱‘买分’,是我的自由!”对于胡某的言行,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自由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以合法的方式进行B. 公民都要增强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平C. 只要不损害公众利益,自由权利可以任意行使D. 维护正义、拥有正义感,应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2.“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①崇尚自由 ②崇尚法治③权利重于义务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3月20日,网民魏某在网络上恶意辱骂因抢救落水女子不幸牺牲的苏州消防员刘磊,引起网友强烈愤慨。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依法对魏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②加快立法,完善法律法规 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 ④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柏拉图说:“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是不平等。”这启示我们( ) A.要追求绝对平等 B.要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C.每个公民都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 D.要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5.近年来,我国一些高铁站设立了母婴候车室。这里有婴儿床、哺乳室,还有大人休息的座椅和儿童游乐设施,温馨又舒适。在这里,有热心的服务人员,每天尽己所能地为带娃出行的旅客提供贴心服务,让出门在外的人们上车前能度过一段短暂的舒适时光。这种做法( )A.违背了平等原则的具体要求 B.浪费了人、物力,不值得C.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要求 D.违背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要求
6.非选择题:材料: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要努力消除各种不平等现象,实现人人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如何理解平等? (2)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③我们要自觉践行平等。
①重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②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③平等地适用法律: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自由平等的真谛完美版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学习目标,无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课堂小结,自由平等的真谛,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由是人们向往的,无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法律链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评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运用你的经验P96,诗词赏析,自由的价值,故事赏析风筝与线,轨道对火车的限制,红绿灯对车辆的限制,法律链接,相关链接P9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