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件PPT01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件PPT02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件PPT03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件PPT04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件PPT05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件PPT06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件PPT07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件PPT08
    还剩4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集体备课ppt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物简介,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不同语气的词,接力法,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第二课时,文段细读,人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导入新课:PPT播放《三国演义》小短片,引出主人公——吕蒙三国名将,初不习文,最后怎会变得这么厉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在文中找到答案。
    学习目标:我可以掌握有关文学常识,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PPT模板: PPT素材: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学习目标:我可以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孰 遂 更 岂吕蒙 卿 当 涂 即邪(通假字,“耶”) 涉猎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语调,班内展示朗读。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达意作用,用法灵活 ①邪!反问语气 “吗” ②耳 限止语气 “罢了” ③乎!感叹语气 “啊”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有用“卿”为爱称的。 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3.卿:朋友间的爱称。阿蒙:他称,用吕蒙的小名,表示吕蒙变化很大。 4.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自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节奏。
    1.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小组内用接力法阐释自己的观点,并在班内述说。
    1、自主思考3分钟。2、组内使用接力法,按照由D到A顺序发言。要求使用如下句式进行交流。“大家好,我是XX同学,我的观点是……。我的发言完毕,有请xx同学和大家分享。”3、使用组间接力法和组际评价法展示合作成果。发言完毕后要邀请其他小组给予评价“X组X同学,请你对我的发言做出评价。……”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托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并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和结友,从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2.启示示例:①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学习,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②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端正态度,用心学习,终会学有所成。
    学习目标:1.我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2.我可以熟练使用复述通行证法进行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合作策略:复述通行证 合作时间:5分钟操作步骤:(1)由A开始,按照ABCD的顺序,每人翻译一句。(2)每一句翻译完成后,下一位成员先复述上一位成员的内容,复述无误,再翻译下一句;(3)发言成员不能重复其他同学内容,认真倾听。(4)老师随意抽取同学提问。
    发言者句式:“大家好,我是……,现在由我来翻译……”
    初,权 谓 吕蒙曰:“卿今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 经为博士 邪!但当涉猎,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
    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蒙辞以军中多务。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卿言多务,孰 若孤?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读书人,有抱负或有特殊才能的人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汉范式与张劭为友。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劭曰:"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约定日期,至日,式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七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1蒙乃始就学。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2.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什么?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请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根据人物对话,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人物形象。回答句式如下:通过XXXX(原文句子),我看出XXX例如:通过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我看出孙权严格要求下属组内用接力法交流,班内展示 (3分钟)
    1、组内使用接力法,按照由A到D顺序寻找精彩语句赏析。要求使用如下句式进行交流。(4分钟)“大家好,我是XX同学,我找的是……。我的发言完毕,有请xx同学继续和大家分享。”2、使用组间接力法和组际评价法展示合作成果。发言完毕后要邀请其他小组给予评价“X组X同学,请你对我的发言做出评价。……”
    学会倾听:1.端正坐姿,注视讲述者。2.不要有噪音干扰。3.点头或眼神回应讲述者。4.默记重点,做好评价准备。5.可以用笔模拟话筒做邀请。
    学会赞美:1.认真倾听讲述。2.记住重点回应对方。3.赞美要真诚,发言要到位。4.使用礼貌用语和手势。5.学会微笑。
    1孙权:吴国国君 严格要求 以身作则 循循善诱 爱才,关爱部下,善劝,好学2吕蒙:吴国名将 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坦诚豪爽3鲁肃:吴国军师 豪爽有风度 真诚 爱才,敬才
    本文出自《资治通鉴》,其中一些成语流传下来,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头语。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几个?说说成语的含义,并造句。文中圈划,并同桌交流,班内展示。
    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XX同学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 上节课,宋兴同学朗读的《黄河颂》非常好,真叫人刮目相待。
    请解释“刮目相看”并造句
    ①权谓吕蒙曰( ) A.叫做 B.说 C.告诉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告辞 B.言辞 C.推辞 ③见往事耳( ) A.看见 B.了解 C.见识
    ④孰若孤( )A.第二人称,你B.比得上,如,好像C.这个D.假如,如果 ⑤蒙乃始就学( )A.于是,就 B.才 C.却,竟然 ⑥及鲁肃过寻阳( ) A.经过 B.到 C.离开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解释下列词语:当涂:  治经:博士: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研究儒家经典      
    古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睛。待:看待。
    必做:整理笔记(默写原文并圈画重点字词,红笔翻译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选做:完成课后积累拓展。(ABC必做,DEF选做,做的同学可给小组加分)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并勾画出来。
    邪 通 耶 语气词 。
    涂 通 途 ,道的意思。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 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
    古今异义 辞 古: 及 古: 今: 今: 孤 古: 今: 更 古: 但 古: 今: 今:
    大: 与蒙论议,大惊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 但当涉猎 卿今当涂掌事见: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和“为”合起来构成动词,可译为“认为”
    岂:难道 欲:想
    其它还有很多,表示自称、谦称的有“臣、仆、某、鄙人”等,王侯自称的有“寡人”等,称呼对方有“子、君、足下”等。
    (本文)吕蒙给我的启示
    1读书对人大有好处(开卷有益)。2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3一个人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取得成功。4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
    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才干,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提高人的品位;读书不只是学生要做的事,参加工作的人同样要读书;人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A 编年体 B 北宋 C 侧面描写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三国演义》,文中提到的孙权、鲁肃、吕蒙都是吴国人。B.《邓稼先》的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D.《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主要作品有《烙印》《老马》等。
    A 点拨:《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一介武夫年长乃学终成大器
    五岁能诗,少年不学,泯然众人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第一单元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第一单元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课文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孙权劝学,三朗读,理解文意,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公开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七下孙权劝学pptx、4《孙权劝学》范读录音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曹操魏,孙权吴,刘备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孙权劝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