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之课外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之课外文言文阅读附解析,共6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 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②,使虞人③ 起④禽而射之,禽发⑤,鹿出于王左,麋交⑥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⑦拂王旃⑧而过,翼若 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⑨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 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③虞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④起:赶起。⑤发:跑出来。⑥交:交错。⑦鹄(hú):天 鹅。⑧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⑨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加下划线字释义:
但手熟尔
王引弓欲射
②下列“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 而钱不湿 B.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C. 十发而十中 D. 释担而立
(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若欲闻射道乎?
(3)【甲】文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详写这一情节的原因是:
(4)【乙】 文中“养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原文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 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权谓吕蒙曰 谓: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
④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以:
⑤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 亦: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 ”品质。
(4)甲、乙两文中的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恐已暮矣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
本文与《孙权劝学》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4.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①,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②见黜③,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饶鲁:南宋著名理学家。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②伉直:正直、刚直。③黜,降职或罢免,这里指落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解释下列句中加词语的意思。
①后从父之浮梁( ) ②志益笃(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4)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平?”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念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道之。
【乙】楚有养由基①者,善射。去柳叶子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某回:以毕日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②,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③气力倦,弓
拨矢钩④,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注释】①养由基:人名,楚将,善射,②支左屈有: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引弓持箭,是一种正确的射箭法。③少焉:一会儿。④弓拨矢钩:弓拉不开,箭歪斜。拨:不正。钩;弯曲。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尝射于家圃 ②释担而立
③尔安敢轻吾射 ④笑而遣之
⑤子乃曰可教射
(2)下列各组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钱覆其口 以我酌油知之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百发百中
C.睨之久而不去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D.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②人皆日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4)这两则短文中养由基与陈康肃公有什么相同之处?
(5)这两则短文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乘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乘烛之明。秉烛之明,就与昧②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秉烛:点亮蜡烛。②昧:暗。③行:一样,相同。
(1)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辞 ②暮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3)从文中的画线句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哪个时期?由此你得了什么启示?
(4)这两个文段都是劝别人学习的,从劝人的角度,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
7.课外阅读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索笔疾书 ②丞相熟视久之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使 侄 录 之 当 波 险 处 侄 罔 然 而 止 执 所 书 问 曰
(3)下列对于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做错事情不能责怪别人,要检点自己。
B.这篇短文告诉我们有了错误应及时改正。
C.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张丞相的草书写得很好是草书大王。
D.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书写应该认真,不要给自己和别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8.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①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②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③。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④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也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⑤,千古之名焉可灭!
(注)①羸(léi):瘦弱。②秣(mò):喂养。③干将:代指宝剑。④韝(gōu):革制臂套。射箭、架鹰时,用以束衣袖。⑤渝:改变,变更。
(1)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的词。
①朔气传金柝 ②赏赐百千强
③欲闻所戚戚 ④易却纨绮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3)请分别写出甲文和乙文中概括木兰从出征到凯旋全过程的诗句。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文对木兰的征战生活都写得十分简略,为什么?
(5)说说两文塑造了木兰怎样的形象。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梵天寺木塔》
沈括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②相联如胠箧③。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④其精练。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②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③胠箧:打开的箱子。④伏:同“服”,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尝射于家圃:
②惟手熟尔:
③但逐层布板讫:
④人履其板: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甲文中表明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
乙文中匠师认为塔晃动的原因是 ,喻皓使塔不再晃动的方法为 。(请用原文回答)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他山之石:马革裹尸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②?今我微劳,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曰:“方今奴、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援: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猥飨:指愧受。猥(wei),谦辞。飨,享受,享有。④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故人多迎劳之( ) ②于坐贺援 ( )
③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 ) ④谅为烈士 (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名有计谋 B.何以能长久平
C.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D.谅为烈士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②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13.选文主要表现了马援哪些可贵的品质?
文言文阅读
[甲]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②守而勿失也: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14.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关山度若飞( )
赏赐百千强( )
列子学射中矣( )
退而习之三年(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16.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陈,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C.“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描绘全家欢迎木兰,一片欢乐祥和的情景,而又长幼有序,此中深具传统礼俗之美。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17.小故事寄寓大道理,《列子学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8.文言文阅读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炼(锻炼)之未定。 B.时韩退之权(代理)京兆尹。
C.岛具(详细地)对所得诗句。 D.神游(离开)象外。
(2)下面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炼之未定 ②引手作推敲之势 ③观者讶之
④退之立马久之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A.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官吏推搡到京兆尹(韩愈)面前。
B.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左右两边围拥着的官吏阻拦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C.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
D.马上,担当护卫的官吏停下来并拥护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19.阅读
木 兰
木兰,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皆次当行
数建奇功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3)“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4)文中“ ”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
(5)短文画线句子在《木兰诗》中是用哪些诗句表达的?
20.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回答问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日:“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
C.何足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
(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21.文言文阅读
(甲)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节选自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①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②,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唐打猎》)
(注释)①旌(jīng)德县:今属安徽省。②尾闾:动物的尾椎骨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但手熟尔( )
以我酌油知之( )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 )
乃遣吏持币往( )
(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大失望,姑命具食。
(4)(甲)(乙)两文在主旨、写法上有所相似,又各具特色。请完成批注。
22.文言文阅读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高山仰止
②不能去云
③没则已焉
④人不知而不愠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23.阅读下面文言文
(一)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骗)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一)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
A.写老父见多识广,他的主意十分好。
B.写鲁人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C.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D.写愚人只要虚心好学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2)(二)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
A.死读书本,只会一叶障目,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B.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C.读书必须联系实际,否则就会把事情搞坏。
D.书不可不读,但不可读得太多;书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
2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旁睨而揶揄之
②卒不肯告人姓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25.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③冬反④,迷途⑤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⑥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⑦,夏居山之阴⑧,蚁壤一寸而仞⑨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⑩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⑪?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③往:出征。④反:通“返”,返回。⑤迷途:分辨不清
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⑥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⑦阳:山之南水之北。⑧阴:山之北水之南。⑨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⑩不难:不惜。⑪过:过错。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遂得道
②乃掘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管仲、隰朋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一一解决的?
(4)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5)管仲、隰朋的经验与卖油翁的技能有什么相通之处?
26.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知与不知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北生人而不啖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咬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强不知以为之故也。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或曰厂/或王命急宣
B.啖菱须去壳/日啖荔枝二百颗
C.欲以清热也/清心寡欲
D.皆坐强不知以为之故也/温故而知新
(2)请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北生人而不淡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人口
(3)结合选文,说说楚人和北人的故事对你的启示。
27.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①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③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①书:写。②闾里:邻居。③士人: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
(1)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点的字。
①四岁而孤
②家贫无资
③太夫人以荻画地
④或因而抄录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欧阳公四岁而孤。
②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用文中语句填空。
①文中体现欧阳修勤奋读书的句子是: , 。
②文中体现欧阳修专心致志的句子是: 。
(5)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至少写出两个。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④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⑤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砥砺:磨炼,锻炼。⑤庭实: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欣赏。
28.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三处停顿。.
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则思中立不倚者
②故君子人多树之
3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莲,花之君子者也/故君子人多树之
B.何陋之有/竹似贤,何哉
C.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D.濯清涟而不妖/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1.翻译下列句子。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32.比较分析[甲][亿]两文,完成下 面的表格。
爱莲说
养竹记
物的特征
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亭亭净植
竹性直
竹节贞
对应君子的品质
、正直
端庄雅致
正直无私
两文共同的表现手法
主旨
表达了作者对君子贤者高贵德行的仰慕和追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③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的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③班军:班师,出征而回。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值胡贼攻郡( )
②贼既至( )
③友人语巨伯日( )
④一郡并获全( )
3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5.翻译下面语句。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6.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37.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①,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④,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⑤,不见⑥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⑦与萧艾⑧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⑨,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⑩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贵兰:以兰花为贵。②楚之逐臣:即屈原。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见杀:被摧残,遭受摧残。⑤闷:烦忧,烦闷。⑥不见:不被人知道。⑦平居:平时。⑧萧艾:也叫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⑨蔼然:香气芬芳的样子。⑩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
B.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
C.可爱者甚蕃 兰甚似君子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和对相关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B.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长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3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节选自《陋室铭》)
(二)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储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shěn):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斯是陋室
②其妻患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语段(一)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4)比较两个语段,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本州举进士
②致之幕府
③高祖尝谓侍臣曰
④必会人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玄龄杖策谒于军门(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B.皆与之潜相申结(相伴,一起)
C.各尽其死力(人称代词,他们的)
D.千里之外(助词,可译为“的”)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4)高祖为什么说房玄龄“足堪委任”?
40.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不蔓不枝 ②陶后鲜有闻
③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④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4)作者主要写莲花,为什么还要写“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呢,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4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泽及鸟兽
②以书属辙曰
③辄能语其要
④疾时文之诡异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文 忠 惊 喜 以 为 异 人 欲 以 冠 多 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4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生借书说
袁 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①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②后,俸去书来,落落③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小仓山房集》)
【注释】①庋(guǐ):放置,保存。②通籍:指做官。③落落:多貌。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④故有所览,辄省记
(2)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C )
A.其 B.以 C.而 D.乃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往 借 不 与 归 而 形 诸 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②为一说,使与书俱。
(5)读完此文,对你有何启示?
43.文言文阅读
吴起守信
宋濂
昔①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③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昔:从前。②令:派、使、让。③方:才。
(1)文中“宜其能服三军欤”中“服”的意思是( )
A.衣服 B.使……信服 C.穿戴,穿着 D.承担,从事
(2)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待人诚恳的品质。
B.选文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
C.吴起碰到老朋友,就留他吃饭,傍晩时老朋友来到吴起家,他们一起吃了饭。
D.吴起不吃饭一直等待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失信于人。
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分析】⑴①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尔”“引”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②A连词,表转折;B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承接。故选A。
⑵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之 :代词,代十中八九。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卖油翁”,翻译的时候应补充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②若:你。射道:射箭的道理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你想要听闻射箭的道理吗?
⑶ ”以我酌油知之”是语言描写。 “取、置、覆、酌、沥”是动作描写,卖油翁酌油时用铜钱盖着葫芦的口,然后用勺子舀油慢慢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空里注入,但铜钱不湿,可以看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术。
⑷羊叔的话是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 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假如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就把这片叶子作为自己射箭的靶子,就能把所用的注意力集中这它上面,就能射中。而放十片叶子,注意力就分散了,不知道到底射哪片叶子,心里只是在纠结,注意力不能集中,当然射中射不中就不一定了。射箭是如此,学习、工作也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能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同“耳,罢了”;拉开;A
⑵ 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②你想要听闻射箭的道理吗?
⑶动作;语言;更好地表现卖油翁熟能生巧的精湛技艺
⑷ 示例:就一个人来说,在纷繁的世界里,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才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是学习和工作的大敌;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都做不成。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描写的效果。
⑷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第一句话:孙权对吕蒙说。故“谓”可理解为“对......说”;第二句话: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故“治”可理解为“研究”。第三句话: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故“更”可理解为“另外”。第四句话:我最近因为军务事情纷繁紧迫。故“以”理解为“因为”。第五句话:虽然第二天补充书写补看,也不高兴。故“亦”理解为“也”。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翻译能力。第一句话:孰,谁。若,像。连贯起来就是“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第二句话:如,像。是,代词这样。苦,感到苦。连贯起来就是“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的概括。读懂文意,甲文结尾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乙文中现身说法讲自己如何坚持读书学习,因此最后一空可填“有恒”。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效信息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孙权读书方法,可归结为泛读法;结合乙文作者读书方法可归结为定量读书法,圈点批注法和定时读书法。
故答案为:⑴对……说,告诉、研究、另,另外、因为、也
⑵①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 ②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⑶结友、有恒(勤朴)
⑷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⑶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阐述。注意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段落和关键语句进行能概括,语言要简练。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恐怕已经晚了。暮:迟、晚
②句意: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呀!安:怎么
③句意: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更:重新
④句意: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到了…时候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少:年轻时
句意: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升起的太阳。
②重点词有: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故答案为:⑴迟、晚;怎么;
⑵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⑶年纪大;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理解概括。解答时,了解文言文大意,从文中概括出答案即可。
【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克宽十岁时,父亲教他学习双峰饶鲁的著作,能即刻有所领悟。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之”做动词用, 去,到……去。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只是应当测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②乃:于是,就。句读:断句。专勤:刻苦专心的程度。异:不同。凡儿:一般的儿童。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于是就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比拟的。
(4) 【甲】文根据“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吕蒙的学习方法,结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乙】文根据“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可知汪克宽 的学习方法,结果是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由此可知读书的方法很多种,我们应该寻找到适合自己读书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故答案为:⑴ 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⑵去,到……去;专一,坚定
⑶ ①只是应当测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②于是就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比拟的。
⑷ 读书的方法很多种,吕蒙只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而汪克宽“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我们读书的方法应该因人而异不可能千篇一律。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掌握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从特殊标志词切入: 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等;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等;③谦词:下官、窃、寡人等;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等;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等;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等;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等。
⑵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所获启示的能力。学生解答这类习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到文章中找出相应的答案。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尝:曾经。
②句意为: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释:放下;
③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④句意为:你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乃:竟然。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A:用/凭借;
B:射中/射中;
C:离开/距离;
D:自己/从。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徐:慢;沥:注入;自:从。句意为:慢慢的用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一点儿也没有沾湿。
②句中重点词有:皆:都;乃:竟然;何:为什么;句意为:别人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4)从[甲]文“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刻苦学习;而[乙]由“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看出陈尧咨射箭本领比较高超,但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对别人观看他射箭时只微微点头大为不满。从“康肃笑而遗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据此归纳出二者性格中的相似处。
(5)结合【甲】文内容,从“无他,但手熟尔”中可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结合【乙】文内容,从“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揭示“劳逸结合”的道理。
故答案为:(1)曾经;放下;怎么;打发;竟然;
(2)B;
(3)①慢慢的用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一点儿也没有沾湿;②别人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4)养由基与陈康肃公的箭术都很高超,但两人也都很骄傲自满;
(5)甲文: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可自傲;乙文:适可而止,取得成功后应当善于休息调养,否则将前功尽弃。
【点评】(1)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事件内容及人物的描写来分析。首先看清题目要求,两个人的共同点,要从两则材料入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共同点。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文章所揭示的道理,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辞”“暮”都属于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点燃火把。这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3)划线句的意思是: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由此可以看出少年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好学,总不嫌晚。师旷对晋平公说的一番话,对任何时期,任何年代想要学习的人都是忠言激励。如今,世界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过去学会学精的东西,今天并不一定适用、贴合;今天出现的新事物,还需要继续学习、理解。社会在不断进步,竞争尤其剧烈,要迎头赶上,与时俱进,除了学习,增添新知识,增进新技能,没有别的再佳的选择。少年如此,壮年如此,老年也不能例外。古人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根据文章内容及现实生活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孙权开始全吕蒙学习的时候,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辞,不愿学习。孙权就说,你的事务有我的多吗?我还抽空学习呢!于是吕蒙才开始学习最终大有长进。【乙】当晋平公问师旷自己想学习但又担心年纪大了,已经晚了。晋平公就说: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点上蜡烛,总比不点蜡烛黑着强吧,意思是说,学总比不学强吧。晋平公非常赞。同由此可以看出本题的答案为: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⑴推托;迟
⑵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⑶ 青少年时期。启示:①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②“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③如果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④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等限制不了一个人的成功。
⑷ 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概括从文中获得启示的能力。答题时要再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来说即可。而概括从文中获得启示的,则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能从一个侧面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⑷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②修辞手法;③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等。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吴下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乙】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乐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解析】【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疾”是“快”;“熟”是古今异义词,“熟”的意思。
(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的意思是:(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来看,张丞相连自己写的草书都认不出来了,可见其毫无章法可言,自然C项中所说“张丞相的草书写得很好”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C.
故答案为:⑴快;仔细、认真;
⑵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
⑶C。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不是很擅长。爱好草书的一批人都讥笑(嘲讽)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他)偶然想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至于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了。"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强”:有余。“易”:更换。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闻”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听到”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壮士”:将士。“渝”:改变。“焉”:怎么,哪里。还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见义句的翻译。
(3)考查对分别写出木兰从出征到凯旋全过程的诗句的提取能力。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可提取“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作为答案。乙文可提取“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作为答案。
(4)考查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因为这两首诗的重点不在写战争过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还有可以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所以战争过程要略写。
(5)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所以可归纳为:勇于担当重任,不慕高官厚禄,报效祖国,英勇善战,热爱和平,孝敬父母,机智聪慧的特点。
故答案为:⑴北方;有余;听到,听见;更换;
⑵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些得胜而归;②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⑷因为这两首诗的重点不在写战争过程,所以略写;
⑸孝顺、忠贞、坚毅、勇敢、热爱和平的巾帼英雄形象。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记忆性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近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字;
⑷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晓全文大意,根据文章中心来解答;
⑸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一)译文: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二)译文: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着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阗的酋长。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顺承父母的脸色,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如今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外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一起出生入死十几年。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得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尝”:曾经。“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讫”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乃”:于是。“覆”:盖住。“但”:只。“布”:铺好。“讫”:完毕,结束。“钉”:用钉子钉。
(3)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中表明陈尧咨傲慢的语句可直接提取“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或“尔安敢轻吾射!”作为答案。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可直接提取“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作为答案。乙文中匠师认为塔晃动的原因可提取“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作为答案。喻皓使塔不再晃动的方法可提取“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作为答案。
(4)比较阅读。可从两文在刻画人物方法的共同之处。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从两篇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都通过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如甲文用康肃反衬卖油翁,乙文用工匠师傅反衬喻皓。
故答案为:⑴ 曾经;同“耳”,相当于“罢了” ;完毕 ;走,踩踏
⑵ ①(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②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⑶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⑷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答案,考生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⑷本题考查考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
【附参考译文】
(一)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二)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
⑵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短语字形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短语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语言现象,是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的重点的难点。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大意,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当初,马援的军队(平定南越胜利)回朝,将到时,许多老朋友都来迎接慰劳他。平陵人孟冀,以有谋略而出名,在席位上庆贺马援胜利回师。马援对他说:“我希望你有好的意见(能帮助我),(你)反而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如今我功劳微薄,愧受大县,功小而赏赐丰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用什么来帮助(我)?”孟冀说:“我愚笨想不出主意。”马援说:“现在(南越虽然平定了,但)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我)想亲自请战去讨伐他们。男子汉就应当战死在边疆,用马皮裹着尸体运回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老死)在老婆孩子手中呢?”孟冀说“真正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应当这样做呀!
10.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
①故人多迎劳之 :许多老朋友都来迎接慰劳他。“劳”是慰劳的意思;
②于坐贺援:在席位上庆贺马援胜利回师。“贺”是庆祝,庆贺的意思;
③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现在(南越虽然平定了,但)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今”是现在的意思;
④谅为烈士:真正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为”是“是”的意思。
11.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BC三项中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
D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谅为烈士 中的“烈士”是“建功立业的人”,现在的意思是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生命的人。古今意义不同。
1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太望,希望。故译为:我是希望您来进良言的。现在您也这样恭维我,不是混同一般人了吗?
②重点词有:当,应当;以,用;还,回来;句子翻译为:男儿若死应当死在边野,用马革裹尸,送回来安葬了事。
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文中的“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可以看出马援对下属的宽容,对朋友的友好,这种对下属、友人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其次,文章第二自然段重点写马援得胜归来的事。众人前去迎接,但他却认为“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可见他为人的谦虚,不居功自傲,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对每一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有误的一项。
⑷本题考查从文中感悟到的道理。回答时要联系理解故事主旨,作答时,要抓住关键句子进行理解。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答题时要注意:写出短句意思
度:越过;强:有余;中:射中;退:回去。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为互文句;归:胜利归来,凯旋;
(2)非独:不仅仅。如:像。之:代词,这。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一句子没有三个对偶句;其二“强悍的尚武精神”理解不正确。故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从文中感悟到的道理。要注意抓住关键句子理解。关尹子两次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意在强调:做任何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意在说明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如此,概括为: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而且做事(或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解析】【分析】(1)A项,炼:这里指推敲,炼字。BCD正确。
(2)①炼之未定:结构助词,无实意。②引手作推敲之势:结构助词“的”。③观者讶之:惊、奇。④退之立马久之:虛用,无所指。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结构助词,的。故②⑤用法相同。
(3)句中重点词语有:俄:一会儿。句意为: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
故答案为:(1)A;(2)B;(3)C
【点评】(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析】【分析】⑴当行,当在征伐之列。应读 háng, ”建“字没有发生变化,读 jiàn
⑵D项中”易“是改变的意思。
⑶是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其中”十二年是约数不是确数。“数”是多次、屡次。
⑷主旨句一般会出现在文末。
⑸“溯黄河,度黑山”与《木兰诗》中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一句相同。
故答案为:⑴ háng 、 jiàn ⑵ D ⑶ B ⑷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⑸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点评】⑴注音要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如该题中的“行“指队伍,和我们的今天的理解不同。
⑵文言词语的理解要学会记忆加积累。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等。”易“就有容易和改变两个意思,要结合具体语境考虑。
⑶文言词中的数词很多都是约数,而不是确数。在做类似题的时候一定要留意。
⑷大部分文章的主旨句都会在句末出现。这是一个规律。
⑸会背诵和理解《木兰诗》是做好这道题的关键。
【解析】【分析】(1)选A。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的“轻”是形容词动用,要注意辨析。将吏亦心轻之:轻:轻视。(2)选C。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中的“之”意思是:主谓之间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C“吾妻之美我者”中的“之”意思是:主谓之间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A、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意思是:去、往的意思。B、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之”意思是:这件事。D、公与之乘:中的“之”意思是:之,第三人称代词,他,指曹刿。(3)选D。先要梳通文意,将各项表述与文章内容一一对应,找到错误处。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稳重,处世不惊,且执法严明,并不是“不断开创新的政绩”,故D错。(4)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会、屯戍、于市、具等,注意第一句的倒装句式,翻译后疏通语句。
【点评】(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4)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宋朝人曹玮(字宝臣)在关中已经很久,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位。真宗问王旦,有谁可以代替曹玮的。王旦推荐李及(字幼几),获得批准。众臣中有人认为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不是防守边塞的人才。韩亿(雍丘人,字宗魏)将这些疑虑告诉王旦,王旦也不说话。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正好有士兵于白昼在市场抢夺妇人的银钗,有关官吏将他捉捕,押来报告李及,李及正坐着看书,命人将士兵带上前来审问,士卒服罪,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吏,立即下令处死,然后继续看书。从此之后,边将、官吏都对李及非常畏服。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韩亿听到了,又来见王旦,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并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着说:“士卒做强盗,主将予以处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值得赞扬?我用李及,不是基于这个考虑。曹玮治理秦州已经七年,连羌人都畏惧心服,他治理边塞的措施非常合宜。如果派别人去接替,一定会自恃聪明,改变作风,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模而已。”韩亿听了,更加叹服王旦的见识。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但,古今异义词,只;以,一词多义,凭,靠;知,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做知县。(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意思是:老翁手拿一短柄斧,长八九寸,宽四五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故断句: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
屹立。(3)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大失望,很失望;姑,姑且;命,命令;具,准备。(4)考查对文言文主旨和写法的理解。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主旨。第一问,甲文,主要记叙了老翁自钱孔沥油。“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连着发出两句问话,显得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结尾“康肃笑而遣之”,交代了陈尧咨态度的转变和事情的结束。由开始的轻视、气愤到最后被卖油翁高超的沥油技艺打动并心悦诚服,由此启示我们不要以貌取人。一个“笑”字,是传神之笔,表示出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中得到启示,即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主要记叙了老翁与童子打虎的事件。中涵初见老翁,“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觉后决定捕虎后再吃饭,老翁“手一短柄”“奋臂屹立”“侧首让之”,体现老翁捕虎动作娴熟,结尾“乃厚赠遣之”,体现了中涵对老翁态度的转变并从中得到启示。中涵对老翁态度的转变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老翁捕虎的娴熟动作,体现其捕虎方法独特,技艺高超,从中我们领悟到熟能生巧的道理。第二问,理解写作手法的特色。乙文对老翁的外貌描写,表现了老翁年老体弱,这与下文“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形成对比,老翁外貌描写反衬出老翁虽年老体弱但打虎动作娴熟,突出其捕虎技艺高超。中涵对老翁打虎前后的态度变化,采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写法,“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老翁的外貌描写使中涵“大失望,姑命具食”,最后捕虎成功后中涵“厚赠遣之”,由开始的“大失望”到最后的“厚赠”,这是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赞美老翁捕虎方法独特,技艺高超。据此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⑴只,不过、凭,靠、做知县、派遣
⑵ 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⑶ (纪中涵)很失望,姑且命令手下为他们准备饮食。
(4) 不要以貌取人(熟能生巧)|先抑后扬,把老翁年老体弱和技艺高超进行对比来写,老翁外貌越老,越弱,越反衬其打虎技艺之高超神奇。
【点评】⑴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⑵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⑶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方面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节选自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
我的家族里面有位叫中涵的兄长任旌德知县时,靠近县城的地方有老虎作乱,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伤,却不能捕捉到它。县里有人请求:“不聘请徽州的唐打猎,不能根除虎患。于是派县吏携带钱币财物前往。使者回来报告:唐氏已经选捕虎技艺高超的两个人来了。人马上到,到来的是一个老翁,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咯咯咳嗽;另外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小孩子。中涵非常失望,姑且先让人为他们准备饭食。老翁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晩。”于是(中涵)叫差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老翁蔑视地说“有我在,你怕什么?进到山谷一半时,老翁回头对小孩子说:这只老虎还在睡,你去把它叫醒。”小孩于是发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翁扑来,老翁手拿一短柄斧,长八九寸、宽四五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老虎扑过来,老翁侧头避开它,老虎从老翁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它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中涵)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唐打猎》)
【解析】【分析】(1)①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仰:仰望。
②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适:到。
③死后就完了。已:结束。
④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愠:恼怒、怨恨。
(2)①诸:许多;以:按照;其家:省略介词“于”。句子翻译为: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
②而:连词表转折,却;殆;疑惑、危险。句子翻译为: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3)链接一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链接二体现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链接三体现了孔子虚心学习的精神。
故答案为:(1)仰望,敬仰;离开;停止,消失;生气,恼恨
(2)①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②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思想主题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2)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故答案为:(1)C(2)B
【点评】中心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睥”解释为“斜着眼睛看”,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纵”“外”等词语的解释。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3)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二人”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做这些事?揣摩“二人”的心理、态度和情感。结合原文分析,杨二相公是一个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的人;卖蒜叟是一个武艺超群,深藏不露的人。
(4)第一问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这则故事说明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的道理;第二问属于个性化阅读,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语句合理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附参考译文】
南阳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功夫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都快要死了的老头,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解析】【分析】(1)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遂得道” 得:找到。②“乃掘地” 乃:于是,就。(2)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以: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师",动词,学习。不…乎:难道不是…的吗?。最后疏通句子。(3)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由“迷途失道。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可知答案。(4)此题考查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的概括能力。只有善于积累、总结经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5)此题考查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学作方法。他们都是在反复实践总结中获得知识或者技能,这说明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点评】(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4)此题考查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的概括能力。(5)此题考查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学作方法。
【解析】【分析】(1)A“或曰厂”或,不定代词,有人。“或王命急宣”或,:有时。B“吠菱须去壳”“日吠荔枝二百颗吃”吠:吃。故选B。C“欲以清热也”欲:想要的意思“清心寡欲”欲:欲望,需求。D“皆坐强不知以为之故也”故:缘故。“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2)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A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B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④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故:北生人而不淡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人口。(3)启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读书学习,我们都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就会贻笑大方。(意思对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2)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3)此题考查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的概括能力。
【解析】【分析】(1)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孤:幼年丧父。②资: 钱财。③以:用。④或:有时(2)①欧阳公四岁而孤: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惟读书是务: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惟:只是;务:当作……事情。(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废寝忘食,致力读书。(4)①文中体现欧阳修勤奋读书的句子是: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②文中体现欧阳修专心致志的句子是:以至昼夜忘寝食。(5)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家长的教育,邻里的帮助,家境贫寒对幼小心灵的强烈刺激等。
【附参考译文】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邻居中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已经如同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只有勤学苦练、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功。(4)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句子,关键在于对句子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恰当的选择诗。(5)了解欧阳修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家长的教育,邻里的帮助,家境贫寒对幼小心灵的强烈刺激等。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8.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
故答案为: 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虛受者
2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1)句意为: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倚靠别人。倚:倚靠。(2)句意为:人大都喜欢种竹。树:种植。
故答案为:倚靠;种植
3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结构助词,的/代词,竹子
B. 什么 /为什么
C.介词,用来
D.连词,表转折/表修饰
故答案为:C.
31.本题考查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为: 亭亭:耸立的样子。可:可以。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
本:根本。建:培植。不拔:坚定不移。
故答案为: ①(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靠近赏玩它啊。
②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通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自己要像莲一样做一个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行高洁的君子。 乙文则通过“竹似贤“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督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尘名行、夷险-致者", 表达自己要做一个像竹子一样的有着高贵德行的贤者。
故答案为:洁身自好;刚正不阿;坚定不移;托物言志;以莲自喻,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例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胡贼)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地方。”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整个城都因此得到保全。
3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
②句意为:这时胡贼已经到了。
③句意为:(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
④句意为:整个城都因此得到保全。
故答案为:
1、正赶上,恰逢
2、已经
3、告诉,对……说
4、得到保全
3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
故答案为: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辈 ,---的人; 入 ,侵入; 之 ,结构之词,的。
故答案为: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人了这么有仁义的地方。
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贼相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③而还,一郡并获全。"可的处答案。
故答案为: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感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B.表转折,却/表修饰;C.很,十分;D.更加/好处,益处;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A.甲文赞美了莲花洁身自好的品质,未曾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选项错误。C.甲文批判牡丹追逐荣华,不是批判牡丹傲然超脱,乙文也没有赞美了萧艾的清香宜人;选项错误。D.乙文画波浪线文字意思是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故断句为“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选项错误。故选B。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谓:认为;之:的;隐逸:隐居避世;也:表判断语气。见:被;杀:摧残;来岁:来年。
故答案为:⑴C⑵B
⑶ ①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者(或:隐士)。②(兰花)在遭受迅猛的雪霜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点评】⑴一词多义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⑵要在翻译文言文的基础上,分析理解甲乙两文,比较两文的异同,对选项一一比对。
⑶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附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斯,这。
②句意为:他的妻子很担心这种情况。患,担心。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丝竹,音乐。案牍,官府的公文。句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重点词语:弥,更。遂,终于。句意: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⑶本题考查要点是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陋室的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出陋室主人交往的人物;“调素琴,阅金经”,写日常生活,学生要注意概括全面。
⑷《陋室铭》与《安贫乐道》的共同点非常明显,都是安贫乐道。不同点不是很明显,学生需注意甲文注重写生活品德,乙文侧重描写王欢求学,就能抓住要点。
故答案为:⑴这;以……为患,为……担忧;
⑵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儒者;
⑶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
⑷相同之处:安贫乐道。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专心求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两篇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参考译文】
(二)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非常爱好学习,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担忧,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儒者。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本州举进士:被本州推举为进士。举:推举;②致之幕府:招致到幕府,致:招致;高祖尝谓侍臣曰:唐高宗曾经对侍臣说。尝:曾经。
⑵本题考查常用虚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要结合语句一身进行理解和辨析。A于军门:在军门。表述处所。B潜相申结:暗中互相申重结合。相:互相。D千里之外:远在千里,之:无意义。故选C。
⑶本题考查翻译。解答此类题要对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重点词语:既:已经;知:知道的。翻译为: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
⑷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仔细阅文本,理解文本意思,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示例:因为房玄龄的品质优秀,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为太宗广纳贤才,写军书奏章立马可得。
故答案为:⑴列举;招致;曾经;体会
⑵C
⑶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
⑷因为房玄龄的品质优秀,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为太宗广纳贤才,写军书奏章立马可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关键语句,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枝,长枝节,名词用作动词。
②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很少。
③不到白露霜降,它也不会收场。已,收场。
④这些都说的是它适于观赏的方面。目,观赏。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前一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后一个是助词,“的”的意思。
B.前一个是动词,“出名”;后一个是动词,“说出”的意思。
C.都表转折,“却”的意思。
D.前一个是判断动词“是”的意思,后一个是代词,“这样”的意思;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濯,洗涤。故译为: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适,适合。观,观赏。故译为: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题目里面其实已经作了暗示“文中描写莲花”、“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很明显这里是用“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来衬托“莲”,从侧面写出莲的高洁品质。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即可。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故答案为:(1)①蔓( 生枝蔓 ) ②鲜( 少) ③已( 停止) ④目( 看、观赏 )
(2)C
(3)①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的。
(4)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要依据课内所学文言文知识点,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把握文章具体内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属于通假字,“疾”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讣:死讯。闻:传播。贤:贤者。愚:愚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故答案为:⑴恩泽,恩惠;同“嘱”,嘱托;总是;厌恶,憎恨
⑵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⑶ 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附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家兄苏子瞻,贬官居住在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向北返回。第二年,乘船到淮、浙之地。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唉!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托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授他诗书。他听到古今盛衰的历史,总能说出其中的要义。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致”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见之矣!” 意思是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而”这里做连词用,表承接,不译。故选C。
(3)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我)到他家去借但(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公:慷慨。书:借书。类:似、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只是我慷慨借书给别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别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②为:作,写。一:一篇。说:是一种文体。这句话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和宾语,翻译时应补充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写下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5)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实际分析,作者认为自己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是非常不幸的,而黄生能与作者“公书”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作者要黄生“知幸与不幸”,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我们当代的读书条件比起黄生来又不知要幸运多少倍,我们更应“知幸与不幸”,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读书。如果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自己应该多反省,知警惕。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求学。
故答案为:⑴停止;等到,等待;得到;就
⑵C
⑶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⑷ ①只是我慷慨借书给别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别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②我写下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⑸ 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掌握情况,“而”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有:①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递进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
⑶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谈从中受到的启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附参考译文】
黄生借书说
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不只)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些“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之类的话。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但(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把薪俸花出去,把书籍买回来,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白色的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卷,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别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别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了我吧?(姓黄的年轻人)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我写下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解析】【分析】(1)B.“宜其能服三军欤”中“服”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信服”。
(2)C.从文章中“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可知,傍晚时老朋友并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据此,“傍晚时老朋友来到吴起家,他们一起吃了饭”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1)B;(2)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分析,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同时,平时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课文,然后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梳理文章内容,抓住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8: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题目,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学习任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8: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8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28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