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之古文翻译附解析
展开
古文翻译
一、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寤寐思服
服:
(2)悠哉悠哉
悠:
(3)蒹葭苍苍
苍苍:
(4)溯洄从之
溯洄:
(5)道阻且长
阻:
(6)道阻且右
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在河之洲
洲:
(2)窈窕淑女
窈窕:
(3)君子好逑
逑:
(4)左右流之
流:
(5)寤寐求之
寤寐:
(6)白露未晞
晞:
(7)道阻且跻
跻: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2)罔不因势象形
象:
(3)尝贻余核舟一
贻: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5)如有所语
语: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两膝相比者
比:
(2)佛印绝类弥勒
类:
(3)其船背稍夷
夷: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5.先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语,再解释词类活用现象。
(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四面竹树环合( )
(3)近岸( )
(4)凄神寒骨( )( )
6.先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语,再解释词类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皆若空游无所依( )
(3)日光下澈( )( )
(4)斗折蛇行( )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
(2)水尤清冽( )
(3)为屿(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影布石上( )
(6)佁然不动( )
(7)往来翕忽( )
(8)以其境过清( )
(9)乃记之而去( )( )
8.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①下见小潭( )
②明灭可见( )
(2)①水尤清冽( )
②以其境过清( )
(3)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明灭可见( )
(4)①参差披拂(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
9.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①似与游者相乐( )
②心乐之( )
(2)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②同游者( )
(3)①隶而从者( )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4)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2)初极狭,才通人( )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4)便要还家( )
(5)及郡下,诣太守( )
(6)后遂无问津者( )
11.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①寻向所志( )
②寻病终( )
(2)①便舍船( )
②屋舍俨然( )
(3)①遂迷,不复得路( )
②遂与外人间隔( )
(4)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
(5)①忘路之远近( )
②闻之,欣然规往( )
③渔人甚异之( )
④处处志之( )
1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
异:
(2)复前行
前:
(3)欲穷其林
穷:
(4)处处志之
志:
13.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发生了改变,请你解释古义。
(1)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菜肴、瓜果等)新鲜美味
(2)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指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
今义:没有出路的困境
(4)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不够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嘻,技亦灵怪矣哉!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不足为外人道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读《桃花源记》,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分析】(1)寤寐思服:日日夜夜总思念她。服:思念。
(2)悠哉悠哉:绵绵不断的思念。悠:忧思的样子。
(3)蒹葭苍苍:河边芦苇非常茂盛。苍苍:茂盛的样子。
(4)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
(5)道阻且长:道路险阻又太长。阻:艰险。
(6)道阻且右:道路险阻曲难求。右:向右迁曲。
故答案为:(1)思念。
(2)忧思的样子。
(3)茂盛的样子。
(4)逆流而上。
(5)艰险。
(6)向右迁曲。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词中的字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解析】【分析】(1)在河之洲:在河中的小陆地。洲:水中的陆地。
(2)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女子。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3)君子好逑:是君子好的配偶。逑:配偶。
(4)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求取。流:求取。
(5)寤寐求之: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寤寐:文中指日日夜夜。
(6)白露未晞:清晨的露水未曾干。晞:干。
(7)道阻且跻:道路险阻攀登难。跻:路高而陡。
故答案为:(1)水中的陆地。
(2)文静美好的样子。
(3)配偶。
(4)求取。
(5)文中指日日夜夜。
(6)干。
(7)路高而陡。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词中的字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 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 。
②句意为: 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 。
③句意为: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
④句意为: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 。
⑤句意为: 好像在说些什么。
故答案为:⑴ 顺着、就着 ⑵ 模拟 ⑶ 赠 ⑷ 零数、余数 ⑸ 说话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⑴句意为: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 。
⑵句意为: 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 。
⑶句意为: 船的背面较平 。
⑷句意为: 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
⑸句意为: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故答案为:⑴ 靠近 ⑵ 像 ⑶ 平 ⑷ 竟然 ⑸ 挑选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解析】【分析】(1)其岸势犬牙差互中的“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2)四面竹树环合的“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
(3)近岸的“近”,形容词作动词,译为“靠近”;
(4)凄神寒骨的“凄”“寒”都是形容词,分别活用作动词和使动。译为:使……凄凉;使……寒冷。
故答案为:(1)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2)环:名词做状语,像环一样
(3)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4)凄: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点评】 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解析】【分析】(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的“西”,名作状,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空”,名作状,在空中;
(3)日光下澈的“下”,名作状,译为“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译为“照射”;
(4)斗折蛇行的“斗”“蛇”,均为名作状,分别译为: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故答案为:(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4)斗、蛇:名词均为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点评】 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解析】【分析】(1)心乐之的“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2)水尤清冽的“尤”,副词,格外;
(3)为屿的“屿”,名词,文中指小岛;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的“可”,副词,大约,表猜测;
(5)影布石上的“布”,动词,分布,文中指映照
(6)佁然不动的“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其中“然”是形容词的词缀;
(7)往来翕忽的“翕忽”的意思是轻快迅疾的样子;
(8)以其境过清的“以”,连词,因为
(9)乃记之而去的“乃”副词,于是、就;“去”,动词,离开。
故答案为:(1)以……为乐
(2)格外
(3)小岛
(4)大约
(5)分布,文中指映照
(6)静止不动的样子
(7)轻快迅疾的样子
(8)因为
(9)于是、就;离开。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子中实词、虚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以及语境进行辨析。文言实词众多,并且一个实词有多个义项和用法,除了平常多积累之外,同学们还需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方法。虚词重点是放在具体语境中掌握用法。
【解析】【分析】(1)第一个“见”通“现”,露出;第二个“见”,动词,看见;
(2)第一个“清”,形容词,修饰水,解释为清澈;第二个“清”,修饰环境、氛围,可译为“凄清”;
(3)第一个“可”,副词,大约;第二个“可”,能愿动词,译为“可以”;
(4)第一个“差”,表示不整齐;第二个“差”,形容词,交错的样子。
故答案为:(1)露出;看见
(2)清澈;凄清
(3)大约;可以,能够
(4)长短不一;交错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中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1)第一个“乐”是鱼儿似乎与游人在游乐;第二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乐”。 (2)第一个“游”的主语是鱼儿,故解释为“游动”;第二个“游”的主语是人,故译为“游玩”。 (3)第一个“从”,动词,“跟从”;第二个“从”,介词,自,由。 (4)第一个“以”,介词,用、把;第二个“以”,连词,“而”;第三个“以”,连词,因为。
故答案为: (1)逗乐;以……为乐
(2)游动;游玩
(3)跟从,跟随;介词,自、由
(4)用,把;而;因为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侧重考一词多义,要在具体句子中进行辨析。
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上下文)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余为引申义,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结合具体句子确定词的正确含义。
【解析】【分析】(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缘:沿着,顺着。
(2)初极狭,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才:仅仅、只。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平旷:平坦开阔。
(4)便要还家:(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要:“邀”,邀请。
(5)及郡下,诣太守:(渔人)到了五菱郡,便去拜见太守。及:到。
(6)后遂无问津者: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问津:询问渡口。文中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故答案为:(1)沿着,顺着。
(2)仅仅、只。
(3)平坦开阔。
(4)“邀”,邀请。
(5)到。
(6)询问渡口。文中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解析】【分析】(1)①寻向所志:寻:动词,寻找。句意为: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②寻病终:寻:副词,随即,不久。句意为:不久就生病死了。
(2)①便舍船:舍:动词,舍弃、离开。句意为:便舍弃了船。
②屋舍俨然:舍:名词,房屋。句意为:房舍整整齐齐。
(3)①遂迷,不复得路:遂:最终。句意为: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②遂与外人间隔:遂:于是,就。句意为: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4)①处处志之:志:动词,做记号。句意为:到处都做了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名词,做的记号。句意为: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
(5)①忘路之远近:之:结构助词,“的”。句意为: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②闻之,欣然规往:之:代词,代这件事。句意为:他听到了这件事,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③渔人甚异之:之:代词,代所看到的景象。句意为:渔人对所看到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
④处处志之:之:助词,起协调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句意为:到处都做了记号。
故答案为:(1)①动词,寻找。②副词,随即,不久。
(2)①动词,舍弃、离开。②名词,房屋。
(3)①最终。②于是,就。
(4)①动词,做记号。②名词,做的记号。
(5)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代这件事。③代词,代所看到的景象。④助词,起协调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一词多义。一般来说,一个文言实词的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解析】【分析】(1)渔人甚异之: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渔人)又向前划去。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4)处处志之:处处做记号。志: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故答案为:(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3)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4)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具体的语境中临时改变词性,作另一类词使用,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名词活用作动词。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③名词活用作状语。④动词活用作名词。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⑥使动用法。⑦意动用法。
【解析】【分析】(1)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新鲜美味。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
(3)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困境。
(4)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5)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故答案为:(1)新鲜美好
(2)交错相通
(3)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不要说,更不必说
(5)不值得,不必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即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现象。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点着手: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感情色彩变化;④单双音节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本题中的句子均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准确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本题的答案分别为:(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4)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5)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6)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故答案为:(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
(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本题中的句子均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准确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本题的答案分别为:(1)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3)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5)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故答案为:(1)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5)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本题中的句子均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准确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本题的答案分别为:(1)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2)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3)(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阔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和桑树竹林之类。(4)(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5)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6)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故答案为:(1)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3)(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阔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和桑树竹林之类。
(4)(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5)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6)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解析】【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可(大约)”、“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参差(参差不齐)。”这些词翻译准确。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解析】【分析】翻译句子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翻译时,要注意的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解析】【分析】根据文中具体的语境,了解句子大致的意思,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翻译句子,最后疏通语句。
【点评】翻译句子,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多加练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斗、蛇”都是名词作状语,意思分别是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注意特殊字的意思。
【解析】【分析】(1)重点词有: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句意: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2)重点词有:戾:到。句意:那些像鸢鸟一样想要一飞冲天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整天在世俗繁务中忙忙碌碌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留连忘返。
答案:(1)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2)那些像鸢鸟一样想要一飞冲天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整天在世俗繁务中忙忙碌碌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留连忘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之古字词翻译附解析: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之古字词翻译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之默写附解析: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之默写附解析,共2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之现代文阅读附解析: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之现代文阅读附解析,共8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八月十五并称为“月半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