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中考生物复习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生物学是研究( )
A.生命现象 B.生命活动规律
C.气候变化 D.A和B
2.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表所示。请问该同学要探究的环境因素是( )
组别
土壤
光线
温度
鼠妇数量
甲
干燥
阴暗
20℃
10只
乙
湿润
阴暗
20℃
10只
A.光照 B.温度 C.土壤湿度 D.土壤温度
3.如图为桃花结构模式图及某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这一过程主要借助风力完成
B.过程A的花粉来自结构⑥,到达结构①后会释放出2个精子
C.结构④和⑦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是桃花最重要的结构
D.⑧是胚珠,在桃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发育成种子,即“桃仁”
4.西瓜是夏天防暑解渴的佳品,其中瓜瓤是由下列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
A.胚珠 B.子房壁 C.花冠 D.受精卵
5.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叶片结构及叶片下表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和5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7和8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2和4属于营养组织
D.通过6进出叶片的气体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6.城市绿化常常要移栽树木,下列移栽操作正确的是( )
A.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
B.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
C.尽可能保全树木的茎和叶,避免树木过度受伤难以成活
D.给移栽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不能直接插入输导组织
7.下列关于观察法和调查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调查都要有明确目的
B.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C.调查要全面,要逐一调查全部调查对象
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8.在生物的生活环境中,各种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其生存,下列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影响因素
A
海洋的不同水层中,分布着不同颜色藻类
光照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C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光照
D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水
A.A B.B C.C D.D
9.有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C.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引起赤潮,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D.在干早的沙漠中,骆驼剌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的多,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10.有关地球和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
11.如表是对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3
0.145
0.009
这些生物之间若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可以写作C→E→B→A→D
B.C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D的数量最少
D.这5种生物构成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12.如图为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5个镜头,①、②、③一端有螺纹,④、⑤一端无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范围最大,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和⑤ B.①和④ C.③和⑤ D.②和④
13.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 )
①取镜和安放;
②将玻片标本放上载物台;
③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降镜筒,眼睛侧看物镜;
⑤左眼观察,上升镜筒;
⑥左眼看目镜,右手转动反光镜,看到白亮的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⑤④③⑥② D.①③⑥⑤②④
14.下列有关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视野中的物像模糊不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显微镜观察时,着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质
D.可以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清晰的看到叶绿体
15.如图是某学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和观察装片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abcd
B.观察装片时甲为镜筒上升,乙为镜筒下降
C.欲将视野右上角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
D.该同学觉得看到的细胞太小,就转动转换器,又觉得太暗,继而换成平面镜
16.如图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洋葱鳞片叶表皮中的紫色物质存在于结构③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结构⑤
D.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②④⑥
17.下列有关细胞的生活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
B.细胞不需要的物质都能被细胞膜挡在细胞外
C.细胞内所有的物质都是细胞自己制造的
D.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能量转换器
18.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图,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c→d→b B.a→b→c→d C.c→d→a→b D.a→d→b→c
19.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n条染色体,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
A.n→n→n B.n→2n→2n C.n→2n→n D.2n→2n→n
20.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相同点不包括( )
A.染色体会进行复制
B.细胞核比细胞质先分成两份
C.产生新的细胞壁
D.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21.如图,关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代表细胞的生长
B.细胞5和6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C.壁虎断尾重生仅仅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D.在过程b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巨峰葡萄的果实和果肉分别属于( )
A.组织、细胞 B.器官、组织 C.器官、细胞 D.组织、器官
23.下列是番茄果实与人体小肠的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番茄果实的表皮与小肠上皮组织都只具有保护功能
B.番茄果肉细胞与小肠的肌肉细胞结构与功能不同
C.番茄果实与小肠的形成都需要经过细胞分化
D.番茄果实和小肠都属于器官这一结构层次
24.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伸缩泡完成
B.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靠出芽方式繁殖后代
D.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5.如图是人体结构层次及其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心脏和血液都属于D所示的结构层次
B.动物和植物都有E所示的结构层次
C.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D.B到C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6.观察衣藻、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时,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B.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能固着在海底生活 D.能供人类食用
27.铁线蕨与肾蕨都属于蕨类.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特征的是( )
A.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B.靠种子繁殖后代
C.具有果实 D.生活在贫瘠的土壤中
28.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④中
B.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结构是⑥
D.兰花与玉米同属于单子叶植物,竹子与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
29.下列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
A.葫芦藓 B.肾蕨 C.侧柏 D.毛白杨
30.有同学将桃树、郁金香、樟树、银杏、苏铁、水杉这六种植物中的前三种归为一类,后三种归为另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A.有没有种子 B.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C.植株是否高大 D.叶片的大小
31.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
A.糖类 B.二氧化碳 C.能量 D.葡萄糖
32.在解剖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是( )
①取干燥的种子
②选取用水浸泡过的种子
③剥去种皮
④分开合拢的两片子叶
A.①③④ B.②④③ C.①④② D.②③④
33.下列关于孢子与种子区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孢子只是一个细胞,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B.种子比孢子的寿命长
C.孢子比种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D.孢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能够萌发,而种子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也可以萌发
34.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环境条件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可能萌发的是5号种子
B.1号不萌发是因为氧气不足
C.3号和6号可以探究水分的作用
D.每组实验的种子数过少
35.下列有关种子萌发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A.农民在春天播种可以给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
B.播种前进行翻土是为了给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C.播种后往往要浇水是为了给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D.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种子就一定能萌发
36.如将大米播种到田里,其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A.缺水 B.温度低
C.没有度过休眠期 D.胚被破坏了
37.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①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分解,转化后,输送给胚轴、胚根和胚芽;
②胚根生长后,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根;
③吸水膨胀,呼吸作用增强;
④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38.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这一过程中,能正确反映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3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40.下列关于测定种子发芽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测发芽率要保证完全准确,最好检测所有的种子
B.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选个大的种子才能保证发芽率高
C.测定种子发芽率要重复测定几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D.测发芽率要尽量节省种子,所以随便挑几粒测一下就可以
41.常言道“根深才能叶茂”。如图是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域③比区域②的细胞体积变大、变长,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区域②和区域③
C.区域①具有保护作用
D.区域④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
A.森林覆盖率低
B.对森林的利用不合理
C.草原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
D.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43.下列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用于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没有植物,水循环就无法进行
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叶肉细胞进行的
D.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44.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 AB 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 BC 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在 B 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45.正确选择和使用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用试剂与使用目的不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试剂
使用目的
A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去除二氧化碳
B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碘液
检验淀粉
C
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清水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A.A B.B C.C D.D
46.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植物在有光时进行光合作用,无光时进行呼吸作用
C.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
D.丙装置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47.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并将该装置放在阳光直射处,10分钟后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B.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C.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D.植物吸收了无机盐
48.图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M、N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
B.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
C.甲有能量的储存,乙有能量的释放
D.甲和乙不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49.在种植马铃薯,红薯等富含淀粉的植物时,应多施用( )
A.含锌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
50.关于“碳﹣氧”平衡的部分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能完成①过程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能完成①②过程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D.寻求国际合作,限制碳排放量属于③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生物学是研究( )
A.生命现象 B.生命活动规律
C.气候变化 D.A和B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解答】解: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食物的来源﹣﹣地球上的动、植物,衣服的原料﹣﹣棉、麻、毛皮,住房的材料﹣﹣木材,交通工具用的汽油、柴油的来源﹣﹣远古的生物,预防针所用疫苗的来源﹣﹣微生物等等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生物学。
故选:D。
【点评】理解生物学概念即可解答.
2.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表所示。请问该同学要探究的环境因素是( )
组别
土壤
光线
温度
鼠妇数量
甲
干燥
阴暗
20℃
10只
乙
湿润
阴暗
20℃
10只
A.光照 B.温度 C.土壤湿度 D.土壤温度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从表格中看出,甲乙两组唯一不同的量是土壤湿度,除“土壤湿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如光线、温度、数量等都相同。因此,该同学探究的环境因素是“土壤湿度”。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3.如图为桃花结构模式图及某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这一过程主要借助风力完成
B.过程A的花粉来自结构⑥,到达结构①后会释放出2个精子
C.结构④和⑦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是桃花最重要的结构
D.⑧是胚珠,在桃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发育成种子,即“桃仁”
【分析】桃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雌蕊和雌蕊合成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雌蕊,⑤花药,⑥花丝,⑦雄蕊,⑧卵细胞,⑨胚珠。
【解答】解:A、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这一过程主要借助昆虫来完成,错误。
B、过程A的花粉来自⑤花药,传粉结束后,花粉会萌发出花粉管,并不断伸长到达子房内部后,然后会释放出两个精子,错误。
C、结构④雌蕊和⑦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是桃花最重要的结构,正确。
D、⑧是卵细胞,受精后变为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主要部分胚,错误。
故选:C。
【点评】雌蕊、雄蕊是花的最重要的结构,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即能正确答题。
4.西瓜是夏天防暑解渴的佳品,其中瓜瓤是由下列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
A.胚珠 B.子房壁 C.花冠 D.受精卵
【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据此解答。
【解答】解: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下:
从图中可知,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我们所食用的西瓜瓤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故选:B。
【点评】熟知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结构,从果实的形成和结构上才能正确将给的植物的器官进行分类。
5.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叶片结构及叶片下表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和5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7和8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2和4属于营养组织
D.通过6进出叶片的气体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析】图中的1上表皮、2栅栏组织、3叶脉、4海绵组织、5下表皮、6气孔、7保卫细胞、8表皮细胞。
【解答】解:A、1上表皮和5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A错误;
B、7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图二8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2和4属于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正确;
D、通过6进出叶片的气体除了氧气和二氧化碳,还有蒸腾作用的水蒸气。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6.城市绿化常常要移栽树木,下列移栽操作正确的是( )
A.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
B.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
C.尽可能保全树木的茎和叶,避免树木过度受伤难以成活
D.给移栽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不能直接插入输导组织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选:B。
【点评】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7.下列关于观察法和调查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调查都要有明确目的
B.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C.调查要全面,要逐一调查全部调查对象
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解答】解:A、科学观察和调查,要有明确的目的,A正确;
B、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B正确;
C、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C错误;
D、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不属于调查首先做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种方法的过程以及特点.
8.在生物的生活环境中,各种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其生存,下列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影响因素
A
海洋的不同水层中,分布着不同颜色藻类
光照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C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光照
D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水
A.A B.B C.C D.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A、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A正确。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B正确。
C、橘在南方生长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温度不同造成的,C错误。
D、“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强调了非生物因素中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9.有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C.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引起赤潮,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D.在干早的沙漠中,骆驼剌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的多,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解: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A错误。
B、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B错误。
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反映了生物影响环境,C错误。
D、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0.有关地球和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解答】解: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不是整个地球,A错误。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B正确。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C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各个生态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11.如表是对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3
0.145
0.009
这些生物之间若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可以写作C→E→B→A→D
B.C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D的数量最少
D.这5种生物构成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所以该食物链可以写成:C→E→B→A→D,A正确。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C是生产者,B正确。
C、能量沿着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营养级别越高,数量越少,所以生物D的数量最少,C正确。
D、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物部分还缺少分解者,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组成和生物富集的特点。
12.如图为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5个镜头,①、②、③一端有螺纹,④、⑤一端无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范围最大,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和⑤ B.①和④ C.③和⑤ D.②和④
【分析】观图可知:⑤④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①②③有螺纹为物镜,镜身上的数字为其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解答】解: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范围就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因此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范围最大,应该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组合,目镜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④,物镜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①,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利用模式图综合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先判断物镜和目镜,再根据题意选用组合。
13.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 )
①取镜和安放;
②将玻片标本放上载物台;
③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降镜筒,眼睛侧看物镜;
⑤左眼观察,上升镜筒;
⑥左眼看目镜,右手转动反光镜,看到白亮的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⑤④③⑥② D.①③⑥⑤②④
【分析】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步骤是安放→对光→调焦距→放片→观察.
【解答】解: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①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⑥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②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⑤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
使用完后,整理好,把显微镜放回原处。
所以正确的步骤是:安放→对光→调焦距→放片→观察。
故选:B。
【点评】关键是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在平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14.下列有关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视野中的物像模糊不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显微镜观察时,着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质
D.可以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清晰的看到叶绿体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解答】解:A、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因此吸水也不会涨破,所以滴加的是清水,A错误。
B、在显微镜的部件中,可以调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细准焦螺旋。所以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B正确。
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所以制作临时装片对细胞进行染色时着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C错误。
D、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由于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不只考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的结构知识,是一道综合性的题。
15.如图是某学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和观察装片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abcd
B.观察装片时甲为镜筒上升,乙为镜筒下降
C.欲将视野右上角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
D.该同学觉得看到的细胞太小,就转动转换器,又觉得太暗,继而换成平面镜
【分析】(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
(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故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解;(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图中a是滴,b是刮,c是染,d是盖。所以正确顺序是abdc。A错误;
B、观察装片时乙为镜筒上升,甲为镜筒下降,B错误;
C、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欲将视野右上角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C正确;
D、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进入的多少。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该同学觉得看到的细胞太小,就转动转换器,又觉得太暗,继而换成凹面镜,D错误。
故选:C。
【点评】关键点: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6.如图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洋葱鳞片叶表皮中的紫色物质存在于结构③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结构⑤
D.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②④⑥
【分析】图中①细胞核,②液泡,③细胞质,④叶绿体,⑤细胞膜,⑥细胞壁。
【解答】解:A、①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正确。
B、洋葱鳞片叶表皮中的紫色物质存在于②液泡中,错误。
C、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上的一层透明且极薄的膜,具有控制进出的作用,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以清楚看到⑤细胞膜,错误。
D、②为液泡,④为线粒体,⑥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为②⑥,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7.下列有关细胞的生活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
B.细胞不需要的物质都能被细胞膜挡在细胞外
C.细胞内所有的物质都是细胞自己制造的
D.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能量转换器
【分析】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既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地渗出细胞,也不让有害的物质轻易地进入细胞内。
【解答】解:A、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A正确。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既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地渗出细胞,也不让有害的物质轻易地进入细胞内。但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一定都能被细胞膜挡在细胞外。B错误。
C、细胞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选择性进出,并不都是自己制造的,C错误。
D、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能量转换器,而动物细胞只有线粒体一种能量转换器。D错误。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18.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图,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c→d→b B.a→b→c→d C.c→d→a→b D.a→d→b→c
【分析】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解答】解:如图可知,此细胞有细胞壁,因此是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即图中的a,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过程;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即d过程,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c→d→b。
故选:A。
【点评】掌握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9.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n条染色体,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
A.n→n→n B.n→2n→2n C.n→2n→n D.2n→2n→n
【分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是:X→2X→X.
【解答】解: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经复制后先加倍,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
故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n条染色体,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n→2n→n。
故选:C。
【点评】正确理解细胞分裂时细胞各部分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相同点不包括( )
A.染色体会进行复制
B.细胞核比细胞质先分成两份
C.产生新的细胞壁
D.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解答】解:ABD、动物和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ABD正确。
C、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在分裂是会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21.如图,关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代表细胞的生长
B.细胞5和6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C.壁虎断尾重生仅仅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D.在过程b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分析】1、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的结果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导致组织的形成。
2、图中,a过程为细胞生长,b过程细胞分裂,c过程细胞分化。
【解答】解:A、a过程细胞体积变大,为细胞的生长。A正确。
B、细胞5、6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只是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遗传物质没有改变。B正确。
C、壁虎断尾重生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因为断尾中有不同的组织。C错误。
D、b过程细胞数目增多,是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D正确。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巨峰葡萄的果实和果肉分别属于( )
A.组织、细胞 B.器官、组织 C.器官、细胞 D.组织、器官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解: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因此,巨峰葡萄的果实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巨峰葡萄的果肉属于果皮的一部分,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
故选:B。
【点评】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本题解题关键。
23.下列是番茄果实与人体小肠的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番茄果实的表皮与小肠上皮组织都只具有保护功能
B.番茄果肉细胞与小肠的肌肉细胞结构与功能不同
C.番茄果实与小肠的形成都需要经过细胞分化
D.番茄果实和小肠都属于器官这一结构层次
【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
【解答】解:A、番茄果实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与人体的上皮组织功能不同。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的功能,保护组织只具有保护功能,A错误。
B、番茄果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小肠的肌肉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B正确。
C、番茄的果实和小肠都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细胞分化形成组织,C正确。
D、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番茄的果实和小肠都属于器官,D正确。
故选:A。
【点评】明白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24.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伸缩泡完成
B.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靠出芽方式繁殖后代
D.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据此解答。
【解答】解:A、草履虫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通过表膜完成,A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就可以,B错误。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靠分裂方式繁殖后代,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个体,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点评】可结合草履虫的图形帮助理解和记忆。
25.如图是人体结构层次及其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心脏和血液都属于D所示的结构层次
B.动物和植物都有E所示的结构层次
C.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D.B到C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分析】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图中A→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不同的组织,D表示器官,E是系统,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心脏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D器官,血液是结缔组织,错误。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和动物体相比,植物体没有E系统,错误。
C、由分析可知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错误。
D、B→C表示细胞分化,C是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白人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26.观察衣藻、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时,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B.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能固着在海底生活 D.能供人类食用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解答】解: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无根状体和叶状体;有多细胞的,如海带、紫菜等,有根状体和叶状体;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7.铁线蕨与肾蕨都属于蕨类.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特征的是( )
A.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B.靠种子繁殖后代
C.具有果实 D.生活在贫瘠的土壤中
【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因此植株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其受精过程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处.
【解答】解:A、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因此植株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故A正确;
BC、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也没有果实,故BC错误;
D、蕨类植物受精过程离不开水,必须生活在阴湿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中考的热点,值得注意.
28.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④中
B.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结构是⑥
D.兰花与玉米同属于单子叶植物,竹子与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
【分析】观图可知:菜豆种子中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⑤是种皮、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种皮;玉米种子中⑥是胚乳、④子叶、③是胚芽、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⑤种皮和果皮。
【解答】解:A、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A错误。
B、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②胚根,发育成根,B错误。
C、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⑥胚乳,胚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C正确。
D、兰花、竹子、与玉米同属于单子叶植物,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种子的结构。
29.下列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
A.葫芦藓 B.肾蕨 C.侧柏 D.毛白杨
【分析】苔藓植物植株矮小,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解答】解: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A正确;
B、肾蕨属于蕨类植物,不能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故B错误;
C、侧柏属于裸子植物,不能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故C错误;
D、毛白杨属于被子植物,不能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30.有同学将桃树、郁金香、樟树、银杏、苏铁、水杉这六种植物中的前三种归为一类,后三种归为另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A.有没有种子 B.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C.植株是否高大 D.叶片的大小
【分析】在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常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解答】解:在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常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如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这一形态结构,我们可以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题干中的苏铁、水杉、银杏的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无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归为一类;郁金香、樟树、桃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果实,属于被子植物,可归为另一类。
故选:B。
【点评】能灵活地对植物进行分类是关键。
31.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
A.糖类 B.二氧化碳 C.能量 D.葡萄糖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综上所述;A、B、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中等。
32.在解剖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是( )
①取干燥的种子
②选取用水浸泡过的种子
③剥去种皮
④分开合拢的两片子叶
A.①③④ B.②④③ C.①④② D.②③④
【分析】观察大豆种子的步骤:将取一粒浸软(有利于剥去种皮)的大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用解剖刀在种脐对侧处将种皮划开(这样不易损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剥去种皮,用手掰开种子的两片子叶,观察大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解答】解:观察大豆种子的步骤:首先将取一粒浸软(有利于剥去种皮)的大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然后用解剖刀在种脐对侧处将种皮划开(这样不易损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剥去种皮,用手掰开种子的两片子叶,观察大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因此在解剖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是:②选取用水浸泡过的种子,③剥去种皮,④分开合拢的两片子叶。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解剖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33.下列关于孢子与种子区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孢子只是一个细胞,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B.种子比孢子的寿命长
C.孢子比种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D.孢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能够萌发,而种子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也可以萌发
【分析】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的适应性强,能产生种子是重要的原因,据此答题.
【解答】解: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种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保护,子叶和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的强的多,寿命也比孢子长。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就失去生命力。种子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仔细比较种子和孢子的特点,明确种子比孢子生命力强的原因,结合题意,正确答题.
34.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环境条件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可能萌发的是5号种子
B.1号不萌发是因为氧气不足
C.3号和6号可以探究水分的作用
D.每组实验的种子数过少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同学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种子与2种子、3号种子与2种子、5号种子与2种子,变量分别是水分、空气、温度。种子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解答】解:A、1号种子所处的环境中缺少水分,因此不能萌发;2号种子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因此,种子最可能萌发;3号种子浸没在水中,缺少空气,因此不能萌发。4号种子所处的环境温度太低且缺水水分,因此种子不能萌发;5号种子所处的环境温度太低,即没有适宜的温度,因此种子不能萌发;6号种子浸没在水中,缺少空气,且所处的环境温度太低,因此种子不能萌发。A错误;
B、1号种子所处的环境中缺少水分,因此不能萌发,B错误;
C、1号和2号种子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因此1号和2号种子对比,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一定的水分;3号和6号缺乏充足的空气,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C错误;
D、每组种子数1个,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D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该实验可知: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35.下列有关种子萌发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A.农民在春天播种可以给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
B.播种前进行翻土是为了给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C.播种后往往要浇水是为了给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D.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种子就一定能萌发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农民在春天播种可以给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A正确。
B、播种前要进行翻土,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B正确。
C、播种后往往要浇水是为了给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C正确。
D、种子萌发的两个条件: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要满足,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生活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6.如将大米播种到田里,其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A.缺水 B.温度低
C.没有度过休眠期 D.胚被破坏了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大米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胚,胚不完整,而萌发的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因此,播种大米不能萌发的原因是“胚被破坏了”。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7.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①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分解,转化后,输送给胚轴、胚根和胚芽;
②胚根生长后,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根;
③吸水膨胀,呼吸作用增强;
④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分析】此题考查的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形态及生理变化。解答是可以从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呼吸作用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种子的体积变大,重量增加;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随后,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首先胚根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萌发的过程。
38.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这一过程中,能正确反映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解答】解:菜豆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胚生长发育,所以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减少;幼苗出土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就不断增多。因此,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这一过程中,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多。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
3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可解答此题.
40.下列关于测定种子发芽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测发芽率要保证完全准确,最好检测所有的种子
B.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选个大的种子才能保证发芽率高
C.测定种子发芽率要重复测定几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D.测发芽率要尽量节省种子,所以随便挑几粒测一下就可以
【分析】(1)种子的发芽率的指发芽种子占全部种子的百分数,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
(2)抽样调查时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抽样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作测定结果.而为了具有说服力一般抽取种子的数目不宜过少(如100粒以上),如果数目较少如3﹣5粒,则偶然性较大,但也不能数量过大,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种子都做实验.
【解答】解:A、所有的种子都测一下发芽率,工作量大,不科学,不现实,还会造成浪费,错误;
B、在抽样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作测定结果,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作为样本违背随机抽样的要求,错误;
C、测定种子发芽率要重复测定几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可以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误差,正确;
D、随便挑几粒测一下,偶然性较大,测定的实验数据不准确,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测定种子发芽率抽样时要随意抽取种子,不能挑个大或个小的种子测发芽率.
41.常言道“根深才能叶茂”。如图是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域③比区域②的细胞体积变大、变长,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区域②和区域③
C.区域①具有保护作用
D.区域④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①根冠、②分生区、③伸长区、④成熟区。
【解答】解:A、区域③比区域②的细胞体积变大、变长,这是细胞生长的结果,A错误。
B、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区域②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区域③伸长区细胞的伸长,B正确。
C、区域①根冠具有保护作用,C正确。
D、区域④成熟区中的细胞出现了分化现象,表皮细胞形成根毛,中间细胞形成导管,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4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
A.森林覆盖率低
B.对森林的利用不合理
C.草原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
D.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解答】解: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因此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包括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故选:D。
【点评】土地沙漠化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43.下列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用于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没有植物,水循环就无法进行
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叶肉细胞进行的
D.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完成蒸腾作用的结果: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3、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4、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解答即可。
【解答】解:A、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A错误。
B、除了绿色植物外,海洋和地下水的水蒸汽也参与了水循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如果没有了绿色植物的话,水循环的功效就会大大降低。B错误。
C、叶肉细胞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C错误。
D、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但综合性较强,属于重点、难点知识。
44.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 AB 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 BC 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在 B 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分析】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解答】解:依题意,由曲线图可知:
A、曲线AB段表示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对值为负值,即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低于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由于呼吸作用能释放二氧化碳,且呼吸作用是时时刻刻进行的;有光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推知AB段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该段光合作用的速率远低于呼吸速率,因此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其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该选项是错误的;
B、植物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另外随着光照增强,温度升高,植物还能进行蒸腾作用而不是仅进行光合作用,该选项是错误的;
C、在B点处,植物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对值为零,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该选项是正确的;
D、由选项B可知,该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C。
【点评】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本题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图中的曲线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表明某项生理活动的速率与光照强度有关。依据对植物的各项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与光照有关。再看纵坐标为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对值,说明该生理活动与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关,由此初步确定该图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45.正确选择和使用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用试剂与使用目的不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试剂
使用目的
A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去除二氧化碳
B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碘液
检验淀粉
C
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清水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课本上一些实验的操作步骤,只有对实验步骤进行理解掌握,才能解决本类综合题目。
【解答】解:A、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时,利用氢氧化钠去除二氧化碳,A正确;
B、淀粉遇碘液变蓝,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滴加碘液检验淀粉,B正确;
C、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正确;
D、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滴加清水容易使细胞吸水破裂,D错误。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生物试验中试剂的选择与应用。
46.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植物在有光时进行光合作用,无光时进行呼吸作用
C.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
D.丙装置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A、甲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瓶内的绿色部分与瓶外的绿色部分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试验;瓶外的见光与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试验;可见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A正确。
B、光合作用是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的,有光无光都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丙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不是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原因,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47.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并将该装置放在阳光直射处,10分钟后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B.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C.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D.植物吸收了无机盐
【分析】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解答】解:图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使植物吸收水分,导致U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
故选:B。
【点评】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理解掌握。
48.图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M、N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
B.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
C.甲有能量的储存,乙有能量的释放
D.甲和乙不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分析】(1)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图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其中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
【解答】解:A、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水和二氧化碳,故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其中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因此甲图中①代表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因此乙图中②表示线粒体,B正确;
C、甲表示光合作用储存能量,乙表示呼吸作用释放能量,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在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的,甲和乙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并且能正确识别图中的两个过程所代表的生命活动。
49.在种植马铃薯,红薯等富含淀粉的植物时,应多施用( )
A.含锌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解答】解:含氮的无机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缺乏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含磷的无机盐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缺乏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含钾的无机盐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缺乏时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由上可知,种植马铃薯和红薯等含淀粉量高的作物时要多施含钾的无机盐。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含氮的、含钾的、含磷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50.关于“碳﹣氧”平衡的部分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能完成①过程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能完成①②过程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D.寻求国际合作,限制碳排放量属于③过程
【分析】植物体利用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的共同特征;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题干中①是指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是指生产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③是指化石燃料的燃烧不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解答】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植树造林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
C、①是指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是指生产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能完成①②过程的生物成分是只有生产者。C错误。
D、寻求国际合作,限制碳排放量属于③过程,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23年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23年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辽宁省葫芦岛实验中学2021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十)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辽宁省葫芦岛实验中学2021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十)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说法与遗传无关的是,最新的心肺复苏的顺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生物真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生物真题(原卷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