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1308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学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1308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学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1308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
展开知识点一 牛顿第二定律
[情境导学]
为什么专业赛车的质量比一般的小汽车质量小很多,而且还安装一个功率很大的发动机?
提示:提高赛车的灵活性,获得较大的加速度。
[知识梳理]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ma,其中k为比例系数。
[初试小题]
1.判断正误。
(1)牛顿第二定律既明确了力、质量、加速度三者的数量关系,也明确了加速度与力的方向关系。(√)
(2)由F=k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3)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了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
(4)任何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一致。(√)
2.思考题。
“由F=ma可知,当F=0时a=0,即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因为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和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知识点二 力的单位
[知识梳理]
1.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2.“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即1 N=1_kg·m/s2。
3.国际单位制中k=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式中F、m、a的单位分别为牛顿、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初试小题]
1.判断正误。
(1)使质量是1 g的物体产生1 c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
(2)公式F=ma中,各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取。(×)
(3)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kma中的系数k总等于1。(×)
2.思考题。
若质量的单位用克,加速度的单位用厘米每二次方秒,力的单位是牛顿,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kma中的系数k还是1吗?
提示:不是。只有当质量的单位用千克,加速度的单位用米每二次方秒,力的单位是牛顿,此时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中的系数才是1。
[问题探究]
如图所示,某人在客厅内用力推沙发,但是沙发没有动。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力就能产生加速度,人给沙发施加力后,沙发为什么没动?
(2)如果地板光滑,当人给沙发施加力的瞬间,沙发会有加速度吗?是否立刻获得速度?
提示:(1)推力小于地面对沙发的最大静摩擦力。
(2)沙发可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的获得需要时间,故不能立即获得速度。
[要点归纳]
1.表达式F=ma的理解
(1)单位统一:表达式中F、m、a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必须是国际单位。
(2)F的含义:F是合力时,加速度a指的是合加速度,即物体的加速度;F是某个力时,加速度a是该力产生的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性质
[例题1] [多选] 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eq \f(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eq \f(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eq \f(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而求出
[解析]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表明了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已知两个量,可以求第三个量。物体的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与受力无关;物体所受的合力,是由物体和与它相互作用的物体共同产生的,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无关;由a=eq \f(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综上分析知,选项A、B错误,选项C、D正确。
[答案] CD
(1)不能根据m=eq \f(F,a)得出m∝F、m∝eq \f(1,a)的结论,物体的质量m是由自身决定的,与物体所受的合力和运动的加速度无关,但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力而求得;
(2)不能由F=ma得出F∝m、F∝a的结论,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无关。
[例题2] [多选] 初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逐渐减小且方向不变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为( )
A.速度不断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
B.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D.加速度不变,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水平面光滑,说明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物体所受到的水平力即为其所受合力。水平力逐渐减小,合力也逐渐减小,由公式F=ma可知,当F逐渐减小时,a也逐渐减小,但速度逐渐增大。
[答案] AC
合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力与加速度为因果关系:力是因,加速度是果,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就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与合力方向是相同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
(2)力与速度无因果关系: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可以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有夹角。合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两个加速度公式的区别
a=eq \f(Δv,Δ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a与v、Δv、Δt均无关;a=eq \f(F,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由物体受到的合力和质量决定。
[针对训练]
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由F=ma可知,F与a成正比,m与a成反比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才受到外力的作用
C.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一致
D.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
解析:选CD F=ma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F与a成正比,故A错误;当物体有加速度时,说明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但不能说物体才受到外力作用,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一致,故C正确;加速度与外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D正确。
2.[多选]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B.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
C.物体运动起来后,拉力变小时,物体一定减速
D.物体运动起来后,拉力反向,物体的加速度立即反向
解析:选AD 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故A正确,B错误;物体运动起来后,拉力变小时,加速度变小,速度仍然增大,故C错误;拉力反向,加速度也立即反向,故D正确。
[问题探究]
“山东号”航空母舰在拖船的帮助下离港的过程如图所示,此过程中,航母会受到来自拖船的多个方向的力的作用。
(1)知道每艘拖船对航母的力,如何求解航母的加速度?
(2)知道航母的加速度和除一艘拖船外其余拖船的力,如何求解这未知拖船的力?
提示:(1)先根据航母受到的每个力求解航母受到的合力,再求航母的加速度;或先求出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再将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合成。
(2)根据航母的加速度求出航母所受到的合力,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未知的那个力。
[要点归纳]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作出受力和运动的示意图。
(3)求合力F或加速度a。
(4)根据F=ma列方程求解。
2.求解加速度的两种方法
(1)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的大小,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即为加速度的方向。
(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加速状态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为减少矢量的分解以简化运算,建立坐标系时,可有如下两个角度:
[例题3] 自制一个加速度计,其构造是:一根轻杆,下端固定一个小球,上端装在水平轴O上,杆可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用白硬纸作为表面,放在杆摆动的平面上,并刻上刻度,可以直接读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使用时,加速度计右端朝汽车前进的方向,如图所示,g取9.8 m/s2。
(1)硬纸上刻度线b在经过O点的竖直线上,则在b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是多少?
(2)刻度线c和O点的连线与Ob的夹角为30°,则c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是多少?
(3)刻度线d和O点的连线与Ob的夹角为45°。在汽车前进时,若轻杆稳定地指在d处,则0.5 s内汽车速度变化了多少?
[解析] (1)当轻杆与Ob重合时,小球所受合力为0,其加速度为0,车的加速度亦为0,故b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为0。
(2)方法一 合成法
当轻杆与Oc重合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 θ=ma1,解得a1=gtan θ=9.8×eq \f(\r(3),3) m/s2≈5.66 m/s2。
方法二 正交分解法
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轻杆对小球的拉力正交分解,如图所示。则沿水平方向有
Fsin θ=ma,
竖直方向有
Fcs θ-mg=0
联立以上两式可解得小球的加速度a≈5.66 m/s2,方向水平向右,即c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为5.66 m/s2。
(3)若轻杆与Od重合,同理可得mgtan 45°=ma2,
解得a2=gtan 45°=9.8 m/s2,方向水平向左,与速度方向相反
所以在0.5 s内汽车速度应减少,减少量
Δv=a2Δt=9.8×0.5 m/s=4.9 m/s。
[答案] (1)0 (2)5.66 m/s2 (3)减少了4.9 m/s
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应用中,采用正交分解法时,在受力分析后,建立直角坐标系是关键。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不管选取哪个方向为x轴正方向,最后得到的结果都应该是一样的,但在选取坐标轴时,应以解题方便为原则。
[针对训练]
1.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解析:选C 物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f=ma,即F=ma+Ff,该关系为线性函数。当a=0时,F=Ff;当F=0时a=-eq \f(Ff,m)。符合该函数关系的图像为C。
2.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现用大小为40 N、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的斜向上的力拉物体,使物体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g取10 m/s2,sin 37°=0.6,cs 37°=0.8)。
(1)若水平面光滑,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2)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解析:(1)水平面光滑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cs 37°=ma1
解得a1=8 m/s2。
(2)水平面不光滑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
Fcs 37°-Ff=ma2
FN′+Fsin 37°=mg
Ff=μFN′
联立解得a2=6 m/s2。
答案:(1)8 m/s2 (2)6 m/s2
一、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进行动态分析
[示例1] [多选] “儿童蹦极”中,拴在小朋友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且相同的两根橡皮绳,若小朋友从橡皮绳处于最低点位置处(此时橡皮绳伸长量最大)开始由静止上升,直至上升到橡皮绳处于原长处,则下列关于小朋友的运动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朋友到达橡皮绳处于原长位置时,其速度为零,同时加速度也为零
B.小朋友的速度最大的时刻就是其加速度等于零的时刻
C.小朋友在橡皮绳处于最低点位置时,加速度不为零
D.小朋友先做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再做变减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
[解析] 小朋友到达橡皮绳处于原长位置时,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A错误;在小朋友上升的过程中,小朋友受重力和两橡皮绳的拉力,重力不变,两橡皮绳拉力的合力不断减小,初始时,两橡皮绳拉力的合力大于重力,小朋友加速上升,之后拉力的合力小于重力,加速度反向增大,小朋友减速上升,所以小朋友所受的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此时小朋友的加速度也为零,橡皮绳处于伸长状态,B正确,D错误;小朋友在橡皮绳处于最低点位置时,所受合力向上,其加速度不为零,C正确。
[答案] BC
蹦极、蹦床模型运动过程的分析
蹦极、蹦床运动模型与小球从某高度处落到弹簧上(如图所示)的过程相近,物体落到弹簧上之后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a=0时达到最大速度,随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0。这类模型需要注意的是物体并不是从接触弹簧(或弹性绳绷直)时就开始减速,而是先经过了一个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过程。
[拓展训练]
如图,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系统静止时小球的位置为O1。将小球向下拉到O2位置(在弹性限度内),从静止释放,小球在O2、O3之间往复运动。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 )
A.经过O1位置时,速度最大
B.经过O1位置时,加速度最大
C.经过O1位置时,弹簧弹力最大
D.经过O3位置时,弹簧弹力方向一定向下
解析:选A 从O2到O1位置,弹簧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小球的加速度向上,则小球向上做加速运动,到达O1点时,重力等于弹力,此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A正确,B错误;小球在O2位置时,弹簧的形变量最大,此时弹力最大,C错误;经过O3位置时,小球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弹簧弹力方向不一定向下,D错误。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
1.瞬时加速度问题: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时刻前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其变化。
2.两种基本模型
[示例2]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一根橡皮筋AC和一根绳BC系住,当小球静止时,橡皮筋处在水平方向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A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BC对小球的拉力不变
B.在A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 θ
C.在B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eq \f(g,cs θ)
D.在B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 θ
[解析] 设小球静止时绳BC的拉力为F,橡皮筋AC的拉力为T,由平衡条件可得Fcs θ=mg,Fsin θ=T,解得F=eq \f(mg,cs θ),T=mgtan θ。在A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BC上的拉力F发生了突变,小球的加速度方向沿与BC垂直的方向且斜向下,大小为a=eq \f(mgsin θ,m)=gsin θ,A错误,B正确;在B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橡皮筋AC的拉力不变,小球所受的合力大小与BC被剪断前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沿BC方向斜向下,故加速度a=eq \f(F,m)=eq \f(g,cs θ),C正确,D错误。
[答案] BC
解决瞬时性问题的基本思路
(1)分析原状态(给定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各力大小(①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利用平衡条件;②若处于加速状态,则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2)分析当状态变化时(剪断细线、剪断弹簧、抽出木板、撤去某个力等),哪些力变化,哪些力不变,哪些力消失(被剪断的绳、弹簧中的弹力,发生在被撤去物接触面上的弹力都立即消失)。
(3)求物体在状态变化后所受的合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拓展训练]
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的质量均为m,物块2、4的质量均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A.a1=a2=a3=a4=0
B.a1=a2=a3=a4=g
C.a1=a2=g,a3=0,a4=eq \f(m+M,M)g
D.a1=g,a2=eq \f(m+M,M)g,a3=0,a4=eq \f(m+M,M)g
解析:选C 在抽出木板的瞬间,物块1、2与刚性轻杆接触处的形变立即消失,受到的合力均等于各自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1=a2=g;而物块3、4间的轻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改变,此时弹簧对物块3向上的弹力大小和对物块4向下的弹力大小仍为mg,因此物块3满足mg=F,a3=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4满足a4=eq \f(F+Mg,M)=eq \f(M+m,M)g,所以C正确。
1.关于物体所受的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无直接关系
D.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解析:选A 若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反之亦然,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且合力与加速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选项B、C错误。
2.假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未洒水时,车匀速行驶,洒水时它的运动将是( )
A.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B.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选A a=eq \f(F合,m)=eq \f(F-kmg,m)=eq \f(F,m)-kg,洒水时洒水车质量m减小,则a变大,所以洒水车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3.一个物体质量为2 kg,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把一个大小为10 N的力撤去,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该物体将( )
A.沿该力的方向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5 m/s2
B.沿该力的相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5 m/s2
C.沿该力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由于惯性,物体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
解析:选B 物体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其所受合力为零,撤去10 N的拉力,则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10 N,方向与10 N的拉力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eq \f(F,m)=5 m/s2,则物体沿该力相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故B项正确,A、C、D错误。
4.在珠海航展中,歼-20的精彩表演再次为观众献上了视觉盛宴。经查阅资料知,歼-20的质量为m=3×104 kg,在跑道上滑行时发动机的推力为F=3×105 N,歼-20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1倍,(g取10 m/s2)求:
(1)歼-20在跑道上滑行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
(2)由静止开始加速滑行5 s时的速度大小。
解析:(1)由题意可知歼-20所受合力
F合=F-F阻=3×105 N-3×104×10×0.1 N=2.7×105 N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
a=eq \f(F合,m)=eq \f(2.7×105,3×104)m/s2=9 m/s2。
(2)5 s后的速度
v=v0+at=0+5×9 m/s=45 m/s。
答案:(1)9 m/s2 (2)45 m/s
物理
观念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其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2)通过对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成立的条件。
科学
思维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并能利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性质
理解
因果性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0,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矢量性
F=ma是一个矢量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由它受的合力方向决定,且总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瞬时性
加速度与合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同体性
F=ma中F、m、a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独立性
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分解力
通常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分解在x轴和y轴上,分别得x轴和y轴的合力Fx和Fy,得方程
分解加速度
若物体所受各力都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但加速度却不在这两个方向上,这时可以力的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只需分解加速度a,得ax和ay,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程
刚性绳模型(细钢丝、细线、轻杆等)
此类形变属于微小形变,其发生和变化过程时间极短,在物体的受力情况改变(如某个力消失)的瞬间,其形变可随之突变,弹力可以突变
轻弹簧模型(轻弹簧、橡皮绳、弹性绳等)
此类形变属于明显形变,其发生改变需要一段的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不能突变,可看成是不变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设计,共24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及答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单位,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与测试学案,文件包含专题提升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3牛顿第二定律docx、专题提升5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中的经典模型docx、1牛顿第一定律docx、6超重和失重docx、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docx、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4力学单位制docx等8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