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2 (发愤图强)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2 (发愤图强),共31页。
微校本
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主题
主题一 孝悌仁爱
主题二 发愤图强
主题三 舍生取义
主题四 年少才高
主题五 廉洁奉公
体例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目录
主题一 孝悌仁爱
孝悌仁爱(一) 曾参之孝 孝悌仁爱(二) 子贡辞金
孝悌仁爱(三) 颜回之仁 孝悌仁爱(四) 仁恕之道
孝悌仁爱(五) 孔子受食 孝悌仁爱(六) 仁人之馈
孝悌仁爱(七) 不忍之心 孝悌仁爱(八) 优旃讽谏
孝悌仁爱(九) 王祥至孝 孝悌仁爱(十) 舍身杀蛇
主题二 发愤图强
发愤图强(一) 纪昌学射 发愤图强(二) 苏秦刺股
发愤图强(三) 炳烛之学 发愤图强(四) 孔子学琴
发愤图强(五) 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六) 太宗好弓
发愤图强(七) 范公苦学 发愤图强(八) 王冕好学
发愤图强(九) 意外遂愿 发愤图强(十) 发愤著书
主题三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一) 众人国士 舍生取义(二) 易水送别
舍生取义(三) 不食周粟 舍生取义(四) 石奢纵父
舍生取义(五) 天下之平 舍生取义(六) 范滂就义
舍生取义(七) 巨伯护友 舍生取义(八) 独在帝侧
舍生取义(九) 魏征直谏 舍生取义(十) 心照汗青
主题四 年少才高
年少才高(一) 贾逵读经 年少才高(二) 小时了了
年少才高(三) 覆巢之下 年少才高(四) 钟氏弟兄
年少才高(五) 元方责友 年少才高(六) 不见长安
年少才高(七) 孺子赏月 年少才高(八) 识李观虎
年少才高(九) 右军假寐 年少才高(十) 少年宰相
主题五 廉洁奉公
廉洁奉公(一) 子罕辞玉 廉洁奉公(二) 景公夜饮
廉洁奉公(三) 史鱼尸谏 廉洁奉公(四) 鲁相拒鱼
廉洁奉公(五) 孔明治家 廉洁奉公(六) 杨震拒金
廉洁奉公(七) 忧国忧民 廉洁奉公(八) 包拯清廉
廉洁奉公(九) 海瑞宦囊 廉洁奉公(十) 我心有主
主题二 发愤图强
发愤图强(一) 纪昌学射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①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②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③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④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寖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馀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⑤朔蓬之簳⑥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汤问》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彀(ɡòu)弓:把弓拉满。
②牵挺:旧式织布机下的脚踏板。
③倒眦(zì):刺到眼眶跟前。
④氂(máo):牦牛尾,这里指牦牛尾巴上的毛。
⑤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弧,弓。
⑥朔蓬之簳(ɡǎn):北地蓬梗做的箭。朔,北方。簳,箭杆。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寖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馀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汤问》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尔先学不瞬(眨眼)
B.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著名)
C.旬日之间,寖大也(渐渐地)
D.飞卫高蹈拊膺曰(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善射者/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B.彀弓而兽伏鸟下/而巧过其师
C.二年之后/汝得之矣
D.以目承牵挺/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
3.对下列句子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甘蝇,古之善射者。(判断句)
B.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介宾结构后置句)
C.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省略句,应为“偃卧(于)其妻之机下”]
D.汝得之矣!(判断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鸟儿就会落下。甘蝇的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超过了甘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瞪着眼看织布机的脚踏板练习不眨眼睛。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尖刺到他的眼眶前,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看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牦牛的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地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蓬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箭穿透了虱子,但牛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得手舞足蹈,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发愤图强(二) 苏秦刺股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①负书担橐②形容枯槁面目犁黑③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④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⑤数十得太公《阴符》⑥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战国策·秦策》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羸(léi)縢(ténɡ)履(juē):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羸,通“累”,困住,缠住。縢,绑腿布。履,草鞋。,草鞋。
②橐(tuó):一种口袋。
③犁(lí)黑:黑色。
④纴(rèn):纺织,此指织机。
⑤箧(qiè):小箱子。
⑥太公《阴符》:指姜太公所作《阴符经》。太公,指吕尚,又名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曾协助武王灭商,封于齐。传说著有兵法《阴符经》。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战国策·秦策》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黑貂之裘敝(破旧) B.乃夜发书(打开)
C.简练以为揣摩(选择精要) D.引锥自刺其股(屁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去秦而归
B.黑貂之裘敝/是皆秦之罪也
C.嫂不为炊/妻不以我为夫
D.父母不与言/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妻不下纴 B.父母不以我为子
C.乃夜发书 D.引锥自刺其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呈送十次,但意见都没有被采纳。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挑着行李,体态憔悴,面容黑黄,神情羞愧。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错误啊!”于是他当夜就打开书(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精要的加以揣摩,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他说:“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
发愤图强(三) 炳烛之学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②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生而无目,自称盲臣。
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说苑·建本》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欲学,恐已暮矣(晚了)B.何不炳烛乎(拿着)
C.孰与昧行乎(与……相比哪个更……)D.盲臣安敢戏其君乎(戏弄)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其可怪也欤
③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3.与“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乃设九宾礼于廷
C.不拘于时,学于余D.苛政猛于虎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你讲得好啊!”
发愤图强(四) 孔子学琴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②然而长眼如望羊③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④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史记·孔子世家》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师襄子:卫国乐师。 ②几:通“颀”,颀长。
③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④辟席: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辟:通“避”。
⑤文王操:周文王所作琴曲名。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史记·孔子世家》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十日不进(进展)B.已习其数(技巧)
C.师襄子辟席再拜(第二次)D.如王四国(称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丘已习其曲矣/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B.有所穆然深思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C.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黯然而黑D.眼如望羊/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补充的省略部分不合句意的一项( )
A.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B.有间,(师襄子)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C.(师襄子)有所穆然深思焉。D.(孔子)曰:“丘得其为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的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呢。”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从孔子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座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作《文王操》啊。”
发愤图强(五) 卧薪尝胆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注]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重采:第二种颜色。衣不重采,即不穿任何带花纹、带装饰的衣服。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振贫吊死(振奋)B.填抚国家(填,同“镇”,主持、管理)
C.举国政属大夫种(交付)D.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议和,求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既生瑜,何生亮B.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置胆于坐/为质于吴D.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二岁而吴归蠡
3.下列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置胆于坐 B.为质于吴
C.青出于蓝 D.受制于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在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任何带花纹、带装饰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越王)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发愤图强(六) 太宗好弓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①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②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朕: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②脉理:纹理。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资治通鉴·唐纪八》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谓无以加(认为)
B.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邪恶)
C.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通“悟”,理解,明白)
D.识之犹未能尽(辨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近以示弓工/朕以弓矢定四方
B.朕问其故/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C.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D.况天下之务/识之犹未能尽
3.与“近以示弓工”中“示”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
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唐太宗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瑀说:“朕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拿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技术是那么不精湛。朕靠着弓箭平定四方,仍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它,更何况天下大事,哪能够全都知道?”
发愤图强(七) 范公苦学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①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②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南宋)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学舍:学校。
②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南宋)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再适长山朱氏(出嫁)B.日昃始食(太阳偏西)
C.范仲淹二岁而孤(父母双亡)D.遂大通六经之旨(要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合句意的一项是( )
A.范仲淹二岁而孤(表顺承关系)B.知其世家(代词,他的)
C.辄以水沃面(用)D.遂大通六经之旨(的)
3.与“再适长山朱氏”中“适”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适彼乐土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C.处分适兄意D.以为适遭暴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出身家世,哭着辞别母亲,来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夜晚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激昂地立下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大志。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发愤图强(八) 王冕好学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注]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窃入学舍(偷偷地) B.曷不听其所为(听见)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认为……奇异)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同“披”,穿着)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已而复如初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③父怒,挞之 ④久之,母思还故里
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3.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补充的省略部分不合句意的一项( )
A.七八岁时,父命牧牛(于)陇上。B.(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C.录为弟子,(韩性)学遂为通儒。D.自被古冠服随(于)车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备王冕任由他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不久他就又像当初那样(去学堂听学生念书)。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想得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安阳的韩性听说后,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来赡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回老家,王冕就买牛来驾母亲的车,自己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发愤图强(九) 意外遂愿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余文坼①浙人少孤寄居京江②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③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④恐不能遍览喁喁⑤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⑥矣——(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坼:音chè。
②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
③甘旨:指养亲的食物。
④(xǐ):恐惧的样子。
⑤喁喁:小声读书的样子。
⑥腹笥(sì):腹中所记之书籍和所有的学问。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余文坼,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发芽,生长)B.焚膏继夜,恐不能遍览(油脂,此处指灯烛)
C.迄水将退(到)D.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满)
2.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②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
③伏而诵之,焚膏继夜 ④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
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3.与“事母极孝”中“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事生产 B.余将告于莅事者
C.以屠狗为事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
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余文坼,浙江人。年少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侍奉母亲极其孝顺,因为家贫没有办法供养母亲,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做了商人,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往来。(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曾经(他有一次)到湖州办货,暂住在村子的旅店里。不久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他移到主人的楼上住。正当他因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而郁郁寡欢之时,突然看到楼上一侧贮存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余文坼)非常高兴,伏案读书,夜以继日,唯恐时间不够不能读完这些书。读了几十天的书,竟然忘记是为办货而来的了。到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脚气发作,住在这里养了一个月的病,(于是)书架上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
发愤图强(十) 发愤著书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①幽于缧绁②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③孔子厄陈蔡作春秋④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⑤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⑧诗三百篇⑨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遭李陵之祸:李陵,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汉代名将李广之孙,善于骑射,汉武帝时官拜骑都尉。前99年(天汉二年),汉武帝出兵三路攻打匈奴,以他的宠妃李夫人之弟、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力,李陵为偏师。李陵率军深入腹地,遇匈奴主力而被围。李广利按兵不动,致使李陵兵败投降。司马迁认为李陵是难得的将才,在武帝面前为他辩解,竟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这就是“李陵之祸”。
②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
③西伯拘羑(yǒu)里演周易: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时,把上古时代的八卦(相传是伏羲所作)推演成六十四卦,这就是《周易》一书的骨干。
④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在陈国和蔡国,还受到了绝粮和围攻的困厄。其后返回鲁国写作《春秋》。孔子一生曾有厄于陈、蔡及作《春秋》二事,但太史公一定要将二事联系起来,并说成因果关系,此其行文之需要。
⑤左丘:春秋时鲁国的史官。相传他失明以后,撰写成《国语》一书。
⑥孙子膑(bìn)脚而论兵法:孙子,即孙膑,因受一种截去两腿膝盖上膑骨的膑刑以后得名。齐国人,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学兵法。后庞涓担任魏国大将,忌孙膑之才,把孙膑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孙膑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著有《孙膑兵法》。
⑦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不韦即吕不韦,战国末年的大商人。秦庄襄王时,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始皇即位,称吕不韦为“尚父”。他曾命门下的宾客编纂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一书。秦始皇亲政后,被免去相国职务,赶出都城,又令迁蜀,忧惧自杀。
⑧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出身韩国贵族。为李斯所谗,在狱中自杀。《说难》《孤愤》是《韩非子》中的两篇。
⑨诗三百篇:今本《诗经》共三百零五篇,这里是指约数。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史记·太史公自序》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退而深惟(深思)B.夫《诗》《书》隐约者(依稀不明)
C.厥有《国语》(于是,因而)D.不得通其道也(疏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退而深惟 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夫《诗》《书》隐约者 ④故述往事,思来者
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被动意味的一项是( )
A.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B.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C.屈原放逐,著《离骚》。D.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吗?这是我的罪过吗?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的一种考虑。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有《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纂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而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都是内心积愤无处发泄,所以才叙述往事,启示未来的人。”
参考答案
主题二 发愤图强
发愤图强(一) 纪昌学射
1.解析:选B “著”,显著,明显。
2.解析:选D A项,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项,结构助词,不译;代词,代“射箭之术”。D项,均为介词,用。
3.解析:选D D项为一般陈述句。
4.参考答案:飞卫高兴得手舞足蹈,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发愤图强(二) 苏秦刺股
1.解析:选D “股”,大腿。
2.解析:选B 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均为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替;动词,当作。D项,介词,跟,和;动词,结交,亲附。
3.解析:选C “夜”为名词作状语,当夜。其他三项均为一般名词。
4.参考答案: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
发愤图强(三) 炳烛之学
1.解析:选B “炳”,动词,点燃。
2.解析:选D ①代词,他的;②表反问语气,难道;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并列。
3.解析:选C 例句与C项都为介词“向”;A项,介词,对于;B项,介词,在;D项,介词,比。
4.参考答案: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发愤图强(四) 孔子学琴
1.解析:选C “再”,两次。
2.解析:选B A项,代词,这首;表反问语气。B项,均为词尾,“……的样子”。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项,动词,好像;连词,至于。
3.解析:选C 应为“有个人”。
4.参考答案: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发愤图强(五) 卧薪尝胆
1.解析:选A “振”同“赈”,救济。
2.解析:选D A项,副词,已经;连词,既然。B项,副词,于是,就;代词,你的。C项,介词,在;介词,到。D项,均为连词,表顺承。
3.解析:选D 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4.参考答案: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
发愤图强(六) 太宗好弓
1.解析:选B “邪”,不正,歪斜。
2.解析:选C A项,介词,把;介词,凭借,用。B项,名词,原因;连词,因此。C项,均为连词,虽然。D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弓”。
3.解析:选B 例句与A、C、D三项均相同,译为“给……看”;B项,显示。
4.参考答案:朕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发愤图强(七) 范公苦学
1.解析:选C “孤”,少而无父。
2.解析:选A A项,表修饰关系。
3.解析:选B 例句与B项相同,意为“出嫁”。A项,到;C项,适合;D项,恰好。
4.参考答案:有时候夜晚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激昂地立下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大志。
发愤图强(八) 王冕好学
1.解析:选B “听”,听任。
2.解析:选D ①为时间词“已而”中的语素,无意义;②连词,表顺承;③代词,指王冕;④音节助词,无实义。
3.解析:选C 应为“王冕”。
4.参考答案: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
发愤图强(九) 意外遂愿
1.解析:选A “发”,发水,涨水。
2.解析:选D 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把;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顺承。
3.解析:选D D项与例句相同,侍奉。A项,做,治;B项,政事;C项,职业。
4.参考答案:正当他因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而郁郁寡欢之时,突然看到楼上一侧贮存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
发愤图强(十) 发愤著书
1.解析:选B “隐约”,义深而言简。
2.解析:选B ①②均为连词,表顺承;③判断句标志词;④代词,代“……的人”。
3.解析:选D A项的“拘”有“被拘”之意;B项的“厄”有“被困”之意;C项的“放逐”有“被流放”之意。
4.参考答案: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
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教师版)
主题二 发愤图强
发愤图强(一) 纪昌学射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①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②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③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④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寖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馀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⑤朔蓬之簳⑥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汤问》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彀(ɡòu)弓:把弓拉满。
②牵挺:旧式织布机下的脚踏板。
③倒眦(zì):刺到眼眶跟前。
④氂(máo):牦牛尾,这里指牦牛尾巴上的毛。
⑤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弧,弓。
⑥朔蓬之簳(ɡǎn):北地蓬梗做的箭。朔,北方。簳,箭杆。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寖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馀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汤问》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尔先学不瞬(眨眼)
B.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著名)
C.旬日之间,寖大也(渐渐地)
D.飞卫高蹈拊膺曰(胸)
解析:选B “著”,显著,明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善射者/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B.彀弓而兽伏鸟下/而巧过其师
C.二年之后/汝得之矣
D.以目承牵挺/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
解析:选D A项,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项,结构助词,不译;代词,代“射箭之术”。D项,均为介词,用。
3.对下列句子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甘蝇,古之善射者。(判断句)
B.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介宾结构后置句)
C.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省略句,应为“偃卧(于)其妻之机下”]
D.汝得之矣!(判断句)
解析:选D D项为一般陈述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
参考答案:飞卫高兴得手舞足蹈,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鸟儿就会落下。甘蝇的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超过了甘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瞪着眼看织布机的脚踏板练习不眨眼睛。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尖刺到他的眼眶前,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看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牦牛的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地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蓬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箭穿透了虱子,但牛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得手舞足蹈,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发愤图强(二) 苏秦刺股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①负书担橐②形容枯槁面目犁黑③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④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⑤数十得太公《阴符》⑥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战国策·秦策》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羸(léi)縢(ténɡ)履(juē):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羸,通“累”,困住,缠住。縢,绑腿布。履,草鞋。,草鞋。
②橐(tuó):一种口袋。
③犁(lí)黑:黑色。
④纴(rèn):纺织,此指织机。
⑤箧(qiè):小箱子。
⑥太公《阴符》:指姜太公所作《阴符经》。太公,指吕尚,又名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曾协助武王灭商,封于齐。传说著有兵法《阴符经》。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战国策·秦策》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黑貂之裘敝(破旧)
B.乃夜发书(打开)
C.简练以为揣摩(选择精要)
D.引锥自刺其股(屁股)
解析:选D “股”,大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去秦而归
B.黑貂之裘敝/是皆秦之罪也
C.嫂不为炊/妻不以我为夫
D.父母不与言/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解析:选B 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均为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替;动词,当作。D项,介词,跟,和;动词,结交,亲附。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妻不下纴 B.父母不以我为子
C.乃夜发书 D.引锥自刺其股
解析:选C “夜”为名词作状语,当夜。其他三项均为一般名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译文:
参考答案: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呈送十次,但意见都没有被采纳。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挑着行李,体态憔悴,面容黑黄,神情羞愧。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错误啊!”于是他当夜就打开书(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精要的加以揣摩,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他说:“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
发愤图强(三) 炳烛之学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②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生而无目,自称盲臣。
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欲学,恐已暮矣(晚了)
B.何不炳烛乎(拿着)
C.孰与昧行乎(与……相比哪个更……)
D.盲臣安敢戏其君乎(戏弄)
解析:选B “炳”,动词,点燃。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其可怪也欤
③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解析:选D ①代词,他的;②表反问语气,难道;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并列。
3.与“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乃设九宾礼于廷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苛政猛于虎也
解析:选C 例句与C项都为介词“向”;A项,介词,对于;B项,介词,在;D项,介词,比。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参考答案: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你讲得好啊!”
发愤图强(四) 孔子学琴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②然而长眼如望羊③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④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史记·孔子世家》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师襄子:卫国乐师。
②几:通“颀”,颀长。
③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④辟席: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辟:通“避”。
⑤文王操:周文王所作琴曲名。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史记·孔子世家》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十日不进(进展)
B.已习其数(技巧)
C.师襄子辟席再拜(第二次)
D.如王四国(称王)
解析:选C “再”,两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丘已习其曲矣/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B.有所穆然深思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C.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黯然而黑
D.眼如望羊/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解析:选B A项,代词,这首;表反问语气。B项,均为词尾,“……的样子”。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项,动词,好像;连词,至于。
3.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补充的省略部分不合句意的一项( )
A.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
B.有间,(师襄子)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C.(师襄子)有所穆然深思焉。
D.(孔子)曰:“丘得其为人。”
解析:选C 应为“有个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译文:
参考答案: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的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呢。”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从孔子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座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作《文王操》啊。”
发愤图强(五) 卧薪尝胆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注]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重采:第二种颜色。衣不重采,即不穿任何带花纹、带装饰的衣服。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振贫吊死(振奋)
B.填抚国家(填,同“镇”,主持、管理)
C.举国政属大夫种(交付)
D.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议和,求和)
解析:选A “振”同“赈”,救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既生瑜,何生亮
B.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置胆于坐/为质于吴
D.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二岁而吴归蠡
解析:选D A项,副词,已经;连词,既然。B项,副词,于是,就;代词,你的。C项,介词,在;介词,到。D项,均为连词,表顺承。
3.下列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置胆于坐 B.为质于吴
C.青出于蓝 D.受制于人
解析:选D 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译文:
参考答案: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在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任何带花纹、带装饰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越王)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发愤图强(六) 太宗好弓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①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②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朕: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②脉理:纹理。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资治通鉴·唐纪八》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谓无以加(认为)
B.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邪恶)
C.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通“悟”,理解,明白)
D.识之犹未能尽(辨识)
解析:选B “邪”,不正,歪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近以示弓工/朕以弓矢定四方
B.朕问其故/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C.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D.况天下之务/识之犹未能尽
解析:选C A项,介词,把;介词,凭借,用。B项,名词,原因;连词,因此。C项,均为连词,虽然。D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弓”。
3.与“近以示弓工”中“示”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解析:选B 例句与A、C、D三项均相同,译为“给……看”;B项,显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
译文:
参考答案:朕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唐太宗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瑀说:“朕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拿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技术是那么不精湛。朕靠着弓箭平定四方,仍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它,更何况天下大事,哪能够全都知道?”
发愤图强(七) 范公苦学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①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②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南宋)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学舍:学校。
②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南宋)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再适长山朱氏(出嫁)
B.日昃始食(太阳偏西)
C.范仲淹二岁而孤(父母双亡)
D.遂大通六经之旨(要义)
解析:选C “孤”,少而无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合句意的一项是( )
A.范仲淹二岁而孤(表顺承关系)
B.知其世家(代词,他的)
C.辄以水沃面(用)
D.遂大通六经之旨(的)
解析:选A A项,表修饰关系。
3.与“再适长山朱氏”中“适”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适彼乐土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C.处分适兄意
D.以为适遭暴乱
解析:选B 例句与B项相同,意为“出嫁”。A项,到;C项,适合;D项,恰好。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文:
参考答案:有时候夜晚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激昂地立下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大志。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出身家世,哭着辞别母亲,来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夜晚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激昂地立下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大志。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发愤图强(八) 王冕好学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注]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窃入学舍(偷偷地)
B.曷不听其所为(听见)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认为……奇异)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同“披”,穿着)
解析:选B “听”,听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已而复如初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③父怒,挞之 ④久之,母思还故里
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解析:选D ①为时间词“已而”中的语素,无意义;②连词,表顺承;③代词,指王冕;④音节助词,无实义。
3.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补充的省略部分不合句意的一项( )
A.七八岁时,父命牧牛(于)陇上。
B.(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C.录为弟子,(韩性)学遂为通儒。
D.自被古冠服随(于)车后。
解析:选C 应为“王冕”。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译文:
参考答案: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备王冕任由他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不久他就又像当初那样(去学堂听学生念书)。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想得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安阳的韩性听说后,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来赡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回老家,王冕就买牛来驾母亲的车,自己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发愤图强(九) 意外遂愿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余文坼①浙人少孤寄居京江②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③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④恐不能遍览喁喁⑤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⑥矣
——(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坼:音chè。
②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
③甘旨:指养亲的食物。
④(xǐ):恐惧的样子。
⑤喁喁:小声读书的样子。
⑥腹笥(sì):腹中所记之书籍和所有的学问。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余文坼,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发芽,生长)
B.焚膏继夜,恐不能遍览(油脂,此处指灯烛)
C.迄水将退(到)
D.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满)
解析:选A “发”,发水,涨水。
2.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②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
③伏而诵之,焚膏继夜
④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
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解析:选D 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把;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顺承。
3.与“事母极孝”中“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事生产 B.余将告于莅事者
C.以屠狗为事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解析:选D D项与例句相同,侍奉。A项,做,治;B项,政事;C项,职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
译文:
参考答案:正当他因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而郁郁寡欢之时,突然看到楼上一侧贮存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余文坼,浙江人。年少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侍奉母亲极其孝顺,因为家贫没有办法供养母亲,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做了商人,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往来。(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曾经(他有一次)到湖州办货,暂住在村子的旅店里。不久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他移到主人的楼上住。正当他因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而郁郁寡欢之时,突然看到楼上一侧贮存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余文坼)非常高兴,伏案读书,夜以继日,唯恐时间不够不能读完这些书。读了几十天的书,竟然忘记是为办货而来的了。到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脚气发作,住在这里养了一个月的病,(于是)书架上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
发愤图强(十) 发愤著书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①幽于缧绁②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③孔子厄陈蔡作春秋④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⑤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⑧诗三百篇⑨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遭李陵之祸:李陵,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汉代名将李广之孙,善于骑射,汉武帝时官拜骑都尉。前99年(天汉二年),汉武帝出兵三路攻打匈奴,以他的宠妃李夫人之弟、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力,李陵为偏师。李陵率军深入腹地,遇匈奴主力而被围。李广利按兵不动,致使李陵兵败投降。司马迁认为李陵是难得的将才,在武帝面前为他辩解,竟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这就是“李陵之祸”。②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③西伯拘羑(yǒu)里演周易: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时,把上古时代的八卦(相传是伏羲所作)推演成六十四卦,这就是《周易》一书的骨干。④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在陈国和蔡国,还受到了绝粮和围攻的困厄。其后返回鲁国写作《春秋》。孔子一生曾有厄于陈、蔡及作《春秋》二事,但太史公一定要将二事联系起来,并说成因果关系,此其行文之需要。⑤左丘:春秋时鲁国的史官。相传他失明以后,撰写成《国语》一书。⑥孙子膑(bìn)脚而论兵法:孙子,即孙膑,因受一种截去两腿膝盖上膑骨的膑刑以后得名。齐国人,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学兵法。后庞涓担任魏国大将,忌孙膑之才,把孙膑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孙膑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著有《孙膑兵法》。⑦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不韦即吕不韦,战国末年的大商人。秦庄襄王时,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始皇即位,称吕不韦为“尚父”。他曾命门下的宾客编纂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一书。秦始皇亲政后,被免去相国职务,赶出都城,又令迁蜀,忧惧自杀。⑧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出身韩国贵族。为李斯所谗,在狱中自杀。《说难》《孤愤》是《韩非子》中的两篇。⑨诗三百篇:今本《诗经》共三百零五篇,这里是指约数。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史记·太史公自序》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退而深惟(深思)
B.夫《诗》《书》隐约者(依稀不明)
C.厥有《国语》(于是,因而)
D.不得通其道也(疏通)
解析:选B “隐约”,义深而言简。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退而深惟 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夫《诗》《书》隐约者 ④故述往事,思来者
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解析:选B ①②均为连词,表顺承;③判断句标志词;④代词,代“……的人”。
3.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被动意味的一项是( )
A.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B.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C.屈原放逐,著《离骚》。
D.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解析:选D A项的“拘”有“被拘”之意;B项的“厄”有“被困”之意;C项的“放逐”有“被流放”之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译文:
参考答案: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吗?这是我的罪过吗?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的一种考虑。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有《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纂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而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都是内心积愤无处发泄,所以才叙述往事,启示未来的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资料整理 文言文阅读,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 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5 (廉洁奉公),共32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 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1 (孝悌仁爱),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