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01学习目标02情景引入03新课讲授04课堂小结05课堂练习
一、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二、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如何测出苹果下落过程中的任意阶段的平均速度?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1.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铁质小书立)
①需要怎样放置和调整斜面(轨道)? ②需要怎样确定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怎样得到路程? ③怎样记录时间? ④怎样得到平均速度?
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太快。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上金属片作为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程s。(如图所示)③释放小车时,用停表开始计时,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④由 算出速度。
4.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
5.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2)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3)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4)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5)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安装时,斜面倾角适中,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1、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2、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不一定相等。3、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1.小高上山的速度是1m/s,到山顶后又沿原路返回,速度是1.5m/s,则小高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 )A.1.5m/sB.1.25m/sC.1m/sD.1.2m/s
2.(多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成为了一名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他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m决赛中的路程是100m决赛的两倍B.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C.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D.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
初中物理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9页。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作业课件ppt,共26页。
初中物理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新课探究,观察与思考,知识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进行中,实验结论与分析,学生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