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表格整理版)
展开初中物理公式单位换算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面积单位换算体积单位换算1dm=10-1m1dm2=10-2m21dm3=10-3m3=1L1cm=10-2m1cm2=10-4m21cm3=10-6m3=1ml1mm=10-3m1mm2=10-6m21mm3=10-9m31μm=10-6m1nm=10-9m 速度单位换算密度单位换算1 g/cm3 = 103 kg/m3电能单位换算1 kw·h =3.6×106 J 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序号公式适用范围各物理量及单位1ρ=m/v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ρ 密度kg/m3 m 质量kgV 体积m3g/cm3gcm32v = s / t求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v 速度m/ss 路程mt 时间skm/hkmh3P = W / t求做功的功率、功和做功时间P 功率wW 功Jt 时间skwkw·hh 公式总表(国际单位)体系物理量概 念字母公式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变形公式备注 力 学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ρ-密度(kg∕m3)m—质量(kg)V—体积(m3)m=ρVV=物体实心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G—重量(N)m—质量(kg)g = 9.8N∕kg 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p—压强(Pa或N/m2)F—压力(N)S—受力面积或物体间接触面积(m2)F = pSS=定义式,普遍适用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压强 p=ρghρ—液体密度(kg/m3)h—液面下深度(m) 只适用于计算液体内部压强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F浮=G排=m排g=ρ液V排g F浮—浮力(N)ρ液—液体密度(Kg/m3)V排液—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在液面下部分的体积)(m3)ρ液=V排液=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 –F′G—物重(空气中)F′--视重(物体浸在液体中测力计的示数) 称重法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F向下—液体对物体向下的压力 压力差法F浮=G物(漂浮、悬浮时) 二力平衡法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 = Pt) W—功(N•m或J)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s—物体(或力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 机械功率单位时间所做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定义式)P—功率(J/s或W)W—功(J)t—做功时间(s)W = Pt P = Fv(推导式)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v—物体沿力的方向运动的速度 机械效率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η—机械效率W有用-有用功(J)W总—总功(J)W有用= W总ηW总= 体系物理量概 念字母公式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变形公式备注 热 学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Q = cmΔtc—比热容(J/Kg•℃)Q—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m—物体质量(kg)Δt—升高(降低)的温度(℃) 热值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热值(J/kg)Q—放出的热量Jm—燃料质量(kg)Q放 = mq 体系物理量概 念字母公式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变形公式备注 电 学 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通过导体电流(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电阻(Ω)U = IR只适用纯电阻电路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即用电器消耗的电能)W = UIt(定义式)W—电功(J)U—电压(V)I—电流(A)R—电阻(Ω)n---转数(R)N--常量(r/ kw·h) 普遍适用W = I2Rt(推导式)W=n/N 只适用纯电阻电路电热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Q = I2Rt(焦耳定律)Q—产生电热(J)I—导体中电流(A)R—导体电阻(Ω)t通电时间—(s) 普遍适用Q = WW—电流对用电器所做的功(J) 对于电热器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电能表测用电器实际功率(定义式)P—电功率(w)W—电功(J)t—通电时间(s)U—电压(V)I—电流(A)R—电阻(Ω)n---转数(R)N--常量(r/ kw·h) W = Pt普遍适用P = I2R(推导式)P=n/Nt只适用纯电阻电路 附表一:其它物理公式对 象字母公式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变形公式备注杠 杆(平衡条件)F1L1 = F2L2F1—动力(N)F2—阻力(N)L1—动力臂(m)L2—阻力臂(m)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轮组 提升重物作用在绳端的拉力与阻力的关系F—绳端拉力(N)G物—被提升物重n—与动滑轮接触绳子的段数 不计摩擦与绳子和动滑轮的重力 G动—动滑轮重力(N) 不计摩擦与绳重(考虑动滑轮自重)绳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s = nhs—绳端移动距离(m)h—物体被提高度 无条件 v绳 = nv物v绳—绳端移动速度v物--物体上升速度 滑轮组机械效率η—机械效率 无条件η=G物/G物+G动 不计摩擦与绳重(考虑动滑轮自重)其它公式W有用 = G物h W总= Fs W总=W有用+W额外 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分别看成n是1和2的特殊的滑轮组 附表二:串联与并联电路对 象字母公式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备注串联电路电流I = I1 = I2I—总电流(A)串联电路各处电流都相等 电压U = U1 + U2U—总电压(V)串联电路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 之和电阻R = R1 + R2R—总电阻(Ω)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 之和电功率P = P1 + P2P—总功率(W) 串联分压 串联分压,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并联电路电流I = I1 + 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和 电压U = U1 = U2 各支路两端电压 相等 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的倒数 之和 并联后电路中总电阻小于任一电阻电功率P = P1 + P2 并联分流 并联分流,电流之比等于电阻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