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生物体的物质运输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
展开本节教学从学生的实情出发,突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贯穿以学生质疑、释疑,探索导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尽最大限度的搭建一个良好的自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尽可能自学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架设生活与教学的桥梁,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和民主的氛围中去感悟和体会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用激情照亮课堂,用理论引领课堂,用智慧完善课堂,在师生互动中,体验为师的快乐,体现阳光课堂的真谛,实现“教”与“学”的高度契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血液循环》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掌握 “血液”和“心脏和血管”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这同时也是对前两节中重要知识点的一次运用和检验。
重,难点分析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学生在概念动脉血,静脉血的理解上很容易出现概念上的混淆。因此血液成分的变化成为了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在解决办法上,对核心知识点进行的拆分,重组,使重,难点化整为零。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察直观的血液循环的录像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动画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完成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关系和意义。
2)了解血压等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启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联系、比较、综合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
感悟血液循环过程中蕴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科学观。
学情分析:
教育家陶行知说多一段话:“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初中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细心研究学生可接受的学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根据经验,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心脏四个腔的作用、对动脉、动脉血和静脉、静脉血等概念混淆不清,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学法指导:
学法、教法选择:
1)、以教材的内容为主干,对核心知识点进行的拆分,重组,使重,难点化整为零。同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整合,理解和识记。
2)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血液循环的动画,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立体化,综合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认识功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3)采合作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师生问候,调整学生的学习以饱满的情绪进入状态。
复习旧知:用动画的形式出示有关心脏,血管的知识,加深认识。依旧带新,为新课的开始准备基础。复习结束后发放本节课的学案。
导入新课:展示哈维的画像,鼓励孩子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引入血液循环的新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科学家的生平把新课引入,既增加了孩子的课外容量又言简意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求知欲,顺利成章的导入新课。
学习内容:
一、血液循环
1、自主预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学案中设置不同梯度的思考题,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做可以让他们学会学习,能够通过预习了解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2、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把这个比较大的题目分解为4个部分。即体循环途径,肺循环途径,物质交换场所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深入,并可以借鉴前一环节学习上得到的经验。在解决每一个小环节时,我都设计了很大篇幅的动画和游戏,目的就是把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小组汇报,展示时有充分的资料平台。在设计动画时考虑到学生在汇报,展示由于平时积累的知识有限,所以,在设置题目时尽量从生活入手,弥补这些不住之处。同时也预测到了学生在识记上的困难,于是设计了游戏的形式来加深记忆,使课堂气氛活跃,寓教于乐。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质疑 、释疑的活动平台,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要精讲点拨,不要面面俱到。
3、在这四个环节一一突破后,教师要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这就是对于血液循环这一重点的的最后的归纳。教师利用动画,操作出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指导学生把自学的四个部分内容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在这部分的小结时,一定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关于血液循环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便于理解和记忆。
4、合作探究,能力提升。通过对知识的熟悉了解,让小组内同学完成学案设计的合作探究,能力提升问题(关于血液循环的图题),通过小组内同学的合作将问题完成,并且能够在小组内由组内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并且指派一名同学到黑板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的讲解可以观察到学生对血液循环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血压:
本环节内容属于一般了解内容,采用“自由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回答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以提纲为线索,有目的阅读教材内容,组内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可不必作过多讲解。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历练,每一节课都是充满着很多的无法准确预测的东西,在讲解血压这部分知识时,我做了另一准备,如果课堂效果好,进行的顺利,就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实用血压计测量血压。如果时间很紧张就取消这个计划。
三、能力提升: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臀部打针,药物先到心脏的那个腔?
课堂小结:
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让同学们自己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反馈:
完成课堂检测及课后习题,组内互评完成情况。对以具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在下节课进行补偿教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内涵。整个课堂都实在生生的互动,师生互动中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力所能及的就尽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搭建一个自学的舞台,让他们放开思想,摆脱束缚,感受习的过程,学习的乐趣。教学中利用到多种媒体手段,即节省了时间又也增加课堂的信息含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多媒体不再是教师上课的专利,在设计制作时应着眼于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工具。针对这一点,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从他们的感受出发,从他们的认知习惯出发,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依据与构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原生生物界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原生生物界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