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A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A卷)(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化 学(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Br 80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右图,它属于
A.烃 | B.无机物 | C.有机化合物 | D.烷烃 |
2.下列元素中,其中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Be B.Ar C.O D.Li
3.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H3PO4 B.H2SO4 C. HClO4 D.H2SiO3
4.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
A.温度 B.浓度 C.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5.下列物质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
A.NaCl B.O2 C.NaOH D.CO2
6.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7.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是S B.属于短周期元素
C. 非金属性比氧的强 D.最高正化合价是+6价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g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C.高温煅烧石灰石的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从环境吸收能量
9. Ac(Ac的中文名“锕”)是一种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在治疗癌症方面有重大作用。下列关于 A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225 B.中子数为89
C. 核外电子数为136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225
10.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金属性:Mg>Al B.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 还原性:S2->Cl- D. 碱性:NaOH>Mg(OH)2
11.重水(2H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氘(2H)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
B.1H与2H是不同的核素
C.1H218O与2H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D.1H2O与2H2O互为同位素
12.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液态水变为水蒸气 B.HCl气体溶于水
C.NH4Cl受热分解 D.NaCl熔化
13.下列方法可以加快铁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的是
A.加入少量ZnCl2固体
B.加入少量CuSO4固体
C.加入少量水
D.用98%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
14.合成氨是工业上的重要反应:N2(g)+3H2(g) 2NH3(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停止
B.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N2的同时消耗3molH2
C.在上述条件下,N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
D.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15.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是有色固体
B.非金属性:I>At
C.HAt非常稳定
D.I2 可以将At2从At的可溶性的盐溶液置换出来
16.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某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O2在b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电解质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
D.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17.下列实验所选试剂或装置不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 目的 | 除去海带中 | 从粗盐水中获得 氯化钠 | 制取蒸馏水 | 用乙醇萃取 |
装置 |
18. 为了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 + H2O2 == I2 + 2OH−
B.②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③中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 I−
D.操作Z的名称是加热
19. 纳米级Fe3O4可用于以太阳能为能源分解水制H2,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的反应:2Fe3O4 6FeO + O2↑ |
B.过程Ⅱ的反应:2H2O2H2↑+ O2↑ |
C.两个转化过程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D.整个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
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2Cl2有两种结构
B.乙烷和正戊烷互为同系物
C.乙酸和柠檬酸均含有羧基因而都具有酸性
D.CH3CH2CH2CH3与CH3CH(CH3)2 互为同分异构体
21. 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B. 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C. 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数目不同
D. 烷烃在光照下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22.一定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时,υ(A) = υ(B)
B. 反应开始到5 min,B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 mol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2B +C
D. 反应开始到5 min,υ(C) = 0.04 mol/(L·min)
23.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分解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属于共价化合物
B.O2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过程②吸收能量,过程③释放能量
D.标准状况下,NO分解生成11.2 L N2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24.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编号 | 电极材料 | 电解质溶液 |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
① | Mg 、 Al | 稀盐酸 | 偏向 Al |
② | Al 、Cu | 稀盐酸 | 偏向 Cu |
③ | Al 、石墨 | 稀盐酸 | 偏向 |
④ | Mg 、Al | NaOH 溶液 | 偏向 Mg |
A. 实验①和②中,Al电极的作用相同
B. 实验③中,电流表指针偏向 Al
C. 实验④中,Mg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 −2e− = Mg2+
D. 综合以上实验,铝在原电池中的作用与另一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有关
25.X、Y、Z、M、Q、R皆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Q位于第三周期IA族
B.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盐或碱
C.简单离子半径:M− > Q+ >R2+
D.Z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 (11分)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 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Zn电极为原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电极反应式是 。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 、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当铜表面析出22.4 m L氢气(标准状况)时,导线中通过了 mol电子。
(2)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 NiO电极上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 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 电极流向 电极(填“NiO”或“Pt”)。
③ 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 (11分)短周期元素A、B、D、E、G、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
A |
|
|
|
|
|
|
|
|
|
| B |
| D |
|
|
E |
| G |
|
|
| J |
|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1)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A、B、E、G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
(3)B、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关系为 (填化学式)。
(4)用电子式表示A与J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5)34Se与D同主族,其非金属性比D (填“强”或“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6)E、G、J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为:① H++OH− == H2O、 ② 、 ③ 。
(7)A和B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下图模型表示的分子中,不可能由A和B形成的是 (填序号)。
- (12分)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
(1) 汽车尾气中NO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该条件下,1mol N2和1mol O2完全反应生成NO,会 (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
(2)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CO2和N2,化学方程式:2NO+2CO2CO2+ N2。
①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和NO,测得不同时间CO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 |
c(CO) / ×10−3 mol·L−1 | 3.60 | 3.05 | 2.85 | 2.75 | …… |
用CO的浓度变化表示0~2 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mol·L−1·s−1。
②下列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CO的浓度不再改变
b.容器中的气体质量保持不变
c.NO、CO、CO2、N2的浓度之比为2︰2︰2︰1
d.相同时间内,反应消耗2 mol NO同时消耗1 mol N2
实验编号 | 实验目的 | 温度(℃) | 同种催化剂的 比表面积(m2/g) | 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s) |
1 | 对照实验 | 280 | 80 | t1 |
2 | a | 280 | 120 | t2 |
3 | 研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 b | c | t3 |
③反应物初始浓度相同,实验温度为280 ℃和360 ℃,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分析与结论】
ⅰ. 补全表格a. ______, b. ______,c. ______。
ⅱ. 测得t3<t1,对比实验1、3,可得结论:______。
ⅲ. 通过实验可得到“温度相同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增大尾气的转化速率”的结论,证据是对比实验1、2,t2 t1
(填“>”、“<”或“=”)。
29.(8分)溴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以下两种方法均可从海水中提取溴。
(1)吹出法(主要流程如下):
①海水中的Br- 经氧化、吹出、吸收后可实现______目的。
②补全吸收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r2 + ___ + ___ === ___ + HBr
③蒸馏塔中控制温度不超过100 ℃,原因是______。
④已知海水中溴的浓度是64 mg·L−1,经该方法处理后1 m3海水最终得到38.4g Br2,则溴的总提取率为_______。
(2) 聚四氟乙烯气态膜法(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①经处理后的含Br2海水透过膜孔与NaOH吸收液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得到富集液后再加酸、精馏可得Br2。
②聚四氟乙烯气态膜法与吹出法相比,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0.(8分)为探究氯气与KI溶液的反应,某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 放下部分浓盐酸,加热 | 装置B中溶液变蓝色,随后蓝色褪去,溶液显浅棕色 |
(1)装置A中生成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C中NaOH的作用是 。
(3)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4)为探究B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2 和 I-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I2 + I- I-3,I-3显棕黄色且遇淀粉变蓝;I2可被氯气氧化为ICl-2(红色)和ICl-4(黄色),两种离子可继续被氧化成IO-3(无色)。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取反应后B中的溶液4 mL分成两等份,第一份滴入1滴碘水;第二份滴入1滴淀粉溶液 | 第一份溶液变蓝色 第二份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
II. 将I2溶于KI溶液中配制得碘总浓度为0.1mol/L的溶液,取上述溶液2 mL,滴加1滴淀粉溶液,再通入氯气 | 加淀粉后溶液变蓝,通氯气后蓝色褪去,溶液显浅棕色 |
III. 向II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 | 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
① 操作I的实验目的是 。
② 写出ICl-2在水溶液中与氯气反应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 。
③ 由以上实验可推断B中溶液颜色变成浅棕色的原因是 。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A卷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C | B | C | D | C | A | C | C | D | B | D | A | B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A | C | D | D | C | B | A | D | C | D | D | C |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26.(11分)
(1)负 Zn - 2e- = Zn2+ (2分)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0.002(2分)
(2)①氧化
②NiO Pt
③O2 + 4e- === 2O2- (2分)
27.(11分)
(1)第二周期,第VIA族
(2)Na > Al > C> H
(3)CH4 < H2O
(4)
(5)弱; O和Se同主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O的电子层数比Se少,O的原子半径小于Se,O的得电子能力比Se强。(2分)
(6)②Al(OH)3 + OH− === [Al(OH)4]− 或Al(OH)3 + OH− === AlO2− + 2H2O
③Al(OH)3 + 3H+=== Al3+ + 3H2O
(7)bd (2分)
28.(12分)
(1)吸收 180
(2)① 3.75×10−4(2分) ②a、d(2分)
③ⅰ. a.研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汽车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b.360 c. 80
ⅱ.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尾气的转化速率(2分)
ⅲ. <
29.(8分)
(1)① 溴元素的富集
② 1 Br2+ 1 SO2+ 2 H2O === 1 H2SO4 + 2 HBr
③ 温度过高会蒸出较多水蒸气,降低产品Br2的纯度
④ 60% (2分)
(2)①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2分)
② 操作简便、绿色环保、节能
30.(8分)
(1)4HCl(浓) + MnO2 === MnCl2 + Cl2↑ + 2H2O(2分)
(2)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3)B装置中通氯气后溶液变蓝
(4)① 证明反应后的B中溶液中有淀粉无I3-,说明溶液的浅棕色不是I3− 造成的
② ICl2− + 2Cl2 + 3H2O === IO3− + 6Cl− + 6H+(2分)
③ I− 先被氯气氧化为I2, I2又被氯气氧化为ICl2− (红色)和ICl4− (黄色),二者混合呈浅棕色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B卷)(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A卷)(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物质难溶于水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B卷 )(Word版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