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部编版9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9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词语解释,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拓展拔高,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备课教师:
课 题:《桃花源记》 | 第 一 课时 |
| 修改与补充 |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3.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 修改与补充 | 作品有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五柳先生传》等。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4.文体解释:记:一种文体,指记叙事物的文章。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5.检查预习: 豁(huò)然开朗 屋舍俨(yǎn)然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阡陌(qiān mò)交通 无人问津(jīn) 间(jiàn)隔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此中人语(yù)云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掌握课文的重点字词。(教师讲解,生归纳总结) (1)、古今异义词 *芳草鲜美(古:新鲜美好;今:味道鲜美。) *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地方。)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是表条件关系)
|
|
(2)、通假字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3)、一词多义 舍:①便舍船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志: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寻: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其: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那,代词。) ②既出,得其船 (他的,代渔人,代词。)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动词。) ②不足为外人道 (对,向,介词。) 小组合作探究: 2、翻译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挑学生合作边读课文边翻译,师与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纠正问题,对于较难的句子多说几次) (2)、理清文章线索、思路 师提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梳理文章的线索。 明确:文章的线索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 提问:按渔人的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节):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 第二部分(第2~3节):渔人在桃源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渔人离开桃源以及探访桃源未果。 三、当堂练习 芳草鲜美( ) 仿佛( ) |
|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悉如外人( ) 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皆叹惋( ) 四、拓展拔高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避秦时乱 )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四、五两题并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课题:《桃花源记》 线索:渔人的行踪 一(1):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 二(2~3):渔人在桃源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三(4~5):渔人离开桃源以及探访桃源未果。 2.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2、不足之处 3、补救措施
|
附:检测试题
一、词语解释:
落英: 缤纷: 仿佛: 才通人: 俨然:
悉如外人: 具答之: 乃大惊: 叹惋: 未果:
二、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无论:古义: 今义: 鲜美:古义: 今义: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相关资料,教学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第3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外拓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自我研学,整体感知,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