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选择题
1. 将人血涂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看到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 )。
A. 无法确定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成熟红细胞
2. 下列人体的血液成分中,能运输氧的是( )。
A. 红细胞
B. 血糖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3. 人从平原地区到高原地区,为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血液中哪种细胞会增多?( )。
A. 血小板
B. 白细胞
C. 淋巴细胞
D. 红细胞
4. 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 )。
A. 红细胞、血小板
B. 血浆、白细胞
C. 血小板、白细胞
D. 红细胞、白细胞
5.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不容易看到白细胞的原因是( )。
A. 白细胞无细胞核
B. 白细胞的数量少
C. 白细胞的颜色浅
D. 白细胞的体积比较小
6. 当人体表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主要是( )。
A. 血清
B. 血小板
C. 血清
D. 红细胞
7. 人体血液的组成是( )。
A. 血浆和血细胞
B. 水和血细胞
C. 红细胞和血小板
D. 红细胞和白细胞
8. 正常的人体血液成分中不含有的是( )。
A. 血小板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卵细胞
9. 下面关于血液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释放供应能量
B.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C. 防御、保护作用
D. 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10. 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血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1. 西藏地区的平均海拔比江苏地区高很多,张教授从江苏调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这种成分最可能是( )。
A. 白细胞
B. 血浆
C. 红细胞
D. 血小板
12. 下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 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 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 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 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二、综合题
13. 观察下面的人血涂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其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 ;若看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调节 准焦螺旋。
(2)操作时发现镜头上沾有污物,要用 擦拭。
(3)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标注的倍数是“5×”和“10×”,则所看到的血细胞放大了 倍。
14. 张先生感到身体不适,精神不振、疲劳、头晕,到医院检査,医生让他做了一个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所示。
注:的正常含量为(男):个/升;正常含量为:个/升;的正常含量为(男):克/升;的正常含量为:个/升。
(1)图中的“WBC”代表的是 。
(2)根据上述测量和化验的结果,诊断该人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建议他多吃一些含 和 比较丰富的食物。
(3)表中的“PLT”代表的是 ,其主要的功能是 。
15. 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和动物,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的对照组;一些著名的田径队在比赛前,往往要到高原地区进行一段时间的集训,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白细胞具有细胞核。
2.A。
解析: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这决定了红细胞可以运输氧。
3.D。
解析:从平原地区到A原地区后,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不能满足身体需要。人体的三种血细胞中,与运输氧有关的是红细胞,人从平原地区到高原地区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增多,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4.D。
解析:人体四肢的静脉中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当用止血带扎住上臂后,前臂静脉中的血液前行受到了阻碍,但是由于静脉瓣的作用,又不会倒流,因此血管就会隆起。
5.B。
解析: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的数量最少,在显微镜的视野中不易找到。
6.B。
解析: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7A。
解析:向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经离心或静置后可以看到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下层是红色的红细胞,中间有一薄层白色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因此,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8.D。
解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而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
9.A。
解析: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血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白细胞能够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等,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不具有释放供应能量的作用。
10.C。
解析: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当人体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
11.C。
解析:人体的血液有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能够穿透毛细血管壁作变形运动,吞噬病菌,其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能够止血和加速凝血.人到了西藏以后,高原地区含氧量低,与此相适应,体内红细胞的数量会慢慢增多,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12.B。
解析:A.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则此血液循环是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故不符合题意;B.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不是增加。故符合题意;C.当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肌肉细胞利用,将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故不符合题意;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
(1)A;红细胞;细;
(2)擦镜纸;
(3)50;
解析: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的时候,首先要调节粗准焦螺旋,如果还不够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如果显微镜镜头上有污物,要用擦镜纸擦拭;物像放大的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如果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标注的倍数分别是“”和“”,则看到的血细胞放大了50倍。
14.
(1)白细胞;
(2)贫血;铁;蛋白质;
(3)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解析:分析血常规化验结果可知,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少于正常值,属于贫血。贫血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15.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于平原。生活在高原的人和动物体内红细胞数量较高是一种对高原的适应性反应。同理,如果运动员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也会产生适应性的反应,体内产生较多的红细胞。当回到平原参赛时,大量的红细胞会给运动员提供比平常更充足的氧气供应,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血浆,血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后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