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练06实验探究题之成分探究类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练06实验探究题之成分探究类,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12小题,实验题,共3小题,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练06实验探究题之成分探究类
练习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表所示的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溶液变红
Ⅱ中铁钉锈蚀更严重
Ⅱ中快速产生气泡
气体燃烧
结论
X一定是CO2
盐溶液会加快金属锈蚀
MnO2能增加O2产量
Y一定是H2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2.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证据
结论
A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该固体一定是Na2CO3
B
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体积很小
C
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
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
D
浸泡过NaCl溶液的铁钉,在空气中会很快锈蚀
NaCl会加快铁的腐蚀
A.A B.B C.C D.D
3.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某科技小组以石灰石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备轻质碳酸钙的工艺如图所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 CaCO3,含少量SiO2;SiO2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X为CO2
B.不溶性固体乙为 SiO2,
C.图中向固体甲中加水放出热量
D.操作I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漏斗、玻璃棒、烧杯
4.己知铁有三种氧化物,如FeO、Fe2O3、Fe3O4,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其中的氧,被还原为铁。现有仅含Fe、O两种元素的固体14.4g,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充分反应后,称得装置C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 8.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通入A装置中的CO气体混有CO2和H2O,碱石灰能完全吸收CO2和H2O, 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CO2)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②若无A装置,测定的原固体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将偏大。
③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确定原固体中铁和氧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④B中反应停止时,为防止C中液体倒吸入B中,可以关闭K2。
⑤原14. 4g固体的组成可能有7种情况。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
5.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C.蜡烛燃烧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气体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6.依据实验目的,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氯化钙固体中是否含有少量的碳酸钙
取样,滴加适量稀盐酸,观察是否冒气泡
B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
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
C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烧碱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7.分析下列实验现象所获得的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说明该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证明CO2与水反应
8.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B
用拇指堵住集满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CH4不纯
C
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至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在氧气里点燃细铁丝,反应生成氧化铁
D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A.A B.B C.C D.D
9.某同学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O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拉动铜丝,把布袋浸醋酸溶液(醋酸具有挥发性)后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湿润石蕊试纸变红色,不能证明容器内产生了CO2气体
B.反应一段时间,瓶内溶液的pH变小
C.该实验证明CO2不溶于水
D.该实验装置可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
10.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石蕊溶液区分厨房洗涤剂和厕所清洁剂
B.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稀HCl,可加入过量的CaCO3
C.用铁丝可以检验波尔多液【CuSO4、Ca(OH)2和水配成】中是否还有CuSO4
D.用石蕊溶液、Zn、Mg(OH)2、BaCl2都可以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1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 )
A.②③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检验甲试管内的气体可以用燃着的木条
C.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该实验的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2.小敏在实验室进行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采用酒精灯加热(图A),与书本实验(图B)现象相同,发现在得到的黑色粉末中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小敏就图A实验后得到的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FeO也为黑色,Fe3O4也可被磁铁吸引。)
【提出问题】图A实验得到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①Fe3O4②FeO ③FeO、Fe3O4④FeO、Fe3O4、Fe2O3。
【分析与评价】
(1)根据实验得到粉末颜色可知猜想______错误。
(2)装置A的明显缺陷是______。
【实验设计】
(3)将图A实验得到黑色粉末倒在表面皿中,用磁铁接触黑色粉末,未出现被吸引的现象,说明猜想______正确。
【探究过程】实验B最后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Fe和Fe3O4 中的一种或两种。小亮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其成分,请帮助他完成该探究过程。
(4)定性研究:取少量的图B实验得到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振荡,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______。
(5)定量研究:取B实验得到的黑色固体20g,设计如图C实验:试推测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_____。
(6)另外,小亮试图通过CO还原氧化铁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变化来确定所得黑色固体的成分,你认为可行吗,理由是什么______。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双氧水开展如下研究。
(1)图1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小红同学将MnO2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小块状固体,加入图2装置中以方便实验结束回收二氧化锰。其中块状固体应放置在______处(填“A”或“B”),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
(3)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本实验中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_(填“是”或“否”)。
③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______℃。
14.小明在网络中看到镁是航空工业的重要材料,欲通过实验探究镁的性质。
(1)镁条在空气中能直接点燃,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___________(填“强”、“弱”)。
(2)小明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一支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加入一定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将镁条换为铁丝,重复上述操作,可观察到产生气体的速率___________(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②另取一支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加入一定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镁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且有黑色物质生成。
(3)镁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让小明感到困惑,他去图书馆查到相关资料:
资料1:硫酸铜溶液在配制时加入了少量硫酸;
资料2:当金属粉末颗粒很小时,容易成为黑色;:
资料3: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的黑色粉末可能是CuO、Cu中的一种或两种。
①镁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可能为___________。
②小明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黑色粉末的成分,请在下表中补全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黑色粉末过滤、晾干后,分成两份
将其中一份装入硬质玻璃管中,向其中通入CO后,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1
将另一份置于坩埚中,称其质量为m1,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其质量为m2
现象1
黑色粉末中含Cu
表中,结论1是___________;现象1是m1___________m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提出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作出假设】【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_____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三、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6.草酸(H2C2O4)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在170℃以上易分解,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草酸分解产物,做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草酸的分解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CO、CO2
猜想②CO、H2O
猜想③CO2、H2O、H2
猜想④CO、CO2、H2O
经小组同学分析得出上述猜想__一定是错误的。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过程(部份固定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分解产物从左至右
依次通过各装置
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②错误
F中无水硫酸铜__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④正确
问题解答
(1)装置C的作用__
(2)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交流反思】为防止污染环境,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7.明明同学发现妈妈蒸馒头、炸油条时常常用到发酵粉或碱面。这是为什么呢?查阅标签得知: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带着这个问题,他和小组同学一起走进实验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设计与实验一】观察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设计与实验二】(1)在白色点滴板里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都变成_____色。
(2)如图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试管甲中都_______,试管乙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写出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任写一个)。
【归纳与总结】以上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____性;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大家认为: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同伴芳芳提出猜想:蒸馒头、炸油条时温度都比较高,会不会是受热后它们都分解了呢?
【设计与实验三】芳芳和同学一起设计方案,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氢钠受热__________,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由此可知,芳芳的猜想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同时,对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其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其性质有了进一步理解。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紫色石蕊试液变红,X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能是二氧化硫,错误。
B、I蒸馏水铁钉锈蚀缓慢,Ⅱ中铁钉锈蚀更严重,说明盐溶液会加快金属锈蚀,正确。
C、Ⅱ中快速产生气泡,I没有二氧化锰产生气泡速度慢,说明MnO2能加快反应速度,不能增加氧气产量,错误。
D、气体燃烧,可燃性气体不一定是氢气,还可能是一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A、碳酸盐遇稀盐酸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前金属遇稀盐酸能产生氢气,所以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钠,故A选项错误;
B、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B选项正确;
C、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氧气能扶持白磷的燃烧,故C选项正确;
D、金属经过氯化钠溶液浸泡后更容易锈蚀,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气体X是二氧化碳,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 CaCO3,含少量SiO2;SiO2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不溶性固体乙为 SiO2,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中向固体甲中加水,水和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操作I是把不溶性固体乙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滤操作,所以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解析】
【分析】
装置C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8.8g,即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g;
一氧化碳夺取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设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x,则
则铁元素质量为14.4g-3.2g=11.2g。
【详解】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再点燃酒精喷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②若无A装置,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定的原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则铁元素质量分数将偏小,说法错误;
③原固体中铁和氧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说法正确;
④B中反应停止时为防止B中固体被氧化,应关闭K1、K2,并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炸裂玻璃管,说法正确;
⑤原固体中铁和氧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符合条件的固体组成有FeO;Fe、Fe2O3;Fe、Fe3O4;Fe、FeO、Fe2O3;Fe、FeO、Fe3O4;Fe、Fe2O3、Fe3O4;Fe、FeO、Fe2O3、Fe3O4等共7种,说法正确;
故选A。
5.D
【解析】
【详解】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燃烧前氧气只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9.56%,故A选项错误;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是错误的叙述,氮气不支持燃烧也要剩余,同时还有氧气剩余,故B选项错误;
C.石蜡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蜡烛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不有水生成,故C选项错误;
D.由图示可以看出,当瓶内氧气的含量为15.96%时,蜡烛就熄灭了,所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6.D
【解析】
【详解】
A、利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是否冒气泡,方案A合理;
B、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铵,无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钾,能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方案B合理;
C、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方案C合理;
D、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虽然能除去碳酸钠,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方案D不合理。
故选D。
7.A
【解析】
【详解】
A、可燃性气体混入氧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说明该无色气体不支持燃烧,可能是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错误;
D、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不能证明CO2与水反应,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导致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出现同样现象,错误。
故选A。
8.B
【解析】
【详解】
A、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硫,选项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遇明火均易发生爆炸,如果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产生爆鸣声,说明可燃性气体不纯,选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选项错误;
D、可燃性气体燃烧生成水,说明气体中含有氢元素,但不能证明该气体就是氢气,如甲烷燃烧后也能生成水,选项错误,故选B。
9.A
【解析】
【分析】
根据石灰石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和二氧化碳,酸遇湿润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醋酸具有挥发性,遇湿润石蕊试纸变红色,所以湿润石蕊试纸变红色,不能证明容器内产生了CO2气体,故A正确;
B.因为石灰石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酸性减弱,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瓶内溶液的pH变大,故B错误;
C.该实验无法证明CO2不溶于水,故C错误;
D.因为瓶塞有和外界相通的装置,所以该实验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故D错误;
故答案:A。
10.D
【解析】
【详解】
A、厨房洗涤剂剂显碱性,厕所清洁剂显酸性,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碱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则可以用石蕊溶液区分厨房洗涤剂和厕所清洁剂,实验设计合理;
B、稀HCl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实验设计合理;
C、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根据表面是否出现红色物质,可检验波尔多液中是否含有CuSO4,实验设计合理;
D、稀硫酸和稀盐酸均显酸性,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均与锌反应生成氢气,不能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均与氢氧化镁反应,不能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稀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可以鉴别,实验设计不合理。故选D。
11.B
【解析】
【详解】
A、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必须控制变量。白磷和红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一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和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②③对比,不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①和②对比才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的结论,选项A错误;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一端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一端产生的是氢气,氢气能燃烧,而氧气能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伸入该试管内,木条燃烧得更旺,说明该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选项B正确;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其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选项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D错误。故选B。
12.(1)④
(2)没有处理尾气
(3)②
(4)铁
(5)铁、四氧化三铁
(6)可行;根据氧化铁质量可以计算铁元素质量,如果剩余固体质量和铁元素质量相等,则黑色固体是铁,如果剩余固体质量大于铁元素质量,则黑色固体是铁和四氧化三铁
【解析】
(1)
【分析与评价】
Fe2O3是红色的,所以猜想④错误。
(2)
装置A的尾气中有有毒的一氧化碳,该装置没有处理尾气,会污染环境。所以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是装置A的明显缺陷。
(3)
【实验设计】
将图A实验得到黑色粉末倒在表面皿中,用磁铁接触黑色粉末,未出现被吸引的现象,说明黑色粉末中不含铁和四氧化三铁,即猜想②正确。
(4)
【探究过程】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所以,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证明黑色固体中有铁。
(5)
设:黑色固体中铁的质量为x。
所以测黑色固体的成分是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
(6)
根据氧化铁质量可以计算出铁元素质量,如果剩余固体质量和铁元素质量相等,则黑色固体是铁;如果剩余固体质量大于铁元素质量,则黑色固体是铁和四氧化三铁。所以可行。
13.(1)2H2O22H2O+O2↑
(2) A 催化作用
(3) 35 否 82
【解析】
(1)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氧气,图1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
图2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关闭图2装置中的活塞,气体不能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大,液体被压进长颈漏斗中与固体脱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小,液体进入试管内与固体接触,反应发生。所以块状固体应放置在A处,其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作用是催化作用。
(3)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35%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本实验中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不可靠,因为当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为35%时,就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氧气的含量最低为35%,此时对应的温度约为82℃。
14.(1)强
(2) 变慢
(3) H2##氢气 黑色固体里有CuO粉末 小于
【解析】
(1)
镁条在空气中能直接点燃,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填:强;
(2)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镁的后面,因此将镁条换为铁丝,重复上述操作,可观察到产生气体的速率变慢,故填:;变慢;
(3)
①根据资料,硫酸铜溶液在配制时加入了少量硫酸,因此镁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氢气,故填:氢气或H2;
②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黑色粉末中含CuO,因为CO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结论“黑色粉末中含Cu”可知,样品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生成氧化铜,样品质量会增加,即m1小于m2;
故填:黑色粉末中含CuO;小于。
15.(1)镁条燃烧消耗气体,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烧杯里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2) 21 氮气与瓶内的其他物质反应而减少 -3
【解析】
【分析】
(1)
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镁条燃烧消耗气体,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烧杯里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2)
因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21%;
[假设二]
氮气减少可能是与镁条反应而减少,也可能是与瓶内的其他物质反应而减少,如与生成的氧化镁发生反应;故假设二为可能是与瓶内的其他物质反应而减少。
[查阅资料]
氮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氮元素化合为x,则2×3+2x=0,故x=-3,故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点睛】
16. ① 无变化 除去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Fe2O3+3CO2Fe+3CO2。
【解析】
【详解】
[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物中有氢元素,生成物中也一定有氢元素,所以猜想①一定错误;
[进行实验]
[将分解产物从左至右依次通过各装置]
因为猜想④正确,草酸的分解产物中没有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的产物中没有水,所以F中无水硫酸铜无变化;
[问题解答](1)除去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一氧化碳的检验;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17. 蓝 产生气泡 或 碱 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分解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不正确
【解析】
【详解】
设计与实验二:(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能观察到产生气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归纳与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显碱性;
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设计与实验三: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解释与结论:由实验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芳芳的猜想不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拉分练06 表格数据提取类实验探究题-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文件包含拉分练06表格数据提取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docx、拉分练06表格数据提取类实验探究题原卷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docx、拉分练06参考答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拉分练03 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文件包含拉分练03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教师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docx、拉分练03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原卷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docx、拉分练03参考答案-中考化学拉分题专练实验探究及推断题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难点06 实验探究题之成分探究类(教师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