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江西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2022年江西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第1页
    2022年江西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第2页
    2022年江西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江西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共8页。
    古诗阅读专题江西省新余市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唐代)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一命:最低的官职。药栏:草药的栅栏。6.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中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B. 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C. 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D. 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7. 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字用得好不好?请简要分析原因。6~7题答案】【答案】6. A    7. 示例: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花东倒西歪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解析】【分析】6题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有误。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故选A
     7题详解】考查赏析词语。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句中精炼传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点睛】译文: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江西省赣州市202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上元:即元宵节,词人此时由杭州通判调至密州,词中“山城”即密州。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诗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C.“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祭的击鼓吹箫,但却久久不愿离去。D.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的特点,描绘了两地上元节的不同景象。7.细读全词,思考词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6C   【解析】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指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祭时才有鼓箫乐曲。此句写出了密州上元节的寂寞冷清,并非热闹非凡。C项表述错误。7.对比。上片写杭州上元节的热闹,下片再写密州上元节的凄清,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在密州时的孤独寂寞,抒发了词人忧国忧民之情。【解析】上片写杭州上元节的热闹,下片再写密州上元节的凄清,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表现了词人在密州时的孤独寂寞,抒发了词人的寂寞之情。此外,他在上元节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表现了词人对百姓的担忧,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江西省宜春高安市2022年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一)董岭  【唐】周朴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注】①董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因为山势,河水向西奔流。②禹:大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曾疏通江河,使之东流入海。③杖藜:藜杖,拐枝。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B. 颈联“去衙”是就“安吉县”而言,“近水” 是就“董岭水”而言。C. 尾联的“高人”即隐逸的高士,他拖着拐杖,在沙滩上悠然地踱步。D.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山青水秀,静谧安闲。7. 南宋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例如台湾海峡明明不浅,余光中《乡愁》却说它“浅浅的”。“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也体现了这种无理而妙,请具体说明。(内容上指出说明其“无理”之处即可,不要求分析为什么妙。)6~7题答案】【答案】6. A    7. ①小河西流,本是地形使然,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②本是“河水”西流,却说“河声”流向西。【解析【分析】6题详解】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为“河声流向西”做铺垫,所以“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A7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的意思是:大禹治水没有到这里,这里的河水是向西流的。显然小河西流是安吉县地势高耸造成的,作者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这是其“无理”之处。作者要表达的是这里是像桃花源一样的一方净土。“河水”向西流,作者却说是“河声”流向西,这也是一处“无理”之说。其实这个“声”字运用,把溪流流动的动感马上显示出来了,好像已经听到潺潺流水的声音。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 ①李公择:苏轼的朋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甚笃。②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6.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簌簌无风花自堕”描写花落的情景:花落不是风吹所致,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B.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各怀心事,不忍打破这欢乐的气氛。C.本词上片主要写暮春之景,微露惜别之情;下片写送别,兼写对再受重用的渴望。D.“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两句是词人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通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的情景。7.“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寂寞的园林里,花木荣枯。似乎有情的落日照耀着客座,高耸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横云。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我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6.B (解析:应为“静默、忧伤的气氛”。)2分)7.答案:流露出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江西省瑞金市2022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每小题2分,共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金城北楼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唐郡名,原为兰州,天宝元年改名金城郡,治所在五泉县(今甘肃兰州)。6.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登高所望见之壮丽景色,这两句中,“满晴空”的“满”,“胜画中”的“胜”字,都是饱含感情笔墨,倾注了诗人对金城秋色的由衷赞美之泉。B. 颔联写的皆是静景,描写了金城秋色的远景,壮美如画,有声有色。C. 颈联由具体写景转入抒发感慨,诗人追思历史旧事,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内心因不得志而郁结的愁思仍溢于字里行间。D. 尾联写边疆生涯,“至今羌笛怨无穷”,守边士卒在羌笛声中流露出无限的哀怨情思。7.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B. “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非凡声势。C. 全诗先写远望所见,呈现出一派宏大,悲壮之景。D. 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6~7题答案】【答案】6. B    7. D【解析】6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皆是静景”有误,诗的颔联写水流湍急,月势的静,两相映衬,动静结合,衬托出诗人欲动不能,欲静还动的心境;故选B7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有误,颈联写诗人追思历史旧事,对人生际遇福祸更替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内心因不得志而郁结的愁思仍然溢于字里行间;故选D江西省202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1(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秋雨叹三首(其三)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注)①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房琯上言水灾,国忠使御史按之。国忠恶言灾异,而四方匿不以闻。②长安布衣:杜甫自谓。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诗人在连绵秋雨中旅居的情况,抒发了由秋雨引发的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B.第一句运用了反问句强调自己贫困潦倒、无人关心的不幸境遇。“比数”即相提并论。C.“稚子无忧走风雨”写无惧风雨的孩子们雨中欢呼雀跃的情景,反衬出“老夫”的衰老。D.尾联写秋霖淫溢、久不见日、满地泥泞的场景,表达对君臣失道的国政的担忧与质疑。7.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C7.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雨声飕飕,天气寒冷,胡雁难飞,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氛围,烘托愁苦之深重。②托物言志(比喻,以物喻人)。环境凄寒,胡雁欲高飞而不能,诗人以胡雁来比喻自己身居困厄不能伸展抱负。③虚实结合。实写天寒雨稠、胡雁掩翅,虚写自己身处困境、郁不得志;联想巧妙,画面感强,感人至深,含蓄蕴藉。江西省202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夜泊水村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①作此诗时,作者已居家山阴奉祠9年,时年58岁。②老子:“老夫”之意,指陆游自己。一说指老子李耳。③泣新亭:东晋初年,从洛阳逃到江东的文士,常到新亭饮酒赋诗,谈到半壁河山沦亡,常相对而泣。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惆怅。“羽箭久凋零”,一个“久”字,足见其被弃置时间之长及内心的极度苦闷。B.颔联“诸君何至泣新亭”借用《世说新语》中“新亭对泣”的典故,既是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责,又表达了诗人“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的爱国之情。C.“双鬓向人无再青”,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白发无法再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韶华易逝、青春难在的感伤与悲愤。D.尾联扣题目中的“泊水村”,想象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痛苦之情。7.妙用典故、借古事以抒今情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创作背景和诗意,分析“太息燕然未勒铭”一句所用的典故及表达的情感。6D7燕然未勒铭借东汉大将窦宪北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记功勒石而归的故事;一方面表现金人未灭、国土沦丧的沉痛;另一方面表现诗人被弃置、不能像窦宪一样大显身手、为国立功的壮志难酬的痛苦。
     

    相关试卷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共11页。

    2022年江西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专题: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专题,共13页。

    2022年江西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请简要论述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试分析文章语言有哪些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