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东北三省四暨沈阳高三质量监测(二)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
生物学
命题:沈阳市第十一中学 董岩
沈阳市第二中学 马恒
沈河区教育研究中心 王丽峰
审题: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董玉敏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细胞膜接触实现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
B. 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由多种细胞结构合作完成
C. 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D. 健康人体内的细胞衰老、凋亡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
2. 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人们对水通道蛋白的结构、功能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通道蛋白只允许水分子而不允许离子进出细胞
B. 在通过水通道蛋白时,水分子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C. 水分子更多是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D. 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影响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
3. 人体血液中含有多种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B. 有些蛋白质能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C. 血浆蛋白含量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
D. 缺铁会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4.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在延伸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核糖体一次移动的不是三个碱基的“距离”,而是两个或者四个碱基的“距离”,此现象称为“核糖体移框”。下列有关该现象的推断,错误的是( )
A. 可导致细胞中某些基因的碱基发生增添或缺失
B. 不会导致mRNA上起始密码子的位置发生改变
C. 可导致mRNA上提前或者延后出现终止密码子
D. 可导致翻译出的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
5. 我国是最早把野生鲫鱼驯化成金鱼的国家。现将紫色金鱼雌雄交配,子代均为紫色。将紫色金鱼与灰色野生鲫鱼作正、反交,F1均为灰色。将F1与亲代紫色金鱼回交,产生的子代中灰色鱼2860尾,紫色鱼190尾。若将F1雌雄交配产生F2,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金鱼体色受独立遗传的2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1雌、雄个体各产生8种配子
C. F1回交产生的灰色子代中纯合子占1/5
D. F1雌雄交配产生的F2中灰色纯合子有15种基因型
6.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各自断裂后发生了互相移接,但未改变细胞中的基因总数,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平衡易位,平衡易位携带者通常不会有异常表型。如图所示,某女性为一条4号染色体与一条20号染色体的平衡易位携带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女性体细胞中含有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B. 该女性婚后,不可能生出表型正常的孩子
C. 该女性产生生殖细胞过程中会出现两对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现象
D. 该女性怀孕期间可通过B超检测胎儿是否为平衡易位携带者
7.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现利用小鼠进行研究显示,Hcrt神经元在睡眠中起着关键作用。Hcrt神经元兴奋时,能使小鼠发生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并维持觉醒状态。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状态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crt神经元发生Na+内流时不利于从觉醒向睡眠状态转化
B. 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的Hcrt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 敲除Hcrt神经元的KCNQ2/3基因可导致年轻小鼠觉醒状态持续时间延长
D. 可针对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功能研发药物来改善睡眠质量
8. 向已空腹12h的健康人静脉输注葡萄糖,一段时间内,使血糖含量迅速升高到超过基础水平,并持续输注以保持高糖状态,此过程中血浆胰岛素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0~5分钟,胰岛B细胞内已经合成的胰岛素会迅速分泌
B. 5~15分钟,血浆胰岛素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进入靶细胞,并与胞内受体结合
C. 15分钟之后,胰岛B细胞不断合成与分泌新胰岛素
D. 血糖含量水平可以调节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9. 某同学参加校园篮球赛,做了充分的赛前准备活动后,血液中红细胞与氧的结合能力增强,体温略有升高,神经兴奋传导的速度加快,肌肉收缩与舒张的速度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做准备活动可减少比赛初期肌细胞中乳酸的产生
B. 做准备活动时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受大脑皮层调控
C. 体温略有升高主要是通过减少蒸发散热实现的
D. 神经兴奋传导的速度加快可能与酶活性增强有关
10. 2021年,云南亚洲象“北上南归”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研究显示,亚洲象目前在西双版纳地区仅存300余头,分布于5个互不连通的地区。我国已经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项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照片或视频的方法
B. 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可能是开垦农田、修建公路等人类活动所致
C. 对亚洲象受损栖息地开展修复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
D. 可通过研究其活动轨迹构建生态廊道来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11. 下图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式“鱼菜共生”生态养殖系统结构示意图,该模式通过在鱼塘附近修建人工湿地使鱼塘中的水质得以净化,解决了传统水产养殖导致周边水体污染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
A. 该生态养殖系统中,“鱼”和“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B. 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 人工湿地中的细菌和蔬菜都能直接利用鱼塘中的有机污染物
D. 增加水生蔬菜的种类必然会增大蔬菜间对光能的竞争强度
12. 海南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过度放牧导致当地天然草地退化,引发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地沙漠化。2005年起,政府实施了生态工程建设,种植了抗旱抗风沙的植被,科学确定载畜量。下表是海南州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总生态足迹与总生态承载力的统计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份 | 总生态足迹(×104hm2) | 总生态承载力(×104hm2) |
2005年 | 165.5 | 178.7 |
2017年 | 243.7 | 260.1 |
A. 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耕地、草地和林地的面积
B. 当地居民适当减少食物中肉类所占的比例,有助于减少生态足迹
C. 治理草地沙化和制定合理载畜量的措施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
D. 数据显示2017年生态盈余较之前增加,表明生态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13. 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选择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重复培养
B. 重复培养几代后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变大
C. 大肠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出现了耐药性变异
D. 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等进行消毒
14. 下列有关“菊花组织培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酒精、次氯酸钠等对生理状况良好的嫩枝茎段进行表面消毒
B. 将外植体的1/3~1/2插入到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注意不要倒插
C. 接种外植体的锥形瓶应置于无菌、光照、18~22℃的培养箱中培养
D. 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浓度、比例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15. 下图为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大鼠、小鼠两个物种创造出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AdESCs)的过程,该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潜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dESCs具有全能性
B. AdESCs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XY
C. 生殖细胞发育成囊胚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
D. 图示过程中不可使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互花米草是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其分布区域每天平均水淹时间接近3h。研究人员将互花米草幼苗置于塑料桶中进行不同时长的“没顶水淹”实验,处理50天后,互花米草叶片中的自由水/结合水比值的变化如下图、植株生长状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水淹处理(h·d-1) 观测项目 | 0 | 3 | 6 | 12 | 24 |
单株株高增长率(%) | 27.5 | 27 | 16.8 | 13.5 | 6.9 |
单株叶面积增长率(%) | 110.0 | 14.8 | -20.0 | -40.0 | -70.0 |
光合速率(umolCO2m-2s-1) | 314 | 27.5 | 26.5 | 24.5 | 19.2 |
A. 0h·d-1水淹处理,该植物细胞代谢旺盛、植株生长快
B. 3h·d-1水淹处理,该植物的抗逆性较强
C. 实验表明,“没顶水淹”可抑制互花米草叶面积扩展,从而影响其生长
D. 实验所用海水的盐度应与采样地点相同,实验期间不用更换海水
17. “细胞因子风暴”是指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该现象引起免疫细胞过度激活,不仅损伤感染部位,还会造成全身炎症反应。下图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因子风暴”产生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图中IL-6、GM-CSF、Monokines均为细胞因子,单核细胞属于免疫细胞
A. 细胞因子是一类随体液运输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免疫活性物质
B. 图示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分泌发生了负反馈调节
C. 直接攻击肺组织细胞的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
D. 阻止GM-CSF与其受体结合,可减弱“细胞因子风暴”
18. 杂交瘤技术制备的鼠源单抗(单克隆抗体)可诱导人体产生抗单抗抗体(ADAs)而降低其治疗效果。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可在小鼠体内生产人鼠嵌合单抗,还可将人编码抗体的基因转移至经过人工改造的抗体基因缺失的小鼠中,使小鼠表达出完全人源化单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涉及动物细胞融合及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 不同类型单抗的制备过程都涉及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C. 鼠源单抗疗效降低是由于ADAs与其发生了特异性结合
D. 鼠源单抗、人鼠嵌合单抗、完全人源化单抗诱发产生ADAs的强度依次升高
19.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大量的牦牛粪便直接沉积在草地表面,对该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土壤动物是分解牦牛粪便的重要生物。下图为研究人员采集土壤动物自制的“干漏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牦牛粪便长时间沉积在草地表面会影响草地植被生长和家畜采食
B. 分解牦牛粪便的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成分
C. “干漏斗”法适用于某些不方便用镊子夹取的土壤动物的采集
D. 季节变化会改变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20.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类型的果蝇,其染色体及相关基因如图所示。已知果蝇的第Ⅳ号染色体多一条或少一条不影响存活及繁殖。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有眼(D)对无眼(d)为显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甲与乙交配,子代灰身白眼雄蝇出现的概率为3/32
B. 若只考虑有、无眼的遗传,将乙与丁交配,则子代有眼:无眼=5:1
C. 丙、丁果蝇的形成均是由于亲本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D. 自然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果蝇种群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下降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螺旋藻属于颤蓝细菌,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均衡、具有保健功效。在秋季晴天温室、自然光照及通空气培养条件下,研究人员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温度对三种螺旋藻品系(S1、S2、S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研究,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螺旋藻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螺旋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场所与小麦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由图1可知,在0~12时,螺旋藻呼吸速率与藻液温度呈__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该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3)进一步研究发现,强光可对螺旋藻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质与结构造成损伤,据此分析,图2中15时净光合速率峰值低于9时净光合速率峰值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结合图1和图2分析,__________为高产优良品系,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23. 植物生长发育与光信号密切相关。农业生产中,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会导致“荫蔽胁迫”,低位作物主要通过光敏色素B(phyB)感知该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的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降低了作物产量和品质。下图为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反应机制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注:PIF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作用的蛋白质、ROT3、BZR1和ARF6均为基因
(1)图中四种激素在调控下胚轴伸长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作用。
(2)phyB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已知phyB存在非活化(Pr)和活化(Pfr)两种形式。正常光照环境下,R:FR较高,phyB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其可进入细胞核,通过抑制PIFs与__________的启动子结合,以调控__________,调节幼苗下胚轴的伸长。
(3)荫蔽胁迫下,phyB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由此_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对PIFs的抑制作用,导致幼苗下胚轴过度伸长。已知“荫蔽胁迫”导致了萌发后生长阶段的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的过度伸长,这有利于植物__________,以适应“荫蔽胁迫”环境。据此分析,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下低位作物产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请用箭头表示荫蔽胁迫下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
25. 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进入该水域,目前已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柏桉藻与本地藻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2)研究人员用两个较大的水箱模拟该水域环境,向其中一个水箱中添加8只水虱。每个水箱用纱网(该纱网不能阻止水虱活动)平均分隔成四个区域,依次加入甲、乙、丙三种本地藻和柏桉藻各0.5克(如图1),十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下表,该实验结果说明水虱更喜欢取食__________(填“柏桉藻”或“本地藻”)。
海藻种类 海藻重量增加值(g) 组别 | 甲 | 乙 | 丙 | 柏桉藻 |
无水虱组 | 0.4 | 0.5 | 0.07 | 0.1 |
有水虱组 | 001 | 0.2 | -0.2 | 0.3 |
(3)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进一步开展如下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在盛有等量海水的五个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其中对照组应放入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2,该实验结果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能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因此水虱更偏好附着在柏桉藻上。
(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是:柏桉藻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密度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
27. 碱性蛋白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等行业。为了实现低成本高产量的目标,研究人员通过诱变技术获得高效分泌碱性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再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该地衣芽孢杆菌的碱性蛋白酶基因(Apr)导入大肠杆菌,构建了表达胞外碱性蛋白酶的重组菌株。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诱变技术处理的过程中,地衣芽孢杆菌发生了__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由于该种变异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故诱变后还需经过____________才有可能获得高效分泌碱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
(2)Apr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已知,如下图所示。利用PCR技术扩增Apr基因所需要的引物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_。
A. 5'-GGATCTAACGCGATACGC-3' B. 5'-CTCGAGCCGGAAATACTT-3'
C. 5'-AAGTATTTCCGGCTCGAG-3' D. 5'-GCGTATCGCGTTAGATCC-3'
(3)PCR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显示,除目的基因条带外,还有2条非特异条带,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导致引物与模板中的非目的基因片段结合。
①引物序列较短;②引物和模板不完全配对;③复性温度过高
(4)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下图是已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ET-28b(+)-Apr示意图,研究人员用XhoI和NcoI两种酶(酶切位点见下图,数字代表该位点与复制原点的距离)对重组菌株的DNA进行双酶切,若得到约为____________bp和____________bp的DNA片段,则初步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
29.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幼虫无斑纹者称之为姬蚕(P基因控制),有斑纹者种类繁多,易于识别。将普通斑纹(P+基因控制)雌蚕甲与黑缟斑(PS基因控制)雄蚕乙进行杂交,F1全为黑缟斑,让F1自由交配,F2雌、雄个体均为黑缟斑:普通斑纹:姬蚕=12:3:1。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推测控制家蚕斑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且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相对于雌蚕,雄蚕的食量少、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为保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的持续和稳定,需要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已知导入某条件致死基因(D)的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现利用该致死基因的特性,设计如下实验:
选用成功导入一个条件致死基因(D)的某雌蚕与普通雄蚕杂交,将其子代平均分成两组,甲组在10℃条件下培养,乙组在20℃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组存活子代的性别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常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 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 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符合生产要求的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乙组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2022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
生物学
命题:沈阳市第十一中学 董岩
沈阳市第二中学 马恒
沈河区教育研究中心 王丽峰
审题: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董玉敏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题答案】
【答案】ABC
【17题答案】
【答案】AD
【18题答案】
【答案】BD
【19题答案】
【答案】ACD
【20题答案】
【答案】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拟核 ②. 不同
(2) ①. 正 ②. 不能
(3)强光造成光合物质与结构的损伤(未完全修复)
(4) ①. S1 ②. 具有较低的呼吸速率和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22题答案】
【答案】(1)协同(或答:“促进”)
(2) ①. 蛋白质(或答:“色素—蛋白复合体”) ②. 活化(Pfr) ③. BZR1、ARF6 ④. 基因的转录(或答:“基因的表达”;或答:“BZR1、ARF6蛋白质的合成”)
(3) ①. 非活化(Pr) ②. 减弱 ③. 获得更多光照 ④. 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供给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生长
(4)
【23题答案】
【答案】(1)竞争 (2)本地藻
(3) ①. 海藻的种类 ②. 水虱的生存率 ③. 隆头鱼和水虱 ④. 海藻会降低隆头鱼对水虱的捕食 ⑤. 柏桉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最大
(4) ①. 增加 ②. 水虱更喜欢捕食本地藻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基因突变 ②. 不定向性(多写“低频性”也得分,只写“低频性”不得分) ③. 筛选 (2)AB (3)①②
(4) ①. 限制酶、DNA连接酶 ②. 1110 ③. 5231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常 ②. PS对P+、P为显性,P+对P为显性(或PS>P+>P) ③. P+P ④. PSPS
(2) ①. 雌蚕:雄蚕=1:1 ②. 全为雌蚕 Z ③. 全为雄蚕 W ④. ZWD ⑤. 留种(用于继续选育雄蚕)
2024沈阳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沈阳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生物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生物pdf、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月考)(一)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月考)(一)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3沈阳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沈阳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生物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