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高考热点讲座4学案
展开高考热点讲座4
热点一 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
模型一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与平抛运动的
综合问题
1.在此类问题中有时是一个物体做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另一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特定条件下相遇,有时是一个物体先做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后做平抛运动,有时还要结合能量关系分析求解,多以选择题或计算题考查。
2.解题关键
(1)明确水平面内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方程。
(2)平抛运动一般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速度或位移。
(3)速度是联系前后两个过程的关键物理量,前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2020·安徽定远重点中学高三期末)某电视台正在策划的“快乐向前冲”节目的场地设施如图所示,AB为水平直轨道,上面安装有电动悬挂器,可以载人运动,下方水面上漂浮着一个半径为R铺有海绵垫的转盘,转盘轴心离平台的水平距离为L,平台边缘与转盘平面的高度差为H,A点位于平台边缘的正上方,水平直轨道与平台间的高度差可忽略不计。选手抓住悬挂器后,按动开关,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从A点沿轨道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起动后2 s悬挂器脱落。设人的质量为m(人可看成质点),人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重力加速度为g。
(1)假设选手落到转盘上瞬间相对转盘速度立即变为零,为保证他落在任何位置都不会被甩下转盘,转盘的角速度ω应限制在什么范围?
(2)若H=3.2 m,R=0.9 m,g取10 m/s2,当a=2 m/s2 时选手恰好落到转盘的圆心上,求L。
(3)若H=2.45 m,R=0.8 m,L=6 m,g取10 m/s2,选手要想成功落在转盘上,求加速度a的范围。
[解析] (1)设人落在转盘边缘处恰好不被甩下,此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则有:μmg=mω2R
解得ω=
故转盘的角速度ω≤ 。
(2)人处于匀加速过程:
x1=at2=×2×22 m=4 m
vC=at=4 m/s
人处于平抛过程:H=gt,得t2=0.8 s
x2=vCt2=4×0.8 m=3.2 m
故L=x1+x2=7.2 m。
(3)分析知a最小时人落在转盘左端,a最大时人落在转盘右端,由H=gt得t3=0.7 s,人落在转盘左端时L-R=a1t2+a1tt3
解得a1= m/s2≈1.53 m/s2
人落在转盘右端时L+R=a2t2+a2tt3
解得a2=2 m/s2
故加速度a的范围是1.53 m/s2≤a≤2 m/s2。
[答案] (1)ω≤ (2)7.2 m
(3)1.53 m/s2≤a≤2 m/s2
模型二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与平抛运动的
综合问题
1.在此类问题中有时物体先做竖直面内的变速圆周运动,后做平抛运动,有时物体先做平抛运动,后做竖直面内的变速圆周运动,往往要结合能量关系求解,多以计算题考查。
2.解题关键
(1)要解决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是“轻杆模型”还是“轻绳模型”,然后分析物体能够到达圆周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2)速度也是联系前后两个过程的关键物理量。
(2019·福建四地六校统考)如图所示,这是阿毛同学的漫画中出现的装置,描述了一个“吃货”用来做“糖炒栗子”的“萌”事儿:将板栗在地面小平台上以初速度v0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衔接而成的轨道,从最高点P飞出进入炒锅内,利用板栗在炒锅内来回运动使其均匀受热。我们用质量为m的小滑块代替栗子,借这套装置来研究一些物理问题。设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半径分别为2R和R,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将锅内的纵截面看成两个斜面AB、CD和一段光滑圆弧组成。两斜面倾角均为θ=37°,滑块的运动始终在锅内的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为g。设滑块恰好能经P点飞出,且恰好沿AB斜面进入锅内。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
(1)滑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经P点时的速度大小;
(3)P、A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解析] (1)在O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N-mg=m,FN=mg+m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滑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mg+m。
(2)在P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m
解得vP=。
(3)因为tan θ=
vy=gt
联立解得t=,故x=vPt=1.5R。
[答案] (1)mg+m (2) (3)1.5R
热点二 天体运动规律的分析
本部分要重点理解解决天体运动的两条基本思路、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方法、卫星运行参量的求解及比较等。其中卫星变轨问题和双星系统模型是天体运动中的难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要抓住“一个模型”“两个思路”。
1.一个模型
无论是自然天体(如行星、月球等),还是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等),只要天体的运动轨迹为圆形,就可将其简化为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2.两个思路
(1)所有做圆周运动的天体所需向心力都来自万有引力,因此向心力等于万有引力,据此列出天体运动的基本关系式:==mω2r=mr=ma。
(2)不考虑地球或天体自转的影响时,物体在地球或天体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约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mg,变形得GM=gR2(黄金代换式)。
(多选)(2020·中山市上学期期末)设地球的半径为R0,质量为m的卫星在距地面2R0高处做匀速圆周运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的线速度为
B.卫星的角速度为
C.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g
D.卫星的周期为2π
[解析] 研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G=m,解得v=,其中r=3R0,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G=mg,联立解得v=,故A错误;卫星的角速度ω==,故B正确;根据圆周运动知识得a==,故C正确;卫星的周期T==2π,故D正确。
[答案] BCD
(2020·荆门市上学期调考)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在地球的近地圆轨道上正常运行;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的向心加速度
B.四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是:va>vb>vc>vd
C.在相同时间内d转过的弧长最长
D.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30 h
[解析] 因为a、c的角速度相同,根据:a=ω2r,因a离地心的距离小于c离地心的距离,所以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c;b、c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a得:a=,因b的轨道半径小于c的轨道半径,所以b的向心加速度大于c,综上分析可知,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故A错误;因为a、c的角速度相同,根据v=ωr,因a离地心的距离小于c离地心的距离,所以a的线速度小于c;b、c、d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得:v=,因b的轨道半径最小,d的轨道半径最大,所以b的线速度大于c,c的线速度大于d,则vb>vc>vd,vb>vc>va,故B错误;因b的线速度最大,则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故C错误;c、d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r,得:T=2π,因d的轨道半径大于c的轨道半径,故d的周期大于c,而c的周期是24 h,则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30 h,故D正确。
[答案] D
(多选)(2020·张家口市5月模拟)如图所示,赤道上空的卫星A距地面高度为R,质量为m的物体B静止在地球表面的赤道上,卫星A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已知地球半径也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若某一时刻卫星A恰在物体B的正上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受到地球的引力为mRω
B.卫星A的线速度为
C.卫星A再次到达物体B上方的时间为
D.卫星A与物体B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解析] 物体B受到地球的引力应为万有引力F=,不等于向心力,故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因此卫星A的线速度v=,故B正确;依题得,卫星A的角速度为ωA=,此时A和B恰好相距最近,当他们下次相距最近时,时间满足(ωA-ω0)t=2π,因此联立解得t=,故C错误;依题得,卫星A的向心加速度为aA=,物体B的向心加速度aB=ωR,因此向心加速度之比为=,故D正确。
[答案] BD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共9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斜抛运动,相对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4节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4节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4节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4节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