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大连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 我是小画家——【画笔】模块组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大连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 我是小画家——【画笔】模块组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数学和逻辑运算,展示导入 观察新知,模仿示例 实践认知,小组讨论 实践认知,讨论探究 技能提升,数字和逻辑运算,成果展示 评价提高,总结提升 自我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课 我是小画家——【画笔】模块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5课。初中信息技术第七册教材主要内容是Scratch编程应用和机器人入门知识(选学内容),本册教材的编写主要侧重学生计算思维的训练,其中内容丰富而有趣,例子实际而有效,既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又注重学生对程序设计基本结构的了解和程序设计思想的初步形成。第五课主要学习【画笔】模块组,利用【画笔】模块组和循环指令来完成简单形状的绘制,本堂课内容逻辑性强,饶有趣味,很适合学生现阶段的计算思维和兴趣的发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本课是前四课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后面课程发展的基础。其内容主要是通过正多边形的绘制程序来一步一步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循环结构和数学运算体现了图形绘制程序设计思维,同时我还增加了变量的应用,利用变量来绘制正多边形不但是第三课知识的重点应用回顾和提高,同时也是本课计算思维突破的一个关键。二、学情分析我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由于小学信息课的开设情况不同,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进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课已经很熟悉,另外一部分学生也经过七年级上学期信息课的学习,对信息技术课也已经达到了基本熟悉。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基础性差异。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能够有效地开展小组学习,能够通过小组探究、合作来完成一些课堂任务,本课应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也喜欢讨论与互助式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同时小组学习也可以解决不同基础层次学生对于学习的要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Scratch软件【画笔】模块组主要模块指令的使用方法;(2)能够使用【数学和逻辑运算】模块组的一些模块指令完成计算;(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是否需要使用循环结构;(4)能够利用循环结构绘制出简单的图形。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研究,合作认识等方式来完成简单图形的绘制;(2)通过要点分析,小组讨论,作品评述等方法来锻炼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程序编制的成功来体验编程过程中的乐趣,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2)通过合作环节逐步形成合作意识,形成认真分析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循环结构使用方法的理解和图形绘制程序设计思维的形成。难点:如何促进学生图形绘制程序设计思维的形成。 五、信息技术应用 参照微课,提示性学案,上机实践探究。六、学习方法及策略 采用学案导学、任务探究、小组协作、互助学习的方式学习;教师应注意引导启发、组织引领、纠错补充、鼓励表扬,利用分组学习的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七、教学过程活动1【展示导入 观察新知】观察老师给出的示例程序,学习scratch软件绘制图形的方法。讨论探究一:通过观察示例程序,小组讨论并说出本程序应用了哪几个模块组的哪几个指令?请分析每个指令的功能。 活动解析:出示本课的起始内容,传递形象化的程序设计思维起点,能够更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直接的引导学生进入程序设计思维模式。活动2【模仿示例 实践认知】任务一: 模仿示例程序,完成正四边形的绘制。活动解析:本活动通过简单的程序模仿,加深学生对程序设计的体验,加强学生对程序设计的认知,从而促进程序设计思维的发展。活动3【小组讨论 实践认知】问题探究二:观察示例程序,请说出示例程序中使用重复的指令是什么?并小组讨论如何简化这些重复使用的指令,具体要用到哪一条指令?(可以参照微课“scratch两种简单的循环结构微课.swf” 学习,微课位置在e盘根目录下。)任务二:修改你刚才编写的程序脚本,使之更简洁明了。 活动解析:本活动通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锻炼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编制的程序,加强了对本课知识点的认知,深入体会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并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了程序设计思维的发展。活动4【讨论探究 技能提升】教师引领:绘制正方形我们旋转的角度是90度,那么你知道我们旋转使用的角度是外角的度数还是内角的度数吗?(由于初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外角的相关知识,所以这部分内容由教师引领。)问题探究三:绘制正方形我们旋转使用的角度是正方形外角的度数90,那么如果要绘制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呢?绘制正多边形旋转角度有什么规律吗?提示:1、想要绘制其他正多边形我们首先就要知道这个正多边形的外角的角度。2、内角与外角的和是180度,即内角+外角=180度,那么外角=180-内角。如果已知内角的度数,我们就可以求出外角的度数,请试着完成下面表格。 内角度数外角度数外角×边数=?正三角形60 正四边形90 正五边形108 正六边形120 …………………… 3、由上面表格可知正多边形的外角和边数的关系为外角度数×边数= 度,这是一个规律。如果设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即正n边形。那么外角度数= /n 。任务三: 1、请先继续修改你刚才编写的程序的参数,来绘制一个正五边形。2、请继续修改你的程序脚本,通过添加变量n(n代表正多边形的边数),使之能够绘制一个任意的正多边形,即正n边形。并通过给n赋值(n为大于2小于10的整数)来完成你的作品。提示:1、首先应该在【变量】模块组中新建一个变量,然后使用利用该组的指令来搭建我们的脚本程序。2、你还可能用到【数字和逻辑运算】模块组中的一条指令。 活动解析:本活动倾向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训练,同时也加深了计算思维的形成。数学思维也是计算思维的一部分,没有数学思维很难成就计算思维。本环节我还增加了变量的应用,利用变量来绘制正多边形不但是第三课知识的重点应用回顾和提高,同时也是本课计算思维突破的一个关键。所以,本活动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了思维的延伸。活动5【成果展示 评价提高】展示一:每个小组推荐一个成果,进行全班展示,并进行自我评述,其他同学可以给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活动解析:本活动是本课知识体系的检验,通过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活动来促进学生发展审美能力、说话交流能力,并且体会编程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6【总结提升 自我反馈】小组讨论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具体描述一下你学到的知识点?请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教师补充总结。活动解析: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能够更全面的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 八、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通过合作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程序的设计和递进式的修改操作,来一步一步促进学生图形绘制程序设计思维的形成。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本课采用了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的策略,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启发、组织引领、纠错补充、鼓励表扬。在新课导入的环节,使用了“读程序”的方式,即给予学生示例程序,让他们小组讨论、合作解读。通过程序的读取,给学生一个形象化的思维起点,能够更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直接的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当中去。在活动4当中,重点是学生能否理解旋转角度的选取问题,应注意角色方向的阐述。本环节我采取教师引领的方式,利用“一支笔”代表角色,笔的尾端代表落笔开始画线的点,笔的前端代表角色运动的方向,通过教师在白板上运动式的演示,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旋转角度的问题。在任务三中,我增加了变量利用的知识点,本课中并不涉及。利用变量来完成图像的绘制,有助于以前知识的巩固,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变量应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就是对学生计算思维的一次提升。当然,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本课是针对于程序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强调学生探究问题,在对程序的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中形成程序设计思维,所以本课讨论研究的环节特别多,而本课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显得有些零碎,不过好在整堂课通过程序逐渐修改和完善的体系来进行串联,使整个思维体系仍然是一个整体。如果将讨论的环节进行适当的合并,可能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在上课过程中,由于增加了变量的应用,虽然给本课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训练增加了高度,同时也给本课增加了难道。学生必须对于变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够完成本课的内容。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对于变量的理解仍然不够,可能是因为时间稍长有些淡忘,也可能是本身对于变量的理解就不够充分,虽然大多数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完成了这部分的内容,但是真正理解了多少呢?所以,在进行任务三第二个任务之前,应对变量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些适当的复习和引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总的来说,本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层层深入,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形成的规律和发展,围绕着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进行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既锻炼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程序设计思维的发展;既给予学生创作和成功的喜悦,也增加了认知的体验和积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大连版第四课 我是艺术家——【外观】与【声音】模块组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大连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 我是小画家——【画笔】模块组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六课 神奇的画笔——多层嵌套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