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 练习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第1页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第2页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3一、单选题1.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尼罗河流域——古印度——甲骨文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C.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D.黄河、长江流域——中国——种姓制度2.早期城市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人类最早的城市出现的时间与对应区域是(    A.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B.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C.约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D.约公元前3000年黄河流域3.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佛教一基督教一伊斯兰教B.伊斯兰教一基督教一佛教C.佛教一伊斯兰教一基督教D.基督教一伊斯兰教一佛教4.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夏朝的建立B.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的产生C.陶器的出现D.村落的出现5.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管仲改革商鞅变法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6.“这次战争使迦太基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受到实质性的削弱……罗马则成了地中海西部的霸主。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是指(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C.特洛伊战争D.布匿战争7.下列器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青铜器陶器石器铁器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8.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9.网课结束,复学考试中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老师引用了哪家学派的思想教育学生(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10.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A.河姆渡黑陶钵B.殷墟甲骨C.商鞅方升D.半两钱11.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霸主的是(    A.古希腊B.古罗马C.亚历山大D.阿拉伯帝国12.下列各项中,属于古希腊自然科学的是(    A.《十二铜表法》B.阿基米德定律C.《雅典学院》D.《古兰经》13.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有(      史实结论雅典民主制度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十二铜表法》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古罗马的文明成就对西方文化作出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拉丁语在罗马帝国境内广泛传播现代的很多语种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这里所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B.波斯帝国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二、问答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古代埃及人曾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材料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尼罗河是上天赐予埃及的赠礼。”西方人称埃及是“尼罗河送来的礼物”。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息息相关。试【解析】为什么说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息息相关?17.有人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这意味着什么?在你看来,罗马人主要凭什么达到了这一目的?三、材料分析题18.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处世之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选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革新之智】《魏书》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施政之智】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1)材料体现了哪一学派的主张?指出这一学派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2)推行上述革新的政治家是谁?材料反映了这次革新的哪一内容?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施政智慧。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B【解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搭配是正确的。A项尼罗河流域——古印度——甲骨文搭配不正确,非洲的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甲骨文是中国古老的文字,不符合题意;B项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搭配正确,符合题意;C项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搭配不正确,非洲的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不符合题意;D项黄河、长江流域——中国——种姓制度搭配不正确,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关知识。约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逐渐形成了几十个最初的小国,B说法有遗漏;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C说法有误;月公元前2070年,黄河流域出现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D说法有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的识记。3.A【解析】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A项佛教一基督教一伊斯兰教排列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排列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时间。4.A【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A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朝的建立的意义。需要准确识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5.A【解析】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领域的变革,体现了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A项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是题干信息反映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6.D【解析】根据材料这次战争使迦太基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受到实质性的削弱,……罗马则成了地中海西部的霸主可知材料中的这次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ABC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布匿战争是题干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所指得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布匿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运用的能力。7.C【解析】据所学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最早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之后学会了磨光技术,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时期有了陶器;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故按顺序排列为③②①④C③②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生产工具的演变顺序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重点掌握生产工具的演变顺序。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有关知识。有权就有一切体现了皇权制,家长制体现了宗法制,官僚政治体现了我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蒙昧主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理解。9.D【解析】结合题干信息,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根据教材所学得知,指的是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辩证的看待问题。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道家思想是老师引用教育学生的学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老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0.B【解析】甲骨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CD三项均与商朝无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B项殷墟甲骨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主,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霸主。故答案为B【点评】学生要分清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霸主,后来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国家。12.B【解析】此题考查古希腊的自然科学成就。A为古罗马的法律成就,D为伊斯兰教的经典,C是一幅名画,图中有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他们皆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B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故答案为B【点评】掌握古希腊的自然科学成就。13.D【解析】在夏朝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经开始利用蚕茧抽丝,并将蚕丝挑织成织物。夏代至战国末期,是丝绸生产的发展时期,尤其是丝织技术有了突出的进步,已经能用多种的织纹和彩丝织成十分精美的丝织品,自秦代至清道光年间是丝绸生产的成熟时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由此推断古墓的朝代最早是在明朝。D项明朝的古墓随葬品中,可能发现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的手工业以及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1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而《十二铜表法》只是罗马法的一个代表性成就,所以错误;古罗马的文明成就主要体现在法学、文字、建筑方面,对西方文化作出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的是古希腊文明,所以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成就的识记。15.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和扩张。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已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故A符合题意;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亚历山大与题干的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不符。故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二、问答题16.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是埃及惟一的水源。尼罗河定期泛滥为河谷耕地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埃及人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使尼罗河谷地区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前3500年,尼罗河两岸建立了几十个小国家,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初步统一。在尼罗河的养育下,古代埃及人民发明并使用象形文字,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无数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文明和尼罗河关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是埃及惟一的水源。尼罗河定期泛滥为河谷耕地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埃及人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使尼罗河谷地区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前3500年,尼罗河两岸建立了几十个小国家,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初步统一。在尼罗河的养育下,古代埃及人民发明并使用象形文字,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无数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和尼罗河关系的理解。17.罗马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主要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解析】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公元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地中海被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最重要的原因是武力(军事)征服。故答案为:罗马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主要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共和国的扩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三、材料分析题18.1)儒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2)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解析】(1)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相关知识。《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的思想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儒家思想在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2)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开展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在语言上,孝文帝规定禁止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此后,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3)本题考查唐朝的相关知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反映了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积极听取民众和大臣的意见,并且善于发掘和利用人才,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稳定,被称为天可汗故答案为:(1)儒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2)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诸子百家、孝文帝改革、唐太宗的施政智慧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相关试卷

    综合练习卷(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

    这是一份综合练习卷(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明探源(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

    这是一份文明探源(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活的变化(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

    这是一份生活的变化(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