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 -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15700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 -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15700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 -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15700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 -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1570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 -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1570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 -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1570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 -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通用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 -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通用版)·,文件包含专题11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11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归纳
一、物质分类
(一)相关概念
1. 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举例:空气、溶液和合金等。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2. 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一种分子构成的。举例:蒸馏水、氧气和冰水混合物。
3.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金、金刚石、氢气和氧气等。
注意:(1)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有可能是单质。
4.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过氧化氢、二氧化碳等。
5. 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举例: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乙醇和醋酸等。
注意:但是CO、CO2、H2CO3和碳酸盐具有无机物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6. 无机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举例:碳酸钠、硝酸银和硫酸钡等。
7.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举例:二氧化碳、过氧化氢等。
注意: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8. 酸: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举例:盐酸、硫酸和碳酸等。
注意: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9. 碱: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举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等。
10.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举例:硝酸铵、碳酸钙和硫酸钡等。
(二)、物质分类
根据
所含
物质
种类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根据所含元素种类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
化合物
根据有无C
有机物
无机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二、原子
(一)原子发现史
1. 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实心球体。
2. 汤姆森: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分的。并设计了一个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像葡萄干布丁,其中葡萄干是带负电的电子,布丁是带正电的物质。
3. 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现象:① 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不改变原来方向;
②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前进的方向;
③甚至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现象分析:①大多数α粒子能顺利穿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②带正电的α粒子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产生斥力,方向偏转。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过来说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
(3)结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二)原子结构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
1. 原子(不显电性)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2.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
3. 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的体积由核外电子决定。
4.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三)原子或分子的基本性质
1.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① 能用性质解释生活现象。
2. 粒子之间都有间隔; ②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物质的化学性质
3. 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 由直接构成它的微粒保持。
4.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决定于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铁原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四)相对原子质量
1. 定义: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个质量是个比值;
3. 理解 (2)有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3)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
(4)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书写、记忆和运算方便。
(五)电子的排布
1. 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 排布规律:(1)第1层最多2个电子;(2)第2层最多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8个。
3. 结构示意图含义:圆圈(原子核);圆圈内数字(核内质子数);弧线(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4. 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形成离子
金属原子
1-3(H、He除外)
易失去电子
阳离子
非金属原子
4-7
易得到电子
阴离子
稀有气体原子
8(He2个和离子除外)
性质稳定,不得失电子
5. 在结构示意图中,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判断依据: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三、离子
1.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分类:阳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的离子。
3. 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 数值为1时省略不写。
4. 原子、离子、分子的关系。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
物质
原子
分子
四、物质的构成
1、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它们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单质,例如:金、铁;
非金属固体单质,例如:碳、红磷、硫磺、硅
稀有气体单质,例如:氦气、氖气、氩气
考点讲解
考点1:物质分类
【例1】(2021·湖北黄石市)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 B.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
C.食盐水、纯碱、干冰 D.天然气、氢氧化钾、大理石
【答案】B
【解析】
A、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A错误。
B、液化石油气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二氧化锰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B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C错误。
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理石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例2】(2021·湖南怀化市)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水银 B.洁净的空气 C.二氧化碳 D.盐酸
【答案】A
【解析】
A、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B、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3】下列各斟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B中含有三种分子,是混合物;
C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D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故选:B。
变式演练
【变式1】(2021·福建)全硼富勒烯团簇()的分子结构像中国红灯笼(如图)。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盐
【答案】A
【解析】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作单质,所以A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B错误;
C、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以C错误;
D、盐属于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D错误;
故选:A。
【变式2】(2021·宁夏)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冰、干冰、氯酸钾属于氧化物 B.汞、钢、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煤、石油、氢气属于化石燃料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属于碱
【答案】B
【解析】
A、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冰和干冰属于氧化物,氯酸钾是由钾元素、氯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
B、汞是纯金属,钢、钛合金都是合金,故汞、钢、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正确;
C、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氢气不是化石燃料,C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属于氧化物,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和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变式3】“”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图A表示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图B表示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图C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图D可能表示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2:分子、原子和离子
【例4】(2021·辽宁)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品红扩散 B.柳絮飞扬 C.美酒飘香 D.食醋挥发
【答案】B
【解析】
A、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水分子中,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B、柳絮是宏观物质,它们的运动不能代表分子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C、美酒飘香,是酒精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D、食醋挥发,是食醋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答案:B。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错;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错;
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故C错;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演练
【变式1】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浓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变式2】(2021·广西贺州市)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A.食盐 B.水 C.金刚石 D.空气
【答案】C
【解析】
A、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空气是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变式3】(2021·青海中考真题)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墙里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增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答案】D
【解析】
A、墙里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考点3:原子结构与离子
【例6】(2021·浙江衢州市·中考真题)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A、根据图示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故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为1,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相对原子质量=3,故错误;
D、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B。
【例7】有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示意图中,共有 种元素。
(2)A粒子中的质子数为 。
(3)上述五种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 。
(4)B粒子与D粒子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
【答案】(1)4;(2)13;(3)CE;(4)NaCl。
【解析】(1)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共有4种质子数,共有4种元素。
(2)由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A粒子中的质子数为13;
(3)上述五种粒子中,CE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3相同。
(4)B粒子是钠离子,D粒子是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例8】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 电(填“正”或“负”),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
(2)甲图为金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推断a= ,b= 。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
【答案】(1)正;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2)2;1。
(3)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析】(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故填:正;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2)第一层电子数最多是2,因此a=2,b=79-2-8-18-32-18=1。故填:2;1。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可知,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填: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变式演练
【变式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变式2】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92
C.核外电子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答案】D
【解析】A、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质子数是92,则原子序数为92,故说法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故说法正确;
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说法错误;
故选D。
【变式3】(2021·辽宁)根据图中提供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
②若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的数值是______。
(2)图二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中,乙和丙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
②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答案】(1)①BD AC ②17
(2)①3:2 ②分子
【解析】
(1)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其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故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时是稳定结构;二个电子层及以上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故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C;
②若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E原子含有的电子数为2+8+7=17,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x=17;
(2)①由微观示意图可得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由方程式可得该反应中,乙和丙的粒子个数比是3:2;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分子。
考点4: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关系
【例9】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答案】A
【解析】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变式演练
【变式1】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答案】C
【解析】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D、离子、分子、原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错误;
故选C。
【变式2】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C
【解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
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C。
真题链接
1.(2021·湖北襄阳市)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答案】B
【解析】
A、花香四溢不能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此说法错误。
B、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花的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觉到了香味,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此项正确。
C、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的一种性质,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此说法错误。
D、能嗅到花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和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太大关系,此说法错误。
故选:B。
2.(2021·山东威海市·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复合肥: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
B.合金:黄铜、青铜、氧化铜
C.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玻璃钢
D.碱:火碱、纯碱、小苏打
【答案】A
【解析】
A、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二氢铵含N、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二氢钾含K、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黄铜和青铜是铜的合金,氧化铜是由Cu、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属于合金,不符合题意;
C、陶瓷和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D、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1·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
A.Ca(OH)2 B.H2CO3 C.H2O2 D.H2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钙中没有氢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中没有氢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中没有氢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1·辽宁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NaCl B.C60 C.Ne D.H2O2
【答案】A
【解析】
A、氯化钠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正确;
B、C60由碳60分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
C、氖是稀有气体,由氖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
D、H2O2由过氧化氢分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2021·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CuO、NaNO2 B.碱:Ba(OH)2、C2H5OH
C.混合物:盐酸、生理盐水 D.酸:H2SO4、KHCO3
【答案】C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CuO属于氧化物,NaNO2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分类不正确;
B、碱是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Ba(OH)2属于碱,C2H5OH是有机物,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选项分类不正确;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选项分类正确;
D、酸是解离时产生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H2SO4属于酸,KHCO3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氢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C。
6.(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SO2 B.KOH C.HNO3 D.KClO3
【答案】A
【解析】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而KOH、HNO3、KClO3均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选A。
7.(2021·山东威海市·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
C.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答案】D
【解析】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1·内蒙古通辽市·中考真题)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混合物、有机物顺序排列的是( )
A.五氧化二磷、汽水、乙酸 B.氧化镁、加碘食盐、碳酸钙
C.氧气、稀盐酸、乙醇 D.干冰、液氮、甲醇
【答案】A
【解析】
A、五氧化二磷是由P、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汽水是由碳酸、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乙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B、氧化镁是由Mg、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加碘食盐是由氯化钠、碘酸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碳酸钙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稀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液氮是液态氮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1·山东威海市·中考真题)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一一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一一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一一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产生沉淀一一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
【答案】B
【解析】
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是因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原子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产生沉淀,是因为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1·广西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 B.铜 C.氢气 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2021·吉林长春市·中考真题)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氢气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1·广西桂林市·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葡萄糖(C6H12O6) B.乙醇(C2H5OH) C.乙酸(CH3COOH) D.水(H2O)
【答案】D
【解析】
葡萄糖(C6H12O6)、乙醇(C2H5OH)、乙酸(CH3COOH)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而水(H2O)中没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
故选D。
13.(2021·山东临沂市·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A.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错误;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正确;
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错误。
故选:C。
14.(2021·山东临沂市·中考真题)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钛属于金属元素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钛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2
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B
【解析】
A、由“金”字旁可知,钛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2,不符合题意;
D、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单质:空气、水银 B.化合物:氢气、乙醇
C.氧化物:水、五氧化二磷 D.混合物:自来水、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C、水、五氧化二磷都是由2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D、氯化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错误。
故选C。
16.(2021·湖北襄阳市·中考真题)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微观探析是化学学习的特有方式。
(1)日本核废水中含有的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它具有放射性,相对原子质量为3,核内质子数为1,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
(2)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甲所示。由图可知,锶属于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下图乙表示的粒子中,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2 (2)金属 ②④
【解析】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中子,故中子≈3-1=2,故填:2。
(2)锶带“钅”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下图乙表示的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锶原子相同的①②④,但是①为稀有气体原子,化学性质稳定,故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有②④,故填:金属;②④。
17.(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图A中可知,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NH3分子中质子数是______。
(2)B~F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F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写图片下方的字母,下同),B~F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
【答案】(1)14.01 10
(2)S2 DE BCD
【解析】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7,NH3分子中质子数是:7+3=10;
(2)质子数=原子序数,16号元素是硫元素,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硫离子表示为:S2-;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D、E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只有1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C、D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故填:BCD。
18.(2021·广东中考真题)2021年5月,“天问一号”搭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1)火星车使用的新型镁锂合金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复合”)材料,实现了探测器的轻量化。
(2)火星车热控材料——纳米气凝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__________,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火星车集热窗内装有正十一烷(C11H24),此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4)火星车的动力来源于太阳能,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___________(写一种)。
【答案】(1)金属
(2)SiO2;+4
(3)有机物;11:2
(4)核能
【解析】
(1)合金属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
(2)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氧元素-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填:SiO2;+4。
(3)正十一烷属于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2,故填:有机物;11:2。
(4)火星车的动力来源于太阳能,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核能,故填:核能。
19.(2021·黑龙江大庆市·中考真题)1、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由图二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钠、镁、铝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
(3)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HCHO)。请根据图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人们在实验研究中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请在表中内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______。
(5)Mg、Sn、Pb、Cu、Ag五种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有______种。
【答案】(1)得到 78.96
(2)电子层数
(3)
(4)Fe
(5)3
【解析】
(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该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时容易得电子,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容易得到电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2)电子层数相同,周期数相同,钠镁铝元素都是最外层三个电子层,因此在同一周期;
(3)根据题中微粒模型图可知,甲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缺的金属元素是铁,符号为:Fe;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氢元素前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因此镁、锡、铅三种金属和酸可以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7 化学与生活-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通用版)·,文件包含专题17化学与生活-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17化学与生活-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6 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通用版)·,文件包含专题16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16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化学式与化学价-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通用版)·,文件包含专题13化学式与化学价-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13化学式与化学价-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