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课件58张
展开1.探究文言实词含义的几种主要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2.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增强文言文阅读兴趣。
想想看
1.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 2.冀得一归觐jìn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丰收时就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时就用低价卖出粮食。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希望能够回去拜见一次 。
3.“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析:“策”,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 ”。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而得宝焉”(《韩非子》) 析:“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中的“理”字的意思
5.“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析:“带”,象形宇,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可知“中的“刃”用其本义。
7.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了,根本保卫不了 8.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荒年的春天,自己年幼的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
五谷( )
金钱( )
死亡( )
器具( )
丝麻( )
肉( )
房( )
眼( )
鸟雀( )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字形分析法——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句: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将奈何? 《荆轲刺秦王》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例句: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②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3.抚军亦厚赉成名。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6.可以独飨白粲7.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飨, 食用;粲,上等米)
翻译下面这句话 天台生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于前。
译文:天台生热得难受。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着扇子在前面给他扇风。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 ”。
“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二、通假推断法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通假是文言文使用词语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对于一个词,当我们用本义及其引申义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就应该想象一下它是否借用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运用相当普遍,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往往有两种情况。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通假字与本字或音同或双声(声母相同)、或叠韵(韵母相同)。 如“蚤”通“早”,“要”通“邀”,“裁”通“才”,“亡”与“无”, “见”通“现”。二是形近通假,如“说”通“悦”,“谕”通“喻”(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代替)。 “卒”通“猝”(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庭 ”通“廷”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如果用其他方法无法准确对词语释义时,不妨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说不定会柳暗花明 。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复之以掌 4.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翌”, 第二天
根据字音,推测下列标红的字的意义。 1.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
2.愍mǐn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chí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jù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愍帝在一般的宫殿召见申甫,用温和的话慰劳他,申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再宫殿的台阶下叩首,大声说:“我没有才能,希望用死来报效。” 愍帝就立刻任命刘公担任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御史的身份担任参军,而申甫担任京营副总兵,但是实际上没有士兵给申甫,任凭他自己招募。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兵略微集结,都是市井中贫困人家不知道使用兵器的孩子,但是申甫所学的本领,又擅长使用战车,仓猝之间不能置办。正忙于选择时间部署他的军队,没有时间作战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想想看: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位置相邻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同。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因“惨怛”为词义并列的形容词,“怛”是忧伤、悲苦的意思,故可推知“极”也只能作形容词“疲惫”解, “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翻译: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
(一)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
例子: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安乐,跟“忧劳”反对)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半步,跟“步”并列)4.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受,根据“被”的意义“遭受”猜测)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
5.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学习,根据“讲”对举猜测) 教授章句,学习文字罢了6.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之君,治平之国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 7.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从后文“举臣秀才”倒推前文的“察”应为“推荐”)。
(二)利用成语的结构特性,推测加点词的意义
1.含义相同相近。①求全责备( )②民殷国富( )③登峰造极( )④文过饰非( )⑤扶危济困( )⑥比肩接踵( )⑦怜香惜玉( )⑧心驰神往( )
要求富裕登上,到达 掩饰扶助紧挨着爱惜、爱向往
①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②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③登上山顶,到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④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⑤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⑥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⑦惜、怜:爱怜;玉、香:比喻女子。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⑧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2.含义相反相对。①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②夙兴夜寐夜,晚;夙,早;兴,起来;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③寤寐求之寐,睡觉;寤,醒来。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 ④溯洄从之溯,逆流而上。洄,顺流而下。 ⑤避重就轻避,躲避。就,接近、趋向。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⑥欲盖弥彰 盖,掩盖。彰,彰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来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在宫中或朝廷中而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终日——整天,须臾——片刻
4.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5.庶竭驽钝,攘除奸凶6.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同义复词。“冲”即“幼”,“年幼”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①人众车舆(13年安徽卷)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11年湖北卷)③ 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11年北京卷)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2.将军身披坚执锐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 “坚” 解“坚硬的盔甲,“锐” 解“锐利的兵器”才能搭配。
想想看
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一)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是名词,如果解释成动词就是错的①庭除甚芜 除:废弃。 “除”作形容词“芜”的主语,应是名词,解释成动词“废弃”错误(正确解释是“台阶”)。庭院台阶十分荒芜 ②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 “行旅”做了动词“至”的主语,是名词“行远路的人”,解释成动词“旅行游览”错误。因此商人不来买卖,当地人穷物少。 ③自放驴,取樵吹爨cuàn 。樵:打柴。 “樵”做了动词“取”的宾语,是名词“木柴”,解释成动词“打柴”错误。亲自放驴,拿柴来烧火煮饭
(二)名词用在“之”字前、用在“所”字后、用在副词后、用在介宾短语前、用在“而”字后(除并列关系)要解释为动词。1.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祭祀。 “祠” 是名词,用在“之”字前,要活用作动词,解释正确。有唐、后两座山,百姓共同祭祀它 2.崔杼zhù相之。相:辅佐。“相”有动词、名词和副词三种词性,用在“之”字前,是动词,解释正确。3.立谓所亲曰。亲:亲属。“亲”字用在“所”字后,是动词用法,解释为“亲属”错误。冯立对他亲信的人说 4.不意乃在朝列。意:意愿。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意”应是动词“料想”。没想到你竟然在当朝之列 5.凡吏于土者。吏:官吏。名词和介宾短语搭配,要活用作动词,“吏”应是动词“做官”。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6.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qiè而东。东:东迁。方位词“东”用在“而”后,活用作动词“东迁”。居住在长安的时候,饭都还没来得及熟(形容时间短)就又携家东迁
(三)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用,其中一个要解释为动词,通常是第一个词 。1.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城”后面是名词“州”, “城”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作动词用。词义“筑城墙”显然是正确的。译文:开始兴建州城,城墙长十三里2.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意季布” 是两个名词连用,“意”用作动词。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 3.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 “雨雪”是两个名词连用,“ “雨”用作动词。积尘很多,下雪之后,化成水和成的泥都没过了大腿.
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 “ ”之意。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兵车行》)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③信义著于四海 (《赤壁之战》)④今行而无信(《荆轲刺秦王》)
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 ”之意。
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 ”之意。
④句“无”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 ”之意。
猜一猜,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是否正确。①履苍莽中 履:鞋子(×)“履”在本句中充当谓语,应该解释为动词“踏”。脚踩在茂密丛林中。 ②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官:做官(√)官:谓语,动词,做官。 (罗提督)做官至夔州游击(武官名)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 ③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归”的对象是人,这里作使动用法,“让……回家”的意思。先生给他们赎身并让他们回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木柴。
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一般词语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一)联想课内语句推断 高考一般都采用“课外材料考课内”的方法,所以要推断词义就必须广泛地联想迁移,将考点与自己所熟知的课内语句等联系起来,借助常见词语的语素,再根据语境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上学过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对于典型语句,一般要能做到出口成句,并对其意义、用法等特点了如指掌。这样,在遇到某个文言词语的时候,就可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 (二)联想成语推断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
例1:“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
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
例2:“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
(一)联想课内语句推断
(3)“或妄嗔怒”中的“妄”与成语“ ”中的“妄”义同,为“ ”之意或者妄自发怒
(1)“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同成语“ ”中的“恪”,是“ ”之意。做官的时候清廉自律,从来不过问私事。
(2)“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与成语“ ”中的“副”,为“ ”之意。我也希望你符合他的心
(二)联想成语推断1.联想成语,填空。
2.成语联想演练。试填出含有加点词的成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 尽 形容用尽心思 ) 地里的出产缴光了,家里的收入用完了 (2)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欲盖弥彰 清楚)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3)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若即若离 接近) 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4)轲自知事不就 (一蹴而就 完成)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成语联想演练。试填出含有加点词的成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5)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文过饰非 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但在国君、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6)赵奢之伦制其兵 (不伦不类 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人的着装不得体或说话没有道理, 颠三倒四。与众不同。现也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 (7)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超出)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
3.猜一猜,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是否正确。(1)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就是动词,靠近,接近意,此句句意为只有在靠近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比试才行)啊 。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劫”有三种解释:①劫持,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②威逼,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③佛教用语,天地一成一败叫一劫,成语中有“万劫不复”,永远不能恢复 。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这里应该是“威逼,胁迫”之意。一旦让这种人得到机会,就会倚仗权势威逼胁迫(来得到他们想要的事物)。 (3)泽(泽,通“ 舍 ”)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成语: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渝:改变,违背。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改变),就是信
4.联想教材猜一猜,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邓愈镇江西,数延见(招请 邀请 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邓愈镇守江西的时候,多次邀请熊鼎相会 (2)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停止 学不可以已。《劝学》)不要停止,继续说。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 (3)籍之以为厢兵(登记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登记在册作为厢兵 (4)不以外夷见忽(代指“我” 兰芝出来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不因为我是外族人而看不起我 (5)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接近 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却不能接近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B.齐人未附 附:归附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使……归附)。对敌人实行怀柔政策,对远方的人实行安抚政策,然后再招徕他们,他们怎么会不来呢?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
6.联想教材,解释加点词的意义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单父(音:善甫,地方名)人吕公与沛县令关系好2.引次江北(“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驻扎)退兵驻扎到江北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顾吾念之” 只是,只不过)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 4.铨简秀士(“简能而任之”选拔)评量选拔才学俊秀的人物 5.进之布指算,不爽(“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6.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史记》)
绐:daì,通“诒”,欺骗,欺诈。从结果(被追上)推原因(被欺骗)。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璋 ”是好的玉石,顶端作斜锐角形,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给儿子“璋”玩,一方面是希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成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 “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给女儿“瓦”玩,是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gōng)之意。 所以,“弄璋” 生了儿子,“弄瓦” 生了女儿。
译文:先前,王桢以太学生的身份担任夔州府通判。五月,恰逢荆襄之地的盗匪进入夔州劫掠,(他们)烧毁了巫山县衙。这时,夔州同知(官名)王某接到抓捕盗匪的文书,(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阴险奸猾,因此借口有病不敢派出一兵一卒。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忍心把黎民百姓丢饥饿的老虎的口中吗?”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了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在山中集结,王桢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死那些善战的盗贼三十人,余下的全部逃走。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夔州王公授牒捕贼,性柔怯而险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遁 。 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
答案: (×)这里的“部”是隶属的意思。
因为太夫人去世,苏涣辞官。后来被起用,担任开封士曹。雍丘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害怕获罪,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派官员去处理,考察多次都不能查出真相。等到苏涣前往,就洗雪了冤情。夏人进犯边疆,开封府应当买百姓的马匹来增加骑兵,开封府尹把这件事交给苏涣办理,马全部买到而老百姓没有受到惊扰。后又做阆州的通判。虽然施政极其宽容,但是有法必依,官员和百姓敬畏他,社会安定。阆州人鲜于侁,年轻时候好学并且能够忠诚地实践,苏涣礼遇他并非常看重他,让他准备乡试,鲜于侁因而获得了功名得以为官。鲜于侁刚开始只是担任小吏,苏涣又任命他为循吏,对他给予期望。鲜于侁最后官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2.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
答案: (×)益:扩充,增加。
3.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纵:腾跃( )
答案: (×)纵:放开。
译文:山村里的老百姓以成群的猴子偷吃田里的粮食为苦恼,每天早晨一定发射火箭惊扰猴群。罗公问明这样做的原因,下令捕获一只猴子来,剃除猴身上的毛发,在猴子的脸上画上大眼睛怪物的样子。第二天早晨等猴群来的时候,把这只猴子放出去,猴子都被惊吓跑了,之后就不敢再来了。
4.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
答案: (×)易:轻视。
译文: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
对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高考模拟题))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C.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D.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侯史高。 推断:“事”在文中的意思是:
分析:“事”有“奉”、“为……服务”之意,从下文“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看来,当有贬的感情色彩,从搭配看,可推断为“ ”之义。
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结构观察法 (相近、相反)
语境分析法(联系上下文)
词性分析法(语法成分)
通假推断法(音近、形近)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阳货(鲁国季氏的权臣)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吾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见孔子》(有改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 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词虚词句式,更加越来越,追亡逐北,败逃者逃亡的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安逸享受,通五经贯六艺,结构观察法,白白地,使受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词推断,推断技巧,通假字,双声通假,叠韵通假,同音通假,形近通假,知识补充,合成词,偏义复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2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精讲课件PPT: 这是一份02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精讲课件PPT,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