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知识与运用,阅读与积累,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铜仁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卷Ⅰ(每小题3分 共30分)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莅临(lì) 愧怍(zuò)骈进(bìng) 哄堂大笑(hōnɡ)B.拘泥(nì) 娉婷(pīn)诓骗(kuānɡ) 矫揉造作(jiǎo) C.禁锢(ɡù) 荣膺(yīnɡ)锃亮(chén) 忍俊不禁(jīn)D.箴言(zhēn) 猥琐(wěi)宽宥(yòu) 混为一谈(hù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震撼 羁绊 轻歌慢舞 纷至沓来B.辐射 烦燥 无精打彩 李代桃僵C.安详 蔓延 矫揉造作 人情世故D.云霄 秘诀 走头无路 鸠占雀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C)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B.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C.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D.几代“治沙人”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一致,锲而不舍,把千年沙漠变成了绿洲。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A.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的合作领域。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C.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印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袁隆平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袁隆平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此句中的标点符号没有错误)B.“永恒的骄傲”“一封家书”“十分艰巨”“慢慢地离开”“抗击疫情”这五个短语类型相同。C.“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句中“粗犷”是形容词。D.“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每句都用了叠词。(后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①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②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③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④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⑤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A.①③④②⑤ B.④②①③⑤C.①③②④⑤ D.④②③①⑤7.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古人尊称对方的父亲可用“尊君”“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可用“家父”“家君”。B.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与《大学》《中庸》《礼记》并称为“四书”。 C.《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以及《蚀》三部曲等。D.普希金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二、阅读与积累(69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8—10题。(9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A.徐公来,孰视之 愿终守之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受地于先王C.于是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D.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因使唐雎使于秦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长跪而谢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古今异义)B.轻寡人与 朝服衣冠 (词类活用)C.故不错意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通假字)D.私我也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判断)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C)A.甲文运用类比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B.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C.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D.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卷Ⅱ(共120分)11.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3)《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13.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6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2分)(2)本诗颔联写景中蕴含着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问你在哪种情境下可能会想到这一佳句?为什么?(4分)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想到这一佳句。因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14.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某校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1)【搜集古代名贤】请你搜集一个中国古代勤学的人物和事例来勉励同学:示例一:匡衡凿壁偷光;示例二:苏秦悬梁刺股。(1分)(2)【赞美时代楷模】 资料链接:近日,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坚守滇西深度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 请你从读书的角度谈谈对画线句的看法。(提示:可以联系《散步》来思考问题)(2分)这句话突出了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很大。女孩读书自立,对下可以让孩子能够努力读书,增加才干;对上可以让父母安度晚年,使家庭和睦温馨;对中可以影响同辈也努力学习自强自立,承担家庭乃至社会责任。(3)【分享阅读故事】以下是同学们的阅读交流,请你把下列对话补充完整。(2分)小文说:我特别喜欢《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吃苦耐劳、信念坚定,“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小智也哼起了歌:他虽默默无闻,但也勇敢坚毅,特别是第30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①黄袍怪将唐僧变成老虎,囚于笼中,白龙马为救唐僧,变成宫女刺杀此怪,受伤后劝八戒去寻悟空。小语摸了摸头脑:那此时孙悟空去哪里了?小文说:哈哈,赶紧看书!这里可精彩了,孙悟空因为②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回了花果山。(4)【撰写结束语】假如你是交流会主持人,请说一段简短的结束语。(不超过60字)(3分)主持人:同学们讲得很精彩!少年正是读书时,从书中汲取力量,我相信“一个坚忍的人,一定会从容迎接生命旅程中的风风雨雨”。阅读下列文本,回答15—18题。(18分)【甲】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乙】“知入”与“知出”张运辅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5.甲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读书的?(3分)甲文是从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三个方面来谈读书的。16.乙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7.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的论证思路。(6分)甲文:先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接着阐述读书的方法;最后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乙文: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18.认真品读甲文中的画线句,结合乙文全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乙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6分)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的确是阅读中“入”的极好方法。正如培根所说:“少数则须咀嚼消化”“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如,我们在阅读经典古诗词及其他文体的文章时,就需要运用“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如,当我们读到富含哲理的语句时,就需要在熟悉全书内容的基础上“精思”。阅读下面文本,回答19—23题。(16分)我的语文老师曹文轩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桌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④大概一个星期后,她又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⑤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看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里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节选自《读者》,有删改)19.选文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第一次语文课上,她给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并告诉我们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雨是不一样的;对“我”的作文提出批评,并耐心地给“我”指出问题所在。20.如果把第⑤段中的加点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一本一本”写出了老师排列我的作文时的动作,突出了老师对我作文的重视程度,为下文老师对“我”的作文提出批评,并耐心地给“我”指出问题所在作铺垫,去掉之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1.选择适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1)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撕”“扔”“冲”,生动形象地强调了“我”在作文被语文老师批评后内心的不满、愤恨。从而和后文老师对“我”巧妙引导、耐心指导后豁然开朗的愉悦心情作对比,更好地表现“我”对语文老师的感激、怀念。(2)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色”比作“水”,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月光的清澈、明亮,表达了“我”得到语文老师的指点,心里豁然开朗的轻松、愉悦之情。22.阅读全文,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语文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教学有方、关爱学生、认真负责、温和友善的人。23.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语文和语文老师在学校、在世界上的巨大作用,及二者对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三、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粒种子诞生了,但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于是开始寻找答案。刚开始,它认为自己是小鱼,结果差点被淹死;然后,它认为自己是猴子,结果从树上摔下来。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种子,伤心地哭泣着。后来,花开的声音引导种子来到花园,它意外地发现自己是一粒可以开花的种子。找到自我的种子欣喜若狂,不再自我怀疑,不再感到迷惘。最后,它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开花。每个人都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请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1)题目自拟,注意体现故事寓意;(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要扩写故事;(4)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共4页。
这是一份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某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下面选段中的“这里”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古诗文积累阅读,古诗文积累赏析,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