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说课ppt课件
展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之惠崇春江晚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惠崇春江晚景”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2、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本课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板块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2、 范读(出示课件)3、 分组读诗。4、齐读古诗。
板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出示第1、2行)。(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鸭先知。(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4)师归纳,生质疑。(5)师生交流。(6)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7)总结学法
2、学习第二句(课间出示3、4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师: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
通过这堂课,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惠崇春江晚景,语文古诗,读懂诗题,宋苏轼,初读感悟,字词过关,趣解诗意,正是河豚欲上时,梳理结构,喜爱赞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授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诗三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