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01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02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03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04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05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06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07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08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①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评价及措施、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迁移)②、人口职业构成、人口性别构成、人口年龄构成、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年轻型(增长型)特征及措施、老年型(缩减型)特征及措施、某年龄段异常变化、老龄化社会、中国民工流动特征和有利影响、民工荒和解决措施、人口迁移的有利影响、人口迁移的不利影响、总体评价、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③中国人口和老龄化特征及解决措施④人口普查意义
    新高考新思维新材料新模板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一、人口增长模式判读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①原始型: 3% 3% 0.1% ②传统型、过渡型: 3% 1% (2---1)%。 ③现代型: 1% 1% (1—负值)%。 ④1%的自然增长率为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分界值 ⑤发达国家:已步入现代型。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正处于过渡型。韩国、台湾、新加坡、西亚进入现代型。 ⑥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实现现代型,大城市进入现代型,但中西部仍属于过渡型。 ⑦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向现代型过渡阶段。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主要是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
    二、 人口增长模式评价、措施 高—低—高模式 优缺点 :①利: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发展。 ②弊: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粮食缺乏,医疗、教育、交通、就业和居住困难,治安混乱。 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解决贫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低—低—低”模式 优缺点:①利: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提高。②弊: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和缺乏、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和社会养老保险负担重,老人生活困难、精神孤独。 解决方式:鼓励生育,接纳移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身心健康 。
    三、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迁移) (1)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人/㎢,人口数量多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大。 (2)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①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 ②人口机械增长率>0,该地为人口净迁入区;人口机械增长率<0,该地为人口净迁出区 (3)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仅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快慢,自然增长率高不代表增加数量多。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减少。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人口数量最多(A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人口数量最少(B点)。
    四、人口职业构成 (1)发展中国家第一和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大。 (2)人口变化与职业:出生儿童减少首先影响为该年龄段提供商品或服务行业;青少年增加最需增加中小幼教师;老年人口增加需要增加养老机构。
    五、人口性别构成 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正常值为106。战争或人工堕胎后果?
    六、人口年龄构成 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年轻型(增长型)、成年型、老年型(缩减型)。 七、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1)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少年儿童(≦14)、青壮年(15---64)、老年人(≧65)。 (2)左半部、右半部为不同性别,水平长度表示某年龄段各性别的数量或占总人口百分比。
    八、年轻型(增长型)特征、措施 特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年轻人比重大,人口迅速增长。 措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 九、老年型(缩减型)特征、措施 特征:人口出生率长期下降,中年以上比重较大,人口呈负增长。 措施:国际移民,鼓励生育,建立配套服务措施。
    十、某年龄段异常变化 ①处突然变小: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降低、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大量外迁。 ②处突然增加:就业或升学导致人口大量迁入。 ③处男女比例失调:纺织工业(若男性增加则是重工业或适合男性的行业)、第三产业对女性职工需求多。 ④处战争导致年轻士兵大量死亡。

    十一、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者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我国在2005年,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灰色表示2000年情况白色表示2050年情况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各年龄段比例变化
    十二、中国民工流动特征和有利影响 (1)流动特征:川、赣、徽、黔、湘等农业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沪、京、粤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输入地。 (2)有利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调节人口分布,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流通;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十三、民工荒和解决措施 (1)成因:①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民工找工作难。②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加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就业条件改善),民工向中西部转移或返乡创业。③年轻人知识水平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供给增速下降。 (2)解决措施:①提升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优化产业布局,人力资源本地化;③提高工人生活条件,降低工人生活成本;④把民工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⑤政府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工人正当权益;组织技能培训、退休和下岗人口再就业培训。
    十四、人口迁移的有利影响 (1)迁入地:城市(发达国家):①节约教育和培训费用,增加科技人才,提高经济发展潜力;②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③促进商品流通和第三产业发展,方便居民生活,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边疆地区: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迁出地:⑴农村(发展中国家):①增加了收入,加强与外界联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推动农村(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②缓解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环境。
    十五、人口迁移的不利影响 (1)迁入地 城市(发达国家):①增加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交通、就业、住房、教育、卫生、税收、计划生育),影响社会治安;②增加环境压力,加剧人地矛盾。 (2)迁出地 农村(发展中国家):①人才外流,科技人才短缺,影响经济发展潜力;②劳动力减少,出现土地撂荒和留守家庭问题,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 十六、总 体 评 价 ①影响人口、人种、劳动力分布,促进民族融合和人种基因交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②促进新资源开发、经济文化交流和新文化区形成,改变产业中心空间分布和生产活动发展。
    十七、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历史:悠久地区人口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2)经济:相似自然条件下,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就业机会多、收人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吸引更多人居住。人口分布也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在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对土地高度依存,相对分散而均衡。随着工业、交通、商业的不断发展,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呈现点、轴集中态势。国际贸易,刺激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十七、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气候: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丰湿润地区。 (4)地形: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虽山区在自然资源赋存占优势,但海拔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贫瘠、交通不便,居住条件差。 (5)水资源: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绿洲人口集中,农业发达。 (6)土壤:通过农业发展间接起作用。 (7)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黑龙江大庆、新疆克拉玛依、甘肃玉门、山东招远、云南个旧、英国伯明翰等。
    十七、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8)科技: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自然环境对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许多新区得以开发。中关村、硅谷、筑波、慕尼黑、班加罗尔等。 后工业化时代,机器人广泛使用,降低了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使人口更多地向消费地、交通运输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聚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刺余劳动力进城打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乡村向城市汇集,从分散到集聚。 (9)政治:巴西利亚,从荒无人烟,到拥有80多万人口;安史之乱之后我国南方人口首次超过了北方。 (10)文化:旧金山的唐人街、我国西安的回民聚集地。 (11)宗教:印巴分治后,大量穆斯林教徒迁往巴基斯坦,大量印度教徒则迁往印度。
    十八、资源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也就是说,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十九、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体现发展)、人口最高容量(体现生存),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影响因素: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二十、人口合理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二十一、中国人口和老龄化特征及解决措施 人口特征:①人口基数大,增长缓慢(现代型),增长数量多;②人口素质较低; ③分布不平衡,流动人口多; ④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 ⑤汉族人口仍占大多数。 老龄化特点:①老年人口数量大,增加快;② “未富先老”;③ “空巢”老人多,农村养老问题突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负担大。 措施:①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降低生、养、教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②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③发展交通,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促使人口合理流动;④发展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城市化水平;转变生育观念,杜绝人为性别比失调;完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老有所为,延迟退休;⑤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
    二十二、人口普查意义 (1)摸清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老年人人口规模,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卫生健康状况,为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提供数据支持。 (2)摸清人力资源信息,准确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方便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提高人口素质。
    (2020·全国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解析:1.图中35~44岁年龄段中有一段年龄该市的女性人数(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最多,说明在这段年龄对应的出生年份的生育率是最高的。2010年35~44岁年龄段对应的出生年份是1966~1975年,因此,只有D选项最符合题意,故选D。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解析:2、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是1986~1990年,正值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紧张时期,针对该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生育政策放宽和生育观念转变都是错误的说法,A、D错。经济发展提速,人们的经济竞争加剧,会导致生育率下降,B错。如果育龄妇女较多,会造成较多的出生人口,C选项较合理。 3、2010年后20年内的人口发展变化。2010年后20年内,0~19岁年龄段女性人口先后进入21~29岁的生育峰值期,但0~19岁年龄段女性人口较少而且比较稳定,可以预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出生率不会逐渐提高,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不会迎来生育高峰,A错B对C错。没有数据表明2010~2030年该市人口负增长。
    下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完成1~3题。 1.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  )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 2.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3.根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区域可能是(  ) A.日本 B.法国 C.中国 D.印度 答案 C D C 解析:1.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从这之后人口增长率开始小于0,劳动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因此,201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2.劳动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意味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所以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现代型。 3.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在2015年之前一直在增长,而日本和法国作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在2015年之前劳动人口数量就在下降,因此A和B错。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至今仍在增加,D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执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率不高, 劳动人口数量减少,步入老龄化社会,C正确。
    (2022·山东·高三)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D.产业结构优化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
    答案:B D C 解析:1.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错。应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之前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错。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 3.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
    (2022·全国·高三)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答案 D C 解析:1、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错。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 65岁以上人口大于7% 2016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B错。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C错。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正确。 2.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
    (2022·全国·高三)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2.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D B 解析:1.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错。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错。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错。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正确。 2.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
    (2022·浙江·高三)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A.15-19岁比例增加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D.男女比例失衡2.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产业结构升级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扩大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答案:B A 解析:1.读图分析,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A错误;平均年龄增大,B正确;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2000万,因此25-29岁数量增加,C错误;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误。 2.结合上题分析,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劳动力老化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可能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
    (2022·全国·高三)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答案: B C A 解析:1.据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变小,故C正确。图中只显示了国内人口迁移情况,既没有提到自然增长,也没有提到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无法判断美国本土的人口数量变化的,A错。通过计算,可知1995年中西部地区以迁出为主,2010年依然是迁出为主,B错。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迁入,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迁入,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D错。 3.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迁入变小,西部也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故A正确。交通、文化、教育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提示内容。
    (2022·浙江·高三)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 1.1980-2015年,我国( )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2.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②子女养育成本高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C 解析:1.读图可知,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总和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数量波动减少,A错。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受多重因素影响,与短时间内的总和生育率关系不大,B错。由于总和生育率降低,所以人口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对。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变为负值,D错。 2.总和生育率是新生儿数量与育龄妇女比值,与女性人口比重高低无关,①错。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子女养育成本高,使得妇女生育率降低,②对。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影响人口平均寿命,对总和生育率影响不大,③错。由于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生育观念发生变化,④对。
    为落实三孩生育政策,2021年9月江西省通过立法将女性产假时间延长至188天。下表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1.近十年江西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府政策调控B.经济发展水平C.年轻人生育意愿D.环境人口容量2.江西实施新的产假政策,其带来的影响是(     )A.促进人口均衡发展B.缓解居民就业压力C.吸引周边人口迁入D.提高居民生活水平3.下列措施中,对激发生育意愿作用不大的是(     )A.加快城乡经济发展B.发展普惠托育服务C.完善养老保障体系D.稳定房价促进民生
    答案:B A C 解析:1.近十年江西省人口增速缓慢,主要是由于人口外迁所致,而影响人口外迁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原因。虽然江西省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经济发展水平仍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使得江西省迁出人口仍然较多,B正确;政府已放开三孩政策,生育政策放宽;年轻人生育意愿和周边省市差异较小,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较小。 2.江西省延长产假,是对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积极响应,利于激发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提高人口的出生率,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A正确;新的产假政策主要是对育龄女性以及人口结构的影响,对缓解居民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影响微弱,排除B、D;周边人口迁入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排除C。 3.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经济状况;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可降低育儿成本;稳定房价促进民生,可减轻购房压力和经济负担。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使“养儿防老” 的传统观念更加淡化,不利于激发生育意愿,C正确;

    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按城区人口数排序)。下表示意我国超大城市人口相关信息。统计表中的城区人口指城区常住人口。(1)说明在我国超大城市中深圳市和重庆市的城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分析在7个超大城市中,广州市人口较少且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3)分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比深圳市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上海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
    (1)差异:深圳市城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重庆市城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小。原因:深圳市经济发展快速,外来人口众多,主要在城区工作和生活;重庆市山区面积大,城区外人口多。 (2)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带动湾区内城市的发展,湾区内广州周边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人口迁入;广州市的人口容量有限;广州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较多年轻人前往;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较多,部分老年人迁出广州市。 (3)原因:深圳市较年轻,新兴产业多,就业机会多,迁入的青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上海市发展时间较深圳早,目前户籍管理制度较严,就业压力增加,迁入的青年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措施: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发展老年康养产业。
    (成都一诊)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 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偏好男孩的生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缓解性别比失衡。
    材料一 农村空心化是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的“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导致的一种“外扩内空”的不良演化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破解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空心村问题,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与传统单纯依托需求侧发力的增长方式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通过对供给体系结构的改革调整增加有效供给。 材料二 下图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空心村整治关系图。(1)分析空心村产生的原因。(2)推测空心村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3)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的主要途径。(4)分析空心村问题的整治对城市或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1)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产生人口流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务工人员无法融入城市;传统的攀比心理,回村建新房。 (2)年久失修的房子存在安全问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阻碍农村的经济发展。 (3)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务工人员融入城市;限制农村随意建房,去除农村房屋库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4)对城市:避免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或对乡村: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避免潜在的矛盾纠纷。
    人口迁移流线密度主要是用于衡量某方向上人口迁移规模的大小。人口迁移流线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映射,人口迁移流线密度受自然条件、经济差异、交通可达性、迁移惯性等因素影响。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模型预测,尽管现阶段人口迁移受到疫情影响,但在长时间尺度下,我国省际人口迁移仍然呈现升温趋势。下图示意2015〜202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流线密度分布。(1)描述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流线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2)专家认为,受迁移惯性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一条地处京广线附近、呈南北走向的省际迁移高密度廊道,对此做出合理解释。(3)说明在长时间尺度下我国省际人口迁移仍然呈现升温趋势的原因。
    (1)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流线密度空间分布不均,人口迁移流线疏密差异大;迁移流线高密度区呈带(线)状和块状分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口迁移流线密集,黑河—腾冲一线以西(西部地区)人口迁移流线稀疏。 (2)在我国交通运输欠发达的时期,此条线路交通便利;沿线有(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众多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持续吸引人口迁入;由于人口(含亲朋好友)向沿线大城市迁移,形成明显的迁移惯性,带动更多的人口迁入。 (3)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趋势仍将存在,发达地区集聚更多的优质生产要素、医疗教育资源;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养老、度假等人口迁移量增加。
    (湖北模拟)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回流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和回流后的最后一份工作的行业类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 指出回流人口对振兴乡村经济所具有的意义。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增加农村各行业的经济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高程的分布图(图1)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图2)。 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迅速增加 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解析:读图1可知,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下降;人口密度在高程1 500~3 500米先上升后降低,变化明显;5 000米以上人口总数很少,人口密度接近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由图2可知,该流域人口分布南密北疏。故选C项。
    图1为秘鲁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图,图2为秘鲁人口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分析秘鲁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分水岭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 原因: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西部矿产资源丰富,因此人口密集;东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口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吕梁·高三)全国人口普查重点是了解各地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下面左图示意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七普)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右图示意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 (1)与六普相比,说明七普人口年龄结构最明显的变化及其影响。 (2)简析六普以后我国0—14岁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 (1)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例都显著增加,青壮年人口比例减少。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社会养老保障系统负担过重;青壮年负担过重。 (2)育龄妇女人口较多;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单独和二孩政策的实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吕梁·高三)全国人口普查重点是了解各地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下面左图示意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七普)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右图示意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3)分析我国人口地区分布差异变化及产生的原因。 (4)有人建议将结婚年龄规定提前。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及说明理由。 (3)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人口占比减少,而东部增加明显,西部略有增加。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人口迁移产生持续动力,西部地区扶贫攻坚措施的实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激发人口增加的活力;东北地区经济转型、中部经济相对落后,大量人口迁出。 (4)赞同。理由: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加重;育儿成本高,生育意愿降低;育龄妇女规模减少;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出现生育高峰;生育年龄提前有利于缓解老龄化,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答对三点即可)[或不赞同。理由:我国的人口数量大,增长数量多,资源环境依然压力巨大;导致受教育水平下降从而导致人口文化素质下降;未来需要高素质劳动力,应把优生优育放在首位。
    相关课件

    4.3 .2 农业-【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4.3 .2 农业-【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考点拓展,经典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2 地质环境-【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3.2 地质环境-【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经典回顾,凹岸侵蚀后退,河流袭夺示意图,考点拓展,特殊地形地貌等高线图,易混释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3 .1 农业-【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4.3 .1 农业-【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共60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