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地质环境-【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展开新高考模板新高考 新思维 新材料
3.2 地质环境
田家大院倾情力作
目 录CONTENT
①矿物、岩石圈、六大板块、火山地震、褶皱山脉、岛弧链、海岸山脉②侵入岩、喷出岩、内生矿床、球状风化物、变质岩、沉积岩、剥蚀作用、地壳升降、地壳物资循环、意大利石材王国、土耳其精灵烟囱和棉花堡、岩层新老判断、地质作用推断③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形倒置、向斜与(地下水、水库坝址、煤铁矿)、背斜与(储油、储气、隧道和采石场)、断层与(断裂、断层面、断层线)④风化作用、石河与石海、风化壳与气候和地形的关系、
新高考新思维新材料新模板
目 录CONTENT
⑤流水侵蚀、河流袭夺、河流阶地、流水沉积、冲积扇与洪积扇、裁弯取直、风力作用 ⑥不同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的地貌、宁夏平原、科罗拉多峡谷、海岸线变化、沙源沙丘成因、缺水的云贵高原、天眼选址、丹霞和雅丹地貌、火焰山、巧克力山 、开普敦桌山、天使瀑布、海岸潟湖、南美洲和北欧海岸线破碎、波浪岩、艾尔斯巨石、横断山脉、亚马孙河口、哥斯达黎加咖啡豆、河流两岸建设、岛屿分类、特殊地貌等高线图、典型试题
新高考新思维新材料新模板
一、矿物、岩石圈、六大板块 (1)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不同矿物结合形成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形成岩石圈,漂浮于软流层上(解释大陆漂移)。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断层、海岭和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
二、火山地震、褶皱山脉、岛弧链、海岸山脉 (1)火山地震: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褶皱山脉、岛弧链、海岸山脉:位于**板块与**板块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抬升,褶皱隆起而成。例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落基山
三、构造湖(构造盆地)、新生海洋 (1)构造湖(构造盆地):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岩层断裂下陷而成。例如,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死海、吐鲁番盆地。 (2)新生海洋:位于**板块与**板块生长边界,海底岩层向两侧扩张,面积不断变大。非洲、欧洲与美洲的距离将如何变化?
四、地壳、地幔 莫霍面:纵波速度由7.6km/秒急增为8.0km/秒,横波速度由4.2km/秒增至4.4km/秒。 地壳:莫霍面以上固体外壳,主要是岩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km(青藏高原可达70km),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5—10km。
经典回顾
(2021·重庆七中)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 B.喷出岩C.变质岩 D.沉积岩 答案:A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类型。 1.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 2.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五、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 (1)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最初位置较深),冷却凝结时间长,结晶颗粒大,坚固。 (2)喷出岩:岩浆沿地壳最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时间短,有流纹和气孔(内部气体来不及散发),结晶颗粒小,结构疏松。 小知识:岩浆活动形成内生矿床,常有金刚石、硫磺等矿物。
花岗岩
玄武岩
流纹岩
六、球状风化物 地下深处的熔岩在高压环境下冷却形成花岗岩,后来岩体上升,上覆岩石剥离,在外力的长期风化、侵蚀下形成节理发育,最后突出的棱角部位逐渐被磨平。
七、变质岩 地球内部或岩浆附近有着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岩石的成分、结构均发生变化。化石还存在吗?
→
→
砂岩
石英岩
页岩
板 岩
花岗岩
→
石灰岩
大理岩
→
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二者主要矿物均为方解石,均属碳酸盐岩;大理岩以产地命名,白色大理岩称为汉白玉,汉代开始使用)。
八、沉积岩 (1)成因:地表岩石在风化和侵蚀的影响下,形成碎屑物质,被外力搬运到低洼处沉积起来,伴随着的地壳的下降,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2)特征:层理构造,可能含有有化石。 (2)特例:石灰岩是陆相湖泊和浅海的沉积环境经化学沉淀形成。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外生矿床:沉积作用形成,例如沉积岩中有煤炭、石油。
九、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1)剥蚀作用:各种外力对位于地表的岩石和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2)地壳上升:埋于内部的沉积岩、变质岩和侵入岩能露出地表接受外力的风化和侵蚀。 (3)地壳下降:埋于内部的沉积岩、侵入岩会继续下降,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高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若变质岩继续下降,会重熔再生为岩浆。
十、意大利:石材王国 (1)古地中海经长期(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 (2)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使部分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3)后期地壳上升,促使大理岩向地表运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
十一、土耳其戴帽子的精灵烟囱 (1)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 (2)凝灰岩具有可溶性,岩层松软的部分长期受外力风化侵蚀被剥蚀,坚硬的部分留存下来形成石柱; (3)岩层上的玄武岩较坚硬,不易被侵蚀,保留下来形成了一顶“帽子”。 地理命题探究:从大气能见度和风速角度,推测乘坐热气球游览的最佳季节?夏季。夏季这里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欣赏美景;风速小,热气球飞行稳定安全。
十二、土耳其棉花堡 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山区,楚远近闻名的温泉度假胜地,此地不仅有天然温泉,更有好似棉花一样的山丘。棉花堡的温泉中含有石灰质,经过较长时间形成了一片片阶梯状的石灰质钙化堤。
十三、岩层新老判断 (1)一般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喷出岩晚于所切穿岩层,侵入岩晚于所在岩层,变质岩晚于相邻岩浆岩,褶皱、断层晚于所在的岩层。 (3)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地质年龄越小;离海沟越近,地质年龄越大(参照的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十四、地质作用推断 (1)沉积时环境:富含珊瑚礁石灰岩地层→温暖海洋环境;红色页岩→湿热气候;含煤地层→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2)地层厚薄:某地层厚度大→对应的地质年代: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 (3)地层相互关系:地层水平状态,且连续排列→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层倾斜、颠倒、缺失→地壳运动、岩层褶皱、外力侵蚀所致。 (4)地层缺失:一是该地层时代,地壳上升,无沉积过程;或者当地气候变化,无沉积物来源。二是虽有沉积作用,但后来地壳隆起,沉积物被剥蚀。 (5)两套岩层有明显侵蚀面:①侵蚀面:下部岩层形成后,地壳上升,被外力侵蚀而成;②若侵蚀面上堆积物为风化壳,一直是地壳上升,受外力的风化、侵蚀;③若侵蚀面上有新岩层,出现地壳下沉,由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新沉积岩。
十五、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十六、地形倒置 (1)定义:现有地形与褶皱构造初期地形不吻合的现象。 (2)成因: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3)评价:背斜、向斜均可以成山,也可以成谷;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是同一地质构造在不同时间的构造地貌。
十七、向斜与地下水、水库坝址、煤铁矿 ①地下水:同一岩层槽部低洼,易汇集水。 ②水库坝址: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实,基础牢固。(三峡例外,背斜,花岗岩) ③煤铁矿石:煤、铁矿石保留在向斜的地下。(背斜顶部矿石可能被侵蚀剥离掉)
十八、背斜与储油、储气、隧道和采石场 ①储油、储气 原因:背斜岩层封闭,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渗漏,促使地质时期油气逐渐富集。 空间位置:天然气在上面,中间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 生产事故:背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瓦斯爆炸。 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②隧道:天然拱形,岩层结构稳定;避免渗漏,不易积水(向斜:结构不稳定,易渗漏,地下水汇集变成水道。) ③采石场:背斜顶部,裂隙发育,岩层疏松破碎,易施工,工程量小,成本低。(向斜,石质坚固结实,施工难度大,开采成本高)
十九、断层与断裂、断层面、断层线 断层:岩层破裂后,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处地区烈度会变大。交通线路、水库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 断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
①②③处岩石是断层;④处岩石是断裂。
断层面:一般形成陡崖
断层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地下水沿断层流出,可利用断层找水或泉)
二十、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崩解和破坏作用。地表岩石被破坏后,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1)物理风化(机械破碎): 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白天岩石表层受热膨胀,夜间岩石表层冷却,内部受传导进来的热量影响,相对膨胀。反复作用,彼此脱离。例如花岗岩球状风化物 冻融风化(冰劈作用):高纬或高山地区,水分渗入岩石裂隙,冰冻后体积增大使得岩石裂隙扩大;解冻水分继续向裂隙深处渗透,反复冻融,岩石崩解破碎。
二十一、风化作用 (2)化学风化(化学成分改变):水中的碳酸使得石灰岩沿着裂隙方向溶解风化。 (3)生物风化(生物参与):在生物参与下,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
二十二、石河与石海 (1)石河:风化产生的岩石、岩屑,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斜坡下的沟槽内,缓缓向下移动,形成用石头填满的小河。 (2)石海:风化产生的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形成石海。
二十三、 风化壳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1、风化作用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哪些地区物理风化比较强烈,哪些地区化学风化比较强烈? 极地和高山带,温度低,冻融盛行,物理风化为主。 干旱荒漠地带,日照强,年降水量小,物理风化盛行。 半干旱草原地带,日照强,年降水量小,化学风化在富钙阶段。 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带,年降水量500-750毫米,蒸发量与降水量相近,化学风化长期处于富钙和富硅铝两阶段之间。 温湿地带,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化学风化强。 湿热地带,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气温高,植物茂盛,风化壳可达200米。 2、风化壳的厚度与哪些条件有关?哪些地区的风化壳比较厚?为什么? 风化壳厚度与气温、降水、蒸发、地形等有关。地形和缓地区容易形成深厚的风化壳;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强烈,风化壳深厚。
二十四、流水作用 (1)下切侵蚀:在地壳抬升区、上游山区,以流水切割侵蚀为主,形成V形谷;在地壳下降区、中下游平原区,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二十四、流水作用 (2)溯源侵蚀:发生在河床变陡处,因流水急,冲刷加剧,受冲刷部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
二十四、流水作用 (2)侧向侵蚀:受横向环流作用,凹岸受侵蚀崩塌后退,河岸陡峻;凸岸被上游泥沙和凹岸碎屑物堆积,形成曲流,并不断向下游发展形成曲流带,最终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凹岸侵蚀后退
凸岸堆积前伸
弯曲河谷,水流呈连续的螺旋状推进的环流系统。
河流袭夺示意图
二十五、河流袭夺 当河流源头向上游朔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有可能发生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水系演变现象。 (1)读图,从水蚀作用角度,解释下图中的水系演变现象。 分水岭左侧河流朔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 (2)旋峰峪附近的河谷非常宽浅,径流量很小,却充填着大量的河流冲积砂砾石及亚沙土,这为什么? 旋峰峪附近的河道原来系大汶河的干流,为恶沟袭夺后成为断头河而废弃,因此河床内存有大量河流沉积物,但径流量很小。
二十五、河流袭夺 当河流源头向上游朔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有可能发生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水系演变现象。 (3)议一议,发生袭夺之后,恶沟的径流量及地貌会发生什么变化? 恶沟袭夺大汶河之后,径流量增加,下切侵蚀更加剧烈,会形成下切很深的沟谷。
二十六、河流阶地 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河流下切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洪水位以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人类耕作和居住。 ※靠近河床底部的阶地形成年代晚,远离河流的阶地形成年代早。 ※阶地坡度越大,说明地壳抬升幅度越大,下切侵蚀越强。
二十七、流水作用 (1)流水沉积:河流携带泥沙,随流速下降,先后沉积。 上游河床:砾石沉积 中下游河床:泥沙沉积,在地壳下沉区,形成冲积平原。例如,华北平原沉积物厚度达1500——5000米。 冲积平原: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构造沉降区。 冲(洪)积扇:分布在山前的泄洪口处,多个冲积扇堆叠可形成开阔平坦的冲积平原,如华北平原。
由粗到细
二十八、冲积扇与洪积扇 (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范围较大,外围与平原相接,过渡不明显。 (2)洪积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体,主要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多次洪积过程形成。顶端砾石粗砂让水分渗漏很深,使土地较干燥。外缘由粉沙和黏土组成,像隔水防渗膜,使扇缘土地湿润,甚至抬高地下水位,形成喷泉。
二十九、河流裁弯取直 (1)意义:缩短航道,加快航运,特别是顺水航行,从而提高航运效益;增强排洪能力,减轻两岸防洪压力;加快污染物扩散,提高河水自净能力。 (2)弊端:水域面积缩小,降低其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河中营养物质减少,影响渔业生产;裁弯河段泥沙淤积减少,两岸土壤肥力降低,盐渍化加剧;下游河流冲刷增强,水质变差;加快下游洪峰到达时间,增大下游防洪压力。
三十、风力作用 (1)风蚀作用:风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造成地表物质损失,形成风蚀地貌。例如,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 ※吹蚀作用: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物被风吹扬。 ※磨蚀作用: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摩擦或者在岩石缝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
三十、风力作用 (2)风积作用: 风沙搬运过程中,当风力变弱或遇到障碍物或下垫面性质改变时,导致沙粒从气流中跌落堆积,形成沙丘。例如,新月形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黄土地貌。 下垫面性质改变 风沙流在湖盆附近遇冷抬升,一部分沙粒不能随气流上升而沉降。
三十一、不同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为主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为主 ③高山、高纬地区:冰川作用为主 ④沿海地区:海浪作用 三十二、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中下游沉积 ②冰川作用:高山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②风力作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形成戈壁、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风力搬运途中,形成沙丘、黄土高原等堆积地貌 小知识:流水、风力沉积物颗粒大小具有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杂乱无章。
三十三、宁夏平原的地质作用和贺兰山降水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导致形成地堑 ②外力作用:流水沉积 ③贺兰山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和类型:地形雨,东侧夏季多降水,西侧冬季多降雪。
三十四、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板块运动、地壳抬升②外力作用:流水侵蚀切割
三十五、海岸线变化 (1)三角洲形成的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河流泥沙、海水;海水顶托、流水沉积、化学反应。 (2)海岸线变化:海岸植被破坏;河流泥沙减少,三角洲退化;风大,海浪作用强;海岸地势低洼;上游修建水坝,阻挡河流泥沙。
三十六、沙源、沙丘的成因 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条件差;临近高压中心,多大风天气;临近沙漠、沙地;冬季枯水期,河岸湖滩裸露,多风沙;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海边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垫面性质改变(风沙流在湖盆附近遇冷抬升,一部分沙粒不能随气流上升而沉降)。
三十七、缺水的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属于喀斯特地貌区。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强,岩层破碎,地表崎岖,土层薄,土壤保水能力弱;岩石裂隙、漏斗、地下溶洞发育,地表降水易下渗至地下深处,开采利用困难;水利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
三十八、中国天眼选址 (1)附近人口稀少,电磁环境理想。 (2)喀斯特地貌,利于雨水下渗,避免地表积水对设备的影响。 (3)盆地地形,工程开挖量少。
三十九、 丹霞地貌 水蚀地貌。华南温润地区,沉积的红色的砾岩和砂岩,经地壳抬升后,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形式后退 ,发育了丹崖赤壁、一线天等丹霞地貌景观,以丹山碧水为显著特征。西南地区,以赤色长崖、悬崖高瀑为主要特点,隐藏在丛林、沟壑之中。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形成了相对落差不大的丹霞峭壁和红层旱谷。
广东丹霞山
四川宜宾屏山
甘肃张掖
四十、雅丹地貌(具有陡壁的小丘) 风蚀地貌,干旱多风区所特有。 砂岩、砾岩、泥岩等胶结不是很好的岩石,在季节性暴雨冲刷及定向风吹蚀作用下,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彼此相间排列的垄岗、堡丘、土柱(墩)、风蚀凹地等。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丘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向里凹。 例如,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区域干涸湖底,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深度可达十余米,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四十一、火焰山地貌 新疆吐鲁番以火焰山背斜为主体,构成大型单面山,受水蚀和风蚀,坡面形成排列紧密的“V”字型冲沟,加上该区极高的地表温度,形成了形似、神似、炽热如火的“火焰山”。
四十二、菲律宾巧克力山 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茂密。但是,岛上 1 000 多座高度在 40—120 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 巧克力山所在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石灰岩形成的小山丘,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较薄,在强降水条件下易被冲毁流失,难以生长树木。 5月是当地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期,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草类呈褐色,观赏最佳。
四十三、开普敦桌山 桌山是由石灰岩构成的,说明其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现在海拔较高,多悬崖峭壁,说明石灰岩形成后经历了地壳抬升的过程,又经流水侵蚀与重力崩塌形成四周的悬崖;山顶如削平桌面,呈现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说明此地降水少,长期受到风力侵蚀。
四十四、落差最大的天使瀑布 Q山位于委内瑞拉与圭亚那、巴西三国交界,海拔2180米,顶部主要由砂岩构成,上百个瀑布把山体切割成一个个小块,远看恍如浩瀚碧海上散布着一个个小岛。在这云蒸雾罩的深处就藏着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天使瀑布。从大气环流、地形角度分析Q山地瀑布众多的原因。 大气环流:Q山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降水相对较多,河流流量大。 地形:Q山四周多断层形成的陡崖,落差大,顶部平坦,径流分散,形成瀑布数量多。
四十五、海岸潟湖 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 陆上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波浪向岸运动时,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并且受自北向南流动洋流的影响,形成高出海面的长形离岸沙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
四十六、 南美洲西南段海岸线破碎 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岩石破碎;西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沿岸风大浪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纬度高,离南极洲近,受冰川侵蚀作用强。 四十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由于第四纪冰川和流水作用,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河流流程短,水流急,水能丰富。东部河流平行状排列,流程长,水流较缓,湖泊多位于河流中上游,建设了许多高水头电站。
四十八、澳大利亚西部沙漠波浪岩 一块巨大完整的花岗岩体,先由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和侵蚀形成波浪形状。
四十九、 艾尔斯巨石 澳大利亚中部的沙漠中,由于地壳运动,巨石所在盆地向上推挤形成大片岩石,地块的隆起交叠使巨岩处于垂直状态。地壳运动将这座巨大石山推出海面,只有这块巨石抵抗住了风剥雨蚀,且整体没有裂缝和断隙,成为“蚀余石”。岩石成分为砾石,含铁量高,表面被氧化发红。 陨石说:一颗小行星坠入大气层陨落到此,三分之二沉入地下,三分之一露出地面,经过抬升、风化形成。
五十、横断山脉的地形特征和生物资源 (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紧密相邻:印度洋板块向北受阻,向东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南北走向高山谷地,且空间不断压缩,促使河谷并列较近。当地年降水量大,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显著,河谷不断加深。 (2)动植物王国:纬度低,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影响显著,气候暖湿。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带性显著。山高谷深,环境封闭,受外界影响小。
五十一、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无三角洲 亚马孙河大部分流经热带雨林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少;河流大部分流经平原地区,流速缓慢,侵蚀作用较弱,泥沙少;海水运动不利于泥沙淤积;河口地区地壳下沉等。
五十二、哥斯达黎加咖啡豆 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并且海拔越高咖啡豆质量越好。咖啡工业是世界上结构最完整的工业部门之一。 海拔高,气温相对低,咖啡生长周期长,品质好;降水较多,为咖啡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火山土土质疏松且肥沃;多云雾天气,避免强烈日晒。
五十三、河流两岸建设 (1)若河道较直,流水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转偏向力一侧,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建港口、防洪堤;另一侧,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有聚落、挖沙场、耕地、取水地、坟墓等。 (2) 若河道弯曲显著,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的航行和停靠,利于建码头。凸岸相反。
五十四、大地形用板块构造理论,小地形用内外力理论 刚果盆地:先断层下陷积水成湖,后湖水逐渐侵蚀边缘外泄而成。 北美五大湖、欧洲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芬兰和瑞士的湖泊:冰川侵蚀。 华山、庐山、泰山:断块山地(该地区发生断裂上升而形成)。 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瀑布、丹霞地貌(广东):流水侵蚀。 喀斯特地貌:水对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 平原、冲积扇、三角洲和冲积岛: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风力侵蚀。 沙丘、黄土高原:风力沉积作用。 渭河和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死海、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平原:地壳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板块张裂,地壳下陷。 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大堡礁:珊瑚遗体堆积。 夏威夷群岛:火山喷发物堆积(火山岛)。
五十五、 岛 屿 分 类 ①、大陆岛:分布在大陆外围,较大岛基本都是,地势较高。因地壳上升、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使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地质构造与大陆相似。海南岛、台湾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火地岛、马达加斯加岛 ②、火山岛:火山喷发物堆积,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夏威夷岛、冰岛 ③、冲积岛:陆地河流携带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崇明岛 ④、珊瑚岛:珊瑚虫堆积,面积不大,地势低平,有的呈环状。南海诸岛、马尔代夫群岛
考点拓展
特殊地形地貌等高线图
1.梯田
易混释疑
考试中的变式
考点拓展
特殊地形地貌等高线图
2.沙丘
易混释疑
风从沙丘的缓坡一侧吹来,考试中要注意指向标的变化
考点拓展
特殊地形地貌等高线图
3.地上河
易混释疑
考点拓展
特殊地形地貌等高线图
4.喀斯特地貌
易混释疑
考点拓展
特殊地形地貌等高线图
5.风蚀蘑菇 6.岱崮地貌
易混释疑
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
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又称为:桌形山或方形山。
考点拓展
特殊地形地貌等高线图
7.冲积扇 8.海蚀地貌
易混释疑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范围较大,外围与平原相接,过渡不明显。 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体,主要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多次洪积过程形成。顶端砾石粗砂让水分渗漏很深,使土地较干燥。外缘由粉沙和黏土组成,像隔水防渗膜,使扇缘土地湿润,甚至抬高地下水位,形成喷泉。
微 信
《新高考答题模板》,源于当今高考和时政热点,按章节编著,适合随堂教学,也适合一轮、二轮采用,高考前背诵甚佳。
1、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2、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解析:1、分析地质作用过程要从下向上表述。最开始在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后地壳上升被外力侵蚀形成寝室面;然后地壳下降,在沉积环境中分别形成了页岩、砂岩;后来岩浆在压力作用下侵入石灰岩、页岩、砂岩形成花岗岩;最后岩层出现断层,左侧岩体相对下降、右侧岩体相对上升;最后地壳上升,形成目前的最上面的侵蚀面。答案: C2、页岩是沉积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层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侵蚀面是风化、侵蚀导致,该地区地壳有升有降。答案:C
1.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置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2.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解析:1、花岗岩属于侵入岩,为右图中①的位置。答案:A。2、具体地质过程为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形成花岗岩,后地壳抬升裸露出地表,经外力的风化侵蚀,碎屑物质剥离、搬运,形成山脊。答案:D
经典回顾
(浙江)如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答案 C 解析: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C项符合题意。
1、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2、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解析:1、分析地质作用过程要从下向上表述。最开始在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后地壳上升被外力侵蚀形成寝室面;然后地壳下降,在沉积环境中分别形成了页岩、砂岩;后来岩浆在压力作用下侵入石灰岩、页岩、砂岩形成花岗岩;最后岩层出现断层,左侧岩体相对下降、右侧岩体相对上升;最后地壳上升,形成目前的最上面的侵蚀面。答案: C2、页岩是沉积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层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侵蚀面是风化、侵蚀导致,该地区地壳有升有降。答案:C
经典回顾
(河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天坑是一种漏斗形岩溶地质景观,大部分坑壁都是陡崖环绕。天坑是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不断溶解,导致岩层不断崩塌,并贯通地表所形成的。下图为贵州省天坑及溶洞示意图,图中岩层都是软硬程度相同的石灰岩层。 试推断图中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原有石灰岩受地壳抬升作用隆起;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切,地表水渗漏,地下河发育,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或侵蚀)形成溶洞;受外力作用影响,洞穴顶部坍塌形成天坑。
经典回顾
(哈尔滨模拟)武夷山地处福建省的西北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武夷山及其两侧存在多处造型奇特的丹霞峰林地貌景观,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发源于武夷山脉的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水量充沛,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闽江下游是闽东南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后备水源。近年来由于闽江流域森林植被几度受到破坏,从而不断削弱了流域动态蓄水能力,水工程可利用的河流径流量也不断减少效益受到影响。下图为福建省简图(1)指出武夷山奇特丹霞峰林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1)在地质时期沉积巨厚的红色砂岩层;地壳隆起形成武夷山脉;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经典回顾
(2019·北京)卡帕多奇亚(左图)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精灵城堡”(右图)是这里最出名的景观,乘坐热气球俯瞰卡帕多奇亚和畅游精灵城堡是当地的主要游览项目。这些“城堡”由许多尖塔状的石柱组成,石柱的中下部是松软的凝灰岩,顶部是较坚硬的玄武岩。凝灰岩由岩浆和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该区域林木稀少,只有谷地中林木较茂盛。 (1)推测该地“精灵城堡”的形成过程。 (1)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覆盖在早期的凝灰岩上;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玄武岩出现裂隙;外力沿裂隙侵蚀;玄武岩保护了下方的凝灰岩,最终形成石柱。 解析:(1)从材料中得知,“城堡”由许多尖塔状的石柱组成,石柱的中下部是松软的凝灰岩,顶部是较坚硬的玄武岩。凝灰岩由岩浆和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覆盖在早期的凝灰岩上;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玄武岩出现裂隙;外力沿裂隙侵蚀;玄武岩保护了下方的凝灰岩,最终形成石柱。
经典回顾
(2015·全国高考)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D B 解析:1.随着距离海岸的距离增加,海水深度增加。根据图中1975~2004年的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1975年至1990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1990至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减小,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先淤积、后侵蚀,故选D。 2.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下降,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B正确;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导致河流的冲刷作用加强,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加重,河口处水深减小,A错误;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河口处水深变浅,C错误;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变快,泥沙淤积增大,河口处水深变浅,D错误。故选B项。
经典回顾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经典回顾
(2009·安徽卷)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经典回顾
(株洲一模)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经典回顾
(2020·全国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经典回顾
(武汉调研)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 (1)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 (1)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解析:(1)根据材料,摩拉基圆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早期刚形成时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经典回顾
(济南一模)据图描述迂回扇形成过程。 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弯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
经典回顾
(济南模拟)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 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带至下游地区(阿拉善高原)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西北干旱的大环境下,近地面风(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的颗粒物质带离原地,形成(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沙漠,并通过西北风将粉尘继续向东南方向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的阻挡,大量的粉尘。
经典回顾
(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1)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淤积。 (2)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解析:(1)海岸变化特点从面积、方向、海岸线曲折来描述。根据图示: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海岸扩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自然:河流泥沙堆积,人为:填海造陆、港口建设等。 (2)合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主要从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来回答。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经典回顾
(山东高三)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河道及海岸线变化。(1)指出海岸线变化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简析黄河下游“易淤、易决、易徙”特点的成因。
(1)向海洋方向(东)推进。黄河(等河流)的堆积作用较强,而海浪的侵蚀作用相对较弱(或近海地壳运动相对稳定)。 (2)易淤:河流含沙量大;地形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泥沙堆积作用较强。易决:夏季流量大;河流淤积严重,流水不畅;地处温带,河流流向高纬,冬季(冬春季节)容易形成凌汛;河床高出地表(为“地上河”);河堤土质疏松(河堤不牢固)。易徙:周边地形平坦,河流决堤后易改道。
经典回顾
(福建期末)材料一 2018年6月3日海南省宣布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 材料二 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03,最适宜水温为25℃~30℃,下限为18℃,上限为36℃,同时要有较高的透明度,要求有充足的光照,要有适宜的附着基底。现代的珊瑚礁正处于急速退化中,同全球性珊瑚礁退化趋势一致。 (1)说明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原因。 (2)分析在海口江东设立新区的原因。 (3)说出海南珊瑚礁退化的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国际航运枢纽;毗邻东南亚等经济高速发展地区;改革开放新格局的需要;自然环境优越。 (2)靠近海口中心组团区,辐射作用明显;地处红树林海岸,生态环境优美;位于城市外缘,地价较低;临近高等院校,科技人才充足;靠近港口、机场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全球变暖,水温升高;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海水酸化;炸礁等不合理海岸开发,破坏生境;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经典回顾
(2021·辽宁高考)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1)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1)长度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原因是夏秋降水多,沙潮湿,难以被风搬运。冬春多大风,风力搬运作用强。 (2)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树木减弱风力,增大地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搬运作用减弱。
经典回顾
(昌吉三模)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为山地,长约900千米,宽数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该地城市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冬末和春季沙尘暴多发,影响该区域发展。 (1)指出河西走廊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2)简述河西走廊沙尘暴形成的条件。 (3)分析河西走廊地区冬末和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4)分析河西走廊沙尘天气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1)水源;地形。(2)降水稀少,地面多沙尘物质;风力大;大气不稳定。(3)冬末和春季积雪融化,地表裸露;春季农业生产,土地开垦,土壤疏松;冬末和春季风力大。(4)污染大气,降低大气能见度;沙尘呈碱性,中和大气中酸性物质,降低酸雨程度;沙尘颗粒利于成云致雨,增加城市降水量;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城市气温。
经典回顾
(山东高考)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河道),不利于航行。 (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量设施(若答出具体的水利工程措施也可得分);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若答出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措施也可得分);采取节水灌溉措施(若答出具体的农业节水灌溉措施也可得分)。
经典回顾
(巴蜀模拟)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M处附近的)黄土高原上的泥沙,经过流水侵蚀搬运在河边、河床;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受风力搬运堆积在M处附近。 解析:沙源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二是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水汛期与枯水期明显,河床裸露提供沙源;三是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M地刚好处于冬春季节的下风地带,风沙在此沉积。
经典回顾
(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1.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A.冬季风堆积 B.泥石流堆积 C.冰水堆积 D.间歇性流水堆积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作用 B.冰川作用 C.酸雨作用 D.流水作用
答案:A D 解析:1.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A正确,BCD错误。 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错误。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 酸雨作用不明显,C错误。点睛: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是流水侵蚀形成,黄土高原的深厚黄土层是风力堆积形成的。
经典回顾
(2019·巴蜀中学月考)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阿尔泰山属于典型的断块山(如下图)。 (1)推测图示区域中我国境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理由。 (2)说出阿尔泰山的走向并解释阿尔泰山的成因。 (3)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1)以山地和盆地为主,东北部和西南部为山地,中间为河谷盆地;地势(西)南、(东)北高,中间低——等高线分布;东南高,西北低——额尔齐斯河由东南向西北流(河流流向)。 (2)走向:西北—东南走向。成因:地壳断裂,岩块上升。 (3)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经典回顾
(百校联盟)通常,河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水流惯性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沉积。图一为世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二为沿图一中A—B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 (1)分析河流A—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 (2)说明C、D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 (3)分析图二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
(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河岸比较陡峭;北岸以堆积地貌为主,河岸比较平缓。成因: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北岸为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2)C处受流水惯性力影响,凸岸沉积;D处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左岸沉积。 (3)地质时期北岸地区地势较低,利于河流发育;北岸地区曾经形成的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并搬运到下游地带。
经典回顾
读下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B处地形区的成因以及B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B是渭河平原,是地层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 有利条件: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灌溉便利,土壤肥沃;②暖温带,夏季气温较高,雨热同期。 限制性因素: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②年降水量较少。
中低纬度西风和印度季风影响青藏高原并带来不同的水热组合,通过地——气相互作用影响更大范围的天气气候。 试析青藏高原对周边气候的影响。 1、青藏高原使得海洋季风无法进入亚洲大陆内部,导致新疆和内蒙古的气候变得干燥。 2、冬季,阻挡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使印度次大陆免受冬季寒潮袭击,同时南下寒潮侵袭我国东部的范围偏南。 3、由于高原的分流作用,南部形成的孟加拉湾低压槽是我冬季南方地区重要的水汽通道。 4、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加强了东亚和南亚季风。 5、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讲练结合
高耸挺拔的大高原,由于它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读青藏高原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夏季,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地区热,形成热低压 B.冬季,青藏高原比周边自由大气冷,形成冷高压 C.夏季,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弱,高原上气温低,形成冷高压 D.冬季,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高原上气温高,形成热低压 2.与青藏高原季风的存在无关的现象是( ) A.南亚夏季风增强 B.长江中下游梅雨延长 C.中东干旱范围扩大 D.冬季蒙古高压势力增强 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指的是我国的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A C A 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比周边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冷,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夏季,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比周边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第2题,中东一般指西亚、北非,该区气候受气压带、风带影响,与季风无关。第3题,该地区春季有麦苗生长,为冬小麦,华北地区符合。其他三地,冬季热量条件差,小麦不能越冬。
气候干热是沙特阿拉伯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只有艾卜哈等少数地区降水较多。艾卜哈是沙特阿拉伯难得的避暑胜地,据图简析其形成原因。 艾卜哈西邻红海,位于高原山地,地势高;白天山坡上气温高、气压低,红海蒸发的水汽沿山坡上升并受到山谷的诱导,容易形成云雨天气,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夜间山坡降温快、气压升高,气流下沉,艾卜哈上空水汽减少,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气温较低。
经典回顾
(2022·安徽·定远)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海拔1200~1700m,年降水量50~60mm,年蒸发量超过3500mm,在风力作用下,沙丘与湖泊共存是该沙漠中的独特景观。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从而导致沙丘基部侵蚀速度更快(左图)。当地某湖泊经历了从月牙湖到双湖的演化过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沙湖共存景观形成过程中( ) A.主要受风力堆积作用 B.阶段Ⅰ湖泊位于沙丘的迎风坡一侧 C.阶段Ⅱ东湖较西湖深度浅 D.阶段Ⅰ到阶段Ⅱ盛行风向发生变化答案:D A 解析 1.沙丘背风地带中心基部盛行下沉气流,气压高,风速较小,两侧顺风地带风速较大,气压较低,在背风地带出现由中心基部吹向两侧的风,而形成风蚀作用。因此沙湖共生景观是在盛行风作用下,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在沙丘背风地带,沿着风蚀方向发生风蚀作用,形成月牙形湖盆;持续的风蚀作用后,地下水出露,形成月牙湖,A错误;阶段I湖泊位于沙丘的背风一侧,B错误;阶段II沙丘的西侧为迎风坡,东侧为背风坡,背风坡一侧沙丘基部受风力侵蚀作用,因此东湖较西湖深度要深,C错误;由阶段I到阶段II沙丘形态发生了变化,因此盛行风发生了改变,D正确。
经典回顾
(2022·安徽·定远)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海拔1200~1700m,年降水量50~60mm,年蒸发量超过3500mm,在风力作用下,沙丘与湖泊共存是该沙漠中的独特景观。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从而导致沙丘基部侵蚀速度更快(左图)。当地某湖泊经历了从月牙湖到双湖的演化过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 .该湖泊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雪融水 D.积雪融水 答案:D A 解析 2.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年降水量50-60mm,年蒸发量超过3500mm,因此不可能是大气降水补给,B错误;平均海拔1200-1700m,海拔低,因此没有冰川分布,没有冰雪融水补给,C错误;降水量极少,蒸发量大,偶有积雪,融化后很快就蒸发了,不会形成沙湖共生现象,D错误;沙湖共生,且能有稳定的湖泊水存在,只能是地下水补给,A正确。 点睛 双湖的形成过程:阶段I,在盛行风作用下,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在沙丘背风地带,沿着风蚀方向发生风蚀作用,形成月牙形湖盆;持续的风蚀作用后,地下水出露,形成月牙湖;阶段II,湖泊所在区域气候一度极端干旱,导致湖泊水位降低,湖盆出露;盛行风向改变,在盛行风作用下,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于湖盆中部,地下水出露形成双湖。
微 信
《新高考答题模板》,源于当今高考和时政热点,按章节编著,适合随堂教学,也适合一轮、二轮采用,高考前背诵甚佳。
4.3 .2 农业-【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4.3 .2 农业-【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考点拓展,经典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1 水环境-【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3.1 水环境-【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新高考答题模板分析,山西盐水湖,经典回顾,的的喀喀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4.1 人口-【新高考·新思维·新模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